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物理课程资源 丰富物理课堂教学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278962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课程资源是指为学习物理课程可利用的所有资源.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挖掘并充分利用各种物理课程资源,丰富多彩的物理课程资源决定了课题引入的多样化,决定了教学过程的多样化,决定了丰富多彩的物理课堂教学.
  关键词:课程资源;课题引入;教学过程;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物理课程资源是指为学习物理课程可利用的所有资源.这一定义决定了物理课程资源十分广泛——物理课程资源就在身边,在生活中,在劳动中,在学习和科学探究中;物理课程资源还在日新月异的尖端技术中;物理课程资源也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和传统文化中.
  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挖掘并充分利用各种物理课程资源,丰富多彩的物理课程资源决定了丰富多彩的物理课堂教学.
  1 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决定了課题引入的多样化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有悬念的课题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和效果.课题引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最常用的方法有:实验导入法、故事导入法、问题导入法等,这些方法都与物理课程资源密切相关.
  1.1 充分挖掘实验室资源
  新课标明确提出:“师生应该充分利用身边的物品、器具、材料等进行物理实验”.这类实验简单直观,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大有裨益.例如,在讲授《物体的浮沉条件》一节时,采用的就是实验导入法——事先准备了三个物体,石块、塑料球、盛有适量沙子的塑料小瓶(其平均密度等于水的密度),分别将这三个物体浸没入水中,放手,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浮沉情况——上浮、下沉、悬浮.通过挖掘实验资源,不仅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还初步揭示了物体的浮沉条件.
  2.2 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根据新课标对物理课程资源的定义,凡是有利于物理课程学习的所有资源统属于物理课程资源,因此很多传统的故事本身就是物理课程资源.在讲授《电磁波》时,笔者采用的就是故事导入法和问题导入法——首先介绍了古代有一种传递信息的方法——飞鸽传书,人们把书信绑在飞鸽的腿上,放飞,飞鸽飞到目的的,人们再把书信拆下来——完成了一次信息的传递.接着让学生分析讨论了飞鸽传书有哪些缺陷,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传播距离不是很远、传播速度不是很快、传播的信息量不是很大,有的学生还提出了飞鸽传书保密性不高,半路很容易被截获等,针对这些缺陷,适时地提出了问题:用什么办法能把一个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传到世界上任意一个角落?这个办法就是电磁波.通过故事导入,学生可以在轻松当中渐入佳境.
  2 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决定了教学过程的多样化
  2.1 握鸡蛋与捏鸡蛋
  毋庸置疑,农村学校不可能具备城里学校那丰富的现代化的物理课程资源,但农村学生相对丰富的农业生产实践和沁人心腑的田间泥土气息也是城市学生所没法比拟的,浓浓的泥土气息中,你可嗅到了那美如璞玉般的物理课程资源?在讲授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时,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顶针”、一根针、一段细线、和一块厚布,学生亲自体验了一下“顶针”的作用——“顶针”就是顶针的,当针扎不透厚衣服时用“顶针”就可顶进去.在这种实践中,不仅轻松的突破了物理知识,还让学生体会到了中国劳动妇女的勤劳和艰辛.整个课堂的高潮竟是在下面实验的过程中——每个学生手里都有一枚生鸡蛋,先让学生用手掌握鸡蛋,无论怎么用力,竟没有一个同学能把鸡蛋握破.然后教师演示了用两个手指捏鸡蛋,结果鸡蛋很容易被捏破.实验到这里,问题的解决已经水到渠成.
