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人李渔说过 :“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掠,不敢弃去。”的确,文章开头必须要讲究落笔艺术,课堂教学中的“导语”也理应如此。若“导语”设计得巧妙,则能起到先声夺人、扣住学生心弦、激发学生兴趣的妙用。综观目前中学历史课教学的现状,教者对“导语”的设计可谓匠心别具,但往往忽视对一堂课结尾的设计。事实上,收尾是一堂课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若设计得精妙,则能产生“余音绕梁”,课断思不断、语断意不停的艺术效果。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一堂课如果在结尾处敷衍了事,则可能会冲淡业已收到的教学效果。
历史教学艺术应是一个有序的整体,仅就课堂教学艺术而言,布局合理、结构完美的课堂教学,就像是一场音乐会,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序曲”、扣人心弦的“主旋律”,而且也应该有一个让人感到余音绕梁、不绝于耳、韵味无穷的“尾声”。还要有以达到前后浑然一体的美妙境界,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善始善终。明朝人谢榛曾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这句话讲的虽是写作,但对于课堂教学也同样贴切。尾声是一堂课走向成功的最后一步。只有良好的开头和成功的过程,而没有圆满的结尾,整堂课就会黯然失色。一个精彩的结尾能振奋学生的精神,激活学生的思维;一个富有新意、回味悠长的结尾,能使课堂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一个响亮的让人震动的结尾,能起到承上启下、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结尾作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给学生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几分钟,是应该引起教学一线老师认真关注的。
历史课的结尾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必须精心设计、讲究艺术,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那么,在历史课的结尾中有哪些好的方式、方法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需要,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归纳式结尾法
即通过归纳、概括使整节课的内容系统化和简洁化。结尾归纳,提纲要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就我的实践看,我觉得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效果佳,这样既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可当堂检测学生 45分钟的听课效率,真正让学生夯实基础,进而学以致用。让学生进行总结,常用的可让学生扩写“本课小结”、列出“本课小结”中各要点所含知识的细目,并勾勒出全课的知识体系;还可以让几个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本课小结,其他学生在笔记上小结,然后,同学们互相对照,老师给予必要补充,取长补短,归纳出最好最全的本课小结。一般归纳结尾法采用表格式、问答式、体系式等方式。对一个问题的归纳一般采用表格式。我们以经济学常识中使用价值与价值为例,请同学们归纳出二者的区别,学生大多数采用了表格式的归纳法。
二、练习式结尾法
即让学生通过一定的练习来巩固知识。教学的各环节都应注意贯穿“思维训练”的主线。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只靠听讲是不够的。特别是在历史课的教学中,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应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练习才能巩固当堂的知识。这种结尾的方式也是学生们所喜闻乐见的。因为在临近下课时,学生均显得较为疲劳,精神不振,思维也常常处在抑制状态,这个时候出上几道练习题,定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使他们的大脑皮质再度兴奋。不定项选择题一向是学生又喜又怕的题型,学生喜欢,说明这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挑战性,怕,因为历来这是学生考试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为此在课的节尾中,腾出一定的时间精心设计一些选择题让学生练习,既能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又能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我还经常采用抢答式,更能激起学生的兴奋点。如在学习高二历史《文艺复兴》一课时,在还有六分钟就要下课时,我出示了投影,有 5个选择题,我让学生分别进行抢答式的练习。通过抢答练习,同学们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还培养了能力。
三、表达式结尾法
