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独”攻“独”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qfigh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和先生都是独生子女,一开始认识时,只觉得有某种特质相互吸引,似乎在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某些影子,虽然说不清楚那是什么。
  在我童年的时候,独生子女不普遍,所以那少数的独生子女就成了标本,他们的表现构成了一般人对独生子女的印象。稍长,从许多心理学、发展学、教养学的书中,我读到独生子女的霸道和自私。虽然我自己一直不认为我太糟糕,尤其是当有人说我“不太像独生子女”时,就更沾沾自喜,以为那是因为我没有独生子女的娇气和骄气。遇到葛瑞格时,也不觉得他有独生子女的劣习,所以就放心地与他交往。
  然而,交往期间,我逐渐发现我们那相似的特质竟然是自我中心的倾向。或许因为独生子女在家中缺少竞争与合作的对象,我们习以为常地从自己的角度看事情。大部分的成人考虑事情时,会自然地考虑别人的立场,可是,对我们来说,那是需要特别提醒的、吃力的事。
  恋爱中的人彼此的包容多些,学着接受对方的自我中心,也没有造成太大的困难,反而在对方身上看到自己的毛病时,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难怪英文的“喜欢”(like),与“相像”同字。但婚姻是天长地久的,独生子和独生女要共度一生,实在是难以想像的挑战。
  婚前,我与同事赴购物天堂新加坡和香港参加会议,休息时大伙儿一起逛街。我看到同伴为家人、朋友选购礼物,打点得非常周到,我却想不出该给爸妈买什么,结果一趟逛下来,我买的都是自己的东西,可是心里还是觉得该为家人买点什么。我努力地想,努力地看,就是想不出该为我朝夕相处三十几年的爸爸、一向照顾我无微不至的妈妈、即将共度一生的男友买些什么,就更甭提其他的亲友了。
  我十分沮丧,我这样的人适合结婚吗?我有照顾别人的能力吗?会不会当葛瑞格发现生活中的诸多不便时,就后悔跟我结婚呢?我担心极了,看到给自己买的东西也产生罪恶感。回到台湾,我给还在美国等着来当台湾女婿的葛瑞格打电话:“我真的很不会照顾别人,我们不要结婚好不好?”
  他在电话的那头莫名其妙,我解释说:“我去香港和新加坡,居然不知道该买什么给你,因为我不知道你喜欢什么,需要什么。”
  “我又不是小孩子,不需要你替我买什么了。而且,会不会买东西跟幸福无关,你为什么这么担心?”
  “可是我看别人都知道家人的需要,我只是自顾不暇。”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因此被“修妻”,不过我可不想成为第一个。
  “你放心,我会照顾自己,若有需要,一定清清楚楚地告诉你。”
  我再想想,自我中心的人不限于独生子女,既然我们都很了解这种特质的苦恼,互相提醒总是容易些。此外,不要寄希望于对方主动想到我的需要,也学着直接表达,让对方有机会知道我要什么。有这点共识,相处应该不成问题。但是走出家外,有待我们学习的还多着呢!
  婚后不久,有位邻居告诉我:“辶毓,我前天在公共汽车上遇到葛瑞格,他实在有点过分……”见她欲言又止,我问:“葛瑞格怎么啦?”
  “我觉得他有点奇怪。”
  我很好奇,到底葛先生做了什么事,让人家如此大惑不解?
  “是这样的,我在公车上遇到他,本来两人都没有位子,站着聊天聊得很开心。后来旁边位子有人下车,他居然问都没问我一下,就一屁股坐下去,还抬头跟我笑,继续聊。”
  看她那么懊恼,我不禁哈哈大笑,她的神情更困惑。我问:“他坐下后,你有没有告诉他你也想坐?”
  “没有,我愣住了。按西方人的礼节,不是男士都要让女士吗?”
  “别忘了,我家先生是从美国嫁到台湾来的新新男士,他绝对相信男女平等,所以他相信你站得住!”我看他还是不太能接受这样的解释,只好接着说:“谢谢你告诉我。我回去会提醒他。不过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你不妨明白告诉他你也想坐。他一定会让你坐的。”
  现代社会中,独生子女比以前普遍,常有朋友问我:“你觉得当独生子女好不好?我只有一个孩子,需要不需要替他生一个弟妹?”
