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问题意识 发展学生思维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n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了解围绕中心写一段话的构段形式。
  2.感知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
  一、提出质疑,发现问题
  【意图:“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学生预习时,运用勾、画、圈、点有关字、词、句、段的方法,发现问题,并且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各种资料等,多渠道尝试解决问题。对于不能解决的留待课堂上向老师、同学提出来。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组织交流,梳理问题
  1.疏通课文脉络。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课文哪里概括回答了这个问题?文章分别从哪些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
  2.总结:读这类文章,要注意开头和结尾,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概括说出事物的特点。文章主体部分不少段落有中心句,其余文字围绕中心句写具体。
  3.出示学生课前预习时提出的问题,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梳理有价值的问题。
  【意图:发现问题比解决问更重要。这一步给学生提供交流预习收获的平台,检查反馈预习情况,梳理学生疑难问题,将学生提出的零散、零乱的问题,进行归并、取舍和提炼,甄别选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确定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和重点,围绕学生关注的疑难点组织教学。】
  三、引领研习,剖解问题
  1.(回顾学习方法)预习时我们产生疑问、发现问题,前5个问题中,有些问题用查字典、读课文、找资料的方法找到答案。自己不能解决的,大家提出来进行梳理,在小组中交流讨论,也找到了答案。第六个问题:“为什么说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需要我们一起研读课文,思考讨论,找答案。大家在剖解问题的过程中,还会产生新的问题。
  【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目标之一。这里教师强调了学习的方法,交流一些常规、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依据实例讲解,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2.现在,我们带着问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答案。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5自然段,想想海底景色奇异在哪儿,物产丰富在哪儿?
  3.轻声读读第二自然段,找找句子。看到省略号你有问题要问吗?
  4.总结:在宁静的海底世界中,有那么多动物,它们发出的声音各种各样,真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意图:解决问题是教学的重点。在引领学生研习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样的教学才更真实、有效。】
  5.你还从哪儿读出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这段的中心句,用浪线画出来。这段写了几种海底动物?在下面画上横线。
  6.说说动物活动特点,描写方法。
  【意圖:根据文章题材特点,本课教学还需要注意说明方法的介绍。说明方法不能是泛泛而谈,蜻蜓点水,而是结合具体语句,让学生感受到这样描述的准确与巧妙。】
  7.第四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一样,也有中心句。默读课文,找出中心句,画上波浪线。读了中心句,你想知道什么?
  8.第五自然段写了海底地形、矿藏。第五自然段课文略写。海底有哪些稀有金属,山峰怎样,峡谷怎样?课后同学们查查资料,进一步了解。
  【意图:讲、扶、放,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套“常规动作”,这样有利于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也让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剖解问题这一环节,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之下,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梳理出的问题,是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过程。当然,问题的解决方式很多,运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根据实际教学灵活选择,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当好学习的组织者与合作者,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及时给与探究方法的点拨、示范和帮助,并参与到研究中去。】
  四、引伸探究,生成问题
  1.学完课文,同学们还有没有什么要问的?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想一想再回答。
  2.总结:课文开头提出问题,接着有条理地介绍了海底动物声音、活动、植物、地形和矿藏,最后一段总结全文,用一句话概括了海底世界的特点。
  【意图:课前的“问”与课后的“问”是不同层面上的探究,生成问题,是为了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让学习突破空间和思维的局限,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以“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流程里,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了发展与提升。】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课程一再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学生的语言思维,激发其對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从而提高小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基于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从读写结合的角度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找准练点,鼓励学生个性表达,在相对开放的氛围中,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用”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读写交融 语用能力  从读到写,让读与写完美融合,这是小
期刊
作文中对人物进行描写,关键是要通过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展示其精神风貌,从而达到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在日常学生的作文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的描写大多是停留在人物的表面,很难从他们的描写中感受到人物的内在魅力。也就是说,学生只注重了人物“形”的描绘,而缺少了“神”的刻画。而一个人物如果缺少了内在的“神”,那么这个人物就形同朽木,就没有了个性特点,文章也会黯淡无光。要想使一个人物做到“形神兼备”,关键在
期刊
新《语文课程标准》凸现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关注着学生的创新精神,重视实践与探究。在新课标中,厚积而后薄发受到格外关注,新课标要求学生在九年课外阅读中总量不少于四百万字,小学阶段不少于一百四十五万字。“操千曲而后晓其声,观千剑而后识其器。”这个目标无疑是一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哲理的体现。但如此大量的阅读目标如何实现?怎样才能让学生进入“乐读”的最佳境界?《学记》里说:“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
期刊
文言文学习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难点之一,高考试卷中的文言文题的分值也逐渐增加,但学生总是抱怨古文难学、难背,而教师也往往也为此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次又一次地强化复习、个别辅导,但往往等于炒夹生饭,从历届学生的表现来看收效甚微。除了少部分对中国古典文学极感兴趣的孩子能够取得有效性的学习,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保持暂时的兴趣,甚至有的学生变得讨厌文言文。  近几年来笔者和语文组的同仁一道,从高一
期刊
在美术的传统教育中,教师的灌输,幼儿模仿的教育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当下,科技与日俱增,竞争日益激烈,我们的美术教育活动更应以激发幼儿的主体性为重,要让自主创作。在带小班的一年中我尝试从幼儿的兴趣入手,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注重美术的有效整合,让幼儿在美术活动想学、能学、会学、乐学,在充分感受艺术之美的同时,又初步培养了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抓住幼儿的兴趣,让他们想
期刊
《辛德勒的名单》主要讲述了在二战期间,德军入侵波兰大肆屠杀犹太人而引发的故事。影片的主角辛德勒原本是一个纳粹党的德国商人,想要借战争时期发一笔横财。但是在他看到法西斯残酷的行为时,他的心灵受到极大撼动,从而使他散尽家财,竭尽所能保护犹太人。战争结束时,辛德勒挽救了将近1200人的生命。  1.战争,熄灭希望之火  《辛德勒的名单》所描绘的第二次世界战争,是一个摧残生命、灭绝人性的世界。影片中犹太人
期刊
【摘 要】  班級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自主管理可以大大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培育高尚的品格、健全的身心。新形势下的班级管理工作需要实现自管化、规范化、制度化,向习惯要制度,向制度要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关键词】  底线 习惯 自我管理 治理 制度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
期刊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纲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抗挫心理和其它心理品质一样,都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而得到改善。孩子的抗挫能力,虽然与年龄的增长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更主
期刊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并且拥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誉,表明中国是崇礼尚仪的文明之邦。中国历史文化传承必须从小学生抓起,教导和指引小学生们形成良好和正确的思想品德。另外,小学生时代是一生的启蒙阶段,培养优秀的品格和正确的行为的最好时期。如今,小学生们的教师注重成绩的高低而忽视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这样做实际上是舍本逐末的。本文将对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德育教育。  一、教师身体力行做学生们的
期刊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经验不足,理解能力也比较差,所以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理解偏差,甚至错误,面对这样的课堂生成,教师不能一味否定学生,而是要学会及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将学生的错误认识转变为正确的理解。这样就让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错误生成变成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的认识不仅准确而且深刻。可以说,如果能够变错为宝,那么错误也是一种别样的美丽。  一、动态生成,创新思维  要想让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