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旺交接,“屌丝”逆袭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xcun3e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碰巧”在某个印刷厂看到了对手即将上市的包装甚至广宣品印刷样品,这样的情报,简直就是“上帝的礼物”。
  淡季连环套
  旺季到了,产品就像是位辣妹,处处受欢迎。而淡季来临,产品变身为中年大妈,经销商避而远之,消费者无动于衷。一位中年大妈,要想咸鱼翻身、从“菜市场大妈”变成“十里洋场贵妇人”,那绝对是“屌丝的逆袭”呀!
  比如某行业旺季是每年9月份开始,经销商会(醉翁之意在订货)一般在8月份召开,但为了把经销商的现金“抢走”,把经销商仓库占满,会议时间越来越前于对手,有的甚至6月份就开始动手了。
  实在没招儿的企业,只好在销售办公室的墙上,贴上几个大字“没有淡季市场,只有淡季思想”——这话就是对销售人员说,夏天你没法把白酒卖出去、冬天你没法把空调卖出去,就说明你没本事。
  当然,也的确有人在冬天把空调卖出去,而且卖得特别好。
  比如某大空调公司就是用一套很巧妙的促销来应对淡季的:
  9月淡季一到,立即推出政策——自当月至次年5月旺季之间,凡付订货订金,即享受越早越高的返利,9月返5%,但次年4月仅返0.5%,5月就不返了。经销商想,旺季做生意的钱,反正放在银行得一点点利息,不如要这更高的返点。
  于是,有很多人就趋之若鹜、下了订金。
  10月一到,厂家新政策又出来了:凡上月付完订金者,如付清全款者,给返点还计利息,但返点也是逐月递减,越早越多。于是经销商又闻风而动。
  但这产品生产出来厂家仓库也放不下呀,于是,稍后再推一个政策:凡产品提前提货的,再有“提货奖”,仓库自然压力又没了。
  但产品塞到经销商仓库里,风险也高,有可能影响明年生产与销售。于是,再推一个政策:凡提货后能当月销售完毕的,公司凭保修单每台奖励100元。于是,经销商四处行动扩大销售。最终,同行的空间抢到手了,真正实现了淡季不淡。
  这种堪称经典的营销案例,的确神奇,却并不是谁都学得会,要有经销商捧场才有效。说白了,就是企业够猛够实力。一般企业这样做,可能“没到最淡时,工厂就倒闭”。
  要命的信息
  相对普通的淡旺季,有一个行业更艰难,它“一生”只有一个旺季,而且很短,过了短暂的旺季,即全是淡季,难有复生机会。这“一生绽放一次”的机会,引无数企业竞折腰——它就是散布全球的苹果手机配件生产厂商(寄生虫行业)。
  这些厂家做保护壳的反应速度“奇快”,这个行业完全是靠苹果公司存活,所以,唯一抢旺的机会,就是抄前:比其他对手提前知道苹果下一代手机外观是什么样的——只要给它一周的时间就很好了,它可以提前开模具生产,提前向经销商供货,提前摆上货架。
  这个时间差,能让溢价高得吓人:10块钱的壳,上百块也有人抢。一旦苹果手机上市了,配套厂一窝蜂地上,10块钱成本,12块钱批,零售15块钱一个,结果一定是“美国人发明,日本人抄得更好,韩国人做得更糟糕,中国人做得没钱挣”。所以,这个行业,为了更早得到信息,大家不惜血本。
  据传某企业不惜重金数十万美刀,购得“内部图纸”一份,于是果断提前一个月生产大量成品,向经销商供货。结果,手机一出,傻了,原来情报是假的,那个按键竟然不是方的!套上去很合适,就是那个键一看就是“山寨”,最后血本无归。
  这个极端行业的例子是想告诉大家,信息是多么重要!
  一份中立机构的调研数据:73%的企业,在旺季来临之际,不知道竞争对手会出什么具体的政策、发什么差异化的新品;62%的企业,了解竞争对手,主要是从市场的货架上看竞争对手的变化——消费者都知道了的情报,你还有多大用处呢!