  其实,每个人都有成长过程中的条件和限制,独生子女享有方方面面所有的关注,只要他懂得珍惜和分享,不一定会变得霸道。他们比较不能顾及别人,若旁人了解而愿意明白告诉他,逐渐地也会帮助他走出自我中心的限制。
  如果你想知道我们以“独”攻“独”的实况,我们也可以奉告:“那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因为有爱浇灌在我们心里。如果没有爱的话,不管是不是独生子女都不会过得太好。有了了解与爱,多看到个人成长过程的不同,才能和平共处,互相成全。
其他文献
每个儿童都具备管辖语言的“司令部”,即语言中枢。先天或后天的不良因素例如:大脑损伤、听力问题、某些影响语言中枢的遗传性疾病、直系亲属中患语言障碍、脑发育不全等,均可使儿童产生语言障碍。此外,不良的环境如:家庭中缺乏语言刺激、环境单调乏味、多种方言的相互干扰等,也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  语言障碍儿童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是迟迟不开口说话。有的儿童能够听懂成人的话,并用动作表示自己的理解,对此,有的父母抱着
期刊
童真无戏    快3岁的女儿还听不懂反话,经常被我带入一种迷惑的境地。  那次,大冷天有急事要出门。让她换鞋,说了好几遍,她却像没听见似的无动于衷地站着。我一着急,气就涌上了头,忍不住吼了她一声:不穿鞋就打赤脚出去!女儿战战兢兢地走了过来,一脸疑惑地问:“妈妈,为什么叫我打赤脚出去啊?”这本是一句气话,可这时又怎么解释得清楚。孩子怎么也想不到这是大人的一句反话,而我又从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也许,
期刊
身心发育及特征    这时期孩子的体重增加得较缓慢,但身体变得结实起来。他能够自己翻身,坐起来时手脚一点都不老实,动作活泼极了。此时应考虑断奶了,除非孩子的状态有问题或没做好断奶准备。  忠告:孩子喜欢肢体活动,运动也能促进孩子身体机能的发达,并使孩子食欲旺盛、睡眠充足。若要孩子心情开朗、身体健康,就不要老让孩子呆在小屋子里,多带他到室外去做空气浴和日光浴,让孩子尽情地玩。  即使开始断奶也不要因
期刊
一个小男孩百思不得其解地问一同玩耍的小女孩:“究竟你是 ‘异性’,还是我是‘异性’?”这小幽默耐人寻味。  人们总是说,现在的孩子太早熟,什么都懂。确实,在这个传媒发达的时代,昔日的禁区不再是壁垒森严,过去的秘密已成为日常风景—孩子们比起父母和祖父母们早得多地接触到了各种各样或公开或隐晦的有关性的信息。不过,孩子就是孩子,我们成人看到的信息,引起的联想在孩子们的视野中和心理上其实往往具有完全不同的
期刊
对待不听话的孩子,我们大多数人都失去了创造性,似乎永远只有那么几个战术:叫喊、不理睬或是威胁。其实,有很多有效的方法可帮助你的孩子改进行为。    管教孩子时,你要针对不同的环境,针对孩子的不同年龄,利用适当的策略,才能帮助你的孩子学会自我控制,而不使他们感到沮丧或怨恨。当然,每一个情境都是不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因此你需要观察你的孩子对这些策略的反应,找出最适合你的孩子的方法。    方法
期刊
每到五六月份,不少父母就要为孩子选择幼儿园忙碌、伤脑筋。幼儿园是孩子步入人生的第一个小社会,进入幼儿园也是孩子离开家的第一次经验。为了让孩子走好这一步,父母无不到处打听、咨询,究竟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幼儿园好。  为了了解家长的想法,我们走访了几位正在为孩子选择幼儿园的家长,他们诉说了这样一些想法和矛盾:  家长A:我儿子要上幼儿园了。我首先考虑的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如何,负不负责任、有没有爱心、活动场地
期刊
我们知道, “动作是智力大厦的砖瓦”。从简单的反射性行为,如吮吸、眨眼,到“初级循环反应”,即婴儿不管什么东西都喜欢放入嘴中吮吸、一再重复某种动作并以此为乐,再到为了对环境产生影响而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孩子逐渐在尝试错误中发展他的问题解决能力。随着动作的精细化和协调性日益完善,幼儿的智力和思维也日益发展起来。而且,在整个过程中,父母和蔼的微笑、对麻烦的宽容和乐观态度、积极的鼓励和参与行为将是幼儿动
期刊
一不如意就抓头发    最近,2岁半的妞妞一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如淘气被妈妈说,想吃巧克力爸爸没有给她拿等等,就大哭大闹。如果哭闹不管用,她就开始伤害自己,不是抓自己的头发就是抓自己的脸。看着她那疼得小嘴直咧却又坚持使劲的样子,爸爸妈妈既生气又心疼,常常坚持不了多一会儿就心软了,只好妥协。  长此下去也不是办法,这可如何是好呢?    白雪公主的魅力  以前,我女儿生气的时候也爱抓自己的头发,做父母
期刊
以前儿子很爱去公园玩,坐上下起伏的十二属相旋转车,大笑着从滑梯上滑下来,见了会动的玩具兴奋地叫。满周岁后,儿子对这些却日渐惧怕起来,尤其是那些动物造型的机动车。现在你若再问他: “宝宝,带你去公园吧?”他就会瞪着惊恐的大眼睛摇着头说: “怕,不敢坐,妈妈吵,不去不去。”每当见此情景,我就为自己那次的言行而悔恨万分,内心充满了愧疚。  那是一个星期天,我答应带儿子去公园玩,他高兴地连声喊着: “去公
期刊
儿童的图画多半是他自己认识能力的表现。心理发展水平不同的儿童画出的图画可以反映他们自身经验、认知特点、空间转换能力以及绘画过程中内在、外在各种因素的协调能力。教师和家长在指导儿童画画时,首先应该体味在儿童画中蕴涵着的童心、童趣和发展过程中的童韵。  如果找一个茶杯,把杯子把儿背着孩子,让他画,他会怎么画呢?他会怎么处理那个看不见的把儿呢?给他一个动物模型,让他分别从不同的方位描画动物,他又会画成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