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d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讲一个吴宓与蜀人雷少卿的故事吧。
  这是一个有古风的故事,吴宓和雷少卿夫妇萍水相逢,雍容揖让,颇见古道古风。
  那是在1938年,云南蒙自。
  西门内路北,蜀人雷少卿夫妇在这里开着一家粥饼铺,主要售卖莲子桂圆粥和一种当地人称为粑粑的米饼。粥是每碗三分,饼是每枚一分,价极廉而味甚美。
  吴宓到蒙自半年,经常在此处用餐,喜爱这里平民化的美食。
  雷少卿是个六十开外的老先生,吴宓称他为“有道之隐君子”。所谓“有道之隐君子”,就是说这是一个道德高尚、不求闻达、洁身自爱的君子。吴宓眼中的雷少卿确实与众不同:
  须发俱白,衣履整洁,手着白玉扳指。终日制饼,从容而熟练。而其态和煦雍穆,使宓敬佩。与之语,尤温雅可亲。
  雷翁有个40岁左右的夫人,两个人互相扶持,就这么小本经营着不起眼的粥饼铺。据吴宓说,这个粥饼铺已经在当地开了30多年。
  10月7日下午,吴宓准备写两副对联给雷少卿的粥饼铺。想了想,他在红纸上写了以下两副:
  年高德茂 物美价廉
  无名安市隐 有业利群生
  古人云“大隐隐于市”,吴宓把“市隐”归美于雷翁,评价甚高。当然也不必过于当真,中国语言更多是一种习惯性思维的表现,某种场景、某个人,总有合适的古人和旧事可以比附,很难戛戛独造,表达真实心意。
  吴宓兴冲冲地捧了对联到雷少卿的鋪子里,送给雷翁。
  雷翁自然高兴,西南联大教授、名诗人吴宓先生亲加品题,是自己的荣誉。而且自己粥饼铺的主顾大多是西南联大的教授、学生,吴宓的对联张贴后,生意必定更加兴隆。
  吴宓并不因为送了对联而希望雷翁请客,吴宓在日记中说:“宓亦食且付价而返。”
  雷翁也不因为吴宓送了对联而简单地请客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雷翁调了些糨糊,高高兴兴地把吴宓的对联张贴在门口显眼之处。
  隔了两天,雷翁从学生处打听到吴宓的住处,派了自己的两个孩子(一个是少子,17岁,在个旧习印章篆刻;一个是幼女,十一二岁,还在读书),辗转找到吴宓,送了两件古玩给吴宓。
  《吴宓日记》记载,这两件古玩是:山茶木笔筒,玲珑盘旋,刻镂如假山;汝窑笔洗,外豆绿而内白纹。
  以目前的价格来看,不说笔筒,单汝窑笔洗就值上百万元,甚至千万元。当年自然不是这个价,却可以看出是雷翁精心挑选的东西——文房雅玩,心爱之物,送给大学教授,很是合适。而过了几天,叫自己的子女送到府上,也显得郑重。当然,吴宓的手迹如今也很值钱。
  雷少卿对吴宓赠联的感激之情就这么体现出来了。
  吴宓收下雷翁的礼物,他知道这是雷翁对他的赠联“极为珍视”的表示,他也感激雷翁以心爱之物相赠的盛情。
  故事并没有这么结束。
  10月24日,吴宓要到昆明去。他决定把雷翁送给他的两件古物还给雷翁。当天,他写了记述赠联和被回赠古玩经过的《还古物记》一文,并把两件古玩亲自送还给雷少卿。吴宓找了一个理由:迁徙无定,行李拥塞。
  事出意外,雷翁真是不知怎么办才好,想不到这位大教授古风盎然,也是一位君子。雷翁只得收下,但把自己常用的香木黑漆手杖送给吴宓。
  把自己日常所用的手杖送给吴宓教授,是一份心意,是雷翁的古风,而不仅仅是感谢了。
  然而,吴宓虽然收下了手杖,但还是认为自己赠联出于至诚,并不需要回报。次年1月16日,他把雷翁所赠的手杖转赠给云南大学的涂文教授。
  (怀 玉摘自东方出版社《萧条异代》一书,马明圆图)
其他文献
文人圈子,有個人既在圈内又在圈外,这个人叫汪无奇。他人长得周正,不流俗,平时喜欢穿一件天青色的长衫,净袜皂鞋,带点儿文人气,却不是文人。  说他在文人圈内,只是说文人们都知道有他这么一个造笔的人,造的笔讲究好使,写字画画居然都挺好。说他在文人圈外,是很少有文人见过他,更少有人见过他的书画。说白了,他有些飘飘忽忽的小名声只是在文人圈内偶尔传一传而已。  他爹原在安徽徽州造笔。徽州的笔好,那时,天津的
期刊
我在大学阶段,恋爱之事很是失意,因此常感到苦涩。毕业以后,有老师要引荐一名女生给我。老师安排我在一间屋子坐下,悄悄交代了几点,才决定把在另一间屋子里的女生带过来。老师分别为我们做了介绍,笑一笑,就走了。  女生进门的一瞬间,我感到她充满活力。她低我一届。不过我对她总的印象是平淡的,因为我觉得她缺乏一种强烈的吸引力。我当然不会立即与她分手,因为她身上也许蕴藏着令我倾倒的优点,有待我发现。于是,我就约
期刊
