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偏差行为学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wang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产生了许多偏差行为,处于危险的边缘。作为农村寄宿小学的班主任,应长期关注偏差行为学生,把帮助学生改变偏差行为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文章根据多年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分析了偏差行为学生的表现与成因,从认识心理学中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提出转化偏差行为学生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偏差行为学生;成因;转化策略
  偏差行为又称为越轨行为或者偏离行为,是人们在遵守社会规范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背离、违反规范的行为。教育学者认为,青少年违背公共道德规范的行为称为违反纪律行为或轻度偏差行为。目前学生较为严重的偏差行为主要有迟到、打架、违反课堂纪律、讲脏话、考试作弊、吸烟、不交作业等。如何引导、教育偏差行为学生,对农村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现实和长远影响。本文将根据多年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分析偏差行为学生的成因,并提出转化偏差行为学生的策略与措施。
  一、偏差行为学生的成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因素
  由于社会原因,农村寄宿小学的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不能陪伴在学生身边。缺少父母陪伴的学生因为自身知识水平、思考能力的局限,对人和事的评价常常存在偏激,不成熟,产生不正确的价值观;常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出现蛮不讲理、极端的不良行为;由于缺乏亲情,学生的意志薄弱,自我控制能力低下,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诱导,对教师的批评容易产生逆反情绪。
  (二)家庭方面因素
  在正常的家庭环境中,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但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由于父母长期缺席孩子的教育,家庭原有的教育功能基本丧失。即使有少数陪伴在孩子身边的家长,也因为知识水平低等原因,不能真正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因此,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教育不当也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导致孩子存在各种各样的偏差行为。
  (三)学校方面因素
  1.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对落后。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相对落后,一些先进的教学设施,比如多媒体、体育运动器械等严重缺乏,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2.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农村小学教师无论个人素质还是教育能力都与城市教师有一定的差距。在教育方面,教师缺乏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培训,缺少做学生思想工作的经验,对学生问题不能及时发现与解决,容易埋下隐患;在教学方面,教学水平欠缺,课堂枯燥无味,使学生容易失去兴趣,产生厌学心理;教师的教育方法单一,缺少有效的教育方式与技巧。
  3.教育评价标准不科学。虽然我国早在1985年就提出素质教育的评价标准,但是教育者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仍然用分数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很多教师重分数,轻德育,导致学生为分数而烦躁,焦虑,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四)社会方面因素
  农村文化氛围比较差,学生从小到大得不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养成了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比如行为粗鲁、言语粗俗、不讲个人卫生等。还有些家长坚持“读书无用”的思想,影响了学生,导致学生不爱学习,不爱看书,养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出现行为偏差。
  二、偏差行为转化策略
  笔者根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通过反复思考和尝试,认为可以从认知心理学中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来做好偏差行为学生的转化工作。
  (一)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认识心理学认为人类行为的基础是人的心理机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有什么样的思想,有什么样的心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结果。所以,教师要从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认知入手,从而达到转化偏差行为学生的目的。比如,对于被“读书无用论”“知识无用论”占据了思想的偏差行为学生,教师要转变他们的认知,转变他们的观念,进行思想上的洗礼,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让学生觉得“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读书让我幸福”,将“我要读书”的思想观念注入心底,进而让学生有行为上的转变。
  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唤醒了学生的读书信念。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好好读书”的意识与行动也呈现出来。
  (二)情——用爱打开学生的“心灵枷锁”