即让学生用语言表达的方式来复述所学知识,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历史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而且用语言表达是学生最薄弱的方面,特别是那些胆小内向的学生,不敢发言,这对历史课的学习是很不利的。我们当老师的,就应该鼓励学生动口表述。在学生表述时,老师最好不要打断学生,更不能呵斥学生,如果这个学生表达的不完整或有错误,那就再叫一个学生起来表达,直到完全正确。如在学习了高二历史第二节《新航路的开辟》时,我叫了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一说今天这节课的收获,这个学生半天没有说话,我鼓励她说:“不要紧张,哪怕是一句话也可以啊!”她鼓足勇气地说:“今天我知道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影响。”“好,很好!说得对!”然后我又让其他同学主动地说说本节课的体会、收获或感想,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了总结,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思路开阔的语言表达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又一次达到高潮,整节课非常圆满。
结尾方式无固定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因课而异,决不能生搬硬套,在教学实践中还应注意一些具体的情况,如结尾要过渡自然,要精心安排与设计,从而使整个教学做到水到渠成、自然妥帖;结尾要注意语言精炼,结尾时语言一定要少而精,切忌华而不实。要紧扣当堂课的教学中心,力求利索地结束全课,不能拖泥带水,否则会给人以掩盖主题的感觉;结尾要画龙点睛,注意提炼升华,形成知识的理性升华,达到领悟事理、陶冶情操的教育目的;结尾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能为了赶任务而匆匆结尾,走过场。
高中历史课教学是一门开启“智慧之窗”的艺术,熟练掌握这门艺术的关键就是提升教师自身素质、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 40分钟的教学质量。
“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现艺术”(特拉弗斯语),据此,为设计好布局合理、结构完美的课堂教学结构,必须注意设计好收尾课堂教学的终曲,以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具体实践中,還得遵循以下原则:
1.目的性原则课堂收尾应有目的性,无论是巩固课堂知识,还是承上启下,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或者是培养学生某方面的能力,都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设计出合理的收尾方式和内容。
2.简约性原则课堂收尾并不是对教学主要内容的再次讲授,因此,要切中要点,突破难点,语言要精练、概括,做到要言不烦。寥寥数语,或画龙点睛,发聋振聩;或旨深意远,耐人寻味;或另辟蹊径,别开生面。
3.灵活性原则收尾需要简练和概括,但形式是多样的,应根据不同的课堂内容设计出不同的“收尾”,以体现出生动、有趣、活泼的特点。但决不能故弄玄虚、哗众取宠,那样发而会冲淡和影响下一节新课的学习。
4.发展性原则这是现代教学理论对课堂收尾最根本的要求。传统教学理论侧重于课堂收尾的巩固性,而现代教学理论侧重于课堂收尾的发展性。即不是将其仅视为课堂教学的终结,而是将其作为教学的新起点,特别是侧重于学生知识的深化、能力的发展和历史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总之,历史课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因材、因人施教,努力探索与选择最佳的结尾方法,使课堂结尾具有概括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发展性。
历史教学艺术应是一个有序的整体,仅就课堂教学艺术而言,布局合理、结构完美的课堂教学,就像是一场音乐会,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序曲”、扣人心弦的“主旋律”,而且也应该有一个让人感到余音绕梁、不绝于耳、韵味无穷的“尾声”。还要有以达到前后浑然一体的美妙境界,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善始善终。明朝人谢榛曾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这句话讲的虽是写作,但对于课堂教学也同样贴切。尾声是一堂课走向成功的最后一步。只有良好的开头和成功的过程,而没有圆满的结尾,整堂课就会黯然失色。一个精彩的结尾能振奋学生的精神,激活学生的思维;一个富有新意、回味悠长的结尾,能使课堂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一个响亮的让人震动的结尾,能起到承上启下、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结尾作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给学生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几分钟,是应该引起教学一线老师认真关注的。
历史课的结尾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必须精心设计、讲究艺术,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那么,在历史课的结尾中有哪些好的方式、方法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需要,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归纳式结尾法
即通过归纳、概括使整节课的内容系统化和简洁化。结尾归纳,提纲要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就我的实践看,我觉得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效果佳,这样既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可当堂检测学生 45分钟的听课效率,真正让学生夯实基础,进而学以致用。让学生进行总结,常用的可让学生扩写“本课小结”、列出“本课小结”中各要点所含知识的细目,并勾勒出全课的知识体系;还可以让几个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本课小结,其他学生在笔记上小结,然后,同学们互相对照,老师给予必要补充,取长补短,归纳出最好最全的本课小结。一般归纳结尾法采用表格式、问答式、体系式等方式。对一个问题的归纳一般采用表格式。我们以经济学常识中使用价值与价值为例,请同学们归纳出二者的区别,学生大多数采用了表格式的归纳法。
