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一个永恒的情感话题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F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也呈上升趋势。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日常生活照顾、精神慰藉、紧急救助等呈现出日益增长的需求,特别是像“空巢”、经济困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更需要社会的救助和关爱。
  
  银发族需要“关爱”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老年人追求的目标,也是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条件之一。那么,目前我国老年人的养老现状究竟怎样?养老、医疗等问题又是如何呢?
  就此,记者走访了北京几家大型社区,发现老人们最怕、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由于许多老人患病后无人照顾,突发疾病抢救不及时,生命时常受到威胁,这是许多患有慢性病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面临的最大安全问题。记者在走访中还发现,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与病痛等肉体上的伤害相比,缺乏精神慰藉、孤单寂寞等对他们的伤害更大。
  
  “时间储蓄”是一种新模式
  
  北京市政协常委、朝阳区政协副主席谢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有相当一部分老人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但由于很多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照顾老人的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因此,我们主张由低龄老人给高龄老人送去一份关爱,也就是低龄老人去照顾70多岁、80多岁的老人。我认为这是在社区能够广泛推广的,老百姓比较能够接受的一种方式。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街道有一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原北京朝阳医院的护士长,她叫司堃范,她退休后在社区发动了一批低龄老人,主动为高龄老人服务。这种做法是很值得提倡和推广的。”
  谢主席认为,低龄老人仍有“余热”可以发挥,当他们退休以后,可以承担社区里的一些义务性的工作,其中包括照顾高龄老人。当然,这一定要以自发、自愿为前提。
  谢主席解释说:“其实,低龄老人尝试承担义务性的工作是为自己的将来‘储蓄时间’,也就是说你为别人服务要记上时间,等你老了别人也为你服务。假如我为别人服务了三年,等我年龄大了、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可以把这三年的‘储蓄’取出来,让低龄老人再为我服务三年。虽然现在是‘尽义务’,但将来可以享受别人的照顾。我觉得‘时间储蓄’是一种互助互爱的人性化新模式,更确切地说,这是情感的储蓄。”
  总之,只要全社会都来关爱老人,特别是关爱高龄老人和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人,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无论是“空巢”老人还是患有糖尿病的老人,都一定能安享幸福的晚年。
  
  社区养老用上了“高科技”
  
  据谢主席介绍,有一种高科技传呼器,叫“一按灵”,现在已经开始进入北京一些老年家庭。“一按灵”呼叫器和电话连在一起,一般放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遇到突然发病等紧急情况时按下“一按灵”,120急救中心就可以定位呼叫地点、门牌号,并可迅速查询到患者以往的病情记录。虽然呼叫器还不能彻底解决老人在家中突发急病的问题,但是可以尽量减少悲剧的发生,而且根据安装时老人们提供的病史资料,还能给医务人员的抢救争取时间。
  安装“一按灵”呼叫器,就等于把诸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病例资料都输进去再传给“120”。120急救中心有了患者的病例资料,只要患者需要救治,120急救中心就知道了大概该准备什么药,这就给成功救治赢得了更多的机会。也可以说 “一按灵”呼叫器是把医院和自己家连到了一起,这是解决“空巢”老人和患有慢性病老人突发情况的一个好办法。
  
  爱心工作室:社区老人温馨的家
  
  社会各界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正在多方努力,众多公益机构和爱心人士纷纷投身其中。记者在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社区“司堃范志愿者爱心工作室”见到司堃范老人时,司老正在接听咨询电话,回答一位救助者的用药问题。待司老放下电话,她就笑盈盈地跟记者唠了起来。
  据司老介绍,她从北京朝阳医院护士长的岗位上退休后,18年来先后照顾了29位孤寡老人,上门护理7600多次。虽然现在已经76岁,但是司老还会定期为社区孤寡老人上门护理。
  长期做这项工作,引发了司老很多思索。她认为“孤寡”一词是传统说法,结合当前的社会现状更普遍的应该称为“空巢老人”,包括无子女或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很多“空巢老人”不缺房,不缺钱,就怕有病,如果没人在身边照料,很可能猝死多日都无人知晓。我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而且下一代又以独生子女为主,“空巢”现象将会越来越普遍。为此。司老大力推广“时间储蓄”的理念。
  司老认为,老人的问题可以由老人自己来解决。她提出三种方案:第一,对即将退休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回到社区后能成为维护老人身心健康的骨干力量;第二,吸引愿意当志愿者的低龄老人,这些人大多热心肠,不计较钱,乐于奉献,让他们带头照顾有困难的老人;第三,由社区牵头组成老人互助组织,楼上楼下互相帮忙,“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如今,司老已经把初期的“十姐妹互助组”发展成为有200多名志愿者的爱心助老组织,使社区里的许多病残老人有了寄托,老人们把她创办的“爱心工作室”当成了温馨的家。
  他山之石
  