  这类现象的背后,是企业不知道从哪里来收集情报。而只有长期的系统情报,才能从对手的变化中找规律。一些世界500强企业,你做几年数据分析后,就会算到他们每年活动的时间和方式。
  当然,你也能从经销商那儿得到情报,因为他们常代理多个同行产品;对手跳槽的员工,也可能有情报,再有职业道德的离职员工,也有说漏嘴的时候;“最佳”的情报,有可能是出现在“联合利华的垃圾堆里”(请参考宝洁窃取案)。
  当然,如果你“碰巧”在某个印刷厂看到了对手即将上市的包装甚至广宣品印刷样品,这样的情报,简直就是“上帝的礼物”。
  “道法术”并用
  何谓“道法术”?
  道是战略,法是方法,术是技巧。
  淡旺季年年有,所以,应该上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而不是依赖个别方法和技巧去应付。你旺季挖对手精英,一时有用,也算是一种“妙术”,但你不能年年用。而缺乏清晰的企业发展战略,就别责备你的销售团队“唯销量是瞻,急病乱促销”了。
  依我浅解,营销之“道法术”,就是从“攻倒”到“功到”,再到“公道”。
  “术”是要“攻倒”:销售人员冲到一线市场,打倒对手才算真功夫。
  而上升到区域经理层面,就应该是“法”,谓之“功到”:用系统的方法、专业的培训、持续的执行,让基层业务人员,按方法一步步地去开发网点、做好客情、建好终端……功到自然成。
  再上升到总监以上层面,就应该是“道”的境界:道即“公道”。作为企业高阶管理者,做市场、搞销售,其实无非这两个字:公道。让业务员拿工资拿得踏实,干工作干得开心,有公道,执行力、士气自然就高涨(切记动不动罚款、扣钱的时代早就过时了,而且违法)。
  占经销商仓库、抢人家资金、用促销“利诱”订货,并没有错,但你没有后续的动作帮人家分销下去,就是你的不公道了。
  再则,产品品质好, “说的”(包装与广告)与“做的”(品质)是一致的,消费者不受欺骗,得了个公道的价格与品质,自然愿意回头。
  这一点,食品行业做得尤其不好:产品稍好卖,就开始搞所谓的“品质内控”,想方设法省产品成本,打法律上的擦边球。
  一句话,基层用术、中层懂法、高层悟道。有公道、做功到、敢攻倒,则凡事不难,或许在下一个旺季转淡季的时候,你也能来一次华丽的转身、“屌丝”的逆袭!
其他文献
哈佛商学院马迪尔教授提到,未来企业竞争力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由多个企业的联合体组成的商业群之间的抗衡,是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抗衡。我国也有专家认为,企业创新有两类:一类是技术和产品的创新,一类是商业生態系统的创新。前者一定会受到其他环境的影响,只有后者,才是未来企业的真正核心竞争力。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破局点在哪里?  在长期的研究之后,我们提出中国云商联盟的概念。  中国云商联盟是基于一种
期刊
商品创新:自有品牌带来的机会和压力  单从商品看,零售商和制造商的生意没有什么区别。  在建立强大的店铺规模和供应链体系之前,沃尔玛最卓越的能力其实是“单品管理”,就是尽可能多地找到并推荐畅销产品。沃尔玛最初的产品大多由创始人山姆·沃尔顿采购,连对手都称“他对畅销产品有天生的嗅觉”;沃尔玛从创始起就有的“单品销售竞赛”,至今还在采购精选和店长推荐等方面持续。  畅销单品才是同时保证周转和毛利的关键
期刊
如何真正拥抱互联网?  有些企业家很苦恼:我们也上了CRM,甚至一直在引进一些工具,为什么我们不能成为互联网企业,仍然是一个传统企业?  你的思维起点,决定你企业的终点。你所有的思考都是站在自己角度思考,而没有考虑客户需求在哪里,这样的企业投入再多信息化技术,仍然是一家传统企业。你只有真正拥抱客户,去挖掘客户的需求,才是互联网企业。  我们在喜臨门床垫上加了一个小小的二维码,对应的是产品需求调研问
