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课堂讨论、出勤都算分
为了减轻升学压力,美国给予学生参加多次考试的机会。其中,SAT每年考7次,ACT每年考6次,学生可以自愿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时间参加考试。此外,学生从高二就可以参加,录取时以最好的成绩为依据。不过,考分高并不一定能上名校,各校更注重的是综合素质的选拔。美国高校挑选学生时也会有一些“偏心”,除了学业成绩,推荐信、课外活动、特殊技能和获奖证明等也都属于美国高校入学申请的审查内容。
对于一些特殊的学生,会有一些照顾政策。不过,美国高校都有自己掌握照顾的权力,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而开辟一些优秀特长生专用通道。比如,对于一些在体育方面有特长的学生,高校会优先考虑。此外,美国高校在录取考生时,还会根据学生在中学的日常表现来衡量其学习态度:学生们平时作业算分,做实验算分,课堂讨论算分,有的甚至连出勤都算分。
美国高校在招收学生时,不仅要看学生的成绩和专长,而且要看学生是否参加公益活动,做义工(社区服务)的情况。比如,去敬老院为老人读书,到图书馆管理书籍,或在红十字会为献血者服务,或假期内到非洲或南美洲一些不发达国家去为穷人盖房子等。此外,美国还通过立法给予黑人、土著印第安人等少数民族和弱势群体上高校的机会与条件。同时,对于每年为数不少的退伍军人,美国政府还出资帮助其完成高校学业,高校也为其设立专门名额和招录通道。
德国:分数、平时成绩 综合素质
德国高校录取新生,是以完全中学毕业证书或与之有同等价值的文凭为依据,持证者自由选择任何高校、任何专业的权利,受到法律保障。在德国,中学毕业生要参加德国高校入学考试(Abitur),再根据考试成绩,到各处了解高校的招生情况,然后看自己相中的学校和专业是否还有空余名额;如果没有,那就找其他学校。
不过,德国有兵役制度,在上高校之前一般要服兵役或服务社会。男生在考试之后,如果身体健康、军检合格,必须服一年兵役;女生则在国内或者去非洲、亚洲等发展中国家做社会服务志愿者,时间也是一年;男生军检不合格的也要参加社会服务。一年任务完成后,才能进高校学习。德国人认为,这是国家和社会培养一个学生十几年后,学生应该做出的贡献,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和能力。
每年的6月和12月,是德国高校招生的“黄金季节”。德国各高校有独立的招生考评体系和方法,但共同的特点是都采取“综合选拔制度”,分数、平时成绩及综合素质,三者合一。具体来说,除了高中学业成绩和高中毕业成绩外,学生成绩在年级中的名次,学生的领导才能、外语水平、打工经验、社区服务经历、荣誉奖励、专长(如音乐、艺术、体育等),教师在推荐中对学生学业、能力、性格的评价,“申请论文”中叙述的学习目的和计划以及从中表现出来的潜力、知识面、学术兴趣和写作水平,都是高校在录取学生时所要考虑的因素。
印度:对弱势群体预留名额
在印度,全国十二年级统一考试一般在每年5月初举行,文科生要参加英语、数学、地理、历史和简明经济学的考试,理科生要参加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考试,根据专业的要求还必须加试相关的科目。
印度高校的招生实行结业优先制度,根据十二年级毕业考试的成绩,在自愿的基础上,优先理工学院选拔,接着是各高校理工科、工商类和社会类,然后是文科,最后是语言类。高校则根据录取线按照成绩择优录取。印度高校可以自主决定对报考学生进行何种形式入学考试,也可以不进行入学考试,全凭考生十二年级毕业考试成绩和日常成绩来决定是否录取。但许多像德里和尼赫鲁这样的高校,对考生只进行一些简单的面试,而且在录取学生时不是仅仅看“高考”这一项成绩,从小学到中学的成绩单、每学年由学校给予的评语、校方的推荐信等等,也都是录取与否的根据。而且如果学生入学后表现不佳,校方有权根据规定予以除名。