  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是一颗心唤醒一颗心的灵魂工程。偏差行为学生大多数是缺少爱或者是得不到正确关爱的孩子,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的心去唤醒学生的心,要用自己的爱去打开学生的“心灵枷锁”。教师对学生的爱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教师要关心、了解每一个学生,这是最基本的层次;二是教师要做到尊重、理解、宽容和信任学生,即师生之间能产生共鸣的层次,这个层次的爱可以使学生和教师之间达到心灵的和谐,在这个和谐的爱中,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可以更顺利地进行;三是教师要给学生一种激励、一份期待,这是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最高层次,在这个层次中,學生会产生不断向上的决心与毅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只有对学生饱含着关怀、爱护、信任、尊重、理解、宽容的爱,才能在教育工作中无往不利,发挥教育的巨大作用;只有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与心灵相接触的微妙过程中,才能使学生的人格受到感化,情操受到陶冶,使落后者快步向前,使悲观者看到希望,使偏离者走上正途。
  (三)意——用赏识教育开启学生自信的大门
  作为教师,应当对学生多加鼓励和赞扬,在承认学生差异,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班级管理方面,笔者每天努力找出学生做得好的地方给予肯定与表扬,特别是大力表扬行为偏差学生。对于学生的优点,用放大镜看;对于学生的缺点,用显微镜看。欣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并能及时给予积极评价。教师应当从各个细节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和赞赏,让学生像鼓满了风的帆船,扬帆起航,信心满满。   (四)行——积极打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切实转化偏差行为学生
  环境可以改变人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氛围是一个润物无声的德育场,是学生转化偏差行为习惯的外在条件。因此,教师要积极打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建立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切实做好偏差行为学生的转化工作。
  1.美化教学环境。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教室里度过,学校、教室是学生重要的“家”。如何把这个“家”打扮好,如何让这个“家”的一草一木都发挥出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这需要教育者思考。作为班主任,要充分担当起教室装扮总策划师的角色,发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室的布置,特别是将部分美化教室的任務分配给行为偏差学生负责。笔者把教室分为四大区,分别承包给四个学习小组。前黑板的左边为绿化小区,摆放有常青的绿色植物,给学生带来生气;教室前墙壁上贴着班级口号、班规、班训等;教室后墙壁贴有班级光荣榜以及学生德育考核一览表等,还有学习园地板报,对于板报的内容也做了精心的布置,要求围绕班级的学习主题内容以及班级特色文化每月一换,体现学生的个性和班级文化;教室后角落是阅读角,摆放着文艺、天文、地理等书籍;还在教室四周悬挂名人名言,以及展示学生有个性的作品等。
  通过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教室焕然一新,既有大家庭的温馨,又有浓浓的文化气息。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无形地强化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人人参与,快乐合作。行为偏差学生在参与美化教室的过程中,在提高能力的同时强烈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感受到了“班荣我荣,班耻我耻”的集体荣誉感,更主动、更热心、更积极地为班集体服务,无形中纠正了偏差意识,渐渐融入班级的大集体,偏差行为得到了转化。
  2.建立有特色的班级管理制度。班级管理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环境的秩序,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着偏差行为学生的转化。随着时代的发展,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观念也要进行相应的变革和更新,如何规范班级管理,打造班级特色,是每一位班主任必须思考的问题。
  (1)开展班干部轮岗制度,让学生由“被管”过渡到“自管”。笔者在班级中创立全员参与班级管理制度,使每一位学生,包括行为偏差学生都有机会成为班级管理者,都有机会成为班干部。以前,行为偏差学生因为被老师与同学瞧不起,没有机会当班干部,没有尝试过当“领导”的滋味,只是饱尝了被管理、被批评、被指责、被鄙视的滋味。轮岗制度让他们有了换位思考的机会,给他们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使他们获得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存在感,也使他们发现了自身的潜能和不足,端正了自身的行为意识,从而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
  (2)开展小组合作,促进偏差行为学生的转化。开展小组学习合作,通过将偏差行为学生与思想品德、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配队,组成小组,和谐互助,从而达到转化行为偏差学生的目的。例如,我让偏差行为学生与品学兼优的学生“手拉手”结成互助小组,在学习和生活上做知心朋友,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拉近心理距离,转化行为偏差学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转化偏差行为学生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教师极大的耐心与细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将不断探索,尽可能地预防、辅导和转化偏差行为学生,让他们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积家,陈俟.期望教育的心理学理据[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
  [2]徐新.浅析农村初中学生不良行为成因与对策[J].教育现代化,2006(07):126.
  [3]林国乐.农村初中学习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S1):95-96.
