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一个鞭打过快牛的机制

来源 :新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0年更要着重经济发展的质量。总体上来看,2010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都会好于2009年。随着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以及近10万亿的新增贷款的投入,中国经济已经恢复了快速增长。
  如在政策上再加一把火,在融资,税收等方面向中小企业倾斜,进一步开放垄断行业,民间投资将成为2010年经济增长的新推动力。
  然而,一种倾向往往会掩盖另一种倾向。在经济恢复的同时,也要防止部分地区增长过快的趋势。
  
  1 增长未必硬道理
  
  纵观过去三十年的改革发展历史,中国经济增长过快造成的问题,远大于增长不足而造成的问题。仅在这次世界经济危机之前,中国就又经历过一次近乎过热的宏观态势。2007年经济增长近乎13%,通货膨胀超过了8%,房地产泡沫、股市的泡沫均已形成。为此,中央不得不用“防经济过热”、“防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把过热的经济压一压。
  当然,在当前的情况下,断言2010年经济过热还为时过早。但是,2009年上半年一些省市的经济增长率已经高达16%。在宽松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支持下,各地都上了很多的大项目。最近披露出来的数据显示,全国各级地方政府成立的融资平台已经高达6000余家,从银行融资近6万亿人民币。这些都很容易成为地方经济过热的导火索。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运行中有很强的激励机制来推高GDP增长。只有高增长才能有高税收。地方政府都把GDP高增长,当成政绩的最重要部分。发展是硬道理,往往变成了增长是硬道理。
  真理向前多走一步往往就是谬误。在我们的体制中,对过高的GDP并没有一个及时调节机制。总要等到出现高通货膨胀时,才不得不由中央下令宏观调控,紧收银根。在过去三十年中,这种现象屡屡出现,成为中国经济中的顽症之一。
  怎么办?
  
  2 建立反激励机制
  
  因此建议,建立一个控制过商增长的自动调节机制,或者说是一种反激励机制,让增长过热省份得不到很大好处,或是得不偿失,使之知难而退。
  例如,建立一个机制把超高增长产生的新增财政收入拿走一部分,或者增加该省市的节能减排指标等等,抑制他们追求过高的GDP的积极性,使之转成靠改善增长的模式,提高增长的质量,而不是加快速度来得到好处。有了这一机制,在宏观上就不必总是靠中央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来调节。
  这个机制称之为“鞭打过快牛的机制”。
  当然,掌握一个适当的度十分重要。为公平起见,应该对东、中、西部、东北有不同的增长限制。例如,如果国家增长目标定为8%,则当东部增长超过10%时,反激励机制就开始启动,而中部、东北启动的标准为11%,西部为12%,形成一个增长梯度。这样会有利于地区平衡发展。
  同样的,这一反激励机制也可以是一个逐步加大的过程。还是以东部为例,如果增长大于10%,新增地方税收部分中央收走30%,GDP增长大于11%,则收走50%,大于12%,收走70%。还可以增加该省的减排指标等等,使之得不偿失。
  有了这套机制,我们才能从根本上鼓励地方政府不再盲目追求高增长,而在增长的质量上,从效率上下功夫。
  
  3 引导竞争良性化
  
  当然,这里只是提出一个原则,具体的增长限制标准,反激励措施的设计等都要经过详细调研。精心设计。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鞭打过快牛”的机制,就是引导这一竞争向良性发展。
  为什么其它的市场经济国家并没有这套机制?这首先是其他国家的政府没有对GDP增长有如此强烈的追求。增长更多的是企业行为、市场行为。而企业受利率、汇率、成本等制约比较大,政府在经济增长中起的作用不大。但即使是这样,西方经济中也经常会出现经济过热,资产泡沫现象。事实上,即使是发达的西方经济国家也并没有解决景气循环的问题。
  从这种意义上来看,在经济运行中,由于有政府的大力推动。我们的经济震荡幅度更大。然而,如果有一个设计得很好的自动调节机制,我们就有可能比西方经济有更多一层的调节机制,从而有可能使中国经济增长更平稳。
其他文献
随着网络用户快速增加,众多网络用户形成了以网络为纽带、具有虚拟性和互动性等全新特点的新社会形态。在此情况下出现了网络推手,在深入了解网络公众心理的前提下选取合适的人
中国旅游企业应抓住这次机遇,推进商业新变革,创新产业价值模式。  据国家旅游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国内游客超过17亿人次,2009年则有望达到20亿人次,实现收入1.2万亿。  这足以证明,中国旅游业正逐步迈入黄金时代。  在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的进程中,中国旅游业将凭借其自身独有的功能与优势,成为最为重要的领头军之一,并有望带动或促进相关行业、乃至全球旅游的逐步复苏。    堪当复苏大任?  
20世纪60年代后期,苏联经济学家曾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经济发展靠外延粗放式增长,还是靠内涵集约增长的问题。  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这个问题,但在提法上有变化,提的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发展方式的转变”跟“增长方式转变”有所不同,前者概括了更多问题,旨在把人们的思想关注点引到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即考虑经济增长的一系列问题。    中国模式的基础    中国如何
现在,大家把注意力都放在怎么增加需求上。从短期来看,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政府的投资去增加需求,结果就使得经济结构里投资占的比重越来越高,抑制消费需求的增加。  也有人说,政府支出用来增加居民的消费。当然其中有一些办法,比如说用政府的支出把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起来,来改变居民的预期。不过,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政府没有太多直接的办法去直接增加居民消费。而且,政府自身并不创造物质财富,它的收入不外乎两部分:一部
低碳生态经济的发展,重要的是让城市“低碳化”可以耳闻目睹、触手可及    历经2200多年的南昌,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唐代诗人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的《滕王阁序》就写于美丽的赣江之滨,文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堪称千古绝唱,从此让滕王阁与岳阳楼、黄鹤楼并誉为“江南三大名楼”。1927年8月1日,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谱写了中国现代史上辉煌的一页,南昌又因红色革命根据地
丹麦:打造城市低碳社区  丹麦低碳城市发展的典型代表是低碳社区。丹麦的太阳风社区是由居民自发组织起来建设的公共住宅社区,竣工于1980年,共有30户。社区建设的构想来自于居民而非开发商,居民能自始至终地参与社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全过程。该社区最大的特点就是公共住宅的设计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公共住宅是指为了节约空间、能源、资源而建立的共用健身房、办公区、车间、洗衣房和咖啡厅的私人住宅或公寓。社区的名称
2011年10月11日,在北京东直门来福士楼上的一家咖啡馆接受本刊记者的采访时,疯果盒子(北京朗像科技有限公司)掌门人王三石特意换了个靠窗的座位,以便能更清晰地看到窗外的人流。自
伊利、蒙牛和永业,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诠释了公司从一个产业组织向社会组织进化的路径。《从伊利、蒙牛到永业》一书,深刻、详细地向读者分析了三家出身于草原的公司,如何依托于
现在市场经济制度已基本建立,政府要变成一个正数,向正的方向增加。    中国30年改革可谓成功,其重要原因是我们引入了市场经济,即运用了现代经济学和其他国家,包括我们自己国家制度上的一些优点,一是宏观经济稳定,二是市场的自由,三是市场化以及对外开放。  这三点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有一系列制度性问题需要同时解决,但恰恰不可能同时解决。计划经济时期所有的信息都是从上而下,而市场经济时期信息都是横向流动
iPhone手机在美国设计,在日本制造关键零部件,由韩国制造最核心的芯片和显示屏,由台湾厂商供应另外一些零部件,最后在深圳的富士康工厂里组装,然后空运到美国,再被苹果商店门口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