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岛之爱

来源 :女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jk38830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闪光的车流依旧在缓慢蠕动,只不过当我看着计程车里微醺的恋人和挣房产钱的年轻人时,脑海里却开始谋划一个个与黑夜、陌生人有关的故事。你们会在这里偶遇、恋爱、争吵、背道而驰、彼此怀念……这座城市的灯实在太亮了,每每至此,我总会无端被感动。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深圳,住在石厦北的小房子里。
  卧室背靠滨河路,夜晚能看见车灯汇成了几条晶亮的河,四周大厦星光熠熠。
  入睡时伴随着车流声,整座城市就像一部巨大的机器。我躺在机器上,听见时间从地心处发出轰鸣。
  刚搬来的时候我经常失眠,凌晨趴在窗边数过往的车辆,有意无意地适应一个人的生活。由于家里没装wifi,我决定把笔记本带到小区楼下的面包店,点杯咖啡坐一个晚上。
  那时候总想写点东西,却囿于不知自己可以安顿在哪。以至于写作事小,我把大部分时间搁置出发呆或观察陌生人:店里有几个女孩在忙活,看起来年纪和我相仿。那段时间我变着法儿地把店里的面包都尝过一遍,然后固定只买几样。
  “你要的紫菜培根卷已经卖光咯。”某天晚上我走进面包店,一个女孩站在柜台后冲我喊,另一个女孩在笑。她们都穿着店里的工作服,那是一件蓝色细条纹的裙子。见她们清清爽爽地和我打招呼,我只好傻笑,因为我不习惯陌生人的热情。
  之前我和她们的交流仅限于结账,但慢慢我被她们的活力感染,挑面包的时候也有了更多的交流:阴天了,她们会问我有没有带伞;晚餐只买一片面包,她们会劝我要注意营养;到后来她们出去旅游会带给我当地的特产……
  我一直对这种恰到好处的关心很感激——没有互相加微信,甚至没有问彼此的名字,保持最适合的距离,这种默契并不多见。
  后来我在杂志社找到一份实习工作,每天早上冲进面包店买早餐,然后一路小跑到地铁站。渐渐习惯了早高峰的人群,为了避免挤压冲撞,我会把早餐袋子捂在怀里。当闻到甜甜圈和豆浆的味道,我知道自己已经开始习惯上班族朝九晚五的生活。
  大概就像我刚刚说的那样,我不习惯他人的热情,甚至独来独往,从不害怕孤独。但偶尔工作有瓶颈、或者失恋时情绪低落,或者受够了自己消沉憔悴的面容后,我也会选择在一个凉风习习的夜晚到小区附近的美容院。
  为我敷面膜的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她照例询问了我的日常护肤、作息时间和饮食,我回答得尽可能简短。尽管如此,她还是不依不饶地问我的年龄。
  “你应该比我小吧?”我无奈地反问。
  “我95年的,但已经工作好几年。”她回答,然后有点忸怩不安地告诉我,年前她的家人安排她在老家相亲,但她不是很满意对方没有工作的现状,决定再等等看。绕了很大一个弯,我才了解她不过是想找人倾诉。
  “我喜歡这份工作,也很喜欢化妆、穿高跟鞋。我不想回老家,你知道吗?在城市的好处就是无论你打扮得怎么样,都不会有很多人注意你。”我闭着眼睛听她絮叨,偶尔应答一两句。她谈起深圳可怕的房价、工作的辛苦,也描摹一番对恋人的要求,末了总结一句:“我觉得自己可以养活自己挺好的。”
  的确是这样呀——听到这里我终于忍不住笑起来,任凭脸上的面膜皱成一团。
  护肤结束后我才看清楚这个年轻的美容师的面容,她化着浓妆,装饰过的睫毛像两面小扇子,说话时忽上忽下,全身只有眼神还留有一点稚气。可是我很喜欢她,当我没办法和别人掏心掏肺地说话时,倾听对方会让我暂时忘了自己正在经历的事儿。
  毕竟,放空也是一种自我宽慰。人就是这样,每到一个地方,都会为经营关系网焦头烂额。但比起那些深刻的情感,还是与陌生人浅谈更让我着迷。
  记得有一天下班,同事送给我一枝棉花,那是拍摄时用的道具,我想用它来装点客厅的书架应该很适合,就拿回了家。
  从地铁口出来时,一个声音在我身后响起:“这是真的棉花吗?”
