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机制

来源 :求学·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zhu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国家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大,为我国教育事业提出新的发展方向。作为德育、智育双结合的高等教育来讲,更是对文化的弘扬与传承起到重要作用。基于此,文章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出发点,对文化价值特性进行论述,指出高校教育体系与文化传播体系融合的价值体现,并从建立文化教育型师资团队、加大社会实践力度、建构信息化文化传输体系,对高校文化教育机制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机制
  中国传统文化是历史发展中的产物,同时也是现代人们认知古代历史的一种途径,在新时代社会的到来下,历史文化、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力指引着时代发展的方向。从高校教育角度来讲,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体系发展的基础,青年群体文化特征将成为学生日后生活、工作、学习的主要导向,为进一步发挥文化传输载体的价值,应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大环境,弘扬传统文化,为学生树立思想观念,以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价值。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特性论述
  从微观角度来看,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行业体系中,诸如孔子、孟子、墨子的思想,可作为社会行为的指向标,通过基层行业的弘扬与传承,时刻挖掘着文化本身蕴含的价值。
  从当代价值观角度来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文化、青年文化形成的基础。传统文化历经岁月的考验,其在现代仍可传承下去则代表着文化本身的价值,在当代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体系下,中国传统文化则可作为道路发展中的明灯,在既定的发展路线下,依据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来建立创新型、实践型的社会主义道路,可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以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开展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建构思政教育、德育教育体系
  在国家教育改革政策的实施下,高校体系中的思政、德育工作的比重逐渐提升,为保证学生思想体系可与社会发展体系相贴合,大多高校将教育本身立足于发展体系之上,为综合人才培养提供基础保障。在思政教育工作方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可拓宽思政教育工作范畴,由于思政工作本身是社會主义价值观的一种外在彰显,而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进行宣扬,可达到教育本质上的契合。如孔子著作《论语》中的礼义廉耻,其与实际生活相贴合,代表着学生日常行为意识、道德素养等,而将文化体系与教育体系进行融合,可极大拓宽教育路径,令课程教育本身具备信服力,同时也可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德育教育方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可对外来文化的优秀特性进行吸取,然后再经过同质化作用,打造一种多维度文化体系。此类文化效应对于思想、人格尚在完善阶段的大学生来讲,将对其主观意识进行指引,并令学生在多元文化体系中坚定自身的信念,防止外来文化对既有的认知体系造成冲击,如西方极端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学生自身认知体系可对外来文化、思想意识等进行重新审视,并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准来衡量自身的行为,进一步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
  (二)利于稳定、和谐社会的发展
  作为社会主体中的人们来讲,单体思维体系的发展,决定着未来整体大环境的发展方向,反观,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则需要单体按照一定的行为准则来执行相应的理念、道德行为等,并承担自身在社会体系中的定位责任,保证社会体系的良态运行。对于学生群体来讲,优秀文化的弘扬,可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由于高校毕业学生每年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其在社会体系中的价值逐渐彰显出来,如学生在学校接收正确的文化教育,则在未来步入社会的过程中,将把自身具备的文化内涵带入到社会体系中,以起到文化弘扬与传承的作用。
  (三)为文化多形式发展奠定基础
  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经由岁月的沉淀,优秀文化的价值性也逐渐被彰显出来,此种文化的传承则代表着我国现有的文化体系。新时代的来临下,素质教育更是为文化拓展搭建平台,在多元化学习平台下,优秀传统文化与教育体系的结合,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令学生在主观意识上形成认可。在文化的定向性发展下,以学生作为载体,结合创新意识,可为文化本身赋予时代的新意义,进而为文化多形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高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机制研究
  (一)建立文化教育型师资团队
  无论是专业教师、教导员、管理者,都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即时教育组织者,又代表着教育实施者,每一项教学行为均关乎着整体文化教育的渗透深度。为此,高校应对教师进行正确的教育与培训,增强教师本身的文化内涵,然后教师依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将文化内容与课程教育体系相融合,并深度挖掘教学内容中含有的文化实质。此外,高校应组建文化培训机制,对执教人员的文化素养进行正确教导,令教师本身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文化育人效用。
  (二)加大社会实践力度
  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作为文化教育价值彰显的载体,在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导中,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大多存在于既有的知识体系内,而通过实践体系的延伸,则可对各类文化知识进行多维度解析,以提升理论知识的认知深度。教师在组建实践活动时,应依据文化的传播形式来建立正确的文化导向,如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智育、德育、思政教育等进行融合,充分展现出文化内涵,令学生对文化形成潜意识里的认同,以促进传统文化的弘扬。
  (三)建构信息化文化传输体系
  信息化文化体系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平台,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行传播。从多数高校教育形式来看,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仍处于弱势地位,一般以选修课、公讲课的形式存在,而此类教育形式将无法最大限度的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大课堂的教育方法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鉴于此,高校应建立多渠道信息传输路径,将文化信息与智能设备相连接,打造一个立体化的信息传输环境,令学生随时随地可对文化信息进行学习。此外,可设定文化传输类别,学生在接受到文化信息时,可依据自身的发展特性对文化内容进行针对性选取,以保证传统文化的定向传输。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现阶段发展道路中的风向标,从高校教育体系来讲,要想加大文化与教育的融合力度,应结合学生发展特性、时代发展特性,采取逐层渗透的教育方式,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进行挖掘,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观等,以保证整体教育工作开展的规范性,为学生日后工作、生活等奠定良好的精神基础。
  参考文献
  [1]方舒,何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以道家思想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8):167-168.
