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请家长开家长会司空见惯,但大学把学生家长请进校园开家长会的就不多了。已有部分高校开始重视家校沟通,一些民办学校请家长给学校“挑刺”以此提升学校竞争力,也有公办高校建立家校沟通机制,促进学校制度建设升级。《教育》旬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2年已成为部分国内高校开始家校合作的“元年”。这一年,一些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和高职院校开始了自己的家校沟通实践。
家校合作实践“元年”
2012年9月8日,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举行了2012级新生家长会暨首届家长委员会成立仪式。这是安徽省高校首次建立家长委员会。通过这一平台,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教师能利用手机短信、教师微博、飞信群和QQ群等新媒体手段与家长保持实时、无缝沟通,在学院、家长、学生之间架起互通立交桥,对学生成长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
在家长委员会成立仪式上,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领导强调,学院经常与家长沟通联系便于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进一步拓展高校育人渠道,密切学院与家长的联系,让新生家长多层次了解学院、知晓专业、清楚孩子在大学未来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2012年10月28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举办了2012本科生暨家长定向活动。继当年2月份首次举办家长定向活动后,首次将本科生定向活动与家长定向活动合并,同时邀请12级本科生、家长、导师参与活动。这不仅为广大经管类新生提供一个了解学院的育人理念、培养方案及优质资源的契机,同时使家长亲身体验孩子未来几年里的学习、生活环境,感受学院对于每一个学生的用心,更重要的是以此搭建一个学生、家长、导师三方相互交流与沟通的平台。
此次活动由管理学院全员导师制指导委员会主办,管理学院楼学联与分团委共同承办,共有250余名学生、45名家长和近60名导师参加。院长陆雄文对家长提出自己的希望:希望家长能够把孩子们当作朋友,而不再是以前眼中的中小学时有很强依赖感的孩子,不要在学习和工作上提供过多的评论;希望家长能够继续关注孩子们的成长,关注学校里教育的各种动向,对孩子们的了解、默默关心是非常必要的;希望家长能够同学校保持及时的沟通。
校友王琦向学生们简单讲述了自己大学的经历。在他心目中,大学培养的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它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人的性格与气场,而这些对于每个人今后职业的选择,甚至于人生道路的选择,都有着决定性的意义。王琦认为,身为本校校友的家长参与这次活动,对新生适应学校生活能做出更好的帮助。面对校友、家长和学校领导,2012级新生们踊跃举手提问,嘉宾们也就他们的问题给予了中肯的解答。
吉林省白城师范学院教授刘海华认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但从家校合作的角度培养学生诚信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给家长写信、召开家长报告会和座谈会、与新生家长座谈、给贫困生家长发邮件、打电话、家校合作建立贫困大学生的诚信档案等,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建立诚信。
家长参与评价办学质量
2012年12月30日,学生家长林海滨天刚亮就起床,坐上长途汽车赶往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他接到学校通知,新年来临之际到学校看孩子。让这位家长奇怪的是,进校后他住宾馆、吃大酒楼,晚上还有歌舞晚会看,这一切都是学校请客。学校出钱邀请了100位新生家长到校,与他们的孩子一起过一天大学生活,之后是吃体验餐、开家长会、看烟花迎新年。
这100名家长一进校就领到一张“家长忠言录”表格,表格共15项,请家长对学校的各项工作打分,分数从1到5不等。内容包括“食堂伙食、宿舍条件、校园环境、辅导员、任课老师、安保服务、课程设置”等。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院长齐凯琴表示,学校办得究竟如何,家长和孩子只要在一起生活一天,就会了解所有问题,对学校的检验也会一针见血,只有这样,学校办学才能提高。
经过一天的体验,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的多数家长持认可态度,认为学校有勇气接受检验本身就值得赞赏。
这种做法是为了提高办学质量还是为了做一次公关宣传?对此,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单强认为两者并不矛盾,他说:“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才能把孩子教育好。”
建立机制才是长久之策
2012年10月26日,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第一届家长理事会成立仪式,20位家长成为首届家长理事会理事。成立大会之后,学院召开座谈会,家长与学院领导和老师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学院党委书记林宁萍说:“家长理事完全是个公益性岗位,理事意味着责任,而不是‘油水美差’,理事长也不是个官。”