  回头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不是噢,这是假的道具。”
  “我小时候在家乡摘过棉花,看见就很怀念。我的家乡是东北。”
  于是我跟他并肩走。一开始不知如何搭话,是他主动和我描述东北的棉花多么洁白和柔软,以及东北大米的香醇。他有很纯正的北方口音,但说话的语速和走路的姿势都很儒雅,像一位大学教授,但他的职业其实是医生。
  “我早年来到深圳的时候,觉得太辛苦了。不是工作辛苦,是我觉得深圳没有好吃的东西。”
  “真的吗?可能我是广东人,习惯了。”
  “你一定要去东北吃那里的菜……”他又沉浸在回忆里,似乎不好意思说很多,就问起我的职业,聊起他做记者的朋友。我记得那天刚下过雨,路过的叶子和花草都显得晶亮。我跟他同路走到小区门口时,他说他的家就在隔壁花园。
  你瞧,与陌生人交谈多奇妙,其实我们起初并非抱着打开情绪的心态与你直视,到最后,那种浅淡感竟像熟知了好几十年的老友一般。
  只可惜,后来再没见过他。
  但这种距离感真是很微妙,以至于它总让我产生幻觉,那种置身荒岛依旧被爱团团包围的感觉,仿佛能让我置身荒岛,爱上荒岛。
  作家森茉莉说:“人生中会有人际关系这种麻烦事儿,但独自待在房间,或一个人走路时,心境就跟刚出生的婴儿一样。”
  如今,我也习惯了一人床和朝夕混乱的工作状态,哪怕现在的我依旧会失眠,或趴在窗台眺望凌晨的深圳。
  闪光的车流依旧在缓慢蠕动,只不过当我看着计程车里微醺的恋人和挣房产钱的年轻人时,脑海里却开始谋划一个个与黑夜、陌生人有关的故事。
  你们会在这里偶遇、恋爱、争吵、背道而驰、彼此怀念……这座城市的灯实在太亮了,每每至此,我总会无端被感动。
  我想,有一天如果我能写出一本书——
  我会把它拿给面包店的女孩、拿给美容院的小姑娘、拿给很多在偌大城市像我一样,生活成荒岛却又自得其乐的人。
其他文献
小而旧的教室里,角落的风琴满怀心事地沉默着。我靠在窗边看几个日本女孩在沙滩上玩竹马,那是一种类似中国踩高跷的游戏。陌生而熟悉的语言被大海的阵阵涛声冲得忽近忽远。那一刻我感觉自己是远离尘嚣的人,旅途中在这片桃花源安静地发呆,也并不算奢侈。  掉入乌冬面的漩涡  香川县又称乌冬县,名产即乌冬。一下飞机,我就在大厅里捕捉到一只身高一米八的乌冬吉祥物,八字眉、丰唇、正方形版的大白嚷嚷着:“快来吃乌冬呀!”
