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学1997香港救市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kil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7年夏,由泰铢贬值引发的亚洲金融危机,造成日本、韩国,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货币纷纷贬值,其外汇储备大量流失,股市、房市价格暴跌,使亚洲经济陷入衰退。时隔11年,2007年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风暴席卷了全球。其来势之猛,使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并波及了全球,冲击和动摇了全球金融体系。
  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基本上没有造成冲击和危害。相反,当时我国执行的人民币不贬值的措施,深受国际社会的肯定。受到冲击较大的是香港特区。由于对冲基金和热钱的冲击,港币汇率下跌,股市急剧下挫,恒生指数从14000点跌破7000点。投机资金想在跌破6000点时进行抄底,控股香港重点行业的上市公司,从而在经济上控制香港,并把矛头直指大陆。在此紧迫形势下,香港特区政府动用外汇基金,先用美元兑换成港币,阻止了港币汇率的下跌;同时用港币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阻止股价的继续下滑。此后,由于国际热钱在俄罗斯、阿根廷等国家受挫,经过反复较量,香港的股市和汇市终于趋稳。当香港特区政府采取上述干预措施时,遭到西方媒体、经济学界乃至国际社会的非议。他们认为,香港是自由港,是典型的市场经济体制,不应采取干预措施,而应该让市场进行自我调节。随着恒生指数的回升,香港政府逐步卖出了股票,外汇基金不仅收回了外汇资金,而且还有盈余。后来香港特区政府成立了专业公司经营获利的资金,目前香港的盈富基金的成立与此有关。事实证明,这种干预是正确的、及时的。
  让我们看看这场尚未平息的华尔街金融风暴。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央行面对金融危机也没有按兵不动,相反,却不断地向市场注资。随着危机的恶化,美国政府不得不采取7000亿美元的援救计划,欧洲许多政府也采取了救市方案,对濒于破产倒闭的金融机构进行接管、收购乃至收归国有,以防止危机的继续蔓延和扩大。我们也不希望这场危机进一步发展成全球的“灾难”,愿意共同应对这场席卷全球的危机。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恰恰是他们指责11年前香港特区政府所采取的措施,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讽刺。这也宣告盛行了近30年、源于撒切尔—里根时期,过分鼓吹私有化、输出民主和市场自我调节理论和实践的破产。
  目前,美国、欧洲跨国公司掀起并购重组的浪潮,日本、中东的跨国公司已经参与其中。我国企业的实力和主权基金的实力也大大增强,已具备“走出去”的条件。
  但是,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这次危机是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具有连带性、关联性、传导性和复杂性,它已危及到全球的实体经济,其严重程度可以与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相提并论,这是百年一遇的大事。在这一轮并购中,人们担心美国等发达国家利用这场危机进行转嫁,他们运用其特权进一步掠夺其他国家、特别是新兴国家的财富。因此,“走出去”必须审时度势。(作者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教授、博导)
其他文献
目前世界粮食危机不断扩大,粮荒在亚非拉美等几个大洲同时爆发,这种情况更凸显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极端重要性。为深入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4月12日,人民论坛杂志社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主办“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高层论坛”,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出席论坛。来自全国人大、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改委、农业部、中共中央党校及中央电视台等单位的领导
期刊
