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于胸外科开行手术后发生心率失常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09月-2014年06月接受过开胸手术患者60例,按照挂号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0例,为未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对照组30例,为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中以及手术后的监测情况。结果:经分析,观察组患者经过淋巴结清扫的例数为20例,吸烟例数为2例,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外科开胸手术后出现心律失常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应当密切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评估患者的血流状况,降低诱发心律失常的因素,减少以及控制术后心律失常。
关键词:胸外科;开胸手术;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R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6-0111-01
心律失常通常是指心脏电活动的传导速度、频率以及激动次序出现异常,按照其生理原因可分为冲动形成异常以及冲动传到异常[1]。胸外科开胸手术后出现心律失常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假如不能展开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文章针对胸外科开胸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因素进行分析,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从2011年3月-2012年3月选取接受过开胸手术患者60例,在60例患者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20~79岁,平均(63±5.8)岁。按照挂号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0例,为未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对照组30例,为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术前心功能检查异常的患者为20例,采用的手术方式为:胃代食管术20例、全肥切除术15例、其他手术2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以及手术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在术前给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心电图或者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手术后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来监测患者心房与心室波形的变化、心律以及心脏节律等,且需观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压以及生命体征等。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分析发病的前兆,指导患者在心律失常的高发期做好防治措施,以此降低心率失常的发病率。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形式的检测方法,在术前实施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以及性质。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中以及手术后的监测情况[2]。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三.讨论
胸外科开胸手术后较容易出现心律失常,此种并发症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严重者还可能导致死亡。而出现术后心律失常的因素主要包括下列几点:(1)手术方式。手术方式是术后心律失常出现的重要因素。实施肺部切除后,患者的血管床会减少,心脏负荷加重,上述两项因素是导致术后心律失常的最主要的原因[3]。胸部手术切除的范围决定了对心脏神经丛损伤的范围,且开胸手术创伤较大,持续时间较长,手术操作对于肋间神经以及心包等部位的刺激会引起反应性循环功能障碍,且迷走神经高位切除,就会导致新交感神经兴奋性逐渐增高,上述因素都会导致心律失常。因此,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减少手术对于肺部组织的牵拉以及对心脏的挤压,手术结束后应保持胸腔引流以及胃肠减压的通常,减轻胃膨胀后压迫心脏导致的心律失常。(2)疾病因素。肺部切除手术出现心律失常的概率为3.3%~20%。室上性心律失常是胸外科手术结束后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在临床中,引起心律失常的因素较多,其中术中输液超过2L、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以及低氧血症等是最为关键的因素。需注意的是,在手术中,患者出现低血压会增加心律失常以及心肌缺血的发病率。(3)高龄。高龄也属于胸外科术后出现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之一。因为患者年龄较大,术后早期血液的黏性会增高,心脏的代偿功能以及对手术的耐受力均会减弱,较容易引起心律失常。一般情况下,术前无心功能异常的患者术后出现心律失常的比例约为23.4%,而术前心功能异常的患者,在术后都出现了心律失常[4]。(4)术后缺氧。术后缺氧也属于并发心律失常的关键要素。患者经历开胸手术后,肺部功能减弱,尤其是全肺手术,全肺手术严重减弱了换气面积,食管手术中对于肺脏造成的损伤等均可能导致缺氧。缺氧会使患者的胸腔内压力明显改变,从而引发心律失常,且呼吸加深加快会刺激肺部的牵张感受器,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病率。
经过本次研究发现,胸外科开胸手术后出现心律失常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因此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应当密切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评估患者的血流状况,降低诱发心律失常的因素,减少以及控制术后心律失常。
参考文献
[1]杨桂霞,武寒玲,沈向红.老年患者开胸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35(2):60-63.
[2]彭雪莲,李洁源,唐少梅.ENSITE3000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术中护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24(6):46-48.
[3]黄佩珊,李晓娟,肖海霞,等.食管癌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护理干预流程的三级质控[J].现代医院,2011,30(11):50-53.
[4]王锡花,李荷慧,姜依林.食道癌、贲门癌术后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9,15(5):48-50.
关键词:胸外科;开胸手术;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R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6-0111-01
心律失常通常是指心脏电活动的传导速度、频率以及激动次序出现异常,按照其生理原因可分为冲动形成异常以及冲动传到异常[1]。胸外科开胸手术后出现心律失常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假如不能展开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文章针对胸外科开胸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因素进行分析,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从2011年3月-2012年3月选取接受过开胸手术患者60例,在60例患者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20~79岁,平均(63±5.8)岁。按照挂号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0例,为未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对照组30例,为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术前心功能检查异常的患者为20例,采用的手术方式为:胃代食管术20例、全肥切除术15例、其他手术2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以及手术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在术前给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心电图或者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手术后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来监测患者心房与心室波形的变化、心律以及心脏节律等,且需观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压以及生命体征等。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分析发病的前兆,指导患者在心律失常的高发期做好防治措施,以此降低心率失常的发病率。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形式的检测方法,在术前实施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以及性质。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中以及手术后的监测情况[2]。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三.讨论
胸外科开胸手术后较容易出现心律失常,此种并发症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严重者还可能导致死亡。而出现术后心律失常的因素主要包括下列几点:(1)手术方式。手术方式是术后心律失常出现的重要因素。实施肺部切除后,患者的血管床会减少,心脏负荷加重,上述两项因素是导致术后心律失常的最主要的原因[3]。胸部手术切除的范围决定了对心脏神经丛损伤的范围,且开胸手术创伤较大,持续时间较长,手术操作对于肋间神经以及心包等部位的刺激会引起反应性循环功能障碍,且迷走神经高位切除,就会导致新交感神经兴奋性逐渐增高,上述因素都会导致心律失常。因此,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减少手术对于肺部组织的牵拉以及对心脏的挤压,手术结束后应保持胸腔引流以及胃肠减压的通常,减轻胃膨胀后压迫心脏导致的心律失常。(2)疾病因素。肺部切除手术出现心律失常的概率为3.3%~20%。室上性心律失常是胸外科手术结束后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在临床中,引起心律失常的因素较多,其中术中输液超过2L、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以及低氧血症等是最为关键的因素。需注意的是,在手术中,患者出现低血压会增加心律失常以及心肌缺血的发病率。(3)高龄。高龄也属于胸外科术后出现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之一。因为患者年龄较大,术后早期血液的黏性会增高,心脏的代偿功能以及对手术的耐受力均会减弱,较容易引起心律失常。一般情况下,术前无心功能异常的患者术后出现心律失常的比例约为23.4%,而术前心功能异常的患者,在术后都出现了心律失常[4]。(4)术后缺氧。术后缺氧也属于并发心律失常的关键要素。患者经历开胸手术后,肺部功能减弱,尤其是全肺手术,全肺手术严重减弱了换气面积,食管手术中对于肺脏造成的损伤等均可能导致缺氧。缺氧会使患者的胸腔内压力明显改变,从而引发心律失常,且呼吸加深加快会刺激肺部的牵张感受器,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病率。
经过本次研究发现,胸外科开胸手术后出现心律失常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因此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应当密切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评估患者的血流状况,降低诱发心律失常的因素,减少以及控制术后心律失常。
参考文献
[1]杨桂霞,武寒玲,沈向红.老年患者开胸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35(2):60-63.
[2]彭雪莲,李洁源,唐少梅.ENSITE3000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术中护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24(6):46-48.
[3]黄佩珊,李晓娟,肖海霞,等.食管癌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护理干预流程的三级质控[J].现代医院,2011,30(11):50-53.
[4]王锡花,李荷慧,姜依林.食道癌、贲门癌术后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9,15(5):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