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无处不道场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pal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场,原指佛成道的地方,后泛指供佛祭祀或修行学道的场所。列子说:色盛者骄,力盛者奋,未可以语道也。大概年轻或是骄傲的人,沉醉于外在世界的征服和欲望,往往是不需要“道”的。而人到中年以后,在巨大的生活工作压力下,面对生命的远望时,多会莫名其妙地产生心灵超越和对清修道场的渴望,且要叹羡专职修行者的洒脱自在,生出现实不可摆脱的苦恼了。殊不知修炼自我的艺术只在转念之间,生活无处不道场。
  那个盛气凌人的屠夫之子,当众炫耀自己的勇武,问韩信:看你整天佩戴一柄宝剑,想必是个武士,有种的话咱们比试一番,否则你就从我的裤裆下面钻过去。韩信看了看,跪下,爬着钻过去,也随着轰然大笑的人群笑起来。韩信受到萧何的推荐做了刘邦的大将,打下了汉室三分有二的天下,衣锦还乡做了淮阴侯,偶尔想起当年的事,请屠夫相见。那个时代,省长要灭除一个普通人的家族可是轻而易举的。然而曾经侮辱省长的人却得到了封赏,大概是个廷尉的武职。韩信说:他是个勇敢的人,敢当众挑战我,我当时不是不能拔剑杀了他,但他毕竟也是鼓励我成长的人。
  我不以为韩信化屈辱为力量了,事实上,处于逆境、困境中的人,苦恼和麻烦总是层出不穷,若真的对此念念不忘,那是要消耗掉很多精力和心情的。《六祖坛经》里关于人生智慧的梵语一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是这样解释的:摩诃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无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嗅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头无尾。可见佛的心,大到了无边无际。韩信没有拔剑把自己变成一个逃亡的人,甚至没听说他的憎恨与报复,韩信的心大到了可以承载国家,屠夫儿子的羞辱只是他自我成就的—个道场罢了。
  唯有容纳才可承载、提起,方能放下、超越,凡事当作我心增容的机会,心能转境,窘迫与苦恼便是锻炼我们的道场。否则心随境转,就只好纠缠在无边的烦恼之中了。想想我们自己的心到底有多大呢?一句笑里藏刀的揶揄、一个无中生有的诽谤,或被激怒;夜来楼上的钢琴声、晚点的早班公交车,或心生怨慢;股票涨跌、职场屈伸,或耿耿于怀……即便在一日之中,我们的心又有多少次喜怒的动念呢?
  苏格拉底的妻子姗蒂,悍声颇著。大师终日在雅典街头,或在神庙前,向众人讲学论道,在妻子的眼光中,苏格拉底是一个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人,是一个只带回麻烦而不带回面包的家伙。不同思维的两个人组成了家庭,老婆的埋怨谩骂是常常的,每当姗蒂大发雷霆的时候,这位大哲学家总是默默的听着,这使得妻子毫无办法。有一次,当苏格拉底用无言抗议时,他的妻子气愤不过,盛怒之下,将一桶水泼在丈夫的头上,这位大师只是微笑着说:我知道在阵雷之后,一定会有疾雨的。苏格拉底认为,擅长马术的人总要挑烈马骑,骑惯了烈马,驾驭其他的马就不在话下。如果能忍受得了这样女人的话,恐怕天下就再也没有难于相处的人了。
  两个人从恋爱到结婚,大抵是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当理性的看待一个无所遁形的人并与之朝夕相对时,几乎所有人都有令人难以忍受的缺点或习惯。通常始于劝说、提醒,继而指责、怨烦。要知道一个人的习性改正有多难,甚至比江山还要难改的。仔细思量,真有比宽恕更好的相处办法吗?洪应明讲居家有二语:俭则用足,恕则清平。曾参总结夫子之道时也说,忠恕而已。一个恕字蕴含了多少哲理啊。婚姻是不是让苏格拉底成为了哲人不得而知。不过显然,苏格拉底把婚姻变成了一个自我成长的道场。
  学习、工作、婚姻、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修炼自我的机会不可胜数,大可不必拘泥于山外古寺的清幽。这或许是“大隐隐于市”的另一层理解罢。以出世之心做人世之事,是佛家的慈悲;以入世之事,修出世之心,那应是我们普通人的智慧与方便了。道的艺术无处不在,若肯留心用力,人人都可以“超凡入圣”的,所谓生活无处不道场。是也。
其他文献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非遗”  冯骥才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民间生活最大的事。在几千年农耕生活中,人的生活与自然节律一致。年,是大自然季节更迭周期之始,也是人们生活的新起点,人生道路的共同节点。人们自然要把对未来的希望、憧憬和热望,通过年俗表达出来。数千年来,中华民族集体创造了—整套极其密集和丰富的年文化。年文化的本质是精神的、理想的。它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道德、价值观和审美的
