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中的戏剧性独自传统探究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gy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美文学有很多共同点,因美国文化主要受到英国文化的影响,其文学的继承性和相关性也十分明显。基于此,本文以英美文学中的戏剧性独白传统作为对象,就其特点进行简述,再以此为基础,重点论述戏剧性独白传统的价值,得出加强感情表达、阐明主要内容、引导情节发展等作用。最后结合上述分析结果,简单论述戏剧性独自对现代文学的启示,以期通过分析助力于后续文学研究。
  关键词:英美文学 戏剧性独白 感情表达 情节发展
  戏剧性独白(dramatic monologue)往往以诗的形式出现,在英美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该类独白从头至尾都是由大段的、不间断的内心独白构成,以独白的语气灌注全诗,表达人物的内心感情。戏剧性独白广泛存在于英美文学作品中,且几乎为英美文学所独有,该手法受到多重因素影响,获取了很大的成功。本文尝试就其特点、价值及对现代文学的启示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英美文学中的戏剧性独白传统的特点
  (一)分离化
  所谓分离化,是指戏剧性独白虽然强调表达感情和人物内心想法,但不追求单一进行人物感情的完全挖掘,可以带有更多的延伸性内容,与人物的生活轨迹,甚至作品剧情可以有关联,也可以阶段性分离。比如英国文学家拜伦的代表作品之一《唐璜》,有如下戏剧性独白:
  爱情对男子不过是身外之物,对女人却是整个生命;男人可以献身宫廷、军营、教堂、海船、市场,有剑和袍,财富和光荣不断更替;骄傲、声名、雄图,充满了他的心,更有谁能永远占有他的记忆?男人门路很多,但女人只有一法:那就是爱了再爱,然后再受惩罚。
  作者在独白中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思想,虽然各类想法依然以剧情为基础展开,却带有明显的延伸和分离特点。
  (二)客观化
  客观化,是指大部分戏剧性独白不以第一人称作为视角,而是表达另一个或另几个、多个人物的内心感情,仅仅通过人物之口将这些感隋进行诉说,这一方式在早期的英国文学中十分盛行。大部分文学评论家和研究人员认为,莎士比亚的作品和宗教作品在此过程中起到了相当大的影响,如里尔克《玛莉亚的祈祷》中的一段戏剧性独白:
  我们非常了解你自己,你的灵魂正是这个悲哀。你的灵魂使自己感觉像圣诞节的雪,正熊熊地燃烧着。
  这一段独白尝试表达人物的内心感情,而且以“我们非常了解你自己”使这种感情得到了明显的界限约束,这种约束显然不是来自人物本身,也不能过多追求主观体现,仅以接近叙述的方式,尝试进行铺垫、深化主题,客观色彩明显。
  (三)贯穿化
  在英美文学中,戏剧性独白的应用往往不会仅有一两处,多会大范围应用,且自始至终存在于作品的剧情中。如在勃朗宁的作品《安德烈,裁缝之子》中,前后均大量应用戏剧性独白:
  不过让咱们别再吵嘴了吧,我的露克蕾吉亚,这一次请你容忍……我一定把钱放进你的手心……握住你的手坐在这扇窗口……你明天定会为此高兴……
  整部作品中,勃朗宁不仅大段应用戏剧性独白,还使其贯穿作品始终。同样的手法也体现在其他作品中,使整体作品的风格统一,表达方式更加明确。
  二、英美文学中的戏剧性独白传统的价值
  (一)加强感情表达
  戏剧性独白传统的价值多样,在英美文学中,这一手法的运用,主要作用是加强感情的表达。如美国文学家福克纳的作品《喧哗与骚动》,大量应用戏剧性独白,使原本需要很多语言、剧情体现的感情元素,以独白的形式得到了直接有效的传递,语言上更加凝练,也更具可读性,如:
  任何一个活着的人都比死去的人强,但是任何一个活着的人都不比另一个活着的人强多少。
  在这段独白中,福克纳没有引用过多的故事、人物或者多变的情节进行说明,而是直接给出了核心理论,但也没有让读者感到突兀。由于整部小说一直以固定线索强调一个主题,即“人生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当读者完成了大部分内容的阅读后,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与作者相类似的感情,这种感觉在阅读的过程中持续积累,最后借助作者的一句戏剧性独白得到释放、深化,感情的表达得到高度凝练和强化。
  (二)阐明主要内容
  对英美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传统文学带有和我国文学类似的特点,即强调通过多条线索、多个人物表达同一个主题,但在人物数目多、线索复杂的情况下,如何保证主要内容的突出,对文学手法提出了很高要求。戏剧性独白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如弗罗斯特的《仆人们的仆人》中,有如下一段戏剧性独白:
  你有过这种感觉吗?但愿你没有。有时候我甚至没法清楚地知道我是高兴还是难过,或别的感受。
  这段独白出自仆人之口,尝试表达的主要内容在于仆人的忙碌、仆人的生活、仆人的无知和无助,也包含着仆人的朴素追求,即“去你们南方”,但终因“一屋子人需要喂”而作罢。作品的其他章节对仆人的遭遇进行了充分的铺垫,也对其他线索进行了分析,展开了很多剧情,最终汇聚到仆人口中,使各条线索实现了统一。作品的主要内容被归纳在一小段独白中,实现了集中表达。
  (三)引导情节发展
  戏剧性独白带有一定的独立性、分离性、客观性,但往往贯穿作品始终,这使其带有了引导隋节发展的作用。读者可以借助戏剧性独白了解人物内心感情,也能借助独白对后续发展进行分析和思索。戏剧性独白即便不强调刻意进行引导,也能通过感情上的感染,使读者产生更强烈的代人感,实现剧情的自然发展和过渡。如艾略特的《西蒙之歌》中,戏剧性独白如下:
  主啊,罗马的风心子在盆中盛放……我的生命是轻轻的,等待死神之风……在捆绑、鞭笞和哀叹的时刻之前……让你的仆人离去吧。
  该段对白带有明显的宗教意味,与宗教信徒的祷告非常类似,在整个独白中,人物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充分展示,读者能够体会其对宗教、神祗的崇敬,也能感受其对死亡的焦虑和恐惧,在此基础上,对后续剧情中可能出现的人物与“死神之风”“捆绑、鞭笞”“离去”等剧情存在更多的期待。戏剧性独白在表达人物感情的同时,起到了引导阅读、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三、戏剧性独白对现代文学的启示
  (一)意识流
  意识流并不是现代文学的产物,但在现代文学中占据的位置正越发突出。与戏剧性独白不同,意识流不是单纯的感情传递,也不强调独立性、分离性,更多侧重于表达人物当前的想法。很多读者对意识流小说的理解感到困难,本质上看是由于意识流过于主观,从戏剧性独白的角度来看,意识流小说的解读实际上并不困难。如在伍尔夫作品《墙上的斑点》中,作者始终在思索墙上的斑点究竟是什么,但由于读者看不到“斑点”,也不能完全将自己的思维代入作者的思维中,所以理解文章时较为牽强。读者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将“我”看成“他”,以第三人的视角对文章进行品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意识流小说,对《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等经典、大篇幅意识流作品的理解,也可以借此得到提升。
  (二)分离和统一
  所谓分离,是指客观和主观的分离;所谓统一,是指感情和剧情的统一。现代文学作品的类别更多,尝试表达的思想感情则渐趋简单。如大量网络作品,可能只有一条线索,三到四个核心人物,无法更有效地形成文学意义上更有价值的作品框架,可供挖掘的思想深度也相对不足。在后续的创作中,可参照英美文学的戏剧性独白思路,实现客观和主观的分离,如设置更多的隐藏线索、创造更多的作品人物,一律以第三人称代替第一人称,丰富小说内容的同时,可向读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性,提升代人感。感情和剧情的统一,主要强调在现有基础上针对小说剧情脉络进行梳理,确保感情的表达带有定向特点,这种特点可以借由明线展示,也可以借由暗线进行暗示,但必须是与剧情统一的,利用与戏剧性对白类似的手法,使感情和剧情更紧密地结合,提升作品的表现力。
  综上所述,美英文学的特点之一,是存在很多戏剧性独白,这种戏剧性独白存在超过+世纪,其主要特点包括分离化、客观化、贯穿化三个方面。对这一文学特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戏剧性独白有加强感情表达、阐明主要内容、引导情节发展的作用,这与其产生背景存在关联。戏剧性独白对现代文学具有启示价值,包括实现客观和主观的分离、感情和剧情的统一等,可实现对文学发展的推动。
其他文献
摘要:《边城》作为沈从文的代表性文本,因其内部本身存在的美学张力而具有被重复阐释的可能性。《边城》的“边”在指明地域层面的偏远之外,实则还暗指了其内部时间维度的与世隔绝及人物关系之间的断裂,由此再来对翠翠形象进行审视,能够更为准确地探究翠翠的生命历程,重估其生命形式。  关键词:隔绝 断裂 凝望  《边城》的开头连用了七个“一”来暗示其地域的边缘性,而事实上沈从文在文本中所建构的边城,不仅是就地域
期刊
摘要:蜚声于20世纪的文坛,美国南方女作家凯瑟琳·安-波特以擅长书写短篇小说而享誉全球。她的小说语言形式多样,尤其是细腻含蓄的笔调更能描绘出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及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她的短篇小说独树一帜,文体风格与众不同,是公认的文体学家。在短篇小说《绳》中,凯瑟琳·安-波特用自由间接引语的手法描述了一对夫妻之间的争吵,通过入木三分的叙述将女主人公所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文将透过对小说女主
