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中国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消费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他们不得不熟悉消费电子、房屋、家具、装修等商品的详细信息,因为如果不这样就很容易“吃亏”。买车当然也不例外。
而创业项目“车多少”的CEO唐旭希望能给有意向的购车者提供一种更透明、在线的购车方式。
购车原本是一系列线下的服务,唐旭希望这个过程都在线上完成:当购车者选好车型,就可以在车多少网上下单、协商、预付订金、付款,甚至可以等着汽车上好牌照送到家门口—可以完完全全“在网上买车”。
1975年出生的唐旭,从武汉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毕业后先后做过IT硬件销售和汽车杂志的广告运营。2009年,唐旭从汽车媒体易车集团离职,创办“盛传阳光”媒体营销公司,为包括东风日产、东风标致在内的汽车厂商提供公关营销服务。
在为汽车厂商和经销商提供基于“到店率”收费的推广和营销服务的过程中,唐旭发现:在目前卖车和买车的这一闭环领域里,消费者和经销商这两个端点的效率和成本都不太理想。
就消费者而言,购车的价格是不透明的,在网上看到的价格多是指导价,这就需要消费者花费时间成本,不断地去店里比价。而对于按“到店率”计算营销效果的经销商,会发现“更多的到店率并不完全转化为更多的成交”,而为了吸引顾客到店,要付出很高的财务与人力成本。
在顾客和经销商双方都存在的无效成本,让唐旭在2010年底产生了搭建一个更为高效的购车平台的想法。整个2011年,他都在与朋友、合作伙伴和投资方沟通。
“那时候几乎没有人相信这个事,”唐旭说,“大家都觉得,汽车是大型商品,在网络上购车是不是有风险;再有就是觉得汽车的价格没有太多的浮动,而且已经有很多知名、成熟的购车网站存在了,比如门户网站的汽车频道。”
但是唐旭还是相信自己的判断,他觉得自己要做的不是在“网上卖车”,只是想做“汽车消费的最后一公里”。就是在消费者持币待购时,有个地方可以让他获得基于“合理成交价”的精细比价,并可以通过简单的手续实现购买。
2012年4月,唐旭的“车多少”网站进行公测:简单的页面在提供了“比价”功能外,还尝试性地提供了与部分经销商合作的名为“一口价”的打包购车服务。令他意外的是,消费者对于只提供价格区间的比价功能感到很迷茫,但是对一口价的销售倒是接受度很高,真的有订单实现。
这给唐旭一些启示:“消费者的胆量比我们想象的大多了”,以及“要更好地引导消费”。唐旭觉得,消费者的“胆量”来自于,汽车是个非常标准化的产品,它没有假货,同时也不太有“经销商”的品牌观念。这让唐旭开始了产品的一轮改动,在2012年10月上线的新版车多少网站中,在“比价”这个过程后,车多少为顾客提供了一份“购车意向单”。顾客可以根据自己满意的价格向车多少提交购车意向,车多少的商务拓展团队便会有一个专门的人员去“砍价”,将购车意向发给合适的经销商,看双方是否能就这个价格达成交易。在交易后还可以代办所有手续,从提车到后续的一些服务,例如贴膜,保险。
针对热门车型,车多少也会继续提供标准化的购车意向单,也就是“一口价”服务,以与经销商协商好、价格较为合理的一口价,省去商务拓展团队的沟通环节。在网站版之外,手机App版比价工具“车比价”也同步上线。车多少在交易前的模式是完全免费的,所有经销商在网站上发布信息、商情,而在交易正式达成后,车多少从中收取佣金。
相比美国同样提供比价功能,但以折扣券形式发放优惠的购车比价网站True Car,车多少依托商务拓展团队的做法似乎显得有些“重”。但在唐旭及其核心团队看来,中美两国对于汽车的认知还有所不同,在美国买车已经像购买其他商品一样,通过两个小时的简单手续就可以完成,还有许多人更热衷于购买二手车。而在中国,买车还是一件大事,消费者需要有真实的人来背后支撑。而完全的线上交易,可能还需要时间来酝酿。
