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组合特色 垫铺路之基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jiangdq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段落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直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小学中年级正处于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时期,为了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教师可以段落为抓手,利用教材中富有语言和结构特色的典型段落,感悟体验句段内的语言组合规律,并渗透适当的学法指导,为学生架桥铺路,让其在潜移默化中触类旁通,把文本语言转化提升为自己的言语,以起到最佳的功效。
  一、巧妙整合,让段落“厚”起来
  人教版《语文》教材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即围绕主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因此,教师应该从宏观的角度对一组主题、体裁、题材以及语言表达上能寻找到连结点的教学资源进行统整,甚至加以创新式的开发后再实施教学,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一组写动物的课文,其中有两篇都是写白鹅的。尽管两位作者的国籍不同,但不约而同地都选择通过描写白鹅的步态来表现其“高傲”的特点。笔者发现《白鹅》中“净角”一词,学生比较陌生,由“净角出场”去想象白鹅形象更是困难。而《白公鹅》一文中“它走起路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正是对“净角”白鹅步态入木三分的描写。因此,可以把这段话整合到《白鹅》的教学中,完美解决“净角出场”这一教学难点。教师还可播放京剧“净角出场”的录像,并顺势追问:“同一个意思,为什么这位俄国作家写得那么细致生动,而丰子恺先生只用了四个字?”由此学生悟出并为祖国的国粹而自豪。在随后的对比朗读中,学生融情入趣、绘声绘色。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体会不同作家的语言风格也就顺利达成。
  相同内容的整合可以让段落教学变得丰富、厚实。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可供整合教学的内容极多,可以是同一单元,也可以是以前学过的,甚至可以是课外的。如在教学新课时,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将以前学过的课文“请”进教学中,让学生回忆所学过课文相关的优美语段。这样,使“温故而知新”的理念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二、取舍有度,让段落“亮”起来
  重视段落教学,并不意味着逢课必进行自然段的划分、逢段必进行句子间关系的分析,而要根据课文的特点,突出语文训练的重点。如有的课文自然段的段式结构明显(总分段、过渡段、并列段、因果段等典型段式),可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段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有的只需抓文章的写作方法,还有的只要抓住全文的重点段落即可。教师既要强化段落训练的意识,又不能面面俱到。唯有如此取舍有度,让段落“亮”起来,段落教学才是个性鲜明、清爽利落的。如教学《生命 生命》一文,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特点以及中年级段的教学目标要求,采用以教引路、导引学法的方法。教学第一个事例“飞蛾求生”时,引导学生圈画词语,抓重点语句谈感受,读懂什么是生命。再回忆是怎样学习第一个事例的,并在回顾、讨论、整理得出学法后,让学生自主学习“瓜苗破土、心脏跳动”事例。这样,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就成了习得学法的“操练场”。学生不仅体会到生命的顽强,还收获了并列段式的学法,在反复“练兵”中达成了学习能力的正迁移。
  三、整体感悟,让段落“实”起来
  选入小学《语文》的课文都是经过专家鉴赏、甄别过的。可以说,每篇课文都是学生学习阅读、写作的典范,其中有不少语言更是精妙绝伦。静心品读,感悟作者如何凭借微妙的形式表情达意,无疑是—件让人赏心悦目的快事。然而,倘若将这些语言从段落中剥离出来单独欣赏,便无法领略其精妙所在。因为语言一旦离开了具体的语境,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失去了生机和活力。因此,教师要有全局观念,顺着作者的情感主线,引领学生踏上“寻宝”之旅,尽情享受语言焕发的无穷魅力。如《花的勇气》一文中“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这句话,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无奈、遗憾。可以让学生先阅读整个片段,感受其情感的总基调,然后逐句品悟。这样,学生站在全局的角度“俯瞰”,明白了这段话是围绕着“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来写的,深切体会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字里行间渗透的除了失望还是失望。而作者对情感失落的大力渲染,正是为了给下文见到花儿开放时的情绪激昂做铺垫。联系整个段落来感悟、品味,无声的文字就变成了有声的语言,再现了文章的意境美和形式美,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文章的文意、文思、文气。
  四、巧设练笔,让段落“活”起来
  写段是低年级说话、写话的继续,是高年级成篇作文的铺垫。写段有利于读写结合,既可以积累生活素材和写作题材,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且费时少、见效快。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模仿类的语言训练点,让段落“活”起来,让文中优美的语言形式扎根于学生心田。如教学《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在引导学生品读了其中的一段话后,给出句式“在农耕社会里,人们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只能( )”让学生练笔。类似这样将单一句式训练变为整合性知识建构的语言训练点的设计,可以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建构新知识的同时,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灵活运用新知识,使较复杂的句式得到训练,写作能力得到提高。(作者单位:浙江省海盐县官堂小学)
