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观察角度浅谈小学科学探究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m181512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切科学的进展都始于观察,观察占据小学生科学探究实验的大段时间。就三年级学生而言,真正的观察能力训练才刚刚开始,因此对事物的观察活动主要是对单个或少量的相对静态的事物进行定性的外部特征观察。通过长期的课堂教学及对教材的研究,我将观察大致分为四类:实物观察、现象观察、行为观察和实验观察。接下来具体谈谈我的看法:
  一、实物观察
  其实实物观察的对象大多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过的,学生对它并不陌生,但是上课时任课教师携带教具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科学》课的观察比日常观察更具有目的性、更仔细。引导学生对自然事物仔细观察,观察必须仔细而切题,细心观察会为探究实验提供数据,以核实那些有关的解释是否正确。用多种方法观察:比如看、闻、摸、捏、揉、握、涂、磨、搓、泡、烧、晒等进行简单的对比实验。
  科学课提倡让学生自己探究科学的奥秘,观察蚂蚁是学生探究的过程,但小学生往往不能全面地观察,这就需要教师必要的指导,通过发放提示卡,再一次引导学生注意研究的计划性,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知道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观察的程度。这将有助于提高实物观察的有效程度,有利于学生根据表象进行探究,形成概念。
  二、现象观察
  现象观察的对象是那些反复出现、具有规律的现象,比如:《关心天气》单元通过观察具体的自然现象同时根据标准来判断事件是否发生和如何发生的。进行现象观察重在引导学生多实践、多记录,鼓励学生主动了解造成这些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在观察过程中,学生就现象收集有关的数据和解释,并鉴别他们的异同。做好记录进而引发探究活动的问题并贯穿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
  例:《太阳和影子》。教材选择了学生最容易观察的自然现象为起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在灿烂的阳光下,自由享受阳光带给他们的乐趣,自发地展开探究活动一一有了充足的空间,孩子们的创造潜能是不可低估,他们创造的影子写字多精彩,不仅一个人可以写,还可几个人合作写,我相信阳光带给他们的乐趣会终身难忘。在学生享受快乐的同时,探究活动也在继续进行着,因为影子在悄然移动变化着。当他们从实践探究活动中知道影子的移动是和太阳的视运动相关的,他们将是何等的喜悦,在学生的喜悦之中,探究宇宙的热情也将由此点燃,因为科学就在他们身边,地球与宇宙也没那么神秘,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也都蕴涵着科学道理。
  三、行为观察
  行为观察顾名思义就是对自己和他人行为进行观察,然后按照一定目的和规则改变自身行为的学习过程。行为观察还表现在学生对教师或示范者的实验操作过程方面,例如:酒精灯的使用,任课教师一定要以身示范,给学生提供一个正确的行为示范。从点酒精灯只许用火柴点火,怎么点?更不允许两灯之间“借火”,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还要注意一盖一提的规范动作,决不能直接用嘴吹灭。教师一定要注意操作规范性,勿使行为与言语解释上出现矛盾。
  四、实验观察
  实验观察是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观察,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知道实验前的条件、状态,例如:《热胀冷缩》实验初始条件是一个铜球和一个铜圈,铜球的直径略小于铜圈,因此,教师应让学生观察到铜球总是能顺利地通过铜圈。实验前的观察活动是学生后来认识变化的基础,缺少了这个环节会造成学生对实验结果证明了什么感到迷惘,在这个阶段的观察应强化学生对初始状态的观察和记忆,必要时还要引导学生记录下较为复杂或有测量要求的事实和数据。
  引导学生观察,是从观察到提出有关问题的前提。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是探究发现的第一步,提问是探究得以继续进行的基础,它处在探究过程的核心地位,应该成为任何学习情境中都要得到鼓励的一种思维习惯。当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发现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引发一次探究行动,而每一次探究行动又激发他们使用其它的过程技能,其中包括能够提出更多的问题。在学生的整个探究过程中问题会有规律地反复出现,这就是科学探究的特征。例如:孩子们从观察蜗牛产生的一些问题:蜗牛有没有嘴?蜗牛的眼睛长哪儿?