期刊
近日,记者在江苏镇江梦溪博物馆见到一对保存完好的古代玉佩,正反两面都刻有古代文字。收藏人士从做工和文字上判断,此玉可能为战国时期的物件。  玉佩共有两块,每块玉佩分别有四条龙组成,玉佩顶部两条龙的嘴部,分别有两个细小的孔眼。这两块玉佩的正反两面还刻有四十六个文字,字体疑似中国古代的甲骨文。镇江梦溪博物馆馆长李崇安认为,这样的古玉佩在我国收藏界十分罕见,无论从玉佩的工艺和质地都非常考究,随身佩带者一
期刊
时光如流,仿佛就是刹那之间,青春岁月便如昨日黄花,随着厚厚的霜色而枯萎凋敝。当我听到第一次有小青年喊我叔叔时,我并没有因为这种尊敬的称呼而感到快慰,相反,我感到伤感。它让我警觉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青春已经流逝,岁月从不饶人。  日子突然变得琐碎、繁杂、忙碌起来。生活像一面魔镜,在我还未来得及应对它的时候,它便把它最实质、最本真、也最枯燥乏味的一面突然呈现在了我的面墙,让我手忙脚乱,让我无所适从。特
期刊
古时人们大多用纸糊的灯笼点上蜡烛照路,某日一位盲者拜访了他的一位朋友,辞别时,因为天色已暗,他的朋友就给他一只灯笼,让他照路回家。  盲者谢绝朋友的好意说道:  “我不需要灯笼,无论明暗,对我都是一样”  朋友解释道:“我知道你不需要灯笼照路回家,但如果你不带灯笼的话,别人也许会撞着你,因此你最好还是带着。”  话说得有理,这他盲者就带着灯笼回家了,没走多远,却被来人掩个正着,盲者骂来人道:  “
期刊
追慕圣贤之言,览老庄孔孟经典。悟人生,知格物,致知、修身、齐家、冶国、平天下之道。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以修身为本”。古语又云:格物而后致知,致知修身。庄了毕生讲求内不化而外化,内不化,便是内在要有好的品德,不为声名所累,不趋同于社会的价值,古老朴素的哲学讲求内在原因的重要性,为人首先要有好的他行,梦想才能实现,要获得成功,修身为根本所在。  “己欲达而达人,已欲立而立人”其为仁;“老吾老以
期刊
这或许触动了一些女权主义者敏感的心弦,先且不论女权主义者认为的女性该如何。先谈谈自远古时代就开始流传开来的中国人的女性观念,它被总结为“三从”“四德”。那么“四德”指的是什么呢?它们便是:第一为“女德”,第二为“女言”,第三为“女容”,第四为“女工”。“女德”的意思指的是不要求妇人非常有才智,但是一定要谦恭、呵腆、殷勤、纯浩、坚贞、整洁,有着无可挑剔的品行与绝对完美的举止;“女言”的意思指的是不要
期刊
(一)春节诗词    守岁    (唐)李世民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除夜    (唐)孟浩然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那堪正漂泊,来
期刊
乃父、乃师——你的父亲、你的老师    这个近乎文言文的称谓,经常被现在的文化人揪出来引用。最常见的是领导讲话、序言后跋之中,大人物要摆摆老资格,说说“想当初”,便以客观公允的语气,联系人家的先生或者祖宗十八代:“某某人,作品如何优秀,风格如何突出,颇有乃师(或者乃父)之风。”本想拉些老人、名家来陪绑,孰料,搬来个驴唇不对马嘴的“称呼”,没做成好人,倒辱没了自家名声。“乃”,是第二人称代词,“你”
期刊
唐代以后的中国文化,要讲儒、释、道三家,也就是变成三个大店。  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是社会需要它。  道家则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生病就好比变乱时期,要想拨乱反正,就非研究道家不可。道家思想,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等等无所不包,所以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
期刊
家是人生命的起点,每一个离开家的人都有回家的梦。每年春节回家的道路对于奔赴各地的游子,都是最重要的事,所以即使今天飞机、高铁、汽车、轮船如此发达,但依然一票难求。家,是中国文化的精义,家族是中国人血脉相连的纽带,家训是一个家的精神,家庙是一个家的灵魂。今天的家可能并不缺吃少穿,但今天我们很多的家庭缺少了中国的人文精神:孝、良、温、善、敬。  密宗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有一个故事:大师在修道时,他遥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