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改革下素质教育的发展研究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hy08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走向现代化、迎接新世纪挑战的必然选择,它将极大地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素质教育开始提出,90年代中期全面启动。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基础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实践成果丰富,基础教育逐步发生了深刻的本质性变化。本文就基础教育改革下素质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教育的本质;素质教育;基础教育
  一.教育的本质
  教育出现于人类社会之初,起源于社会劳动,为适应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经验的需要而产生。教育就是教导、传播和培育之意,教育是人类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类生命个体健康成长,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教育不是挖掘分数的机器,不是升学的工具,更不是谋取职位的手段。教育应该是一个使人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反省人的存在,开发人的潜能,塑造完美的人格,建设完全的文明。
  教育的本质说到底就是要培养和陶冶人,使人有完美人格和心灵,使人有良知和德行,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教育的本质理念更应该是“反省人的存在,开发人的潜能,塑造完美的人格,建设完全的文明”。
  二.素质教育以及重要性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学生健全人格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更加关注的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个性的发展、身心健康和能力的提高。
  素质教育是更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教育,也更加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对此,国家高度重视,实施素质教育成为国家政策。就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从而把素质教育提到了教育发展战略的高度,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素质教育之所以牵动着很多人的神经,是因为素质教育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
  素质教育是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的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基本宗旨的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素质教育对于人的德智体美劳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我们的国民素质更是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我国教育发展正处在由全面普及向质量提升跨越的阶段,“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上好学”的问题日益凸显。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基础上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我国教育在新的起点上向前发展,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
  (三)素质教育对国家的未来至关重要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兴国必先兴学,强国必先强教。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日益转向创新驱动。只有高度重视和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素质教育关系着亿万家庭的幸福
  在很多父母心中,子女是整个家庭的中心,特别是当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寄托了几代人的希望。只有通過素质教育,才能让青少年成为身心健康的人、人格健全的人、学有所长的人,才能让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样每个家庭的幸福生活才真正有盼头。
  三.素质教育的特点
  (一)全体性
  所谓“全体性”,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广义地说,是指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任何一名社会成员,均必须通过正规或非正规的途径接受一定时限、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狭义地看,素质教育的“全体性”,是指为全体适龄儿童开放接受正规基础教育的大门。坚持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其主要定义在于:第一,保证使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接受教育是每一个儿童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利。第二,保证使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之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中小学教育应为提高全体人民的基本素质服务,推进国家经济发展与民主建设。第三,为贯彻社会主义“机会均等”原则,为每个人的继续发展提供最公平的前提条件。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未来的合格公民奠定素养基础。
  (二)基础性
  所谓“基础性”是相对于专业(职业)性、定向性而言的。无论未来的生活和工作状况如何,学生在身体素质、道德素质、智能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发展,都应达到与一定社会历史时代相适应的程度。由于个体差异及每个个体所接受的教育的不同,这个程度因人而异,不存在绝对的划一性。以往的应试教育将这一程度绝对化,使个性差异完全被漠视。而素质教育则充分顾及到了个性差异,主张使学生获得无论从事何种社会活动都必需的、具有鲜明主体特征的发展,使每个学生的身心潜力达到它可能达到的阈值水平,并以此作为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起跑线。
  (三)综合性
  所谓素质教育的综合性,主要是指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和身体与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以及各种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要求和趋势,尤其是当前人类即将迈入知识经济社会,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尤为迫切。
  (四)发展性
  所谓“发展性”是指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真正把学生的重心转移到启迪心智、孕育潜力、增强后劲上来。   素质教育的“发展性”强调的是“学会如何学习、学会生存”。真正的教育是形成自我教育。而自我教育能力的直接动力是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素质教育倡导尊重、发挥和完善学生的主体性。它十分注意培养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五)未来性
  所谓“未来性”是指立足于未来社会的需要,而不是眼前的升学目标或就业需求。一般说来,教育具有较强的惰性和保守性,它总是在努力使年轻一代学会老一代的思维、生活和工作方式,因而人们在批评现代学校教育体系的局限性或弊端的时候,往往批评它是根据“昨天”的需要而设计的。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教育的惰性和保守性,它的目标是使年轻一代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四.当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落后的教育观念
  长期以来,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育工作者的传统观念一直没有真正转变, 一直是以一张考卷的考分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很多学校依然将升学率视为最重要的学生素质评价机制,忽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导致教育重智轻德、高分低能等现象严重存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没有得到全面发展,造成了基础教育的许多弊端,严重影响了基础教育的发展。
