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消费行为是我国消费经济理论研究的重点,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重新整理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现有研究主要基于宏观、微观两大视角对消费行为进行分析,由于研究前提、研究 方式、研究变量、要素选择的不同,研 究结论并未达成一致。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一是大量研究都在借鉴和套用西方消费理论,缺乏专门针对我国城 镇居民行为的理论框架;二是有限理性下 的非理性、主观性或其他新的行为特征有待后续研究继续探索 和发掘,应放宽现有研究经典假设,构建 消费综合模型,进一步拓展现有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顾客类型 消费行为 研究
中图分类号:D9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6-0076-01
一、相关研究梳理
学术界有关消费需求的讨论由来已久,但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尽管学者们对消费需求的研究视角、研究 方式甚至研究结论都不尽相同,但基于消费相关理论的研究却存在这样一个共同点,即现有文献大多以探索影响消费决策的关键要素及其消费决策的典型特征为基本出发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归纳起来,现有研究主要基于宏观、微观两大视角展开,下面将逐一论述。
1. 宏观视角下对消费行为的解释。宏观视角主要基于群体差异、经济制度等宏观层面,考察其对 消费行为的影响,相关研究主要表现在:
随着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部分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需求受到抑制,进而导致总体消费需求不足。分配的不公会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进而抑制居民消费需求的增加。收入的区域性差异是导致 消费区域性差异增大的重要因素。当前政策环境的不完善,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部分居民消费的可能性,需要消除政策性障碍, 制定新的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人口老龄化与人口抚养系数等因素对我国居民消费行为具有重要解释力,对于扩大内需和应对老龄化危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 微观视角下对消费行为的解释。微观视角主要是从自身特点出发解释其不同的消费行为决策,相关研究主要表现在:
预防性储蓄论。消费决策行为受应付未来收入不确定性及资产流动性约束的影响,会提前进行一定的预防性储蓄。收入标准差作为衡量居民未来收入不确定性的指标,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是我国居民进行储蓄的主要因素;流动性约束型消费者所占比重的上升以及未收入不确定性的增大是解释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下降与内需不足的重要因素;经济转轨时期所面临不确定性的增加是导致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储蓄增长过快的重要因素, 且我国消费决策中普遍存在预防性储蓄动机, 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降低 预防性储蓄动机是启动内需的重要途径; 收入不确定性对居民住宅权属具有负的影响,社会经济地高的家庭具有更高的消费偏好,且受不确定性的影响相对较弱;
消费过度敏感论。收入变动是影响消费变动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消费的过度敏感性是解释居民消费决策行为的决定性因素。消费行为中存在显著的过度敏感性,同时面临的收入不确定性以及流动性约束是导致需求不足的主要因素;消费行为具有显著的过度敏感性,远期的流动性约束和理念上的流动性约束是造成 消费过度敏感性的主要因素。
消费短视论。我国居民并不能以一生为时间跨度来安排消费,而是将之分成结婚、 育子、 退休几个重要的阶段, 来进行具有明显阶段性的消费支出,他们会以实现当期阶段消费效用的最大化为目标而非以注重未来阶段效用实现的最优为目标。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 余永定、 李军基于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实际特点,从理论上构建了一个居民消费决策模型, 实证研究表明, 我国居民消费具有明显的短视特征,他们会为生命中每个不同阶段的消费高峰设定相应的短期储蓄目标;农村居民会将其存款中的一部分作为短期储蓄目标, 以应付消费高峰;
消费惯性论。居民对以前的消费存在心理依赖,从而使居民的消费行为表现出一定的习惯, 在这种情况下, 居民当期支出的效用水平不仅依赖于当期的支出水平,也受制于前期已经形成的习惯。消费习惯对食品消费具有显著作用,家庭财产对居民食品消费习惯的形成作用不大;习惯形成和收入不确定性是导致我国 高储蓄率现象的重要因素;消费习惯增强与收入不确定性加大都会导致平均消费倾向降低,且的习惯偏好还会受到制度环境的制约。
3. 现有研究争议。基于上述分析可知, 学者们对消费行为的特征和影响因素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分析,成果颇丰。但是,上述学者的研究并非为所有研究者接受, 还有大量学者在进行深入研究之后, 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和结论。例如,有些学者认为, 由于高收入阶层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仍然较高, 所以居民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现状并不具有解释力;我国的再分配制度既不能调节收入差距,又不能启动消费的正常增长,而且还会加大收入差距和抑制消费;老龄化对于提高家庭消费水平、促进消费增长, 具有重要作用而非负向影响,年龄因素不会导致居民产生预防性动机;人口抚养比等因素根本不能解释储蓄率和消费率的变化, 它们不具备相关关系。