其他文献
自“十五”以来,通州区教委坚持在学生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即“以弘扬中华文化、承接中华美德、培育民族精神为理念,以培养学生中华美德(包括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等)为目标,以经典文化、节日文化、地域文化(运河文化)为载体,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全面优化学校德育工作,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初步摸索出了区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模式。    明确教育重点,细化行为要求  实践中,我们将
【摘要】快乐教学法属于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的提升。那么在实际教学中该怎样有效地促进快乐教学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融合呢?文章就这一问题展开了重点阐述,希望可以为初中英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  【关键词】快乐教学;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融合;方法  学习原本是一件高兴的事,它能够让学生感悟到学习知识的乐趣,领略成功的快乐。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绝大多数
“让团支部有存在感,让团员有归属感,让团干部有成就感”,学校团委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构建合理的共青团组织结构,确立团支部的核心地位,尊重团员学生的个人特点,服务团员的成长需求,充分发挥共青团在学校德育体系中的强大作用。     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    要充分发挥团支部的组织力量,必须在学校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共青团体系。  第一,规范例会制度。每周召开一次团委例会,上传下达团委工作,定期请团支部汇报
【案例】  期望中的等待  朱阳是我遇到的众多问题学生中的一个,进入初中不到两个星期,任课教师们就能列举出他的种种“丰功伟绩”:上课不听讲、嘻笑怪叫、顶撞老师……他甚至放出话来:“只要能整得老师生气,我就觉得痛快!”科任老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要是他上课能睡得着觉我们就阿弥陀佛了!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急功近利地训斥过,也采取过高压手段,但我看到的只是他叛逆、冷漠的目光,表现则是“涛声依旧”。怎么办
【摘要】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培养学生认知、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修养,拓展学生的视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阅读是教师与学生、学生與文本的对话,阅读要以学生为主体,不能以教师的过度讲解取代学生的自主阅读。“语文主题阅读策略”围绕单元主题,整合单元教材,通过“人文主题”“语文工具性要素”两个方面组织阅读材料,形成教学内容,有利于实现“一课一得”的教学目标,从而有效提
一、“追问式”时文评点校本课程背景    在课堂评点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学生缺乏思辩思维、发散思维,学生评点时往往在同一理解层面滑行,难以深入到文本深层次的理解维度上,于是如何让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参与下走向解读的深入,就成了时文评点进一步开发的方向。在深入研究了评点案例以后,我们发现,要打开学生思维的障碍,一个很有效的途径是激发学生对文本进行追问,于是我们开发了“追问式”时文评点课堂形态。  “
静读龙应台的《目送》,是近来每个夜晚睡前的最后程序。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寻常的这一句感受,轻轻易易地击中内心的一隅,我迷离了双眼……  年少时,我们就像牢笼里渴望飞出去的鸟儿,像井底渴望看看广阔世界的青蛙,像泥土
2010年是北京实施新课程后的第一次高考,我们认为数学试卷应该在与往届高考基本保持稳定的前提下,会结合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发生一些变化。下面,从对新课程的理解和体会出发,就今年的高考复习应该注意一些什么样的问题,提出我们的一些观点,供各位老师参考。     新课程背景下的北京市高考数学试卷结构与能力考查热点分析    2010年北京市高考数学试卷预计将整体保持稳定。文理科试卷题型结构仍为选择题8个,分
【摘要】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带动了教师队伍的发展,提高了地区的师资力量,提升了地区的教育教学水平。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级教育教学部门和学校逐渐加强信息化设备的建设,网络名师工作室成为名师工作室发展的新形式。为了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网络名师工作室的建立成为必然。  【关键词】网络名师工作室;“三通两平台”;高中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
女孩儿卓卓自述  我为什么会早恋    在我还不想恋爱,也不懂什么是爱情时,学校的主观武断把我推进了早恋的行列。  那是高二的第二个学期初,我作为学生会的干部,他作为校篮球队的队长,因为组织开展篮球赛的需要,有了接触并渐渐熟识。我们见面时自然地打招呼,偶尔也在晚自习课间休息时在操场边说说笑笑。但是,仅仅因为我和他出众的容貌,这些在每个同学身上都可能发生的自然交往,竟然引发了学校的特别关注,我们被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