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kaigu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是人生命的起点,每一个离开家的人都有回家的梦。每年春节回家的道路对于奔赴各地的游子,都是最重要的事,所以即使今天飞机、高铁、汽车、轮船如此发达,但依然一票难求。家,是中国文化的精义,家族是中国人血脉相连的纽带,家训是一个家的精神,家庙是一个家的灵魂。今天的家可能并不缺吃少穿,但今天我们很多的家庭缺少了中国的人文精神:孝、良、温、善、敬。
   密宗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有一个故事:大师在修道时,他遥远的故乡,常有人带口信来,说他的母亲想念他这个出家的儿子,希望他能回家见个面。一次,又有乡人带来口信,说母亲希望他回去见面,要他务必设法回家乡一趟。古时候交通不便,往来费时,这位大师就对来人说:“这样吧!我一时无法回去,待我画一张我自己的像,请你带回去交给母亲,她老人家看到我的画像,也就像看到我一样。”这个乡人无奈,只好把大师的画像带回去了。当老人家打开画像后,画中的大师竟叫了一声“妈!”老太太高兴极了,立刻说:“我的儿子成功了,回来不回来都不要紧了。”也许宗喀巴大师的母亲只是想知道儿子的修行究竟如何,故而总托人叫他回家见面,知道儿子修行的高深成就,老人的心就安定了。
  家,一个中国人的情结:爱在这里,暖在这里,孝在这里,和在这里。
其他文献
中国是—个节日众多,节日文化丰富多彩的国家。我国传统节日究竟有多少?要想给出—个确切的数字,恐怕比较困难。因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传统节日在不断发展、演变着,各地又因地域文化的影响,形成本地区特有的传统节日;各民族又因自己民族文化的影响,形成多种民族性节日,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最为精彩的一部分。这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
期刊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非遗”  冯骥才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民间生活最大的事。在几千年农耕生活中,人的生活与自然节律一致。年,是大自然季节更迭周期之始,也是人们生活的新起点,人生道路的共同节点。人们自然要把对未来的希望、憧憬和热望,通过年俗表达出来。数千年来,中华民族集体创造了—整套极其密集和丰富的年文化。年文化的本质是精神的、理想的。它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道德、价值观和审美的
期刊
近日,记者在江苏镇江梦溪博物馆见到一对保存完好的古代玉佩,正反两面都刻有古代文字。收藏人士从做工和文字上判断,此玉可能为战国时期的物件。  玉佩共有两块,每块玉佩分别有四条龙组成,玉佩顶部两条龙的嘴部,分别有两个细小的孔眼。这两块玉佩的正反两面还刻有四十六个文字,字体疑似中国古代的甲骨文。镇江梦溪博物馆馆长李崇安认为,这样的古玉佩在我国收藏界十分罕见,无论从玉佩的工艺和质地都非常考究,随身佩带者一
期刊
时光如流,仿佛就是刹那之间,青春岁月便如昨日黄花,随着厚厚的霜色而枯萎凋敝。当我听到第一次有小青年喊我叔叔时,我并没有因为这种尊敬的称呼而感到快慰,相反,我感到伤感。它让我警觉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青春已经流逝,岁月从不饶人。  日子突然变得琐碎、繁杂、忙碌起来。生活像一面魔镜,在我还未来得及应对它的时候,它便把它最实质、最本真、也最枯燥乏味的一面突然呈现在了我的面墙,让我手忙脚乱,让我无所适从。特
期刊
古时人们大多用纸糊的灯笼点上蜡烛照路,某日一位盲者拜访了他的一位朋友,辞别时,因为天色已暗,他的朋友就给他一只灯笼,让他照路回家。  盲者谢绝朋友的好意说道:  “我不需要灯笼,无论明暗,对我都是一样”  朋友解释道:“我知道你不需要灯笼照路回家,但如果你不带灯笼的话,别人也许会撞着你,因此你最好还是带着。”  话说得有理,这他盲者就带着灯笼回家了,没走多远,却被来人掩个正着,盲者骂来人道:  “
期刊
追慕圣贤之言,览老庄孔孟经典。悟人生,知格物,致知、修身、齐家、冶国、平天下之道。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以修身为本”。古语又云:格物而后致知,致知修身。庄了毕生讲求内不化而外化,内不化,便是内在要有好的品德,不为声名所累,不趋同于社会的价值,古老朴素的哲学讲求内在原因的重要性,为人首先要有好的他行,梦想才能实现,要获得成功,修身为根本所在。  “己欲达而达人,已欲立而立人”其为仁;“老吾老以
期刊
这或许触动了一些女权主义者敏感的心弦,先且不论女权主义者认为的女性该如何。先谈谈自远古时代就开始流传开来的中国人的女性观念,它被总结为“三从”“四德”。那么“四德”指的是什么呢?它们便是:第一为“女德”,第二为“女言”,第三为“女容”,第四为“女工”。“女德”的意思指的是不要求妇人非常有才智,但是一定要谦恭、呵腆、殷勤、纯浩、坚贞、整洁,有着无可挑剔的品行与绝对完美的举止;“女言”的意思指的是不要
期刊
(一)春节诗词    守岁    (唐)李世民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除夜    (唐)孟浩然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那堪正漂泊,来
期刊
乃父、乃师——你的父亲、你的老师    这个近乎文言文的称谓,经常被现在的文化人揪出来引用。最常见的是领导讲话、序言后跋之中,大人物要摆摆老资格,说说“想当初”,便以客观公允的语气,联系人家的先生或者祖宗十八代:“某某人,作品如何优秀,风格如何突出,颇有乃师(或者乃父)之风。”本想拉些老人、名家来陪绑,孰料,搬来个驴唇不对马嘴的“称呼”,没做成好人,倒辱没了自家名声。“乃”,是第二人称代词,“你”
期刊
唐代以后的中国文化,要讲儒、释、道三家,也就是变成三个大店。  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是社会需要它。  道家则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生病就好比变乱时期,要想拨乱反正,就非研究道家不可。道家思想,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等等无所不包,所以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