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年级孩子习作刚一开始,总有一部分孩子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情感枯燥乏味,甚至语句不通。分析孩子们的习作现状,我觉得孩子们出现这种现象最重要的不是“言之无物”的问题,而是“有物不会言”的问题。他们不知道怎样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书面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这与他们缺乏足够的阅读积累有关。但同时我也发现另外一种情况,部分孩子喜欢读书,语言积累不错,也有丰富的生活素材,但习作时无法表达出来,或者表达得不够流畅、不够确切,甚至思路紊乱。我觉得,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找到文本阅读与孩子的生活积累、习作的交集点,这样,孩子们习作时才会“信手拈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增强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
1、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积累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我让孩子们从连环画,浅显易懂的少儿读物开始读书,只要是健康的、孩子们喜欢的书籍都行。我鼓励孩子们在家读,在校园里读,好书大家读。在教室里设立了读书角,孩子们不定期地把自己的好书放在书架上,我也从家里,阅览室借来适合他们读的、他们感兴趣的书籍放在书架上。一下课,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冲到书架前拿书看,放学才又恋恋不舍的把书放在书架上,就连班上平时最贪玩的孩子也加入了看书的行列。有时,看了同一本书的孩子就某一个问题在激烈的争论,还打开书找证据。有的孩子看书时如痴如醉,有时喜笑颜开,有时愁眉苦脸,有时还哈哈大笑,顿足捶胸。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调动起来,这离成功近了一步。
2、强化朗读、背诵
背诵是积累语言最重要的手段。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我要求孩子们把课文读熟,读的时候尽量感情丰富,正确处理语调、语气,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慢慢地熟读成诵。要求孩子们把该背诵的地方背诵出来,熟记常用词语、名言警句,并鼓励背诵课外读物上的优美诗文。日积月累,孩子们可能真的会出口成章,写好作文就不会是难事。
二、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让文本阅读紧密和生活、习作相连
课堂是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接受知识、增长知识的场所,抓住了课堂教学,就等于抓住了学习的关键所在。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学生学习习作的优秀范文,如果课课突破,就能在循序渐进中积累、迁移语言文字和习作方法。我是这样做的:
1、让文本内容激活学生的生活素材,激发习作兴趣
当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很贴近时,学生会对文本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教师再作适当的点拨、引导,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此时的习作对学生而言就是能信手拈来。 记得上人教版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时, 15课《争吵》孩子们最感兴趣,最爱读,学完这篇课文,看着孩子们还兴趣盎然的样子,我乘热打铁地让孩子们也写写和同学发生的一件事,孩子们兴奋不已,跃跃欲试,因为这样的事情在他们的生活里时有发生。
孩子们交上来的作品让我欣喜不已,以前每次的小练笔都有几个孩子不认真完成,这一次孩子们都完成了,而且质量很高,连平时作文水平最差的孩子也写得很精彩。大多数孩子写了和同学发生争吵的事,基本上做到语句通顺,把事情写得生动有趣。把《争吵》一课的语言文字和写作方法迁移到自己的作品中,并有所创新,有的孩子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描写,如:“我骂他一句‘大笨蛋’,他回敬我一句‘神经病’。”有的采用了精彩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如“我用不屑的眼神看着他,他气得眉毛直抖。”有的孩子心里描写很实在,很细腻如:“他走过来的样子是多么可爱,我想,可能真的不是他做的,我从没看见他做过什么坏事,哎!我真不该那样说他。”有的孩子还在结尾写了自己的感受,所受到的教育。当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作品和同学交流时,我看到了孩子们的自信,这正是我想要的。孩子们用同样的方法在写写景的文章时,巧妙地把《七彩池》一课的写作方法、语言文字用到对家乡山、水的描写中。
2、在文本阅读中渗透习作方法的教学,灵活运用生活素材
构思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是学习谋篇布局的重要一步。有了丰富的生活素材,还不等于能写出好文章,还必须通过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裁剪,才能写出好文章。但是,这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实在不容易,因为这不仅是个"言之有序"的问题,而且还是个"言之有理"的问题,不过,若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强的心理特征,借用写人、写事和写物的典型文章,将抽象难懂的作文知识化难为易,还是有办法把学生引上构思之"路"的。比如,在训练写景时,我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作为范文,这篇文章先总写小兴安岭,再分别叙述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文章结构分明,便于学生掌握。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写《我的家乡》时,效果很不错。训练写人,我则用《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做范文,引导学生通过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学生掌握了方法,生活素材就可以灵活运用了,作文的难度就降低了。
三、以课外阅读作为延伸,拓展生活面与习作面
受生活的地点、环境等条件所限,有许多素材是学生直接看不到、得不到的,却是值得学生积累的。这类材料仅靠老师及家长的讲述,是远远不够的。课外阅读却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通过阅读,学生的知识领域和思维空间会进一步扩大,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我鼓励我的孩子们博览群书,补充精神营养,增加信息储量。同时随时随地了解他们的阅读情况,找到他们的阅读兴趣点,激发创作欲望,引导习作。如有一段时间,我发现班上的许多孩子特别喜欢看有关课外活动的书籍,如《爆笑校园》、《我的课外生活》等,于是,我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写写自己的课外生活,孩子们写的《打水枪战》、《打篮球》等作文里面精彩的动作描写,幽默的语言,真实、自然的情感流露,让我惊奇不已。我还根据孩子们不同时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写童话、想象作文等,效果也不错。