那大概是爸爸去世的第十年。妈妈和我一起办什么事,她突然说:“有的时候,我看到人家用轮椅推着自家流口水的老头儿,都觉得很羡慕。你爸爸要是在世,即便是那个样子,我也会觉得很幸福。”  我完全不理解这句话。怎么可能呢?如果家里有一个那样的人,不是落入了无底洞般的艰辛吗?难道不是会令每个人都痛苦吗?  这次对话虽然离现在不过几年时间,我的想法却好像发生了许多变化。当时我还和许多年轻人一样,想着万一自己得了
期刊
“我看不见了”,一种奇特的失明症在城市暴发,患者的眼睛不会有任何不适,却有如陷入一片牛奶海洋,所见一切皆为白色。眼疾本身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越来越多的人丧失了视力。不明原因的失明引发公众的恐慌,为防止进一步传染,所有的失明者和感染者被关进一座废弃的精神病院加以隔离。  这是小说《失明症漫记》的开篇。这部小说也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若泽·萨拉马戈的代表作之一。  隔离区发生的故事是小说的主线。没有自由,没
期刊
海边的椰树下,一位长者脚趿拖鞋,下身穿着花纹短裤,倚靠在一堆竹简上。他眉头轻皱,手捋长须,正若有所思地远眺。另一个长者是一位束着长发,站在演讲台前传道解惑的讲师。前者是美国人李渡眼中的“存在大师”——道家学派的宗师老子,后者则是“正直大师”——儒家的圣人孔子。  李渡原名Stewart Lee Beck。Stewart一名起源于苏格兰,Beck起源于德国,他的朋友孙祝旻觉得Lee和中国李姓读音相近
期刊
1665年,一场瘟疫席卷了英国伦敦。为了躲避瘟疫,牛顿离开剑桥大学,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进行自我隔离。有人说,正是在家乡的那段时间,牛顿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事实果然如此吗?  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莫过于“牛顿的苹果”。法国文学家伏尔泰曾在文章中描述,牛顿在乡下躲避瘟疫的那年,有一天,他坐在苹果树下,被树上掉下来的一颗苹果砸中脑袋。牛顿突然有了灵感,意识到苹果下落与月球绕地球运动一样,都受到万有引力
期刊
从2020年3月28日开始,匈牙利实施了“禁足令”。虽然当时全国确诊新冠肺炎病例343例,死亡10例,但对一个经济不算发达、人口不足千万的小国来说,政府丝毫不敢松懈。  被“禁足”的前一天,日暖天蓝,我仪式性地在老城区散步一圈,拍了一组告示,准备给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学生上网课用。告示写得一张比一张有人情味。残疾人用品店留下电话号码,有急需的顾客可预约服务;书店在停业通知上不忘写上一句:“我们相信
期刊
人类发展的历史,几乎与灾难同行。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或飓风,自然之神的每一次震怒,都在顷刻之间将人类苦心经营的文明果实打落在地。灾难的形式复杂而多变,却无一例外地吞噬着人类的生命。  而每一次“重建”,既是人类智慧与勇气的证明,也体现了大自然的慷慨与仁慈。正是在一次次的重建中,人们得以回到灾难的发端之处,思考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开始的。从“猫舞蹈症”到“水俣病”  起初,只是发生在村庄里的一些怪事,最
期刊
1895年1月,当清帝国在甲午战争中败局已定之际,时任湖南巡抚的吴大澂主动向朝廷请缨,带领新老湘军20余营、计1万余人高调出关,两个月后便一败涂地,被撤去帮办军务职,交部议处。  书生报国也好,纸上谈兵也罢,吴大澂毕竟站了出来。  1895年6月,也就是《马关条约》签订两个月后,吴大澂给张之洞发了一通电报,提出愿毁家纾难,将家藏古器共3200种抵与日本,“请减去赔款二十分之一”。  这一次,吴大澂
期刊
你的手充满时辰,你走向我——而我说,  你的头发不是褐色的。  于是,你把它轻轻提起来放在悲伤的天平上;它比我还重……  他们乘船到你那里,把它变成货物,然后把它拿到欲望的市场摆卖——  你从深处向我微笑,我在那仍然很轻的位置上对着你哭泣——  你的头发不是褐色的,他们拿出海里的盐水,而你给他们鬈发……  你低语,他们正用我来充满世界,而我在你心中仍然是一条凹陷的路!  把岁月的叶子放在你身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