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新课程的思考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wangnan0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的实施,它刷新了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教研观念和方式,刷新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也刷新了教师的培训方式。展望语文新课程实施的前景,应当坚定地改革刻板化的统考制度、改革学校行政管理体制、优化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从而使语文新课程在课堂上生根开花。
   刷新之一: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实验区语文课上,那种教师独演主角、学生作冷漠看客的现象少见了,那种贯穿课堂始终的滔滔不绝的“讲风”显著地减弱了,语文教师们普遍认同这样的教学理念: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这标志着语文教师已经自觉地意识到自己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不能包办代替学生作为生命主体的言语实践及其内心体验。在具体方法上,构建在人格平等、思想敞亮基础上的文本与师生多边交互对话,已成为教师们共同的追求。这种课程主体意识的觉醒,使语文教师对课程产生了从未有过的真切“感觉”——从课程外在于“我”到课程同化于“我”,从课程“役”我到我“驭”课程。
   刷新之二:语文教师的教研观念和方式。基于问题的研究,基于课例的探讨,努力克服“教”与“研”相分离的“非校本教研”倾向,这已在语文教师中逐步形成了一种风气。大家自觉地意识到:教师即研究者。而且,这种所谓的研究,不仅仅是对教育行政部门的方针与口号的简单阐释,也不仅仅是对西方教育理论的横向迁移,更主要的是对自己正置身其中的教学事件、教学现象和教学细节的自觉审视,是对日常的学校生活和课堂实践的有效反思。这种朴素而有意味的研究及其教育叙事、教学札记等具体方法,日益受到教师们的普遍欢迎和应用,愈来愈呈现出作为“校本教研”的鲜活生命力。
   刷新之三: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所谓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认知和行为取向,它高于课堂学习中具体的策略和方法、并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者的选择。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偏重于学生单向对知识的接受,价值重心置于客体的学科知识体系上;新课程注重的是对语文知识有意义、积极的自主性和发现性学习,其价值重心落在作为学习主体的“人”之上。具有重要价值导向的新学习方式的确立,标志着语文学习主体的崛起,并成为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耀眼的亮点。自主学习,在尊重学生独特兴趣和潜智潜能的前提下还其选择的权力,还其听说读写思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这样,以“生本文化”为表征的教学就归正为一种顺应学生身心和谐成长的促进力量,一种使学生心智进发、思维开放、心境澄明、视界敞亮的发展性力量;合作学习,则以其组织活动形式的开放性而见长,把传统教学中单一的“师——生”关系扩展为“师——生”“生——生”“生——本”多向关系,有利于增进学习伙伴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变指令型课程中互相敌视、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分享成功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同学”和“同伴”关系,让每个学习个体在欢愉、明朗、轻松的集体氛围中获得正常的同步成长;探究性学习,以强烈的问题性、探究性、亲历性和开放性为显著特点,最注重的还不是含有原创性的所谓“发现”,而是探究过程中殊为难得的生命体验——学生的求知欲在探究后更加旺盛、意志力在探究中获得砥砺、创造精神愈来愈趋向光大。
   刷新之四:教师培训的方式。针对长期以来教师在职培训中的种种弊病,教育部高度重视新课程师资培训的有效性,提出了“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基本原则,开展了对实验区多种层次、多种内容和多种形式的有效培训。
   当教师自身素养成为最严峻的一个“语文问题”时,我们不得不把语文课程改革的成功与教师素养的全面优化紧紧联系在一起。这里,教学体制的解放与教师意识上的自觉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从教师自身的立场出发,应当借助时代提供的历史契机,尽快实现自身价值(特别是思想价值)的跃升。毫无疑问,作为人文学科课程的教师,如果要脱尽“匠气”与“俗气”,首先应确立并坚定守护甘于奉献、独立自持的思想者立场,并凭借一定的思想高度去“俯瞰”人生百态、纷纭世相,去“俯瞰”语文教育的今昔。清华附中语文特级教师赵谦翔说:“如今,要使学生获得‘无穷水’,就必须教给他们发现和开启‘源头活水’的眼光和能力,这对教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就是说,没有阅读习惯、思考习惯的教师,不能教会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教师,必然遭到新课标、新课程的淘汰。”这是具有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的语文教师的心声,表现了与时俱进、长葆青春精神的教学信念。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可能去真正拥有教育体制所给予他们的开放和自由的课程空间,最终完成自身职业角色的三大转型:语文教师应由课程计划的消极执行者而成为新课程的创造者、由课程知识体系的灌输者而成为教育学意义上的对话者、由学生课程成绩的裁判者而成为其课程学习和终身发展的激励者。
  
其他文献
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如何使应试作文走出平庸,创新立意,努力展示自己的个性才华呢?笔者以为可从以下一些角度考虑:  一、求异创新  应试作文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学生看到一个话题,往往囿于习惯性思维方式,这样严重束缚了人的独创性,不能看到事物的另一面,人云亦云,立意缺少个性,缺少新意。我们应当突破常规思维,勇于质疑,敢于求异,来一点情理之中的意