期刊
下榻:澳门瑞吉金沙城中心酒店坐标:澳门路氹金光大道,澳门特别行政区  在衣食住行里,吃哪和住哪总是一对,成为旅行的灵魂所在。而每个吃货心中都有一个中国美食地图,比如广州是“茶楼兼糖水”,潮州是“牛肉丸火锅店”,深圳是“大杂烩”,香港是“茶餐厅和米其林”,说到澳门嘛……  澳门虽然地皮小,但是文化却是“艳而不露”的。在没有踏上这个奇妙半岛之前,我从黄碧云的印象派小说《末日酒店》里读到这个城市,绮丽的
期刊
白居易一生痴爱杜鹃,他自江州调至忠州时,心情灰暗,宁可少带衣物,从江西庐山上挖下的杜鹃花千里带至四川栽下,这是真爱花。鲜花到家包月98,拍照上传instagram,那叫文艺网红。植物经济好廉价。植物之美,最浅薄莫过手机滤镜。  蔓玫  真正懂花的人,都是能懂情意的  蔓玫 2014知乎盐club“植物”话题唯一获奖者,著有《节气手帖》。  马伯庸对蔓玫有一句评价:旁人经过她的回答,禁不住想这是一个
期刊
说起醋,就莫名想起了民国文艺交际花林徽因。  当时以徐志摩、金岳霖、胡适等为首的名流聚集她家的客厅,喝茶聊天,形成了当时北平最有名的文化沙龙,林徽因一时风头无两。闺蜜冰心看不过眼了,写了篇讨伐檄文《我们太太的客厅》登报。然后……林徽因寄了一瓶陈醋给冰心。  不管怎么说,醋的酸真是生命之味一般的调料。今年饮食界杀出的黑马是意大利葡萄黑醋。意大利在二战中吃吃吃的故事可是闻名世界的。其他国家都在研发大规
期刊
把猪和驴做成艺术  3月,左小祖咒来深圳文艺圈办画展。在接受完一圈媒体记者的采访后,他踱步来到展览场地,大家纷纷拿出自己的物品请他签名。  他埋头在一堆场地宣传册、衣服、包包、书和唱片里奋笔疾书,当一位粉丝递给他一张毛爷爷时,他蓦地抬头:“这我可不能签,你不是害我吗,在钱上面写字是犯法的。”  墨镜背后是一张揶揄的笑脸,四周发出一阵哄笑。  当代艺术光怪陆离,以跑调歌手闻名的左小,捣鼓起艺术更不同
期刊
伴随中国第四次單身潮的来袭,相亲在未来只会成为更多年轻人的羁绊,2017年,新综艺节目《中国式相亲》轻易地掀起了社会舆论,相亲如同法力无边的法器,令众生相无所遁形。一边是以排斥相亲为政治正确的时尚风潮,一边是歌德“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的古典主义,即生命的活动在于体验。年轻人,你会如何选择?
期刊
我很怕饿,下班回家,如果老婆的饭还没有热气腾腾摆上饭桌,我就会像找不到主人的狗一样发慌,一定要先找点东西垫垫肚子,找不到东西吃,甚至会偷吃女儿的零食。  有一个周末,老婆和闺蜜出去玩儿,两天都不在家。我不想去外面吃快餐,也不想自己做饭,就想禁食两天玩一玩。  第一天,白天还好,我看看电视看看书,又玩玩微信,就过去了。  第二天凌晨三四点钟,我饿醒了,饿得感觉人生都没意义,就结束禁食,煮了两个鸡蛋吃
期刊
A袖子的时装征程  影视佳片赏美衣:清秀佳人  Anne of Green Gables(1985)  一部能被风景、服饰以及梦想感染的老电影。故事开始于住在爱德华王子岛上想要收养小男孩的农家夫妇,孤儿院弄错送来了一个红发女孩安,却是个充满幻想爱闯祸的话痨。长大后的少女安想当作家,小时候的玩伴吉柏向她求婚了,但是她因为梦想和追求拒绝了……   Puff Sleeves 袖源鼻祖泡泡袖  ——始于约
期刊
我认为所有的笨鸟都有焦虑症,生怕飞晚了打不到食。  当别的姑娘还在家里矫情地等待“一家有女百家求”的时候,我已经大张旗鼓地报名参加了电台的征婚交友节目,在几百名会员资料中贪婪地开始了捕食前的猎艳。  如果你连续看过100张蛤蟆脸之后,你才会明白,通过看照片挑战自己的审美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真正适婚男青年的脸一定会让你看睡着,看——睡——着!  20岁就敢去当时风靡一时的电台征婚的姑娘,除了二还剩
期刊
因为《西厢记》,在中国人的观念里,红娘这个职业要比媒婆更亲切活泼,也更接近爱情。  在南山区的一家咖啡馆外,我采访到珍爱网的红娘。那天温度偏低、阳光充沛,对面的人穿着紫色套装,带妆的脸时时抛出一个灿烂笑容。本来就天天和人打交道,处理各种情感案例,红娘老师大概也把我看作是会员,回答问题时,声音清晰好听。  长发梳齐,于脑后挽一个发髻,34岁的谢老师的工牌上写着“首席情感专家”,她的眼神温温柔柔,介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