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琴台是楚文化的代表,它蕴含着楚文化的历史信息资源。古琴与编钟均出土发掘于古代楚国境内。楚文化是古琴台的文化奠基,楚文化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之一。楚文化是一种具有独特地域性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它主要是指以当今湖北为主体的历史文化。在历史上湖北是古代楚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以湖北地方特色文化为依托而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体系。
乐曲介绍
最早在明代,《神奇秘谱》( 朱权成书于1425 年)中 记载了《高山流水》的乐谱,在其中做了详细的释意:“《高山流水》分为《高山》、《流水》两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 言仁者乐山之意; 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该乐曲分为引子、清澈的泛音、如歌的旋律、流水潺潺,尾声的泛音几个部分。其意境优美,境界脱俗。
琴、棋、书、画千百年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而其中琴则指的就是古琴。因其声音清、和、淡、雅的特点,在古琴演奏中常用的指法右手有托、擘、抹、挑、勾、剔、打、摘、轮、上、下撮、等;左手有吟、猱,绰、注、撞、进复、退复、通常在演奏时,将琴置于桌上,右手拨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
在古琴曲《流水》中大量用到泛音、上、下(即上下滑音)吟、猱,绰、注来模仿大自然水声潺潺,时而静时而急,叮叮咚咚清澈灵动,充分体现了古琴音乐的悠远,幽静、恬美。
在第一部分,引子部分,旋律虚实相生若隐若现。音域跨度大,且相对大气与洒脱仿佛眼前是高耸入云的泰山。往下是对第二段的高八度演奏,音如丝,情感更浓。第四五段是如歌的旋律,愉悦轻快,犹如伯牙子期相遇,你知我知,畅快洒脱。第六段,音域变宽,如深山罅隙里落下的瀑流,旋律跌宕起伏,在技巧上大幅度的升降音,猛滚慢拂,形容流水湍急。音乐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第七段,在高音区运用大量的泛音,先降后升,此时流水渐渐恢复平静,只是余波小舟,心情由高潮缓缓落下。第八段,主题在现,重复前面如歌的旋律部分,情绪相较前激动,且节奏紧凑。第九段,突起小高潮旋律由低到高,富有热情,而且再次出现第四段中的主旋律部分,在最后小范围突显主题。尾声清澈的泛音,伴随流水渐渐远去。
浙派筝曲《高山流水》,全曲分为三个部分,五个乐段,第1—3段为描写“高山”第4段描写“流水”,第五段为尾声。在《高山流水》中描写既有“高山”又有描写“流水”。第1段“高山”右手双八度指法及长音处理,描写高山巍峨雄伟。这段旋律声音浓厚,表现高山的雄伟气势,声音空灵悠远。第2—3乐段的指法较为简单,音乐轻快舒畅,充满流动之感,时而柔和舒缓、时而流畅、时而跳跃、时而活泼,上下滑音灵巧轻快。仿佛是水中荡起的层层涟漪。第4段描写流水变化多端,时而湍急,时而舒缓,气势磅礴,惊涛拍案之势。第5段尾声,精短却留有余味。声音浑厚饱满,气韵十足。右手再次突显高山的主题,左手刮奏缓缓跟随,山水一体,天人合一。
文化发展
“山有灵,水有魂”,文化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根基,《论语》曰:“仁者乐水,智者乐山”这一片山水正是荆楚文化的灵魂。这里有故人西辞的黄鹤楼,有晴川历历的汉阳树,这里孕育了高山流水的传奇。从炎帝神农,秦汉三国,到辛亥革命。历史的脚印留给这座城市的文化烙印,值得去传承与发扬。
在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和交锋不断加大,如何守住属于自己的文化,是我们应当重视并思考的问题。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用文化来支持经济发展,就会形成畸形发展,而这种发展最终也是不会长久的。人类文明不仅仅是物质文明,还包括精神文明。且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上说精神文明或许更为重要,从本质上说,文化价值才是城市文明的真正核心。
古琴台所蕴含的“古琴文化”和“知音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千年传颂的友谊,是论语中;“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直教育人们珍视友谊,真诚待人,更彰显了礼仪之邦的魅力。人们曾见到过无数高大的亭台楼阁,巍峨延绵的长城,姑苏典雅别致的园林,但只有古琴台是音乐与建筑结合而成的产物。无论是在文化底蕴方面是在人文资源方面,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古琴,作为一种中华民族古老的艺术,而在现代能演奏的人越来越少,对文化的保护不应只是从形式上的呼吁,更应是深入的了解,掌握这流传千年的技艺。现代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古琴台是“古琴文化”的发源之地。在古琴台可设立古琴教育基地,这样不仅仅能够从形式上感受文化,更能通过学习古琴演奏从本质上去触摸文化。古琴台最真实的魅力还是来自于音乐,不仅要了解历史文化背景,而且要让更多人去聆听、弹奏古琴音乐中的绝唱。可以通过与古琴文化协会部门的配合,邀请古琴演奏家来此演出教学,让古琴台真正成为一个以琴会友的胜地。这样既传播了古琴文化,又使旅游文化资源得到利用,提高了旅游文化品质,如此势必会为古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当代青年,是朝气蓬勃、创新活跃的一代,他们有理想、有激情,有着对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的渴望。因此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打造更好的教育团队以及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通过古琴教育,一方面使当代青年能够将传统文化作为自身素质的支撑,另一方面又深化了爱国主义精神。望通过研究湖北地方特色文化,能够为湖北在中部地区的崛起,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民族腾飞做出些许贡献。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乐曲介绍
