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中怎样转化学困生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c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条件下,如何认真贯彻“面向全体学生”,渗透“以人为本”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重视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成为我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一、学困生的分类
  物理学习中的学困生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暂时困难型(动力不足型)这类学生一般占学困生的一半以上,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均属中等水平,物理学习困难一般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学生非智力因素差主要表现为情感(包括道德品质)、意志、性格、气质等得不到很好的培养,从而人为地造成了一个对学生搞好学习不利的因素,反映到学生的学习上就是缺乏学习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端正的学业习态度,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的学生个性好动,贪玩,常遭老师训斥,对老师的教育产生抵触情绪。
  2.能力不足型这类学生占学困生比例很小.他们的特点是: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空间想象力都比较低,但学习习惯较好,意志较强,自我意识水平较高。
  3.整体性困难型这类学困生人数比例也不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数理能力弱,抱负水平低,求知欲、意志和好胜心不强.因而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发展是明显低于其他学生.
  二、转化学困生的措施
  由于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因而我们就不能把所有学困生都简单归结为“脑子笨”或“不用功”,教学中应针对学困生的特点进行帮助和教育,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转化效果.
  1.对暂时性困难的学困生这类学困生的能力及个性特征正常,其物理成绩差的原因主要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即在课堂教学中意志力较差,不能和大多数同学一起进行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外应增加对这类学生的感情投资,对他们学习上暂时出现的问题加以弥补,使其及时赶上全班同学.如果错失时机,会使他们在学习上“欠帐”越来越多,造成学习困难继续加重.对于学习动力不足情况复杂,例如学生中独生子女多,学习条件较好,但意志力、毅力较差,对成才无热情,因而学习上无动力,另外一类学生是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大多数单亲家庭缺少正常家庭教育,家长多数对子女无大的希望,这也是形成学生动力差的原因之一.对这类学生的转化工作主要是充分与家长配合,首先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认识到教育好子女的重要意义,从而使家长、教师及学生三方共同努力,就有可能激励起他们学习的动机,从而形成学习的动力.
  2.对能力不足型的学困生这类学困生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差,但意志力较强,学习勤奋是他们的特点,教师对这类学生不能视为包袱,对他们要适当地做一些课外辅导补救工作,帮助他们分析具体的知识障碍与技能障碍,其中包括利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方面的障碍,以及通过补实验或设计一些更生动形象的课外物理实验,让这类学生更具体,更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并掌握物理习题解题技巧.对这类学困生重点是通过个别辅导方式,使他们逐步改进学习方法.通过这种辅导,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知识缺陷,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补救.如及时补习好学习物理知识必备的数学知识,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听课时注意理解重点和难点.
  3.对整体性困难的学困生这类学困生由于能力差,个性特征水平低.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低,大多数是由于低年级阶段持续较长时间的学习困难,知识障碍积累、基本技能匮乏造成的.同时,由于长期的学业失败而有可能造成自卑心理,致使缺乏自信,丧失学习兴趣和动机.这类学生人数虽然不多,但学习困难程度较大.对这类学生更应主动热情关心,除课堂教学中针对他们的特点提出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外,还必须较长时间进行个别辅导,从而使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首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此,物理教师不仅要教好物理,还要关心、热爱学困生,使师生间形成“情感共振”,从而使这部分学生喜爱学习物理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特点,物理学科与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从而使他们形成较强的学习动机.在初中物理起始教学工作中,加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强烈的学习动机是有效学习的推动力量.所以物理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物理教师除利用物理学研究范围广吸引学生,激发兴趣外,还要设计、准备好高质量的演示实验,介绍物理学的新进展等方面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为了巩固学困生的学习热情,还要使不同类型学困生获得程度不同的学习上的成功,以此保证学习上的“良性循环”.增强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让各类学困生尝试到成功学习的喜悦.成功教学可以增强和保持强烈的学习动机,优生们对学习物理有浓厚兴趣,甚至让人着谜的主要原因大多源于物理学科本身具有的强烈吸引力,而学困生对物理是否感兴趣的首要因素则取决于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方法.所以,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教师本人是否热爱物理、对物理学教学是否投入、教师对科学的价值体系是否信仰、教师教学观念、教师是否能从物理知识及教学过程中感受到美等,这些对学困生学好物理课程,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