二、练习式结尾法
即让学生通过一定的练习来巩固知识。教学的各环节都应注意贯穿“思维训练”的主线。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只靠听讲是不够的。特别是在历史课的教学中,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应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练习才能巩固当堂的知识。这种结尾的方式也是学生们所喜闻乐见的。因为在临近下课时,学生均显得较为疲劳,精神不振,思维也常常处在抑制状态,这个时候出上几道练习题,定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使他们的大脑皮质再度兴奋。不定项选择题一向是学生又喜又怕的题型,学生喜欢,说明这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挑战性,怕,因为历来这是学生考试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为此在课的节尾中,腾出一定的时间精心设计一些选择题让学生练习,既能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又能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我还经常采用抢答式,更能激起学生的兴奋点。如在学习高二历史《文艺复兴》一课时,在还有六分钟就要下课时,我出示了投影,有 5个选择题,我让学生分别进行抢答式的练习。通过抢答练习,同学们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还培养了能力。
三、表达式结尾法
即让学生用语言表达的方式来复述所学知识,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历史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而且用语言表达是学生最薄弱的方面,特别是那些胆小内向的学生,不敢发言,这对历史课的学习是很不利的。我们当老师的,就应该鼓励学生动口表述。在学生表述时,老师最好不要打断学生,更不能呵斥学生,如果这个学生表达的不完整或有错误,那就再叫一个学生起来表达,直到完全正确。如在学习了高二历史第二节《新航路的开辟》时,我叫了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一说今天这节课的收获,这个学生半天没有说话,我鼓励她说:“不要紧张,哪怕是一句话也可以啊!”她鼓足勇气地说:“今天我知道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影响。”“好,很好!说得对!”然后我又让其他同学主动地说说本节课的体会、收获或感想,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了总结,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思路开阔的语言表达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又一次达到高潮,整节课非常圆满。
结尾方式无固定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因课而异,决不能生搬硬套,在教学实践中还应注意一些具体的情况,如结尾要过渡自然,要精心安排与设计,从而使整个教学做到水到渠成、自然妥帖;结尾要注意语言精炼,结尾时语言一定要少而精,切忌华而不实。要紧扣当堂课的教学中心,力求利索地结束全课,不能拖泥带水,否则会给人以掩盖主题的感觉;结尾要画龙点睛,注意提炼升华,形成知识的理性升华,达到领悟事理、陶冶情操的教育目的;结尾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能为了赶任务而匆匆结尾,走过场。
高中历史课教学是一门开启“智慧之窗”的艺术,熟练掌握这门艺术的关键就是提升教师自身素质、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 40分钟的教学质量。
“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现艺术”(特拉弗斯语),据此,为设计好布局合理、结构完美的课堂教学结构,必须注意设计好收尾课堂教学的终曲,以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具体实践中,還得遵循以下原则:
1.目的性原则课堂收尾应有目的性,无论是巩固课堂知识,还是承上启下,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或者是培养学生某方面的能力,都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设计出合理的收尾方式和内容。
2.简约性原则课堂收尾并不是对教学主要内容的再次讲授,因此,要切中要点,突破难点,语言要精练、概括,做到要言不烦。寥寥数语,或画龙点睛,发聋振聩;或旨深意远,耐人寻味;或另辟蹊径,别开生面。
3.灵活性原则收尾需要简练和概括,但形式是多样的,应根据不同的课堂内容设计出不同的“收尾”,以体现出生动、有趣、活泼的特点。但决不能故弄玄虚、哗众取宠,那样发而会冲淡和影响下一节新课的学习。
4.发展性原则这是现代教学理论对课堂收尾最根本的要求。传统教学理论侧重于课堂收尾的巩固性,而现代教学理论侧重于课堂收尾的发展性。即不是将其仅视为课堂教学的终结,而是将其作为教学的新起点,特别是侧重于学生知识的深化、能力的发展和历史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总之,历史课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因材、因人施教,努力探索与选择最佳的结尾方法,使课堂结尾具有概括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发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