最早在明代,《神奇秘谱》( 朱权成书于1425 年)中 记载了《高山流水》的乐谱,在其中做了详细的释意:“《高山流水》分为《高山》、《流水》两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 言仁者乐山之意; 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该乐曲分为引子、清澈的泛音、如歌的旋律、流水潺潺,尾声的泛音几个部分。其意境优美,境界脱俗。
琴、棋、书、画千百年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而其中琴则指的就是古琴。因其声音清、和、淡、雅的特点,在古琴演奏中常用的指法右手有托、擘、抹、挑、勾、剔、打、摘、轮、上、下撮、等;左手有吟、猱,绰、注、撞、进复、退复、通常在演奏时,将琴置于桌上,右手拨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
在古琴曲《流水》中大量用到泛音、上、下(即上下滑音)吟、猱,绰、注来模仿大自然水声潺潺,时而静时而急,叮叮咚咚清澈灵动,充分体现了古琴音乐的悠远,幽静、恬美。
在第一部分,引子部分,旋律虚实相生若隐若现。音域跨度大,且相对大气与洒脱仿佛眼前是高耸入云的泰山。往下是对第二段的高八度演奏,音如丝,情感更浓。第四五段是如歌的旋律,愉悦轻快,犹如伯牙子期相遇,你知我知,畅快洒脱。第六段,音域变宽,如深山罅隙里落下的瀑流,旋律跌宕起伏,在技巧上大幅度的升降音,猛滚慢拂,形容流水湍急。音乐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第七段,在高音区运用大量的泛音,先降后升,此时流水渐渐恢复平静,只是余波小舟,心情由高潮缓缓落下。第八段,主题在现,重复前面如歌的旋律部分,情绪相较前激动,且节奏紧凑。第九段,突起小高潮旋律由低到高,富有热情,而且再次出现第四段中的主旋律部分,在最后小范围突显主题。尾声清澈的泛音,伴随流水渐渐远去。
浙派筝曲《高山流水》,全曲分为三个部分,五个乐段,第1—3段为描写“高山”第4段描写“流水”,第五段为尾声。在《高山流水》中描写既有“高山”又有描写“流水”。第1段“高山”右手双八度指法及长音处理,描写高山巍峨雄伟。这段旋律声音浓厚,表现高山的雄伟气势,声音空灵悠远。第2—3乐段的指法较为简单,音乐轻快舒畅,充满流动之感,时而柔和舒缓、时而流畅、时而跳跃、时而活泼,上下滑音灵巧轻快。仿佛是水中荡起的层层涟漪。第4段描写流水变化多端,时而湍急,时而舒缓,气势磅礴,惊涛拍案之势。第5段尾声,精短却留有余味。声音浑厚饱满,气韵十足。右手再次突显高山的主题,左手刮奏缓缓跟随,山水一体,天人合一。
文化发展
“山有灵,水有魂”,文化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根基,《论语》曰:“仁者乐水,智者乐山”这一片山水正是荆楚文化的灵魂。这里有故人西辞的黄鹤楼,有晴川历历的汉阳树,这里孕育了高山流水的传奇。从炎帝神农,秦汉三国,到辛亥革命。历史的脚印留给这座城市的文化烙印,值得去传承与发扬。
在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和交锋不断加大,如何守住属于自己的文化,是我们应当重视并思考的问题。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用文化来支持经济发展,就会形成畸形发展,而这种发展最终也是不会长久的。人类文明不仅仅是物质文明,还包括精神文明。且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上说精神文明或许更为重要,从本质上说,文化价值才是城市文明的真正核心。
古琴台所蕴含的“古琴文化”和“知音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千年传颂的友谊,是论语中;“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直教育人们珍视友谊,真诚待人,更彰显了礼仪之邦的魅力。人们曾见到过无数高大的亭台楼阁,巍峨延绵的长城,姑苏典雅别致的园林,但只有古琴台是音乐与建筑结合而成的产物。无论是在文化底蕴方面是在人文资源方面,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古琴,作为一种中华民族古老的艺术,而在现代能演奏的人越来越少,对文化的保护不应只是从形式上的呼吁,更应是深入的了解,掌握这流传千年的技艺。现代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古琴台是“古琴文化”的发源之地。在古琴台可设立古琴教育基地,这样不仅仅能够从形式上感受文化,更能通过学习古琴演奏从本质上去触摸文化。古琴台最真实的魅力还是来自于音乐,不仅要了解历史文化背景,而且要让更多人去聆听、弹奏古琴音乐中的绝唱。可以通过与古琴文化协会部门的配合,邀请古琴演奏家来此演出教学,让古琴台真正成为一个以琴会友的胜地。这样既传播了古琴文化,又使旅游文化资源得到利用,提高了旅游文化品质,如此势必会为古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当代青年,是朝气蓬勃、创新活跃的一代,他们有理想、有激情,有着对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的渴望。因此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打造更好的教育团队以及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通过古琴教育,一方面使当代青年能够将传统文化作为自身素质的支撑,另一方面又深化了爱国主义精神。望通过研究湖北地方特色文化,能够为湖北在中部地区的崛起,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民族腾飞做出些许贡献。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