  (二)素质教育片面化,加重了学生负担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是指受教育者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知识得到充分的滋养,智力得到充分的开发,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的一种全方位的教育。而在实践过程中,不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时出现了以偏代全,简单地将素质教育等同为第二课堂或者兴趣小组,增设了各种各样的少儿社团和兴趣活动,为了改革而改革,在原来的课程基础上做加法,这些做法非但没有达到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 反而加重了学生负担。
  (三)素质教育实施存在多方面阻碍
  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在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如学校教育评价体系单一,还未从考试成绩的单一指标中彻底摆脱出来;教师的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素质教育所提出的要求;学校举办的兴趣活动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等等。在目前升学体制压力大的背景下,就出现了一些学校“一手抓素质教育,一手抓应试教育”,抓素质教育是为了对付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检查,抓应试教育是为了提高升学率,增加学校影响力。
  (四)教育过程重知识轻能力
  由于新课程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有了很大的改观,但长期以来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依然盛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教育教学仍然重视知识的授受、轻学生能力的培养,重教师教学方法改革、轻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育教学不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发智力为主要目的,而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发现。违背教育规律,导致学生的思维僵化, 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不足,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单一化
  尽管我国提倡和推行素质教育已多年,但家长、学校和社会都仍然从现实功利出发,继续在实施着“应试教育”,也由此形成了以考试分数为主的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只注重对结果的评价,不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为了追求“高分”,教师围绕着“考”而教,学生围绕着“考”而学,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并用大量的时间搞题海战术,训练考试技能。这样机械式的方法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五.素质教育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与时俱进,转变教育观念
  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注重纸笔测验,评价方式单一,主要是用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偏重智育,忽视体育和美育,德育实效性差;更多的是关注书本知识,不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转变这种陈旧的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观念的重点在于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观,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
  (二)推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就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按班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教育目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古今中外,只要是真正的和正常的教育,无一不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其出发点和归宿的。这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也就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
  (三)、完善机制,加强课程体制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制定素质教育目标,并根据目标建构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有效的教育评价机制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可靠保证。改变以“唯智育、高分数”为主的招生制度,推行以选拔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主的招生制度。学校的办学质量与效果应体现在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上, 而不能片面地以升学率作为教育评价的唯一标准。在课程中必须坚持德育在首位,各门学科都要渗透思想教育,使学生既有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又有全面发展的科学文化素质。
  (四)教学过程知识与能力并重
  知识是指人类文明的成果及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经验;而能力是指运用和发挥知识的水平,以实现和达到人类文明的新目标、新成果,使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最终体现知识就是力量。一个人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知识的复制过程。能力是静态到动态的转化过程,是对知识的运用、深化和创新的实践过程。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和条件的,知识是能力的源泉和基石,知识在先,能力在后。能力能够丰富和完善知识,知识具有提高和推进能力。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就好比鸟儿的双翅。当今社会,成就来源于知识和能力,一样都不可缺少。
  (五)基础教育评价方式改革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不断发展,如何科学检测基础教育阶段教学质量变得尤其重要。一些研究者指出我国现行评价制度存在一些弊端,如评价认识上的二元对立;评价主体的领导本位,在评价过程中,未能充分发挥较适合学生的作用;评价过程的主观主义及评价目标功利主义。针对基础教育评价存在的弊端,我国基础教育评价应该发生变革,即评价认识上全面、科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谐化,评价过程客观、公正,评价目标合理、科学。此外还包括营造良性互动的社会氛围、建立安全可靠的保障机制、实行科学合理的监控体系等措施,為基础教育评价体系的完善提供必要的解决途径。
  六.结语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不能用急功近利的态度来看待素质教育,更不能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完全对立起来,而应该具有长远眼光,正确对待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新问题,新困惑,密切关注素质教育进展情况,认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需要我们的政府、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等社会各界都参与进来,这样才能使得我国的素质教育不断完善,才能实现我们基础教育改革的初衷。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EB/OL].(2010—02—23)[2016—07—24].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 838/201008/93704.htm1.