  [2]张倩,张朋刚.自媒体环境下地方理工高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1):190-192.
  [3]姜雨辰.运用“三位一体”的教育手段将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6):116-117.
  [4]王丹凤.财经类高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时代经贸,2018(15):101-102.
其他文献
摘 要:青年学生已经成为受“互联网+”影响最大的一个群体,所以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呈现形式,改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途径。同时,“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也为学生作为主体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能,这对“互联网+”背景下更好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主要研究“互联网+”背景
期刊
摘 要:英语中,连贯地说话或朗读时,同一个意群(即短语或从句)中相邻的两个词意义相关,前一个单词的结尾音与后一个单词的开头音自然相拼构成一个音节一起读出来,通常不重读。这是学说英语过程中自然产生的语言现象,掌握其规则和方法,对提高英语听说水平等都将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连读;语音  译林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教材,七年级上册1~8单元以及七下1~5单元的 study skills 板块对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各级教育机构以及各专业的教学核心发生了极大的转变,由原来的以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积累能力为核心逐渐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在这种大环境下,传统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法学人才培养工作的需求,因此对于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革新就显得尤为必要。从现实的角度分析,有效地实现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目标,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参与的国际商务活动越来越多,而且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在跨文化背景下,做好商务英语的翻译工作至关重要。但是,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翻译出的商务英语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此,准确进行商务英语翻译,保障双方沟通的流畅性是商务活动成功的关键。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分析跨文化背景对商务英语翻译影响的基础上,寻求此背景下商务英语的
期刊
摘 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常熟理工学院在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对外传播中国文化能力进行调查,旨在考查理工院校大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大部分学生因对中国文化知识掌握不够,无法用英语正确表达所知的中国文化相关内容,普遍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有待提升。  关键词: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失语;理工院校  一、研究背景  (一)大学生与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构建“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满足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需求是未来高职思政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实际的思政教育工作中,构建“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运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提高思政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为高职思政教育增添活力。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思政;模式创新  一、“互联网+”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互联网+”理念为主的思想建设工作以网络平台
期刊
摘 要: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方式来学习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将CDIO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提出大学英语CDIO工程教学模式在课堂实施的具体步骤及意义,并探讨其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CDIO;卓越工程师;大学英语;工程教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职业院校建设需要进行转型升级,完善创新。新时代背景下,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职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中间力量,必须顺应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进行转变,结合发展规律建立创客培养体系,大力培养技术型人才。本文简单概述创客教育的概念及价值,分析建设创客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改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院校;创客培养体系;问题;建议  一、创客教育的内涵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开展的“青马工程”遵循《“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培养内容和课程要求开展,建立相应的培养方案、课程内容、评价考核等课程标准,是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有效的保证。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马工程;课程标准化  在新时代快速发展的大环境和各种文化激荡的大背景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渐受
期刊
摘 要:目前国内的市场营销学本科教学主要采用菲利普·科特勒(以下简称“科特勒”)的市场营销学教材中的理论框架作为蓝本,其中有很多内容的分类和逻辑没有展现足够的科学性,在中国的适用性也存在不足。本文通过总结提炼科特勒《营销管理》教材的理论框架,结合谢尔比.D.亨特的《市场营销理论论争》的成果,基于中国实际提出一个更加适合国内本科课堂教学实践并更具逻辑性的市场营销学理论框架,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