  德国、日本:把“道德”存入银行
  
  模仿银行的储蓄制度,志愿服务者将自己所做的好事在“道德银行”进行储存,以此作为“道德资产”,日后在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可以通过“道德银行”提取相应的“道德储蓄”,以获得其他志愿者的服务回报,这是许多发达国家的做法。
  德国:政府实施一项特殊政策规定:公民年满18岁之后,利用公休日或年假日为老年人服务,不拿报酬,但义务看护老人的时间可以累积起来,通过“义务网络管理系统”存入服务者的时间储蓄卡或劳务档案中。到公民年老或需要帮助护理时,再把这些存储的时间提取出来,享受免费照顾。多数德国人认为,若干年后,自己将被通货膨胀的漩涡甩出富裕阶层,到那时如果储有时间,至少基本生活有所保障。因此,储蓄钱财也许不如储蓄劳务时间现实。
  日本:目前拥有类似“道德储蓄”的社团多达300个左右,并且他们创建的一个名为“身心交往票”的福利系统,可以把提供给老人的援助时间换算成分数或票据,以备将来本人或家人需要时使用。
  国内养老模式集锦
  
  天津:推出7种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
  
  天津市今年推出了多形式社会化养老服务,共有以下7种养老模式供老年人选择。
  1.机构养老:该市各级养老院根据设施条件、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的不同建立分院,将养老院现有服务功能面向社会开放。
  2.日间照料:街道、社区、村镇成 立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及托老所,面向有自理能力的独居老人提供医疗保健、健身康复、法律服务等贴心助老服务。
  3.社区居家养老:政府出资购买公益岗位,培训社区下岗失业女工上门为社会孤老、低保、高龄、病残、老劳模等困难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文化3项养老朋
  4.邻里关照养老:政府出资为困难老人安装无线门铃,门铃的另一头连接着楼内社区志愿者的家,安装门铃的老人遇到困难,只需按一下门铃,社区志愿者就可以在第一时间赶到老人家中,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5.子女赡养:由下岗失业的大龄子女为困难老人提供助老服务。
  6.自费购买服务:以居家养老护理服务为主,为有自费需求的老年人开通求助热线等服务项目。
  7.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党员服务队,老年互助服务队、辖区共建服务队,与独居、孤寡老人结对子,帮助他们解决理发、洗澡、洗衣、买菜、看病等困难,建立慈善互助家园。
  
  
  大连:“养老110”模式受赞扬
  
  为了探索社会养老新模式,大连日前开创了“养老110”,专管老人的“闲事”。养老热线开通后,受到众多老年人的喜爱。
  据报道,大连“养老110”自开通以来,将100多位特困老人和空巢老人登记入册,为他们提供旅游、医疗、养老、配送等全方面的跟踪服务。“养老110”服务中心提供24小时服务,老年人可以使用电话、电子邮件、传真等多种形式接入“养老110”服务中心,由操作员、自动语音系统及传真系统对各种信息进行处理。与此同时,“养老110”中心的服务平台还可以将居民来电转移到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或服务供应商。目前加盟“养老110”的医疗机构、超市与服务中心等单位已达到1246家,加盟养老院465家。
  
  杭州:启动“爱心充值站”
  
  日前,杭州凯旋街道“爱心充值站”正式启动,社区居民老有所为、老有所依又有了一个新平台。
  很多刚退休的老人有一技之长,而且身体也不错,他们根本闲不住。于是凯旋街道决定成立“爱心充值站”,把有一技之长的老人组织起来,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老人。
  据介绍,志愿者们通过服务可以在充值卡里加分,以后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无偿得到其他志愿者的帮助。现在,凯旋街道在13个社区都设立了爱心充值站,凡是辖区内70岁以下、身体健康的居民都可以报名参加,成为爱心充值站的为老服务志愿者。
  