期刊
阅读,是让学生发现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的重要途径。大量的阅读,能让学生感知丰厚的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对目前阅读教学存在的现状的思考与探索  笔者认为,要提高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就必须解决好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课内:扎扎实实抓好课堂内的阅读教学  教师要
期刊
教学时,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自由地读课文。因此,朗读教学更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我认为朗读教学的高效性应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要制定明确、具体的朗读目标  教师在备课时就要确定朗读目标,如本单元对朗读的具体要求是什么,本篇课文又要达到什么样的朗读要求,本节课哪些内容需要精读,哪些内容又可以跳读,哪些语句要读出感情,这些目标明确了,课堂上指导学生朗读就有针对性了。   我在教文言文时,往往先
期刊
在这次新课改中,我尝试着把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的中,指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落实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教学之所以要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是由语文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中国语言文字本身就具有模糊性,由此也就决定了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多义性。一篇文章往往能提供给读者多角度的理解。因此,对一篇文章,就应该允许有
期刊
阿Q造反失败被抓到县城里过堂,看见满头剃得精光的老头子,“便知道这人一定有些来历,膝关节立刻自然而然的宽松,便跪了下去了。”阿Q为何要跪?我想不是怕死。你看他画花押时画圈的认真,赴刑场时说出“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的气派,全然不是个怕死鬼。但过堂时阿Q跪了,而且“膝关节立刻自然而然的宽松”,原因是“知道这人一定有些来历”。也就是怕官。死都不怕,还怕官吗?这怪不得阿Q,是阿Q的膝关节有某种惯性,一见官
期刊
一、教材的阅读价值  教材是现在中学生阅读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叶圣陶所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教材就是例子。”教师要以教材为载体,充分发挥教材的典范作用,在教学中渗透作文指导,把教材作为习作教学的主阵地,以课文为中心,从文本中挖掘“泉水”,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及时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  二、教材的范例价值  (一)以课文的标题为范,学习课文题目的命题技巧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
期刊
如果说思想是一篇记叙文的灵魂,那么形象生动的细节描写则可以说是记叙文血肉丰满、立体可感的关键了。   1.细节描写有细微才有血肉   细节,犹如人体之血肉,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那么细节何处寻?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在微风里,送来枫叶蝶。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任何一个细微的动作、眼神、语言等,只要细细咂摸都有丰富的意蕴存在。   在唐代诗人孟郊的“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一句
期刊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评价?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目前,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阅读教学所瞄准的是考试的得分点,两眼盯住的是死读课本,即使是被誉为开启智慧之门的课外阅读,也被视为不务正业。受旧的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课外阅读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人们总是把课堂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中心,课外阅读则被认为是一般意义上的“课外活动”,甚至认为读课外书会影响正课
期刊
语文学习需要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常常使老师和同学们费思伤神。怎样才能让语文学习快乐起来,让老师乐教,让学生乐学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孔子认为“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可见,“快乐”教育是捷径。   一、快乐从听说开始。学会聆听,学会说话,是语文学习的两大突破口。教师应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有序的听说教育,使学生轻松地形成各种语文能力。由记叙、描写到说明议论这样有步骤的强化
期刊
现实教学中,常常有很多问题被师生简单处理,未能深入探讨,学生对课文理解不深入,探究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时间固然有限,任务固然艰巨,但这不能成为师生不深入探究的理由。大胆有效探究,学生收获才更大,课堂才能真正活起来。   一、大胆质疑,培养问题意识   一位老师在教《登高》时,抓出了一个问题:“诗人在写猿时,为什么要用‘啸’而不用‘鸣’或‘啼’?”学生一时说不出来,老师于是启发学生比较这几个词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