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锦兴:希望厦门可以成为文化特区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j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到今年已经是第六届了,我参与了所有的交易会,前面几届的交易会都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我相信新闻出版总署对于厦门外图在两岸出版交流所做的努力是相当满意的。也因为有了这个经验,总署希望再接再厉,一方面延续交易会,一方面在厦门挂牌“海峡两岸新闻出版交流与合作基地”。
  我个人觉得厦门与台湾交流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台湾到厦门现在只需几十分钟,更重要的是海运,包括出口、进口、报关在内,物品大概三天就能到,从台北到上海大概要五天到一个礼拜,北京的话,基本上要十天。虽然北京取书比较方便,但是要发到台湾还不如让厦门外图从北京取货,通过陆运、海运一到两天达厦门,再由厦门发到台湾,这个过程所花费的时间还是比从北京直接发货到台湾来得快也来得方便。
  而且厦门跟台湾之间的关系非常亲近,因为台湾大部分居民来自闽南,在人亲、土亲的关系下,台湾人对厦门有比较特殊的感情。厦门外图这几年在两岸图书交流上做了很多努力,台版书进口大陆、简体字书出口台湾,厦门外图占了一半。厦门外图的领导人、厦门市政府的领导人与台湾的文化出版人建立了非常良好的关系,有比较深切的感情。他们在台湾需要有怎样的协助,台湾的朋友们都会很诚恳地帮忙。先有感情然后再做生意,中国人做生意大概都是这样的一个模式。像我没事都会到厦门走走,访亲看友。
  在厦门挂牌成立基地,有新的政策又有原来的基础,对两岸的交流与合作也将产生绝对正面的影响。我们现在常常为了运输、采购的问题,要到其他地方去,如果厦门的东西都很齐全,那么节省下来的时间和费用将是非常可观的。做生意嘛,如果成本越低诱因当然越大。
  有了五届“交易会”成功的范例,如果厦门可以在那么多的优势上再成立一个更大的批销中心那就更好了。外图厦门书城,我感觉比较优先于当地读者,我们做学术性书的书商感觉在书的品种上仍有不足之处,我们大多时候还是要到上海、北京去采购。假设在厦门成立一个书城,学术性书的楼层能成为大陆所有学术类图书的集中地,各种图书种类都很齐全,那我就会每两个礼拜去厦门选书,马上挑选报关出口。另一方面,我希望厦门外图能利用书城大量进口台湾原版图书(因为台湾图书运送厦门的成本比较低,时间又短),这方面当然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如果总署能把厦门当成文化特区,从文化特区进口的文化产品能够免税或者是减少税收,这样厦门就可以变成全国文化产品的特区,再以此分散到华文市场或者是大陆的其他地区,然后再因文化性产品的进出口辐射到周边的产品,这对整个厦门将是非常大的发展机遇。
  如前面所说,厦门在两岸出版交流上已有基础,在此基础上做这些事情,会更好、更快。我非常期盼能有这样的机会,这样我们就不用跑北京,坐那么久的飞机。
其他文献
有个单身的哥们问我:畅销书好不好做?我问他:找个老婆好不好找?  在我看来,做畅销书就像在娱乐节目《非诚勿扰》上找老婆。毫无疑问,这篇文章不是教大家怎么找老婆的,而是告诉大家畅销书到底是怎么创造的。  最近《非诚勿扰》很火,这个节目的基本环节是这样的:  第一环节,男嘉宾从电梯里出来,女嘉宾飞速地用目光扫视男嘉宾的衣着、长相、气质,这个时间快到只有3秒;第二环节,男嘉宾走到主持人面前,扫视一下所有
期刊
华氏451度似乎即刻就会来临,这是纸张将被点燃的温度。传统出版社以及我们传统的阅读世界、我们与白色的纸和黑色的墨曾经唇齿相依了漫长岁月的阅读习惯,越来越被数字出版技术的烈焰所灼烧。今年年初iPad在海外的面市,让更多大陆出版商感受到了这股热浪,不仅是传统出版业,更有数字出版业。实体书店的危机、内容制造商的激烈竞争、数字与纸书的博弈……所有的生存艰难,内忧外患,却又都代表了出版行业的强大吸引力。  
期刊
书香:新闻出版总署授牌厦门“海峡两岸新闻出版交流与合作基地”与厦门外图有怎样的关系?  陈嘉忆(以下简称陈):总署授予厦门市“新闻出版交流与合作基地”,是对厦门市整个新闻出版行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开展两岸交流工作的整体成绩的肯定,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对 厦门外图集团所做工作的肯定。这些年来,厦门外图集团在前两届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在开展对台图书出版交流工作上取得了一些突破,实质性地推进了两岸图书