到目前为止,车多少上线将近一年,包括5人核心团队在内共有15名员工,线上报价已达377个城市,覆盖了所有省份;而可以提供线下服务的城市也由北京扩展到山东、山西、福建、上海,达成交易6000单左右。
而在2012年底,车多少拿到了天使轮百万级人民币的投资。
但是,唐旭一直在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怎么能控制越来越庞大的线下商务拓展人员,让车多少的购车过程基于互联网。唐旭希望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与全国性的经销商集团合作来解决,以数据库的方式处理订单,减少商务拓展团队的沟通量。
而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目前只提供比价和服务的车多少,最终想成为什么?唐旭的答案是:从围绕“购车的最后一公里”,发展到“汽车消费的最后一公里”。具体来说,就是将功能从目前更专注于售车前段的比价和服务向前、后分别扩展。
在售车前段,车多少开始参与选车这一阶段。比如,把“选车参谋”搬上新浪微博—根据唐旭的市场调查,对于购车者来说,可以信赖的购车辅助因素中,亲戚朋友介绍占比35.6%,而专业的互联网数据占比38.7%。而微博,给了车多少一个把陌生人变成朋友、提高信任度的机会。车多少联合创始人,总编辑崔志强在新浪微博上开了个账号,叫“老崔说买车”。粉丝们可以向他提出关于购车的各位问题,而老崔及背后的商务拓展团队会及时给出建议。到目前为止,这个账号的粉丝有1100人左右。唐旭还在考虑为尚未确定买车意向的消费者开发一项选车跟踪报告,根据用户的车型订阅提供一份动态的价格跟踪报告,实时提醒顾客订阅车型的价格变化。
而在售后服务中,车多少已经和专门从事二手车数据统计的澳大利亚公司Red Book建立合作。Red Book将会给车多少提供从1992年至今中国所有车型的专业折旧数据—每款车型每年的残值评估及未来趋势。目前这个产品只针对要出售或想购买二手车的个人用户,希望以精确的数据让卖车者得以了解所持有汽车的残值,为购买新车打下基础;同时也准备服务于越来越兴旺的二手车置换市场。
而唐旭最终的目的是通过这个产品入口让车多少成为“国内首家关于汽车的真实消费数据的平台。”
而创业项目“车多少”的CEO唐旭希望能给有意向的购车者提供一种更透明、在线的购车方式。
购车原本是一系列线下的服务,唐旭希望这个过程都在线上完成:当购车者选好车型,就可以在车多少网上下单、协商、预付订金、付款,甚至可以等着汽车上好牌照送到家门口—可以完完全全“在网上买车”。
1975年出生的唐旭,从武汉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毕业后先后做过IT硬件销售和汽车杂志的广告运营。2009年,唐旭从汽车媒体易车集团离职,创办“盛传阳光”媒体营销公司,为包括东风日产、东风标致在内的汽车厂商提供公关营销服务。
在为汽车厂商和经销商提供基于“到店率”收费的推广和营销服务的过程中,唐旭发现:在目前卖车和买车的这一闭环领域里,消费者和经销商这两个端点的效率和成本都不太理想。
就消费者而言,购车的价格是不透明的,在网上看到的价格多是指导价,这就需要消费者花费时间成本,不断地去店里比价。而对于按“到店率”计算营销效果的经销商,会发现“更多的到店率并不完全转化为更多的成交”,而为了吸引顾客到店,要付出很高的财务与人力成本。
在顾客和经销商双方都存在的无效成本,让唐旭在2010年底产生了搭建一个更为高效的购车平台的想法。整个2011年,他都在与朋友、合作伙伴和投资方沟通。
“那时候几乎没有人相信这个事,”唐旭说,“大家都觉得,汽车是大型商品,在网络上购车是不是有风险;再有就是觉得汽车的价格没有太多的浮动,而且已经有很多知名、成熟的购车网站存在了,比如门户网站的汽车频道。”
但是唐旭还是相信自己的判断,他觉得自己要做的不是在“网上卖车”,只是想做“汽车消费的最后一公里”。就是在消费者持币待购时,有个地方可以让他获得基于“合理成交价”的精细比价,并可以通过简单的手续实现购买。