理事长是2011级造价班学生家长储健,他是苏州平江新城城建局局长。储健认为,家长理事会是一种责任,理事会应该及时了解在校学生的想法,了解家长们的需求,为学校、为学生在良好氛围下的健康成长建言献策。
副理事长傅竹青是无锡金厨卫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在自己从事的电器行业内有担任行业组织职务的经历。他接到学校邀请后很高兴地加入了理事会。“理事会要整合双方资源,共同来把学生教育好、服务好、引导好。”傅竹青说,从自己以往的经历就能感觉到,理事不是一个简单的职务,而是意味着比其他的家长要付出更多、支持更多。
“对孩子的培养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这三方如果信息沟通比较顺畅,就能形成合力,如果沟通受阻,信息不对称,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高职院校不能仅仅满足于保证学生就业,更要致力于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因此我们迫切地想组建这样一个家长理事会,借力家长们的才智。”单强用一句话概括了家长理事会的职能。
2012级金融班学生家长蒋伯民感觉成立家长理事会是一种创新,为家长们提供了一个相互沟通的平台,拉近了家长和学校之间的距离。通过这种形式,家长有什么想法也能通过这个渠道及时向学校反馈。 共同表达对教育的关注
孩子没考上一本高校,对此该怎么办?储健认为,很多孩子的特长不在考试,如果非逼着他考文化、考理论,他当然不可能考好。假若考技能,没准儿他也能拿高分。他表示,高职学校不要向高中那样进行灌输式教学,因为学生就是在灌输式教学中败下阵来,才进入本校的。学校应该更重视给学生信心。
储健十分认同学院的“项目化”教学,他说,“这种教法适合高职的学生。”储健谈到了自己在孩子高考后的思考,“小孩为什么没考好,是小学、中学就没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这个学习习惯是什么?是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但是,这些孩子长期以来一直在中小学老师眼中是差生,老师批评他,家长也批评他,长期的压抑让他们产生很强的逆反心理。“到了大学就脱离了父母的约束,他们会认为应该自由了,为什么到了大学,父母还要来管我,所以这种逆反会比高中更强烈,这确实是我们家长和学校需要面对的问题”。储健认为,家长理事会不是来帮助学校管理学生的,应该做的是帮助学校找出更好的教学方法。他从自己的从军经历出发,建议院校拉长新生军训的时间,把整个学期都当成军训。储健说: “针对弱点,对症下药,3个月把他们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养成了,把学校的小社会融入了,他们才能过好下面的3年。”
作为一所高中的教务人员,2012级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新生家长管晓辉很认可储健的观点。他认为,大学生的生活和高中生很不一样,高中里不管早读还是晚自习都要求老师到班,教务处还要负责点名,到了大学没人一天到晚看着学生,学生自己的学习习惯养成就变得更加重要。
家校沟通实践助学生自立
对于家校沟通并非所有大学都是认可的。近年来一些大学竖起“家长止步”告示牌,清华大学在2009年明确表示谢绝家长参观孩子的宿舍。有消息显示,美国的一些常春藤高校也贴出告示,希望家长不要做孩子身上的“不干胶贴”。似乎越是名校越是希望家长不要插手学校事务。
对此,我国部分公办高校正在形成不同的做法。2012年开学后,湖北大学邀请30多位家长代表与该校校长熊健民及各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面对面。该校学工处副处长甘珣介绍,这是“家长学校”活动的第一期,以后还将继续开展一系列活动,如邀请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专家为家长授课,建立家长数据库,开办网络家长论坛、QQ群、微博等。甘珣说:“欢迎家长参与到学校生活中,比如军训汇报表演、迎新晚会等。”
为何要开设“家长学校”?甘珣介绍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的发展、子女的教育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举办“家长学校”活动,正是要让家长参与学校建设发展,让家长成为懂教育、懂学生的家长。甘珣表示,随着90后大学新生入校,许多学生的父母也纷纷追随孩子脱离熟悉的家乡赶赴陌生的城市,租住房子全天候给孩子“陪读”。这种做法影响了学生融入学校的各项教学活动,从而给学校管理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有位沈阳男孩姜明考上湖北大学,只因母亲刘女士不能陪读,他决定退学:“我要复读,明年考一所本地的大学,那样我就可以天天回家看到我妈啦!”这位18岁的沈阳男孩随母亲赶到湖北大学后,就因为母亲不能在自己身边陪读,都成为他要退学的借口。
刘女士无奈向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求助:“儿子同学中有家长留下来陪读,可是我在沈阳有工作,而且父母年岁大了,离不开人,我不可能留在湖北呀!”心理专家刘长辉为她解读了孩子的心理疾病症结:“这是典型的‘分离焦虑症’!”刘长辉说,在心理学上,被赴抚养者和亲密的抚养者分离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安情绪和行为,被称“分离焦虑症”。18岁的儿子与母亲相伴生活过久,形成过度的依赖,再加上母亲对儿子的溺爱,才导致儿子宁肯退学、复读,也不接受与母亲分离的残酷现实。刘长辉表示,大学开展和家长合作的做法,有助于帮助学生减轻压力,促成从家庭到学校顺利交接。