  2.2 小麦收割与电磁感应
  类比教学是物理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类比可以把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物理知识形象化,这实际上就是生产和生活中的物理课程资源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例如,笔者在讲授《电磁感应》一节时,就把电磁感应知识与农村生产劳动中小麦收割的过程进行了类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小麦收割与电磁感应表面上看风马牛不相及,但其实二者具有极强的相似性,农业生产中用镰刀切割小麦与物理学习中用导体切割磁感线道理完全一样——收割小麦要想有成效,镰刀必须切割小麦,镰刀顺着小麦方向运动或者穿越小麦方向运动都是没有成效的.同样的,要想产生感应电流,导体也必须切割磁感线,导体顺着磁感线运动或者穿越磁感线运动,都是不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感应电流的大小也可以与切割的小麦的多少相类比——单位时间内收获的小麦的多少与麦田内麦苗的密度、镰刀的长度、切割的速度有关,麦苗越密、镰刀越长、切割的速度越快,收获的小麦就会越多.同样的,感应电流的大小也取决于磁感线的密度(即磁场强度)、切割磁感线的导体的长度、切割的速度.磁场越强、导体越长、切割速度越快,产生的感应电流就越大.可以设想,如果把一把很长的镰刀弯成一个螺旋状,让它在麦田里不停的旋转,不就可以大面积的收割小麦吗?这个装置实际上就是收割机.同样的,也可以设想,如果把一根很长的导体做成一个线圈,让它在磁场里不停的旋转,不也可以产生持续的又很强的电流吗?这实际上就是发电机.通过类比,一个抽象的物理学概念轻松地得到了突破.
  2.3 “物理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学生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要占很大的比例”
  这就是说实验室课程资源是物理学习的主要资源.在讲授《大气压强》一节时,挖掘的主要是实验室课程资源.分别指导学生完成了“纸片托水实验”、“吸盘实验”、“冷水浇热矿泉水瓶实验”、最后是“马德堡半球实验”.这些实验都能显示大气压强的作用,但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这些实验显示大气压强的方式各不相同——“纸片托水实验”是通过水把杯子里的空气排除,“吸盘实验”是通过挤压把吸盘和玻璃板间的空气排除,“冷水浇热矿泉水瓶实验”是通过在矿泉水瓶里倒入少量热水,热水产生的水蒸气将瓶内的空气排除,“马德堡半球实验”是通过抽气.通过这四个实验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还意外掌握了显示大气压强的方法.
  2.4 新课标明确要求“师生要充分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物理实验”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在教材所设计的实验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校的物质条件进行改进、创新,充分挖掘生产生活中丰富的实验资源,挖掘物理实验中巧妙的构思和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教材上的实验方法和实验室里的现成器材也并不一定完全适合学生,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大胆进行改进.如,《牛顿第一定律》一节中的斜面实验,充当斜面的木板与水平面上的木板间的接缝会给下滑的小车一个力的作用,这个力会使小车改变方向,影响实验结论的产生.其实这个实验很好改进,只要用鞋盒盖搭建一个斜面,就可使接缝对小车的影响降到最小,收到较好的效果.在《大气压强》一节中,为了探究大气压的存在,课本上设计了“冷水浇铁皮罐的实验”,这个实验操作起来极为麻烦且效果也不明显.事实上,只要把铁皮罐换成矿泉水瓶,把“用酒精灯给瓶里的水加热”改为直接向瓶里倒热水,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节约了课堂时间.
  2.5 自制教具是挖掘物理课程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
  自制教具更具有实用价值,因为自制教具都是为了某一个特定目的充分利用身边的器材而制造的.例如,在讲授连通器的一个重要应用——船闸时,考虑到学生对船闸没有任何感性认识(其实教师又有几人见过船闸?),并且几乎所有实验室里也没有船闸模型,如果仅仅根据示意图(文本课程资源)去讲授船闸的构造和原理,那无异于雾里看花.于是便指导学生利用粉笔盒自己动手——在粉笔盒相对的两个面上各做一个大闸门,在每个大闸门上再各做一个小闸门,这就是一个船闸模型.通过这个模型,不仅轻松突破了船闸的知识,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能力.现在中国的航天事业已经实现了太空漫步,宇航员要想离开飞船进入太空,必须先经过飞船内一个特殊的通道——气闸,气闸的构造、原理和作用与船闸完全一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要:关于发展核心素养的探讨,大多处于思辨阶段.如何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是一项重要课题.做好整合和发展,深入发现和挖掘现有教学过程中符合核心素养理念的内容和做法,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学生和学校实际不断发展和完善,积极探索学科核心素养的实现路径.笔者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构建了以教学重演律为导向、以真实体验为基础、以原始物理问题为抓手、以思维活动为主线、以实践应用为重心的“五位一体”教学策
摘要:在学习机械功与能这一章时,滑轮组绳子段数的判断对于初学者是一个难点,许多学生常常因作出错误的判断而影响解题.本文从力平衡的角度分析研究对象,确定提起重物需要几段绳子来承担,这一方法使使解题变得非常简單而快速.  关键词:滑轮组;绳子段数;受力分析; 力平衡  作者简介:李明娟(1966-),女,浙江宁波镇海人,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科学教学研究.