总之,三年级的习作教学,从课堂内外的文本阅读入手,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把握好每一次的练笔,三管齐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学生的习作能力定能得到提高。
一、增强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
1、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积累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我让孩子们从连环画,浅显易懂的少儿读物开始读书,只要是健康的、孩子们喜欢的书籍都行。我鼓励孩子们在家读,在校园里读,好书大家读。在教室里设立了读书角,孩子们不定期地把自己的好书放在书架上,我也从家里,阅览室借来适合他们读的、他们感兴趣的书籍放在书架上。一下课,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冲到书架前拿书看,放学才又恋恋不舍的把书放在书架上,就连班上平时最贪玩的孩子也加入了看书的行列。有时,看了同一本书的孩子就某一个问题在激烈的争论,还打开书找证据。有的孩子看书时如痴如醉,有时喜笑颜开,有时愁眉苦脸,有时还哈哈大笑,顿足捶胸。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调动起来,这离成功近了一步。
2、强化朗读、背诵
背诵是积累语言最重要的手段。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我要求孩子们把课文读熟,读的时候尽量感情丰富,正确处理语调、语气,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慢慢地熟读成诵。要求孩子们把该背诵的地方背诵出来,熟记常用词语、名言警句,并鼓励背诵课外读物上的优美诗文。日积月累,孩子们可能真的会出口成章,写好作文就不会是难事。
二、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让文本阅读紧密和生活、习作相连
课堂是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接受知识、增长知识的场所,抓住了课堂教学,就等于抓住了学习的关键所在。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学生学习习作的优秀范文,如果课课突破,就能在循序渐进中积累、迁移语言文字和习作方法。我是这样做的:
1、让文本内容激活学生的生活素材,激发习作兴趣
当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很贴近时,学生会对文本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教师再作适当的点拨、引导,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此时的习作对学生而言就是能信手拈来。 记得上人教版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时, 15课《争吵》孩子们最感兴趣,最爱读,学完这篇课文,看着孩子们还兴趣盎然的样子,我乘热打铁地让孩子们也写写和同学发生的一件事,孩子们兴奋不已,跃跃欲试,因为这样的事情在他们的生活里时有发生。
孩子们交上来的作品让我欣喜不已,以前每次的小练笔都有几个孩子不认真完成,这一次孩子们都完成了,而且质量很高,连平时作文水平最差的孩子也写得很精彩。大多数孩子写了和同学发生争吵的事,基本上做到语句通顺,把事情写得生动有趣。把《争吵》一课的语言文字和写作方法迁移到自己的作品中,并有所创新,有的孩子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描写,如:“我骂他一句‘大笨蛋’,他回敬我一句‘神经病’。”有的采用了精彩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如“我用不屑的眼神看着他,他气得眉毛直抖。”有的孩子心里描写很实在,很细腻如:“他走过来的样子是多么可爱,我想,可能真的不是他做的,我从没看见他做过什么坏事,哎!我真不该那样说他。”有的孩子还在结尾写了自己的感受,所受到的教育。当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作品和同学交流时,我看到了孩子们的自信,这正是我想要的。孩子们用同样的方法在写写景的文章时,巧妙地把《七彩池》一课的写作方法、语言文字用到对家乡山、水的描写中。
2、在文本阅读中渗透习作方法的教学,灵活运用生活素材
构思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是学习谋篇布局的重要一步。有了丰富的生活素材,还不等于能写出好文章,还必须通过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裁剪,才能写出好文章。但是,这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实在不容易,因为这不仅是个"言之有序"的问题,而且还是个"言之有理"的问题,不过,若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强的心理特征,借用写人、写事和写物的典型文章,将抽象难懂的作文知识化难为易,还是有办法把学生引上构思之"路"的。比如,在训练写景时,我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作为范文,这篇文章先总写小兴安岭,再分别叙述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文章结构分明,便于学生掌握。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写《我的家乡》时,效果很不错。训练写人,我则用《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做范文,引导学生通过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学生掌握了方法,生活素材就可以灵活运用了,作文的难度就降低了。
三、以课外阅读作为延伸,拓展生活面与习作面
受生活的地点、环境等条件所限,有许多素材是学生直接看不到、得不到的,却是值得学生积累的。这类材料仅靠老师及家长的讲述,是远远不够的。课外阅读却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通过阅读,学生的知识领域和思维空间会进一步扩大,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我鼓励我的孩子们博览群书,补充精神营养,增加信息储量。同时随时随地了解他们的阅读情况,找到他们的阅读兴趣点,激发创作欲望,引导习作。如有一段时间,我发现班上的许多孩子特别喜欢看有关课外活动的书籍,如《爆笑校园》、《我的课外生活》等,于是,我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写写自己的课外生活,孩子们写的《打水枪战》、《打篮球》等作文里面精彩的动作描写,幽默的语言,真实、自然的情感流露,让我惊奇不已。我还根据孩子们不同时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写童话、想象作文等,效果也不错。
总之,三年级的习作教学,从课堂内外的文本阅读入手,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把握好每一次的练笔,三管齐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学生的习作能力定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