期刊
摘要:在莫言的作品中,无论是《生死疲劳》《小说九段》,抑或是《木匠与狗》,均以一以贯之的魔幻现实主义笔法,借助怪诞的动物意象,将人性以一种诡异奇崛的手法一刀一刀剖开,揭示人类生存的极端阴暗面。依照原型批评理论,“人化动物”是一种神话原型,它的“反复出现”具备约定的语义联想,本文将以“动物意象”为切入点,探讨莫言短篇小说《狼》文本背后的意义。  关键词:动物意象 人性 隐喻 荒诞  一、怪诞情节  
期刊
摘要:插画艺术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与书籍出版协同发展了上千年。早期的插画自身依附于书籍、经卷之中,作为文字的图解历来被人们所忽视,以至于我们提及插画,想到的只是文本的附属物。但是插画艺术不只拥有“附属性”,在今天,它更加凸显了自身的“独立性”。插图既可以依附于文本,表达特定文本中的特定故事,又可以在不依靠文字的情况下,从插图形象本身来进行叙述与表达。尤其在今天,随着传播媒介的发展,插图的载体不再
期刊
摘要:作为康拉德带有自传色彩的短篇小说之一,《艾米-福斯特》在叙事背景和模式上同其代表作《黑暗之心》有着相似之处,都是身处异国的人被宗主国的人描绘成了“他者”的形象。而“他者”这一对于外来者的代名词在宗主国被污名化了,因而主人公杨可在难以融入的新环境中摸索着自己的身份,寻求认同与真爱。“他者”的污名给杨可带来了身心灵的伤害,最终因摆脱不了自身的本根性,杨可的生命止步于一件喝水的小事上。本文将研究小
期刊
摘要:《环形废墟》是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的作品,其中浸透了浓厚的宗教思想,尤其以异教诺斯替主义和佛教观念表现最为明显。从宗教观入手分析其对文本建构的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挖掘作者的思想内涵,并以此为切入点呈现作品背后所蕴含的虚无理念。  关键词:博尔赫斯 《环形废墟》 诺斯替主义 佛教 虚无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是20世纪著名的阿根廷作家、诗人、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其作品植根于南美文化,又兼采
期刊
摘要:以阮籍为代表的竹林七贤是文人饮酒诗的开端,而作为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李白也是以饮酒独具盛名,不难看出,阮籍和李白的诗酒在背景与心境上都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主要从诗人所处的时代及心境探寻二者差异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阮籍 酒 李白  “酒”作为一种既是物质又是精神的产物,也是沟通物质和精神的桥梁,物质的酒给人以生理上的刺激,而酒作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象征生命的活力,给人以向上的精神力量,让人有一种昂
期刊
摘要:蒋捷一首《虞美人·听雨》仅仅五十六个字却总结了一代知识分子一生的生活经历,三组线性历时结构的画面如在目前,看似语简意明,实则意深难明。传统文人对儒家难以“兼济天下”时只求“独善其身”精神之传承蕴合其中。  关键词:意象 儒家精神 独善其身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又云“词家多以景寓情”(《人间词话》),蒋捷《听雨》亦然。苏轼评王维“诗中有画”,蒋捷《听雨》亦然: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
期刊
摘要:刘磊的《行到水穷处》是一组极其适合细读的组诗佳作。本文从英美新批评的视野着手,运用细读法重点分析了该组诗的第一首,同时结合组诗的其他四酋,娓娓道出了刘磊在“行到水穷处”的抉择。漫漫人生,总有看似行到路尽的时候,该如何进行人生的选择,刘磊在组诗中将选择中面临的挣扎、彷徨描写得淋漓尽致,在诗的最后,不但告知了读者他做出的抉择,还告诉了我们面临抉择时的做法。  关键词:刘磊 《行到水穷处》 新批评
期刊
摘要:古希腊孕育了人类远古时期的文明,创造了隽永绚烂的古代文化,在文学、哲学、戏剧诸方面都有深刻造诣,成为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古希腊人在与强大自然力和神秘命运抗争中展现出蓬勃的生命活力,展示人性的欢脱与美丽,追寻自由的乐观与烂漫。本论文试从悲壮与崇高的生命意识、神性与人性结合的人本魅力、在枷锁中向往自由的观念三个方面来探寻古希腊的精神内核。  关键词:古希腊 生命意识 人本魅力 自由观念 精神内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