  物理教师对学困生的厚爱定会使他们实现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转变。
其他文献
送走炎炎夏日,当一缕缕秋风飘向我们的时候,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  开学第一天,我踩着轻快的步伐走进了教室。环顾四周,那些可爱的小天使们,坐姿端正、精神抖擞,眼睛里放射着追求上进的光芒。我眼前一亮,心也随之飞扬,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热情洋溢地来了一次新学期总动员,那一张张可爱的小脸更加神采飞舞。我心中也似有万丈豪情。  第一节数学课“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我教得是得心应手,学生学得兴趣盎然,积
期刊
新课标在肯定语文学科工具性特点的同时,充分强调了语文丰富的人文性。语文学科作用的对象是学生的生命和心灵,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则是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拥有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思考、实践、感悟来建构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我们的语文教育应该是富有生命情趣的,而不是枯燥的训练;应是充满活力的,而不是机械的灌输。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用生命意识去关注学生,让语文融入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就像血液一样流淌于他们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是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促进和关注,是教育的发展目的,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是大势所趋,更是教育意义的体现。然而,现在的语文教学还存在约定俗成的套路,没有真正重视和珍惜学生的感情欲望。将教材篇目所蕴含的情感与学生本身具有的感受能力割裂开来,把语文中的听、说、读和写分割开来了,这样的教学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情感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在这方面语言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期刊
随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和完善,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的最为明显。高中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简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研究。  一、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问题  (一)在教学
期刊
信息技术课程,是学生们比较喜爱的一门课。每次上课,学生们都会显得十分兴奋,急切的等待着老师的到来。一直以来我都认为,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们掌握计算机操作技巧,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却很少关心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但是那天的一件小事却改变了我的想法。  【案例简述】  那天与往常一样,学生们进入教室后很兴奋,我平静地打开广播系统,开始上课,由于前面几节课程都是讲解有关Photoshop的知识,我便快
期刊
从事幼儿教育二十多年了,经历了数以百计的孩子的教育。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我发现,处于矛盾家庭中的孩子最难教育。在家庭中,孩子接触机会最多、印象最深的就是父母。如果父母的感情不和,经常吵架,甚至导致家庭破裂,这在孩子的幼小心灵中会留下深刻的烙印,对性格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正常心理的发育,都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父母感情不和,发生争吵、打架时,往往会借孩子发泄愤怒,孩子成了无辜的出气筒、受害者。当父母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试以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谈谈这些问颢及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意在求教于大家。  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
期刊
摘要:在当前课改新形势下,语文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本身,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作文讲评课可能是对教师一个更严峻的挑战。笔者认为,作文讲评课上应重视研读学生习作,因为它有利于提高应试能力、生活技能和品性的涵养。  关键词:成就感;应试的作用;生活的技能;品性的涵养  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需要长时间的积淀、内化,最终才能得以“升华”。在初中的语文
期刊
美育,即审美教育,就是通过生动具体的审美实践活动,引领人们进入崇高的精神境界。它以美的形象、情的感染使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懂得什么是美,如何欣赏美、创造美,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按照美的规律去塑造自己,改造世界。  语文是美育因素较多的一门学科,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审美内容。语文课本所选的课文大都是古今中外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表现了美,讴歌了美,而且自
期刊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从儿童自己的世界出发,让儿童用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因此,生活性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显著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创设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学会分辨是非,引发道德体验,提高思想认识,激发学习乐趣。那么如何让学生喜爱他并进而对他产生浓厚的乐趣呢?  一、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