期刊
主战场已经改变  前几年,保守派怀疑电商潜力的一个借口就是:难道汽车也能在网上卖?难不成在网上可以实现买车的全流程?  真是不幸,保守派的论据要失效了,真的可以实现网上全流程买车。  据某知名网站发起的一项你是否能够接受网购汽车的调查结果显示,有73.54%的消费者表示可以接受网络购车,也有20.63%的消费者表示如果诸如试驾、上牌、保险、售后等相关问题都能够解决,他们也会选择尝试这种全新的购车方
期刊
电商还处在一个生态链完善的过程中,在这种情形下,会出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企业优势行业资源化。  这个词比较拗口,先从企业优势说起。  前两年,京东、当当、亚马逊、凡客在内的几大B2C公司纷纷投重金建设仓储物流配送,希望借助这个优势,将拥有众多实体店的传统零售企业抛得更远。  三年前,有人质疑京东物流配送的建设难度,而另一部分人说,把困难的东西坚持做好就会做成核心竞争力,做出门槛。  只是未如人愿
期刊
市场经济的早期,作为对计划经济的解构运动,企业界流行的口号是“先找市场,再建工厂”。偏偏有一个食品原料企业,坚决执行“先建工厂,再找市场”的这个看似跟计划经济一样的思路。  因为这个老板押宝中国经济会快速发展,食品工业要快速发展,对食品原料的需求会激增,供应也会加大。原料是很难差异化的,供应价格就成为订单的焦点。只有上规模,才能降低成本,获得一个极富竞争力的供货价。  他赌对了。十年间,成就一个近
期刊
我们正处在一场革命当中。我们现在面临的经济环境我觉得不可怕,可怕的是由技术推动的商业模式的变化。互联网的技术,移动的技术,新的支付技术,这些技术结合在一起,就出现了一个时髦的词,大数据。  如果我们现在不懂大数据,未来就不能活。大数据带给我们精准的,以亿为单位的,N次方计算出来的人的行为结果。从我们起床那一刻起,我们就处在网络的隐秘监控下。当关于我们的信息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是赤身裸体的,完全处
期刊
阿里正在做微淘,通过社交媒体,进一步发挥它的威力。苏宁去电器化,现在有1700家门店,未来5年要开到3500家门店。张近东说要通过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帮苏宁进入大数据时代。O2O时代,传统零售商门店资源是最稀缺的,现在很多电商已经开始纷纷在线下开连锁店。  O2O最核心的战略是什么?以下是苏宁花巨资梳理出来的经验:  第一,一个利润中心,线上线下不要打架。天猫想很好地整合线下线上,重点就在底下的交
期刊
这位老板几乎每隔3~4年就“干掉”一批副总、经理。30岁出头就提拔,40岁不到,稍有点保守就“干掉”,所以这家企业一直屹立不倒。  当然,这也很残酷。  前天与朋友聊天,他讲了在部队时的一个故事。  对越自卫反击战时,部队发下一批新枪,新枪的性能当然好得多。但是,很多老兵已经习惯用老枪,拒绝用新枪,倒是那些新兵一开始就用新枪,如鱼得水。  这个故事让我感慨良多,新枪比老枪先进得多,为什么不用新枪呢
期刊
这么大的场外路演促销,产出30%的销售,却花了我们全部的费用,费比高达67%!  3天50万元的秘密  俗话说“金九银十”,代理商王总收到了厂家代表提报的好几份方案,来来去去都是在超市打地堆、打地堆,还有没有更劲爆的方法,可以让10月第一波膏霜动销旺起来?  王总找了个时间,带着A品牌代表孙燕把全市主要商圈走了一遍。各大百货品牌都已经动起来了,万达居然有三个化妆品牌搞大型路演,每个品牌路演面积都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