期刊
南京出版社(以下简称南京社)成立于1988年10月,是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发展服务的城市出版社,原为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2002年底开始,根据市委、市政府实施局、社分开的体制改革的部署,南京社与南京市新闻出版局完全分开,完成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独立运作,目前转企改制工作基本完成。出版社注册资本经国资委批准也由建社时的29万余元增至目前的2000万元。  建社以来,经过几任领导
期刊
书香:您是传统出版社的社长,同时也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您会愿意把作品内容卖给电子书平台?  陈: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对出版社来说你到底是不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像amazon现在的平台最大,电子书放在那里可以争取最大的销售量。如果传统出版社感觉,现在是有求于我,过两天做大了就会把我一脚踢开,我想所有的出版社都会心怀谨慎。以两岸的情况来看,尤其是在中文世界电子书整体的市场还没有起来的时候,对出版社而言,
期刊
书香:今年“海峡论坛”期间,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厦门市为“海峡两岸新闻出版交流与合作基地”,总署为何将这个基地设立在厦门?  于浩(简称于):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厦门市为目前唯一的“海峡两岸新闻出版交流与合作基地”,既是对厦门市在两岸新闻出版交流合作工作实绩方面的肯定,也充分表明总署对设立厦门基地所寄予的期望和要求。  总署在厦门建立两岸交流合作基地,我认为主要出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厦门与台湾具有地域优
期刊
目前我对“海峡两岸新闻出版交流与合作基地”的概念还是很模糊。经过征询,基地好像主要还是在印刷和物流仓储上。其实台湾比较关切的是,我们能不能去做出版,它能不能作为创作园区?另外,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成立海峡书局也做出版交流,这跟基地有多少重叠性呢?作为我们,到底要选哪一个才是对的?  目前两岸出版的合作多以单个项目进行,台商在合资主体里面是个别性要比整合性来得强,单个公司合作比较有可能,但整合起来共同投
期刊
你在超市里买过书吗?如果你的回答是NO,那你就OUT了!你知道有一群人专门在经营“超市图书”吗?如果你的回答也是NO,那就请你从这里开始了解吧!  “我们生活在节奏越来越快的世界里,无暇理性地思考生命的真谛。读书会使我们停下来,享受一种深度的安静,调养疲惫的心灵。我发自内心地喜欢书业,希望留给世人一个生生不息的书业品牌。”   在唐码书业(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唐码)的网站上,我们看到唐码创始人
期刊
我曾经在公馆水源市场后方住过好长一段时间,那是1991年前后。  每天我穿过脏乱的公馆夜市,踏着咸水鸡、水煮玉米流出的污水,嗅着沙茶羊肉、东山鸭头混浊又情意逼人的熏香,晚风习习,走过一米半的小巷,在一片违章建筑的二楼插入钥匙。  那是一个只有两坪半大的小房间,一张床垫,一张书桌,一个迷你冰箱,几个组合柜,还有一扇70公分见方,如同监狱般好小的窗。  那时,我刚到一家大型出版社上班,前辈们常常喟叹的
期刊
25周年,对一个人来说,是生命开花青春疯长的季节。  25周年,对一个单位来说,是枝头长出鲜果沙漠变成绿洲的过程。  2010年,江西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江西教育社)成立25周年。历经25年耕耘和积淀,江西教育社迎来了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尤其近年来更是如同踩上了“风火轮”,实现了加速度发展,已成长为一家有责任感、公信力、美誉度的现代出版企业。   日前,记者走进了这家与千年名阁滕王阁比邻而居的出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