二、 研究争论产生的因素及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1. 对研究争论的回应。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对消费行为的研究, 不同学者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争论。究竟是何种因素导致了学者们研究结论的差异呢?根据笔者分析, 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不容忽视。1) 因研究前提不同而导致研究结论存在差异。2) 研究方式的不同是消费行为研究产生争议的又一來源。3) 研究变量和研究要素的选择也会导致研究结论的不同。
2. 对现有研究不足的分析。研究结论的差异似乎不可避免,但这并不意味着现有研究已经穷尽了消费行为的所有特征和影响要素,现有研究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1)针对我国 行为的新理论框架尚未形成。2) 消费行为的其他消费特征有待进一步发掘。3)为全面真实地解释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可考虑作如下尝试:借用前沿理论放宽经典假设的限制,以增加研究理论的深度, 进而真实反映消费者决策偏好;全面剖析可能对消费决策产生影响的行为特性,拓宽研究范畴的广度。
三、总结
消费既是我国消费经济理论研究的重点,也是我国启动内需的中坚力量。鉴于现有研究缺乏对消费行为研究的系统梳理和归纳, 本研究以为研究对象,在对消费行为相关文献进行重新整理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得到如下结论:
(1) 现有研究主要基于宏观、 微观两大视角对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其中, 宏观视角主要基于群体差异、 经济制度等宏观层面, 考察其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 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收入差距论、 社会保障论、 人口结构论等; 微观视角主要从 自身特点出发解释其不同的消费行为决策, 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预防性储蓄论、 消费过度敏感论、 消费短视论、 消费惯性论等。
(2) 尽管现有研究从多个角度对 消费行为的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了有益探索, 但学者们的研究结论并未达成一致。现有研究争议的产生主要由于三方面的因素: 研究前提的不一致、 研究 方式的不同以及研究变量和研究要素多寡的选择。
(3) 现有研究仍然存在如下不足之处: 大量研究均借鉴和套用西方消费理论, 缺乏专门针对我国行为的理论框架; 有限理性下 的非理性、 主观性或其他新的行为特征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探索和发掘。
(4) 可从放宽现有研究经典假设以及构建城镇居民消费综合模型两个方面入手, 进一步拓展现有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基于广义收入的提高居民消费能力长效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 11BGL035 ) 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徐索菲.中国消费需求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1 (4)
[2] 刘文斌.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制约[J].经济学动态,2000(9):13-16.
[3] 藏旭恒,张继海.收入分配对中国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6).
[关键词]顾客类型 消费行为 研究
中图分类号:D9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6-0076-01
一、相关研究梳理
学术界有关消费需求的讨论由来已久,但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尽管学者们对消费需求的研究视角、研究 方式甚至研究结论都不尽相同,但基于消费相关理论的研究却存在这样一个共同点,即现有文献大多以探索影响消费决策的关键要素及其消费决策的典型特征为基本出发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归纳起来,现有研究主要基于宏观、微观两大视角展开,下面将逐一论述。
1. 宏观视角下对消费行为的解释。宏观视角主要基于群体差异、经济制度等宏观层面,考察其对 消费行为的影响,相关研究主要表现在:
随着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部分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需求受到抑制,进而导致总体消费需求不足。分配的不公会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进而抑制居民消费需求的增加。收入的区域性差异是导致 消费区域性差异增大的重要因素。当前政策环境的不完善,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部分居民消费的可能性,需要消除政策性障碍, 制定新的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人口老龄化与人口抚养系数等因素对我国居民消费行为具有重要解释力,对于扩大内需和应对老龄化危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 微观视角下对消费行为的解释。微观视角主要是从自身特点出发解释其不同的消费行为决策,相关研究主要表现在:
预防性储蓄论。消费决策行为受应付未来收入不确定性及资产流动性约束的影响,会提前进行一定的预防性储蓄。收入标准差作为衡量居民未来收入不确定性的指标,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是我国居民进行储蓄的主要因素;流动性约束型消费者所占比重的上升以及未收入不确定性的增大是解释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下降与内需不足的重要因素;经济转轨时期所面临不确定性的增加是导致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储蓄增长过快的重要因素, 且我国消费决策中普遍存在预防性储蓄动机, 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降低 预防性储蓄动机是启动内需的重要途径; 收入不确定性对居民住宅权属具有负的影响,社会经济地高的家庭具有更高的消费偏好,且受不确定性的影响相对较弱;