  [2]有宝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的分析与思考[J].人民教育,2011(05):32-35.
  [3]杨贵仁. 坚持育人为本,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N]. 中国教育报,2007-11-21(001).
  [4]刘志军,王振存.走向高位均衡: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应然追求[J].教育研究,2012,33(03):35-40.
  [5]王义遒.素质教育与教育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6(01):14-16.
  [6]刘家丰.素质教育概论[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
  [7]陈清华,郑雪冰.素质教育需要新的评价方式[J].教育探索,2006(07):28-29.
其他文献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它集中映射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多样内涵和基本要求,是其集中表现。高职学校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观念,响应党的十八大号召的重要阵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职学校的党建工作,
期刊
摘要:在我国,高职院校以培育实践性、技术性较强的专业人才为主要目的,也正因为如此,高职院校极易忽视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新时代下,在加强人才培育时更要注重思想政治方面的引领。无论何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充分发挥党建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同时,还必须将党建的内涵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以提高党建水平带动思想政治
期刊
摘要: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对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了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而且提出了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是文化建设,也是政府部门必须要全面贯彻落实的基层工作之一。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各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及内控管理的相关概念,提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及内控管理的问题所在,最后分析了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及内控管理改善措施,以期能够帮助企业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和内部控制管理,将企业的风险以及内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障企业更加稳定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财务风险;内控管理;企业  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企业也因此获得了良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的发展,促进了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人类社会对于石油等化学燃料的需求量也在逐步增大,而土壤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近年来的石油等污染物的泄漏对其造成了重大的伤害,不仅仅危害了土壤本身的理化性质,而且对于土壤中孕育的各类微生物、植物甚至存在于土壤下的地下水也会造成污染,最终可能通过食物链的传递作用进入到人体,最终危害人体健康。本文基于目前石油污染土壤的现状,阐述了减轻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便
期刊
摘要:重庆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在整个全球经济大环境较为低迷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着高速的发展水平,GDP的增速也处于领跑地位,在总体经济处于举世瞩目的同时,重庆的贸易发展也必须加强关注,重庆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城市,但多年以来,我国的口岸都集中在沿海地区,相对于内陆地区而言,最多的也只有海关,也因为重庆地理位置原因而造成外贸经济弱势,但重庆自1997年独立为直辖市以后,一直大力发展外贸业务,致力将重庆打造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这为加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当下,如何加快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把好干部选出来、用出来、管出来、带出来,已经成为新时期新形势下亟待解决、必须解决的重大命题。  一、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内涵及意义  (一)准确理解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深刻内涵。干部队伍的素质和专业要求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就基本素质看,在领导科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不断发展,完善基层党建工作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也是我国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高职院校的运行过程中,不光需要教师教授知识,还需要一定的政治支持,而高职院校的基层党建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就起到政治支持的作用。社会当中人才竞争十分激烈,所以说高职院校要完善自己的管理制度,让学生都能够得到良好的管理,
期刊
摘要: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中国文化也慢慢开始渗透到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来中国进行深造。但是随着他们来到中国之后,生活环境、习惯以及语言问题的不同,让他们产生了许多情绪上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导致了他们的心理也发生了改变,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那么如何做能够调节他们的心理状况,让他们尽快适应留学生活是许多高校当前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留学生;心理辅导;跨文
期刊
摘要:在2016年台湾的总统大选之前的几年,台湾社会运动频传。从洪仲秋事件,反黑箱服贸的太阳花运动到反课纲运动等等,诸多的社会运动使得人民的声音愈来愈难以忽视。而在运动过后所带来的未必是人民要求的解决,而是政治人物和团体的衰落及崛起,在2016大选中得到五席立法委员的时代力量便是如此。蔡英文的上台也使得台湾在两岸问题方面又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  关键词:人民、社会运动、两岸关系、民进党执政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