家校合作实践“元年”
2012年9月8日,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举行了2012级新生家长会暨首届家长委员会成立仪式。这是安徽省高校首次建立家长委员会。通过这一平台,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教师能利用手机短信、教师微博、飞信群和QQ群等新媒体手段与家长保持实时、无缝沟通,在学院、家长、学生之间架起互通立交桥,对学生成长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
在家长委员会成立仪式上,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领导强调,学院经常与家长沟通联系便于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进一步拓展高校育人渠道,密切学院与家长的联系,让新生家长多层次了解学院、知晓专业、清楚孩子在大学未来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2012年10月28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举办了2012本科生暨家长定向活动。继当年2月份首次举办家长定向活动后,首次将本科生定向活动与家长定向活动合并,同时邀请12级本科生、家长、导师参与活动。这不仅为广大经管类新生提供一个了解学院的育人理念、培养方案及优质资源的契机,同时使家长亲身体验孩子未来几年里的学习、生活环境,感受学院对于每一个学生的用心,更重要的是以此搭建一个学生、家长、导师三方相互交流与沟通的平台。
此次活动由管理学院全员导师制指导委员会主办,管理学院楼学联与分团委共同承办,共有250余名学生、45名家长和近60名导师参加。院长陆雄文对家长提出自己的希望:希望家长能够把孩子们当作朋友,而不再是以前眼中的中小学时有很强依赖感的孩子,不要在学习和工作上提供过多的评论;希望家长能够继续关注孩子们的成长,关注学校里教育的各种动向,对孩子们的了解、默默关心是非常必要的;希望家长能够同学校保持及时的沟通。
校友王琦向学生们简单讲述了自己大学的经历。在他心目中,大学培养的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它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人的性格与气场,而这些对于每个人今后职业的选择,甚至于人生道路的选择,都有着决定性的意义。王琦认为,身为本校校友的家长参与这次活动,对新生适应学校生活能做出更好的帮助。面对校友、家长和学校领导,2012级新生们踊跃举手提问,嘉宾们也就他们的问题给予了中肯的解答。
吉林省白城师范学院教授刘海华认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但从家校合作的角度培养学生诚信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给家长写信、召开家长报告会和座谈会、与新生家长座谈、给贫困生家长发邮件、打电话、家校合作建立贫困大学生的诚信档案等,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建立诚信。
家长参与评价办学质量
2012年12月30日,学生家长林海滨天刚亮就起床,坐上长途汽车赶往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他接到学校通知,新年来临之际到学校看孩子。让这位家长奇怪的是,进校后他住宾馆、吃大酒楼,晚上还有歌舞晚会看,这一切都是学校请客。学校出钱邀请了100位新生家长到校,与他们的孩子一起过一天大学生活,之后是吃体验餐、开家长会、看烟花迎新年。
这100名家长一进校就领到一张“家长忠言录”表格,表格共15项,请家长对学校的各项工作打分,分数从1到5不等。内容包括“食堂伙食、宿舍条件、校园环境、辅导员、任课老师、安保服务、课程设置”等。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院长齐凯琴表示,学校办得究竟如何,家长和孩子只要在一起生活一天,就会了解所有问题,对学校的检验也会一针见血,只有这样,学校办学才能提高。
经过一天的体验,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的多数家长持认可态度,认为学校有勇气接受检验本身就值得赞赏。
这种做法是为了提高办学质量还是为了做一次公关宣传?对此,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单强认为两者并不矛盾,他说:“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才能把孩子教育好。”
建立机制才是长久之策
2012年10月26日,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第一届家长理事会成立仪式,20位家长成为首届家长理事会理事。成立大会之后,学院召开座谈会,家长与学院领导和老师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学院党委书记林宁萍说:“家长理事完全是个公益性岗位,理事意味着责任,而不是‘油水美差’,理事长也不是个官。”
理事长是2011级造价班学生家长储健,他是苏州平江新城城建局局长。储健认为,家长理事会是一种责任,理事会应该及时了解在校学生的想法,了解家长们的需求,为学校、为学生在良好氛围下的健康成长建言献策。