消费过度敏感论。收入变动是影响消费变动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消费的过度敏感性是解释居民消费决策行为的决定性因素。消费行为中存在显著的过度敏感性,同时面临的收入不确定性以及流动性约束是导致需求不足的主要因素;消费行为具有显著的过度敏感性,远期的流动性约束和理念上的流动性约束是造成 消费过度敏感性的主要因素。
消费短视论。我国居民并不能以一生为时间跨度来安排消费,而是将之分成结婚、 育子、 退休几个重要的阶段, 来进行具有明显阶段性的消费支出,他们会以实现当期阶段消费效用的最大化为目标而非以注重未来阶段效用实现的最优为目标。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 余永定、 李军基于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实际特点,从理论上构建了一个居民消费决策模型, 实证研究表明, 我国居民消费具有明显的短视特征,他们会为生命中每个不同阶段的消费高峰设定相应的短期储蓄目标;农村居民会将其存款中的一部分作为短期储蓄目标, 以应付消费高峰;
消费惯性论。居民对以前的消费存在心理依赖,从而使居民的消费行为表现出一定的习惯, 在这种情况下, 居民当期支出的效用水平不仅依赖于当期的支出水平,也受制于前期已经形成的习惯。消费习惯对食品消费具有显著作用,家庭财产对居民食品消费习惯的形成作用不大;习惯形成和收入不确定性是导致我国 高储蓄率现象的重要因素;消费习惯增强与收入不确定性加大都会导致平均消费倾向降低,且的习惯偏好还会受到制度环境的制约。
3. 现有研究争议。基于上述分析可知, 学者们对消费行为的特征和影响因素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分析,成果颇丰。但是,上述学者的研究并非为所有研究者接受, 还有大量学者在进行深入研究之后, 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和结论。例如,有些学者认为, 由于高收入阶层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仍然较高, 所以居民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现状并不具有解释力;我国的再分配制度既不能调节收入差距,又不能启动消费的正常增长,而且还会加大收入差距和抑制消费;老龄化对于提高家庭消费水平、促进消费增长, 具有重要作用而非负向影响,年龄因素不会导致居民产生预防性动机;人口抚养比等因素根本不能解释储蓄率和消费率的变化, 它们不具备相关关系。
二、 研究争论产生的因素及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1. 对研究争论的回应。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对消费行为的研究, 不同学者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争论。究竟是何种因素导致了学者们研究结论的差异呢?根据笔者分析, 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不容忽视。1) 因研究前提不同而导致研究结论存在差异。2) 研究方式的不同是消费行为研究产生争议的又一來源。3) 研究变量和研究要素的选择也会导致研究结论的不同。
2. 对现有研究不足的分析。研究结论的差异似乎不可避免,但这并不意味着现有研究已经穷尽了消费行为的所有特征和影响要素,现有研究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1)针对我国 行为的新理论框架尚未形成。2) 消费行为的其他消费特征有待进一步发掘。3)为全面真实地解释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可考虑作如下尝试:借用前沿理论放宽经典假设的限制,以增加研究理论的深度, 进而真实反映消费者决策偏好;全面剖析可能对消费决策产生影响的行为特性,拓宽研究范畴的广度。
三、总结
消费既是我国消费经济理论研究的重点,也是我国启动内需的中坚力量。鉴于现有研究缺乏对消费行为研究的系统梳理和归纳, 本研究以为研究对象,在对消费行为相关文献进行重新整理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得到如下结论:
(1) 现有研究主要基于宏观、 微观两大视角对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其中, 宏观视角主要基于群体差异、 经济制度等宏观层面, 考察其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 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收入差距论、 社会保障论、 人口结构论等; 微观视角主要从 自身特点出发解释其不同的消费行为决策, 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预防性储蓄论、 消费过度敏感论、 消费短视论、 消费惯性论等。
(2) 尽管现有研究从多个角度对 消费行为的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了有益探索, 但学者们的研究结论并未达成一致。现有研究争议的产生主要由于三方面的因素: 研究前提的不一致、 研究 方式的不同以及研究变量和研究要素多寡的选择。
(3) 现有研究仍然存在如下不足之处: 大量研究均借鉴和套用西方消费理论, 缺乏专门针对我国行为的理论框架; 有限理性下 的非理性、 主观性或其他新的行为特征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探索和发掘。
(4) 可从放宽现有研究经典假设以及构建城镇居民消费综合模型两个方面入手, 进一步拓展现有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基于广义收入的提高居民消费能力长效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 11BGL035 ) 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徐索菲.中国消费需求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1 (4)
[2] 刘文斌.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制约[J].经济学动态,2000(9):13-16.
[3] 藏旭恒,张继海.收入分配对中国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