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人才培养是其中的基础、关键,高校需要针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强化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以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不断扩招,环境设计专业相对火爆,艺术设计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需要引进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為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支持,文章主要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培养模式;构建
一、引言
现阶段,教育部门越来越注重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教师需要实行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针对现有的工作室制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形成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为培养环境艺术人才提供支持。因此,在环境艺术专业教育教学工作中,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针对环境设计专业教育教学进行了改革,满足了新时期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
二、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自主性,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加强教师、学生的情感交流,实现教与学的双向选择,学生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兴趣爱好,合理地旋转工作室,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分类培养需求[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内心理性的塑造,实行独特的授课方式、创作风格,引导学生认识到艺术创作的真谛。同时,教师需要针对优秀艺术创作范例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实际教学活动对教师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教师应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指导,做好勤奋创作、严谨治学工作。因此,在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可以在开放实践平台中进行学习,促使教师研发项目,保证学生创作出优质的艺术作品。
三、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重要性
(一)为校企合作搭建了平台
高校通过实行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与企业进行面对面交流,充分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活动中,为校企合作建设了广阔的平台,既有助于实现企业的设计目的,又能够确保高校全面落实“企业资源校园化”的教学战略。同时,高校通过实施工作室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将课堂搬到企业、工厂中,在满足实际教学要求的基础上,为高校节省更多的办学成本,实现校企双赢,实现高校内外部教学资源的有效优化。
(二)明确学生学习目标与职业方向
高校通过实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可以将实践能力教学、课堂知识教学进行有效融合,促使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明确自身的学习问题、优势等,以此为基础建立相应的学习目标、努力方向,引导学生的未来职业定位、职业生涯规划。同时,高校需要深入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开设不同研究方向的工作室,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未来规划,合理地选择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工作室参与培训。例如,艺术设计专业可以开设多个工作室,如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展览展示设计等,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职业方向,为学生、企业的共同发展提供支持。
四、应用型本科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通常情况下,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由教师通过实践操作进行教学,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开展创作训练,这些成果普遍是艺术作品。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环境设计专业普遍在教室进行教学,学生在教室中进行学习,无法突出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实践性、创新性、过程性,导致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无法得以提升。同时,在实践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学内容普遍是虚拟课程,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还不够完善,无法进行更好的衔接。并且,通过设置实验室也不能为课程提供更好的服务,导致校企合作无法全面落到实际工作中,教师缺乏一定的工作实践经验[2]。除此之外,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实习地点相对分散,教师指导不到位,而实习单位人员也很少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很难实现预期的实习效果,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
五、应用型本科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创新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工作室制课程体系普遍实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职业需求的引导下,将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其工作内务和学习内容是一致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行教、学、做一体化训练方式进行职业训练。工作室制课程是在分析教学过程、社会需求、职业岗位的基础上进行编制,其重点内容是工作室独立承担的工作项目、工作室教师自拟的研究课题、工作室团队和企业的合作开发研究项目,其主要利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形成工作室教学课程模块。
(二)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过程中,高校需要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将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落实到教学全过程中。因此,高校需要针对师资队伍进行有效整合,并做好以下工作:第一,环境设计专业教师需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既要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又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提高自身的思维理念,在工作室制教学过程中不断开拓、创新。第二,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是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注重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了解相关企业的实际情况,还可以接受相关的项目,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并且,教师应将最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融入工作室中,完善师资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三)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首先,建立完善的组织保障制度。高校需要建立专门的教学质量监控机构,针对教学过程、教学质量进行监控,深入分析并解决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运行问题及解决措施;其次,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管理制度,如工作室教师奖惩制度、团队管理制度、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等,全面落实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激发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再次,做好教学管理工作,高校、企业需要积极参与到工作室教学管理工作中,加强目标管理,如学生作品质量分析、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信息反馈等,在课程结束后做好综合评价、反馈工作。并且,加强过程管理,其主要内容是教学督导、教学检查、学生艺术作品评定、教学质量测评等[3]。最后,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反馈制度,教师需要注重工作室教学质量考核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学生作品获奖情况、企业录用情况、用人单位对毕业学生的反馈情况等,还可以邀请行业协会、企业单位参与教学监控、评价等工作。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环境艺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极易受多项因素的影响,这种模式的应用使教学形式、教学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工作方法等,教师通过实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为环境艺术专业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提供了支持。
参考文献:
[1]宁悦.本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57-58.
[2]何继业.基于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分析[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9,2(07):148-150.
[3]杨钢.我国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策略的再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6(13):158+160.