副理事长傅竹青是无锡金厨卫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在自己从事的电器行业内有担任行业组织职务的经历。他接到学校邀请后很高兴地加入了理事会。“理事会要整合双方资源,共同来把学生教育好、服务好、引导好。”傅竹青说,从自己以往的经历就能感觉到,理事不是一个简单的职务,而是意味着比其他的家长要付出更多、支持更多。
“对孩子的培养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这三方如果信息沟通比较顺畅,就能形成合力,如果沟通受阻,信息不对称,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高职院校不能仅仅满足于保证学生就业,更要致力于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因此我们迫切地想组建这样一个家长理事会,借力家长们的才智。”单强用一句话概括了家长理事会的职能。
2012级金融班学生家长蒋伯民感觉成立家长理事会是一种创新,为家长们提供了一个相互沟通的平台,拉近了家长和学校之间的距离。通过这种形式,家长有什么想法也能通过这个渠道及时向学校反馈。 共同表达对教育的关注
孩子没考上一本高校,对此该怎么办?储健认为,很多孩子的特长不在考试,如果非逼着他考文化、考理论,他当然不可能考好。假若考技能,没准儿他也能拿高分。他表示,高职学校不要向高中那样进行灌输式教学,因为学生就是在灌输式教学中败下阵来,才进入本校的。学校应该更重视给学生信心。
储健十分认同学院的“项目化”教学,他说,“这种教法适合高职的学生。”储健谈到了自己在孩子高考后的思考,“小孩为什么没考好,是小学、中学就没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这个学习习惯是什么?是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但是,这些孩子长期以来一直在中小学老师眼中是差生,老师批评他,家长也批评他,长期的压抑让他们产生很强的逆反心理。“到了大学就脱离了父母的约束,他们会认为应该自由了,为什么到了大学,父母还要来管我,所以这种逆反会比高中更强烈,这确实是我们家长和学校需要面对的问题”。储健认为,家长理事会不是来帮助学校管理学生的,应该做的是帮助学校找出更好的教学方法。他从自己的从军经历出发,建议院校拉长新生军训的时间,把整个学期都当成军训。储健说: “针对弱点,对症下药,3个月把他们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养成了,把学校的小社会融入了,他们才能过好下面的3年。”
作为一所高中的教务人员,2012级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新生家长管晓辉很认可储健的观点。他认为,大学生的生活和高中生很不一样,高中里不管早读还是晚自习都要求老师到班,教务处还要负责点名,到了大学没人一天到晚看着学生,学生自己的学习习惯养成就变得更加重要。
家校沟通实践助学生自立
对于家校沟通并非所有大学都是认可的。近年来一些大学竖起“家长止步”告示牌,清华大学在2009年明确表示谢绝家长参观孩子的宿舍。有消息显示,美国的一些常春藤高校也贴出告示,希望家长不要做孩子身上的“不干胶贴”。似乎越是名校越是希望家长不要插手学校事务。
对此,我国部分公办高校正在形成不同的做法。2012年开学后,湖北大学邀请30多位家长代表与该校校长熊健民及各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面对面。该校学工处副处长甘珣介绍,这是“家长学校”活动的第一期,以后还将继续开展一系列活动,如邀请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专家为家长授课,建立家长数据库,开办网络家长论坛、QQ群、微博等。甘珣说:“欢迎家长参与到学校生活中,比如军训汇报表演、迎新晚会等。”
为何要开设“家长学校”?甘珣介绍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的发展、子女的教育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举办“家长学校”活动,正是要让家长参与学校建设发展,让家长成为懂教育、懂学生的家长。甘珣表示,随着90后大学新生入校,许多学生的父母也纷纷追随孩子脱离熟悉的家乡赶赴陌生的城市,租住房子全天候给孩子“陪读”。这种做法影响了学生融入学校的各项教学活动,从而给学校管理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有位沈阳男孩姜明考上湖北大学,只因母亲刘女士不能陪读,他决定退学:“我要复读,明年考一所本地的大学,那样我就可以天天回家看到我妈啦!”这位18岁的沈阳男孩随母亲赶到湖北大学后,就因为母亲不能在自己身边陪读,都成为他要退学的借口。
刘女士无奈向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求助:“儿子同学中有家长留下来陪读,可是我在沈阳有工作,而且父母年岁大了,离不开人,我不可能留在湖北呀!”心理专家刘长辉为她解读了孩子的心理疾病症结:“这是典型的‘分离焦虑症’!”刘长辉说,在心理学上,被赴抚养者和亲密的抚养者分离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安情绪和行为,被称“分离焦虑症”。18岁的儿子与母亲相伴生活过久,形成过度的依赖,再加上母亲对儿子的溺爱,才导致儿子宁肯退学、复读,也不接受与母亲分离的残酷现实。刘长辉表示,大学开展和家长合作的做法,有助于帮助学生减轻压力,促成从家庭到学校顺利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