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普遍存在教育理念上存在偏差,相关课程开设不足,缺乏校企联合机制,学生缺乏积极的劳动精神,劳动习惯持续性不足等问题,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關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标志着劳动教育迎来了新时代。开展好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就要创造仪式感、参与感、获得感,让青年大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更好地提高认识,增长本领、锻炼体魄、培养品质,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
当前,中国社会已经迈入新时代,社会劳动形态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大学生劳动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1]。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然而,目前高校劳动教育普遍存在教育理念上存在偏差[2],相关课程开设不足,缺乏校企联合机制,学生缺乏积极的劳动精神,劳动习惯持续性不足等问题[3]。当前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加快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提供了行动指南,标志着劳动教育迎来了新时代。开展好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就要创造仪式感、参与感、获得感,让青年大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更好地提高认识,增长本领、锻炼体魄、培养品质,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造仪式感,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把握育人导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将劳动教育纳入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创造仪式感,就是要以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劳动教育成为学生眼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通过选取有趣的活动名称、开展有特色的主题教育等形式,如“劳动模范好榜样”“劳动最光荣、生活最美好”等形式的主题教育、“幸福成长实践基地”“开心农场”等形式的实践所地名称、以“汗水里的幸福”“力所能及小达人”“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家常菜”等形式的生活技能主题展示等,让学生在劳动教育有名、劳动实践有样、劳动展示有范的“三有”仪式中升腾起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创造参与感,培养学生勤于劳动、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开展好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就要积极创造参与感,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在第二课堂中增强劳动实践比重,强化服务性劳动,结合“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服务性劳动,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和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丰富的劳动教育形式,可以使大学生劳动教育更具有吸引力[4],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举办“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等劳动榜样人物进校园活动,组织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综合运用讲座、宣传栏、新媒体等,广泛宣传劳动榜样人物事迹,感受并领悟勤勉敬业的劳动精神,在真真正正的各种劳动实践参与中培养勤于劳动、勇于创新的美好品质,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遵循教育规律,勇于改革创新。遵循劳动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实事求是,贴近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时而进,创新劳动教育新形式,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搭建网络空间、虚拟环境教育情景,鼓励学生运用多元学科知识,开展创造性劳动。
三、创造获得感,增强学生尊重劳动、尊重知识的良好习惯
劳动在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开展好新时代劳动教育,就要创造获得感,更加深入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劳动创造一切”等名言名句传递出的劳动智慧与经验。要在因地制宜的劳动教育中,在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中,使学生心更灵、手更巧、体更健;要在劳动教育中培养的学生良好习惯,让学生在劳心劳力中由过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向“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转变,由过去“轻视劳动,不愿劳动、做起来不会,干完了不好”向“重视劳动、主动劳动、勤于劳动、能劳动、会劳动、善劳动”转变,从而有效培养学生不怕劳动、愿意劳动、热爱劳动、积极劳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的良好习惯。更要引导学生向以钟南山、张伯礼、陈薇、黄大年等为代表的科学家和优秀志愿者、社区工作者、人民警察等学习,学习他们崇高的奉献精神和深厚的家国情怀,激励当代大学生增强责任担当,练就过硬本领,为民族复兴大业贡献智慧和力量[5]。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更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开展好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教育,需要家庭、高校和社会各方合力,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要让劳动精神内化到学生的日常起居生活中,让劳动之美浸润学生的心田,为学生幸福成长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引导大学生在劳动中感悟责任和使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6]。
参考文献
[1]杨效泉,曾蓓蕾,白炳贵.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04):43-44.
[2]秦婧.核心素养视角下大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21):64-65.
[3]卜馨宇.当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开展现状与提升路径——以天津某高校大学生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1(04):40-41.
[4]梁珺淇.劳动教育:开启个人全面发展之旅[J].职业教育究,2019(12):16-20.
[5]刘芳丽,张映文.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现路径[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1,37(03):14-21.
[6]高诗礼.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及养成策略研究[J].现代交际,2021(09):160-162.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
当前,中国社会已经迈入新时代,社会劳动形态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大学生劳动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1]。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然而,目前高校劳动教育普遍存在教育理念上存在偏差[2],相关课程开设不足,缺乏校企联合机制,学生缺乏积极的劳动精神,劳动习惯持续性不足等问题[3]。当前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加快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提供了行动指南,标志着劳动教育迎来了新时代。开展好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就要创造仪式感、参与感、获得感,让青年大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更好地提高认识,增长本领、锻炼体魄、培养品质,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造仪式感,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把握育人导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将劳动教育纳入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创造仪式感,就是要以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劳动教育成为学生眼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通过选取有趣的活动名称、开展有特色的主题教育等形式,如“劳动模范好榜样”“劳动最光荣、生活最美好”等形式的主题教育、“幸福成长实践基地”“开心农场”等形式的实践所地名称、以“汗水里的幸福”“力所能及小达人”“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家常菜”等形式的生活技能主题展示等,让学生在劳动教育有名、劳动实践有样、劳动展示有范的“三有”仪式中升腾起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创造参与感,培养学生勤于劳动、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开展好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就要积极创造参与感,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在第二课堂中增强劳动实践比重,强化服务性劳动,结合“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服务性劳动,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和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丰富的劳动教育形式,可以使大学生劳动教育更具有吸引力[4],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举办“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等劳动榜样人物进校园活动,组织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综合运用讲座、宣传栏、新媒体等,广泛宣传劳动榜样人物事迹,感受并领悟勤勉敬业的劳动精神,在真真正正的各种劳动实践参与中培养勤于劳动、勇于创新的美好品质,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遵循教育规律,勇于改革创新。遵循劳动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实事求是,贴近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时而进,创新劳动教育新形式,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搭建网络空间、虚拟环境教育情景,鼓励学生运用多元学科知识,开展创造性劳动。
三、创造获得感,增强学生尊重劳动、尊重知识的良好习惯
劳动在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开展好新时代劳动教育,就要创造获得感,更加深入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劳动创造一切”等名言名句传递出的劳动智慧与经验。要在因地制宜的劳动教育中,在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中,使学生心更灵、手更巧、体更健;要在劳动教育中培养的学生良好习惯,让学生在劳心劳力中由过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向“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转变,由过去“轻视劳动,不愿劳动、做起来不会,干完了不好”向“重视劳动、主动劳动、勤于劳动、能劳动、会劳动、善劳动”转变,从而有效培养学生不怕劳动、愿意劳动、热爱劳动、积极劳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的良好习惯。更要引导学生向以钟南山、张伯礼、陈薇、黄大年等为代表的科学家和优秀志愿者、社区工作者、人民警察等学习,学习他们崇高的奉献精神和深厚的家国情怀,激励当代大学生增强责任担当,练就过硬本领,为民族复兴大业贡献智慧和力量[5]。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更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开展好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教育,需要家庭、高校和社会各方合力,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要让劳动精神内化到学生的日常起居生活中,让劳动之美浸润学生的心田,为学生幸福成长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引导大学生在劳动中感悟责任和使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6]。
参考文献
[1]杨效泉,曾蓓蕾,白炳贵.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04):43-44.
[2]秦婧.核心素养视角下大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21):64-65.
[3]卜馨宇.当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开展现状与提升路径——以天津某高校大学生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1(04):40-41.
[4]梁珺淇.劳动教育:开启个人全面发展之旅[J].职业教育究,2019(12):16-20.
[5]刘芳丽,张映文.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现路径[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1,37(03):14-21.
[6]高诗礼.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及养成策略研究[J].现代交际,2021(09):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