课题名称:‘应用型本科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SJGY20180369。
作者简介:
李筵光,黑龙江财经学院。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培养模式;构建
一、引言
现阶段,教育部门越来越注重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教师需要实行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针对现有的工作室制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形成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为培养环境艺术人才提供支持。因此,在环境艺术专业教育教学工作中,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针对环境设计专业教育教学进行了改革,满足了新时期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
二、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自主性,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加强教师、学生的情感交流,实现教与学的双向选择,学生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兴趣爱好,合理地旋转工作室,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分类培养需求[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内心理性的塑造,实行独特的授课方式、创作风格,引导学生认识到艺术创作的真谛。同时,教师需要针对优秀艺术创作范例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实际教学活动对教师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教师应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指导,做好勤奋创作、严谨治学工作。因此,在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可以在开放实践平台中进行学习,促使教师研发项目,保证学生创作出优质的艺术作品。
三、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重要性
(一)为校企合作搭建了平台
高校通过实行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与企业进行面对面交流,充分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活动中,为校企合作建设了广阔的平台,既有助于实现企业的设计目的,又能够确保高校全面落实“企业资源校园化”的教学战略。同时,高校通过实施工作室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将课堂搬到企业、工厂中,在满足实际教学要求的基础上,为高校节省更多的办学成本,实现校企双赢,实现高校内外部教学资源的有效优化。
(二)明确学生学习目标与职业方向
高校通过实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可以将实践能力教学、课堂知识教学进行有效融合,促使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明确自身的学习问题、优势等,以此为基础建立相应的学习目标、努力方向,引导学生的未来职业定位、职业生涯规划。同时,高校需要深入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开设不同研究方向的工作室,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未来规划,合理地选择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工作室参与培训。例如,艺术设计专业可以开设多个工作室,如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展览展示设计等,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职业方向,为学生、企业的共同发展提供支持。
四、应用型本科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通常情况下,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由教师通过实践操作进行教学,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开展创作训练,这些成果普遍是艺术作品。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环境设计专业普遍在教室进行教学,学生在教室中进行学习,无法突出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实践性、创新性、过程性,导致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无法得以提升。同时,在实践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学内容普遍是虚拟课程,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还不够完善,无法进行更好的衔接。并且,通过设置实验室也不能为课程提供更好的服务,导致校企合作无法全面落到实际工作中,教师缺乏一定的工作实践经验[2]。除此之外,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实习地点相对分散,教师指导不到位,而实习单位人员也很少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很难实现预期的实习效果,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
五、应用型本科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创新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工作室制课程体系普遍实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职业需求的引导下,将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其工作内务和学习内容是一致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行教、学、做一体化训练方式进行职业训练。工作室制课程是在分析教学过程、社会需求、职业岗位的基础上进行编制,其重点内容是工作室独立承担的工作项目、工作室教师自拟的研究课题、工作室团队和企业的合作开发研究项目,其主要利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形成工作室教学课程模块。
(二)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过程中,高校需要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将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落实到教学全过程中。因此,高校需要针对师资队伍进行有效整合,并做好以下工作:第一,环境设计专业教师需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既要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又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提高自身的思维理念,在工作室制教学过程中不断开拓、创新。第二,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是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注重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了解相关企业的实际情况,还可以接受相关的项目,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并且,教师应将最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融入工作室中,完善师资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三)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首先,建立完善的组织保障制度。高校需要建立专门的教学质量监控机构,针对教学过程、教学质量进行监控,深入分析并解决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运行问题及解决措施;其次,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管理制度,如工作室教师奖惩制度、团队管理制度、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等,全面落实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激发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再次,做好教学管理工作,高校、企业需要积极参与到工作室教学管理工作中,加强目标管理,如学生作品质量分析、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信息反馈等,在课程结束后做好综合评价、反馈工作。并且,加强过程管理,其主要内容是教学督导、教学检查、学生艺术作品评定、教学质量测评等[3]。最后,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反馈制度,教师需要注重工作室教学质量考核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学生作品获奖情况、企业录用情况、用人单位对毕业学生的反馈情况等,还可以邀请行业协会、企业单位参与教学监控、评价等工作。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环境艺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极易受多项因素的影响,这种模式的应用使教学形式、教学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工作方法等,教师通过实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为环境艺术专业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提供了支持。
参考文献:
[1]宁悦.本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57-58.
[2]何继业.基于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分析[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9,2(07):148-150.
[3]杨钢.我国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策略的再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6(13):158+160.
课题名称:‘应用型本科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SJGY20180369。
作者简介:
李筵光,黑龙江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