  蜗牛吃什么?怎样吃?蜗牛是怎样运动的?蜗牛会不会下蛋?等等。
  发挥学生在探究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捉蜗牛、观察蜗牛、提出想要探究的问题,组织学生汇总各组提出的问题,找出能在课堂上进行探究的问题,选择自己最想探究的问题,再根据自己选定的探究问题小小组开展探究活动。
  《科学》课教学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例:《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对物体沉浮的实验研究,教师先组织学生提出猜测:为什么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在两杯水中有不同的沉浮现象产生?然后引导学生根据猜测白行设计探究性的实验方案,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科学探究离不开假想,有假想才有探究活动。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小小组讨论的探究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初步的假设,再根据假设自行设计小小组探究性的实验方案。尽管有时有的方案可能被后来的事实所否定,但毕竟是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源头,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充分体现了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
  形式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学生提了问题就说明他在思考,哪怕这个问题没有多少价值,哪怕是突发而至的奇想,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充分满足学生表达的愿望,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问题是有价值的,同时获得一种满足感。但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也是非常必要的,这将帮助学生决定下一步的探究方向。充分发挥学生活泼好动、思维广阔的天性,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课程,是学生们比较喜爱的一门课。每次上课,学生们都会显得十分兴奋,急切的等待着老师的到来。一直以来我都认为,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们掌握计算机操作技巧,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却很少关心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但是那天的一件小事却改变了我的想法。  【案例简述】  那天与往常一样,学生们进入教室后很兴奋,我平静地打开广播系统,开始上课,由于前面几节课程都是讲解有关Photoshop的知识,我便快
期刊
从事幼儿教育二十多年了,经历了数以百计的孩子的教育。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我发现,处于矛盾家庭中的孩子最难教育。在家庭中,孩子接触机会最多、印象最深的就是父母。如果父母的感情不和,经常吵架,甚至导致家庭破裂,这在孩子的幼小心灵中会留下深刻的烙印,对性格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正常心理的发育,都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父母感情不和,发生争吵、打架时,往往会借孩子发泄愤怒,孩子成了无辜的出气筒、受害者。当父母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试以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谈谈这些问颢及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意在求教于大家。  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
期刊
摘要:在当前课改新形势下,语文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本身,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作文讲评课可能是对教师一个更严峻的挑战。笔者认为,作文讲评课上应重视研读学生习作,因为它有利于提高应试能力、生活技能和品性的涵养。  关键词:成就感;应试的作用;生活的技能;品性的涵养  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需要长时间的积淀、内化,最终才能得以“升华”。在初中的语文
期刊
美育,即审美教育,就是通过生动具体的审美实践活动,引领人们进入崇高的精神境界。它以美的形象、情的感染使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懂得什么是美,如何欣赏美、创造美,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按照美的规律去塑造自己,改造世界。  语文是美育因素较多的一门学科,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审美内容。语文课本所选的课文大都是古今中外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表现了美,讴歌了美,而且自
期刊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从儿童自己的世界出发,让儿童用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因此,生活性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显著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创设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学会分辨是非,引发道德体验,提高思想认识,激发学习乐趣。那么如何让学生喜爱他并进而对他产生浓厚的乐趣呢?  一、创
期刊
新课改条件下,如何认真贯彻“面向全体学生”,渗透“以人为本”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重视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成为我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一、学困生的分类  物理学习中的学困生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暂时困难型(动力不足型)这类学生一般占学困生的一半以上,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均属中等水平,物理学习困难一般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学生非智力因素差主要表现为情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设疑、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创新教育;创新性思维;设疑质疑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之核心。中学语文属基础教育学科,在传统的教学中,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学习,注重学习已经确立起来的观点、方法和原则。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
期刊
相对于旧的教学体系,新课程中加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也就是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成长之路而言,也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影响。  一、以培养品质为导向,在课堂上陶冶情操  个性品质是贯穿在人的全部活动中,反映在人的行为方式和工作态度上的。而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都要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支配。新课程旨在以课文
期刊
小学数学应用题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有不少的应用题,文字叙述比较抽象,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小学生的思维又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于一些抽象问题理解起来困难较大。如果教师一味的从字面去分析题意,用语言来表述数量关系,虽然老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却难以理解掌握,事倍功半。即使是学生理解了,也只是局限于会做某个题了。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个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