《人民论坛》杂志2008年第06期发表了《“打破垄断”是正确的吗》一文。读罢此文,我觉得林治波同志误解了“一些学者特别是经济学家,反复强调……‘打破垄断’”的原意。  林治波认为,就思想认识而言,“一些人之所以不厌其烦地要求‘打破垄断’,其主因有二:一是绝对市场论作祟,在新自由主义的‘忽悠’下,很多人患上了市场病,误以为市场万能,依靠市场化、私有化什么都能解决;二是不满于垄断国企的过高薪金和服务态
期刊
超前消费模式不是万能良药  从消费模式上看,此次金融风暴说明,过度超前消费的美国模式并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良药。长期以来,美国是一个消费主导型的国家,储蓄率非常低。正是这种巨大的内需拉动美国经济长期快速增长:巨大的消费力量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快速增长又不断满足居民更高层次的消费。消费成为美国经济的不竭动力,被其他国家包括中国津津乐道。“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百姓十分羡慕和竭力推
期刊
中国结束了“谈人色变”的年代  中国结束了“谈人色变”的年代,民主法制建设快速推进。大家只要读一读中国的文艺作品,看一看中国学者所写的论文,“人性”、“人道”、“人权”等已经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特别是,在中共中央的倡导和推动下,“以人为本”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贯彻始终的核心理念。改革开放以来,从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以来,中国人的基本权利不仅获得了宪法和各种法律的保障,而且在
期刊
金融危机的相关话题,成为当前许多民众热议的焦点,因为感同身受,每个人都能对这一话题说上一二,但深入追问,却有许多问题答不上来。  为了让普通读者及一般党政干部对这次金融危机有一个相对全面、深入的了解,人民论坛本期《特别策划》从原因、影响和如何应对三个层面挑选了20个基本问题,约请相关专家进行了解答。   为什么危机会发生在金融制度完备的美国?还有哪些可能引爆的雷区?为什么马克思又成时尚?美国会衰落
期刊
用低息经济制造“消费泡沫”勾兑“网络泡沫”    这场金融危机为什么发生在制度最健全的美国?我们不妨来透视一下危机背后不可告人的根源:  首先,用低息经济制造“消费泡沫”勾兑“网络泡沫”。从经济泡沫的规模来看,美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互联网经济泡沫破灭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例如产业结构性失衡、产能过剩、战略技术储备枯竭、巨额财富蒸发、大量失业和贫富两极分化等。但美国实行的“低息经济”政
期刊
这次的危机从性质来说,从深度来说,应该说可以和大萧条相比,问题的严重程度可能比大萧条大,这次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控制,可以把它的影响降低到比较小的程度。虽然仍然不可避免经济衰退、全球的经济下滑,但是像大萧条那样的危机可能能够避免。  为什么?因为大萧条的时候没有宏观调控,没有政府的这些干预,美联储那时候也不起什么作用。在大萧条的腥风血雨中,1936年凯恩斯写了一本书,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诞生,1934年
期刊
未来的中国经济,具备了在全球景气下行的环境里争取独善其身的客观条件。首先是中国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和内需潜力,这是全世界都羡慕的。如果国内市场有较大的扩展,这些年为外需服务的制造业,转向对内将大有用武之地;中国的服务业更是方兴未艾,有做不完的生意。  供给方面的潜力也很巨大。这一点,通过观察现实经济生活中这里那里的“瓶颈”就不难发现。比如很多地方供电不足,难道不代表增长的潜力?这些工厂,还有订单,成本
期刊
[思想前沿]    ■ 警惕发展的“中国陷阱”  每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各有不同。而东亚、拉美和中国大陆发展模式不同的基础原因,在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不同。我的研究发现,在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结构转型过程中,微型和中小企业发展较为充分,失业率较低,劳动生产率较高等。  如果中国继续靠大资本、大项目、大企业,继续以资源环境为代价推动经济发展;如果我们对现在的政府管制津津乐道,认为还严得不够;如果地方一味
期刊
中国应先守好自己的地盘  我觉得应该先把自己的地盘守好,怎么守好?首先国际经济出现了冲击,国际经济衰退迟早来到,我们的进出口肯定会受到冲击,所以要不失时机,一定要启动自己的内需。怎么启动内需?一定要有公共财政的支持,公共财政要有新的思维,说得很明白,现在这个情况,百姓不敢消费,你不能强迫百姓消费。要改变百姓的消费是很难的,等于改变一个文化。企业投资已经非常高了,每年占GDP的43%,投资上不去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