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690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是被动、封闭、接受性的学习方式补充,更不是传统课程的“味精”和“兴奋剂”,是一种学习的革命,一种学习理念的根本性转变。课标在“教学建议”再次重申:“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归根到底是一种交往行为,以交往为媒介和手段,只有在真正的有效的交往与互动中,学生习得的知识才是真知,增长的能力才是真实的。因此,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效果还不错。
  一、准确定位学学习目标
  近些年,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不少新的进展,然而,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语文课所花的时间、师生所投入的的精力与期望学生具备的语文能力不成正比,没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分析以下,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在单位时间内(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准、模糊不清,使得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策略方法的选择出现偏差,造成实际教学效率低下。那么,如何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呢?
  1、弄清课程标准是定位教学目标的前提。
  2、领会编者意图是准确定位目标的重点。
  3、关注学情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基础。
  4、把握课文特点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关键。
  教学目标的达成即学生学习目标实现的过程,用目标导向指导学生学习,可谓是有的放矢的学习。
  二、自己选择学习策略和方法
  1、帮助学生设定一个目标,并制定学习计划,目标要切实可行,既不高不可攀,也不要毫无吸引力。学习计划要坚持执行,每天都不放松,并能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给予鼓励,使他们能体验付出的回报,成功的喜悦,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及时帮助,鼓起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
  2、教会学生课前预习,养成习惯。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赠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学习内容的准备。课前,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己解决字词,读懂基本内容,发现学习问题,做好学习准备。有了预习的基础,在心理上就会有一种想听听教师怎么讲跟自己的理解是否一样的欲望,跟老师思考的东西产生共鸣,眼、耳、心、脑、手并用,排除内部、外部、的干扰,用自制力和意志力形成自始至终的良好状态。
  3、指导学生会将所学知识进行分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一些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也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发散思维、辩证思维方法,使他们思维更加灵活。有了方法,就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个性来选择学习策略。
  三、学习中有情感的投入,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从心理学角度看,情感“是以需要为中介的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的态度和体验。”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应该是改善和发展学生对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需要,从而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持正确的态度和体验,既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这种需要说白了就是对语文知识的兴趣。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从野心和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诚中产生。”哥白尼对天文学的不懈追求,自己说是源于“不可思议的情感高涨和鼓舞。列宁认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就是说追求真理,学习知识,钻研学问都需要情感。教育的目的是用情感来促使学生个性化,加强人与人的接近和合作,因此,教育应该辅导学生感情的发展。从学科本身来看,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但同时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人文性、形象性、综合性等特点,使语文学科不可避免地具备各种情感等非智力因素。《语文课程标准》更把唤醒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作为最重要的目标。用什么去唤醒学生?情感是最好的武器。
  1、充分使用多种教具,增加直观性、生动形象性,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如学习《开国大典》《狼牙山五壮士》,就可以看电视剧选段。选放许多荷花的精彩幻灯片一定有利于《荷花》的教学,学生的情感被提起来了,学习兴趣高涨,教学定会事半功倍。
  2、扩展课本知识内容。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点科学知识,生活小常识,先进理念,一两句或整首诗词,欣赏名篇名著,有助于对课文知识的理解,更让他们感受到知识的海洋是多么的宽广,且有无穷乐趣。这样以课本教学带动课外知识的学习,又以课外知识的补充促进课本教学任务的完成,可以收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3、尽量把课本知识、把写作放到社会生活这个大课本、大课堂、大学校中去上,让学生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获取第一手感性材料,从中去感悟人生的真谛、知识之可贵、世界之精彩。
  4、教学语言生动、丰富、语调适当,语气适度,词语丰富,幽默风趣,就象说书艺人的鼓琴之类,是对教学内容的有力陪衬,是调动学生情感的有力的武器。
   5、学习过程主要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通过什么交流?为主的是要紧扣课文思想内容。师生通过对课文中的事件、人物性格特征,主题思想的探讨,达到教育学生,师生相互理解、情感得到沟通的目的。
  综上所述,学习方法指导的过程是个持之以恒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必须有耐心,并能够真诚地交流沟通及时地总结指导,并有相应的奖励制度,使他们体验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带来的良好效果,更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其他文献
高三物理通过第一轮复习,学生大都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一般应用。但这些方面的知识,总的感觉是比较零散的,对于综合方面的应用存在较大的问题。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能够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把所学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梳理出知识结构,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如何才能在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期刊
内容摘要:怎样在短时间内将三年所学内容加以巩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综合,直至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将其转化成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复习的效率,是所有学生关心的问题。本文重点谈一下高中语文的复习方法和策略问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 复习 策略    随着三年语文课讲解阶段的结束,高考前的复习冲刺阶段就会来临。高考复习是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必然途径之一,是巩固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一个庞
期刊
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研究,在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中早已不是一个新问题了。许多物理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一定律的教学发表了自己颇有见地的教学见解,并且得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当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些教学策略时,我们发现,确实可以取得如同一些文献中所述的预期效果。然而,当我们设计一些新的情境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去解决问题时,令我们十分吃惊的是:学生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掌握程度却又非常之差。这使得我们困惑不解。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面向全体初中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新课程理念指导着我们的教学工作,落实在我们的全部教学活动中。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角色和任务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单一的知识讲解者,而是要成为一个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引导学生寻找知识的甘泉:另一方面教师不再是单一的
期刊
科学素质主要指自然科学素质,是指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经过教育和实践发展起来的人们认识自然和应用自然规律的内在品质。高中化学新课标的理念是“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起关键的作用。与原教材相比,现行高中化学新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构建了更为丰富的科学方法体系,藉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正是由于化学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
期刊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凭借,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改革的成败都与教材有着直接的、必然的联系。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必修本)虽然经过反复修订而成,但仍存在很大的局限和缺陷:(1)作为全国统用教材,仅此一种,很难照顾到各地不同的教学实际。(2)就高中阶段的学习情况来看,这套教材内容尚显单薄,与高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学习视野还有较大的差距。(3)教材编排采用单元文选式,从高一到高三,选文难度差别不大,听说读写训练没有
期刊
本文以中学物理习题教学为例,对教学解题理论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  一、组成计算题的四种条件  1、量值条件。凡是在题中以数字形式或字母形式给出的物理量值都属于量值条件,量值条件给出物理对象的某种属性或状态的定量描述。  2、实物条件。任何一个物理计算题,总是就某一个特定的物理实物系统拟定的,不论系统多么简单,它总是由一个以上的物质实体(包括电场、磁场),按一定的空间位置关系构成的。题中所给出的构成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学会自主探索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
期刊
一、挖掘隐含条件  我们平常在读题时不仅要注意那些给出的数字或字母的显性条件,更要抓住一些叙述性的语言,特别是一些限制性的语言。他们或描述物理变化、或界定变化过程。高考物理计算题之所以较难,不仅是因为物理过程复杂多变,还由于潜在条件隐蔽、难寻等。往往使考生有产生条件不足之感而陷入困境。在审题过程中,必须把隐含条件充分挖掘出来。题目中“光滑”,就表示“摩擦可以忽略不计”、题目中说“恰好不滑出木板”,
期刊
每次体育赛试前训练针对在比赛中容易出现的或容易引起学生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的因素,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一般来说,影响比赛的主要因素有学生的心理状态、自信心、比赛环境及身体恢复状况等几个方面。本人结合多年以来带队进行训练和比赛的实际情况,就一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加强学生的赛前训练。  一、心理训练  1、转移注意力训练。学生在赛前常常会出现吃不好、睡不着等紧张现象,体力不仅得不到恢复,反而会提前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