摘 要:變质量问题是热学问题中常见的一种物理模型,研究对象的合理选取可以巧妙地化变质量问题为定质量问题.本文用三种方法对一道变质量的错解进行了辨析.  关键词:错因分析;正确解析;辨析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学手段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伴随着这一变革,“微课”正逐步进入教育工作者视野,在教学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微课的研究仍有不足.因此,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微课的产生、发展、内涵与特点,并详细分析了微课在实践应用中的分类、应用效果以及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中应用.  关键词:微课;中学物理;微课设计;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刘佳乐(1994-),女,山东聊城人,学科教学
在推进集团化办学的新阶段,面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复杂多样,如何实现学校的持续优质发展?浙江省湖州市第四中学(以下简称“湖州四中”)自2010年开始进行集团化办学的实践探索,学校从实际出发推行“和合共生”的生态管理,为教师和学生个性成长服务,形成既“共生”又“竞争”的个性发展环境,使学校的办学水平再上新的台阶。一、和合共生:基于生态管理的学校文化追求  湖州四中创建于1958年,原来是一所既有高中也有
期刊
我把“好的学校教育”简称为“好教育”,目的是把它“概念化”。我个人认为,“好教育”至少有两个特征,即快乐和高效。  现在我们一提“快乐教育”,社会上往往就一片哗然。有人认为学习就应当吃苦,孩子要是快快乐乐的,学业没准儿就荒废了,那将来就可能一事无成。更有“阴谋论者”提出,快乐教育是西方国家的一个阴谋,目的就是要让中国孩子贪图享受不学无术,将来无法参与国际竞争。我觉得这样想可能有些太神经过敏小题大做
期刊
摘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生活化情境、课堂学习情境等,实现物理学习的场景化与生活化.化抽象于形象,促进学生物理知识内化.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提升学生攻克难点的能力.发挥教材的载体作用,有效拓展学生物理学习视野,极大地扩展物理课堂容量,弥补物理教材内容相对滞后的不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己主动获取知识,促进学生物理自主学习方式转变.  关键词:情境;内化;
2019年1月,我在上海参观了新建的未来科学城。这是一个开放性的科学实践活动场所,主要为区域内的学校和家庭服务。这里理念的先进、设施的前沿,特别是气氛的活跃使我深受感动,我非常高兴地看到,我们国家又增添了一类为学生播撒科学素养种子的园地。  未来科学城有“人与自我:生命与健康”“人与工具:科学与技术”“人与社会:环境与宇宙”三大主题,融合了项目化学习、问题式学习、情境式学习、游戏化学习等活动方式。
期刊
摘要:对比国内外多种版本教材,分析有关涉及“亚里士多德”内容的安排和编者的意图,寻找造成学生误解的原因.  关键词:教材比较;亚里士多德;教学建议  作者简介:潘华君(1979-),男,江苏宜兴人,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宜兴市高中物理兼职教研员.  1问题的提出  在一次对某校的调研中听了一节高一物理课,课题是“牛顿第一定律”.该教师以一个问题“桌面上有一辆静止的小车,如何才能使它运动起来”入手
摘 要: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和纽曼、韦伯在对理论和实验资料进行严格分析后,先后得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使人们对电与磁内在的联系的认識更加完善,宣告了电磁学作为一门统一学科的诞生,开启了人类迈入电气化时代的大门.  关键词:动生电动势;过程与方法;分析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