印度是一个多元并存的国家,各个地区、各个阶层的学生实力很不平衡。为了兼顾社会公正,印度政府对落后种姓、少数族群、残疾人等特殊阶层实行预留名额制度。“根据政府规定,所有公立高校在每年招收总人数中留出超过20%的保留名额,以保证那些落后种姓、部落及残疾青年在平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或成绩略低于其他考生也能入学。”这一规定对维护印度国家统一和社会公正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为了减轻升学压力,美国给予学生参加多次考试的机会。其中,SAT每年考7次,ACT每年考6次,学生可以自愿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时间参加考试。此外,学生从高二就可以参加,录取时以最好的成绩为依据。不过,考分高并不一定能上名校,各校更注重的是综合素质的选拔。美国高校挑选学生时也会有一些“偏心”,除了学业成绩,推荐信、课外活动、特殊技能和获奖证明等也都属于美国高校入学申请的审查内容。
对于一些特殊的学生,会有一些照顾政策。不过,美国高校都有自己掌握照顾的权力,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而开辟一些优秀特长生专用通道。比如,对于一些在体育方面有特长的学生,高校会优先考虑。此外,美国高校在录取考生时,还会根据学生在中学的日常表现来衡量其学习态度:学生们平时作业算分,做实验算分,课堂讨论算分,有的甚至连出勤都算分。
美国高校在招收学生时,不仅要看学生的成绩和专长,而且要看学生是否参加公益活动,做义工(社区服务)的情况。比如,去敬老院为老人读书,到图书馆管理书籍,或在红十字会为献血者服务,或假期内到非洲或南美洲一些不发达国家去为穷人盖房子等。此外,美国还通过立法给予黑人、土著印第安人等少数民族和弱势群体上高校的机会与条件。同时,对于每年为数不少的退伍军人,美国政府还出资帮助其完成高校学业,高校也为其设立专门名额和招录通道。
德国:分数、平时成绩 综合素质
德国高校录取新生,是以完全中学毕业证书或与之有同等价值的文凭为依据,持证者自由选择任何高校、任何专业的权利,受到法律保障。在德国,中学毕业生要参加德国高校入学考试(Abitur),再根据考试成绩,到各处了解高校的招生情况,然后看自己相中的学校和专业是否还有空余名额;如果没有,那就找其他学校。
不过,德国有兵役制度,在上高校之前一般要服兵役或服务社会。男生在考试之后,如果身体健康、军检合格,必须服一年兵役;女生则在国内或者去非洲、亚洲等发展中国家做社会服务志愿者,时间也是一年;男生军检不合格的也要参加社会服务。一年任务完成后,才能进高校学习。德国人认为,这是国家和社会培养一个学生十几年后,学生应该做出的贡献,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和能力。
每年的6月和12月,是德国高校招生的“黄金季节”。德国各高校有独立的招生考评体系和方法,但共同的特点是都采取“综合选拔制度”,分数、平时成绩及综合素质,三者合一。具体来说,除了高中学业成绩和高中毕业成绩外,学生成绩在年级中的名次,学生的领导才能、外语水平、打工经验、社区服务经历、荣誉奖励、专长(如音乐、艺术、体育等),教师在推荐中对学生学业、能力、性格的评价,“申请论文”中叙述的学习目的和计划以及从中表现出来的潜力、知识面、学术兴趣和写作水平,都是高校在录取学生时所要考虑的因素。
印度:对弱势群体预留名额
在印度,全国十二年级统一考试一般在每年5月初举行,文科生要参加英语、数学、地理、历史和简明经济学的考试,理科生要参加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考试,根据专业的要求还必须加试相关的科目。
印度高校的招生实行结业优先制度,根据十二年级毕业考试的成绩,在自愿的基础上,优先理工学院选拔,接着是各高校理工科、工商类和社会类,然后是文科,最后是语言类。高校则根据录取线按照成绩择优录取。印度高校可以自主决定对报考学生进行何种形式入学考试,也可以不进行入学考试,全凭考生十二年级毕业考试成绩和日常成绩来决定是否录取。但许多像德里和尼赫鲁这样的高校,对考生只进行一些简单的面试,而且在录取学生时不是仅仅看“高考”这一项成绩,从小学到中学的成绩单、每学年由学校给予的评语、校方的推荐信等等,也都是录取与否的根据。而且如果学生入学后表现不佳,校方有权根据规定予以除名。
印度是一个多元并存的国家,各个地区、各个阶层的学生实力很不平衡。为了兼顾社会公正,印度政府对落后种姓、少数族群、残疾人等特殊阶层实行预留名额制度。“根据政府规定,所有公立高校在每年招收总人数中留出超过20%的保留名额,以保证那些落后种姓、部落及残疾青年在平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或成绩略低于其他考生也能入学。”这一规定对维护印度国家统一和社会公正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