  无锡:养老服务中心试点运行
  
  无锡市滨湖区作为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试点区之一于去年年初启动,目前运行良好,受到了社会广泛赞誉。
  这个中心自成立以来,服务采取无偿、低偿、有偿三种方式,社区老人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据介绍,目前滨湖区已有2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面积达50%以上。
  政府购买服务献孝心,主办方全心服务尽孝心。中心建设和运作费用由各级财政共同出资,对社区内低保老人、百岁老人、军烈属老人实行无偿服务,对收入低的困难老人实行低偿服务,对经济条件较好的健康老人提供优惠有偿服务。有的中心还为众多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并征聘了数十名志愿者义工,其报酬以“服务今天、享受明天”的方式获取,即凭“服务时间储蓄卡”在今后享受服务。
其他文献
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高涨,不断有新的降糖药被研制和投入市场,但磺脲类降糖药仍然是在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随着降糖药物的广泛使用,药物的不良反应日益凸现。药物的安全性始终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而药物的安全性不仅包括药物本身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还包括个体化的药物的选择、服用方法和联合用药等多个环节。    短效制剂更安全    糖适平是一种短效的降糖药,所以,对于磺脲类药物中常见的不良反应—
期刊
病例    冯先生,41岁,公司部门经理,身高1.72米,体重83公斤,体重指数28。糖尿病初发时的空腹血糖为8.8mmol/L,餐后2小时为15.3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9.1%。予以阿卡波糖治疗(每日三次,每次一片,餐时服用),并嘱其饮食控制并加强运动;治疗两周后血糖无明显下降,复查空腹血糖为8.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为12.5mmol/L,考虑到患者体型肥胖,存在胰岛素抵抗,加
期刊
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同属于内分泌疾病,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糖尿病合并“甲减”的病例,国外文献报告其发生率可达4%~17%,在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特别是女性患者中,“甲减”的发生率较普通人群高。    糖尿病与“甲减”的关系尚有争论    糖尿病合并“甲减”是糖尿病、甲状腺病的偶合,还是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尚有争论。多数学者认为,1型糖尿病与原发性“甲减”是自身免疫
期刊
张静(化名)是位天真可爱、聪明好动的小女孩,但她在6岁时却因身患1型糖尿病不得不忍受疾病带来的巨大痛苦,成了名副其实的“病秧子”。在过去的两年里,由于孩子太小,父母不忍心控制她的饮食,饮食很不规律,血糖时而在13.6~18.2mmol/L之间徘徊;时而又会低至2.0~3.2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一直在8.9%以上,以致几乎每月都会因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而被送进医院急救。  虽然家
期刊
2型糖尿病患者初始时通常选用饮食、运动和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大多能得到有效控制,但随着病情的进展,大多数患者最终需要通过应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有些初诊患者也需要采用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的指征:①空腹血糖在10.0mmol/L以上,多数是经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②合并严重的肝、肾损害时,因为绝大多数口服降糖药均对肝、肾有不同程度的损害;③伴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
期刊
糖尿病的强化治疗是指控制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同时减轻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二者不可偏废。强化治疗的意义在于:①控制糖尿病症状,减少急性代谢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命。②减少糖尿病远期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③降低糖尿病的治疗费用,减轻由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带来的巨大花费。  许多患者常常误认为糖尿病强化治疗就是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实际上糖尿病的强化治疗除了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外,还包括教育患者制定好饮食计
期刊
糖尿病的控制标准是安全达标,即让血糖控制在理想状态,且不出现低血糖反应,并最大限度地接近正常糖代谢状态。胰岛素治疗是控制血糖、推动治疗达标的有效手段,但低血糖反应是治疗过程中的一个主要障碍。那么,如何才能使糖尿病治疗达标,又不出现低血糖反应呢?  甘精胰岛素(来得时)作为长效基础胰岛素类似物,由于其作用平稳、无峰值,每天只需注射一次就能维持24小时的药效,在显著改善血糖控制水平的同时,不增加低血糖
期刊
有这样一位患者,几年前经检查发现患早期糖尿病肾病(仅尿微量白蛋白升高)而肝、肾、心功能正常。他曾看到过有关资料,说糖适平适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长期以来就只用该药物治疗。后来因血糖控制不佳,加量服用仍难以控制,才前来就诊。笔者根据他的情况给他换用了作用更强的美吡达加二甲双胍,但他顾虑重重,认为自己已患糖尿病肾病,不能用二甲双胍也不适于用其他磺脲类药(因通过肾脏排泄),故迟迟不肯换药。  药品说明书的
期刊
我的妻子是糖尿病患者,已经怀孕8个月了。我听说糖尿病患者在坐月子期间不能像普通产妇那样吃姜、醋及红枣,又不能多吃以蛋白质为主的食物(如鸡蛋等)。那糖尿病患者坐月子该怎么吃呢?  江西 熊某    答:女性糖尿病患者产后的饮食管理对糖尿病的控制至关重要。但由于此时产妇不仅自己需要营养,而且还要为宝宝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这一阶段要适当提高总热量的摄入,但应让体重指数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因此,如何均衡饮
期刊
糖尿病眼病主要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青光眼,以及糖尿病性白内障等,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眼为人体视觉器官,眼部病变可以反应全身阴阳气血状况,反之,全身病变也影响眼睛,眼睛与脏腑、经络关系甚为密切。    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属中医瞳神疾病范畴。初起自觉视物昏渺、蒙昧不清,称为视瞻昏渺。依据病程的发展分为以下五种证候:  1.肝郁气滞、目络受阻:表现头晕目眩、视物昏蒙、蒙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