2012年4月,唐旭的“车多少”网站进行公测:简单的页面在提供了“比价”功能外,还尝试性地提供了与部分经销商合作的名为“一口价”的打包购车服务。令他意外的是,消费者对于只提供价格区间的比价功能感到很迷茫,但是对一口价的销售倒是接受度很高,真的有订单实现。
这给唐旭一些启示:“消费者的胆量比我们想象的大多了”,以及“要更好地引导消费”。唐旭觉得,消费者的“胆量”来自于,汽车是个非常标准化的产品,它没有假货,同时也不太有“经销商”的品牌观念。这让唐旭开始了产品的一轮改动,在2012年10月上线的新版车多少网站中,在“比价”这个过程后,车多少为顾客提供了一份“购车意向单”。顾客可以根据自己满意的价格向车多少提交购车意向,车多少的商务拓展团队便会有一个专门的人员去“砍价”,将购车意向发给合适的经销商,看双方是否能就这个价格达成交易。在交易后还可以代办所有手续,从提车到后续的一些服务,例如贴膜,保险。
针对热门车型,车多少也会继续提供标准化的购车意向单,也就是“一口价”服务,以与经销商协商好、价格较为合理的一口价,省去商务拓展团队的沟通环节。在网站版之外,手机App版比价工具“车比价”也同步上线。车多少在交易前的模式是完全免费的,所有经销商在网站上发布信息、商情,而在交易正式达成后,车多少从中收取佣金。
相比美国同样提供比价功能,但以折扣券形式发放优惠的购车比价网站True Car,车多少依托商务拓展团队的做法似乎显得有些“重”。但在唐旭及其核心团队看来,中美两国对于汽车的认知还有所不同,在美国买车已经像购买其他商品一样,通过两个小时的简单手续就可以完成,还有许多人更热衷于购买二手车。而在中国,买车还是一件大事,消费者需要有真实的人来背后支撑。而完全的线上交易,可能还需要时间来酝酿。
到目前为止,车多少上线将近一年,包括5人核心团队在内共有15名员工,线上报价已达377个城市,覆盖了所有省份;而可以提供线下服务的城市也由北京扩展到山东、山西、福建、上海,达成交易6000单左右。
而在2012年底,车多少拿到了天使轮百万级人民币的投资。
但是,唐旭一直在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怎么能控制越来越庞大的线下商务拓展人员,让车多少的购车过程基于互联网。唐旭希望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与全国性的经销商集团合作来解决,以数据库的方式处理订单,减少商务拓展团队的沟通量。
而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目前只提供比价和服务的车多少,最终想成为什么?唐旭的答案是:从围绕“购车的最后一公里”,发展到“汽车消费的最后一公里”。具体来说,就是将功能从目前更专注于售车前段的比价和服务向前、后分别扩展。
在售车前段,车多少开始参与选车这一阶段。比如,把“选车参谋”搬上新浪微博—根据唐旭的市场调查,对于购车者来说,可以信赖的购车辅助因素中,亲戚朋友介绍占比35.6%,而专业的互联网数据占比38.7%。而微博,给了车多少一个把陌生人变成朋友、提高信任度的机会。车多少联合创始人,总编辑崔志强在新浪微博上开了个账号,叫“老崔说买车”。粉丝们可以向他提出关于购车的各位问题,而老崔及背后的商务拓展团队会及时给出建议。到目前为止,这个账号的粉丝有1100人左右。唐旭还在考虑为尚未确定买车意向的消费者开发一项选车跟踪报告,根据用户的车型订阅提供一份动态的价格跟踪报告,实时提醒顾客订阅车型的价格变化。
而在售后服务中,车多少已经和专门从事二手车数据统计的澳大利亚公司Red Book建立合作。Red Book将会给车多少提供从1992年至今中国所有车型的专业折旧数据—每款车型每年的残值评估及未来趋势。目前这个产品只针对要出售或想购买二手车的个人用户,希望以精确的数据让卖车者得以了解所持有汽车的残值,为购买新车打下基础;同时也准备服务于越来越兴旺的二手车置换市场。
而唐旭最终的目的是通过这个产品入口让车多少成为“国内首家关于汽车的真实消费数据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