其他文献
奉新县教育局大力开展幼儿教师培训,取得良好成效。该局多措并举,把幼教专家“请进来”,让幼儿教师“走出去”,接触先进幼教理念;将幼儿教师培训纳入全县教师培训体系中,开展幼儿园园长培训和教师培训,提高园长管理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此外,还通过示范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结对帮扶,引领民办幼儿园快速成长。  近两年来,该县教育局通过“国培计划”——江西省幼儿园教师培训工程,共培训幼儿园教师147名,被评为“国培
期刊
——宜春学院举行“校企合作模式下创意营销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项目启动仪式  本刊讯 (实习生 闵彪) “你是小艾吧!我在这等你好久了。”“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我早就知道你的名字。”……  这是2012年6月15日晚,在宜春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的“校企合作模式下创意营销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项目启动仪式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微电影”“新闻采写竞赛”颁奖典礼上播放的微电影《遇见Meet》中男女主角的一
期刊
记者一行乘车从吉安市青原区出发,往东南方向行约90千米,路过公略亭,就到了青原区东固畲族自治乡。这里曾是井冈山斗争时期第二次反围剿的主战场。透过车窗,高耸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赫然可见。穿越乡镇街道,车子继续沿着蜿蜒而狭窄的山路向前行驶。  陪同采访的青原区教育局局长龙小蓉告诉记者,东固与吉水、永丰、泰和以及兴国四县交界,面积达243平方千米。海拔1 200多米的大乌山像一座巨大的屏障耸立其间。记者此行
期刊
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对学生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时时刻刻在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工作的态度以及一点一滴的所作所为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而言,教师的人格力量的作用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比单纯的说教大得多。儿童以自己的视角在观察着社会,观察着老师,不但听老师怎么说,更在看老师怎么做。因此,身为人师必须严于律己,用自己的良好行为,给学生示以做人的榜样,永远留给学生一个美好的形象。 —— 李烈  把握好课堂提
期刊
本刊讯(记者 肇银 曾金)江西省实验基地“高效课堂”综合实验研究课题现场结题暨成果展示会于5月8日~9日在上饶县召开,来自全省各设区市教研室、课题基地办和县(市、区)教研室、教育科研优秀学校的代表近500人到会。两天的会议,安排紧张有序,内容丰富多彩,主会场设在上饶县第七中学,其他三个分会场为上饶县一小、二小、五小。与会代表先自选分赴各会场听取各校开展“高效课堂”的经验报告、观摩课堂教学和参观学
期刊
青原区教育名片  概况:吉安市青原区成立于2001年,总人口21万,现有公办小学81所,初中12所,普通高中1所,在校学生2.8 万余人,教职工 1 670 人。  青原区自成立以来,为了改变基础教育薄弱现状,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改善办学条件,优先落实和提高教师待遇。教育行政部门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均衡发展为中心,以改革
期刊
清代学者陈宪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由此可见,质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多么重要。具体到课堂,学生进行质疑的主要形式表现为课堂自主提问,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中营造一种安全的心理氛围,克服学生“不敢问”的心理障碍,让他们开口提问,在实践中提高提问的方法与技艺。  曾参与过一次教研活动,听了一位教师执教《和时间赛跑》一课,这节课使我对如何让学生敢于提问有
期刊
问题是启动学生认识活动的启动器和动力源,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起点和思维的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就没有自觉的思考和主动学习。学生乐于质疑问难,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有了主动学习、解决问题的希望。质疑是发展学生思维、引发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基础。然而,质疑是一种能力,学生并非一下子就能具备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能力,能力需要训练。有效训练质疑能力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读
期刊
随着《英语课程标准》的出台,初中英语教学已经不再是零起点。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与过渡直接影响初中英语教学质量。衔接与过渡得当,有助于学生更快地进入状态,缩短中学英语学习的适应时间,提升学习效率。本文拟以外研社新《标准》教材为参照,根据中小学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就中小学英语教学如何衔接与过渡加以阐述。  一、沿用小学教学优点,实现教法对接  尽管学生已经步入中学,但他们稚气未脱。此时,继续延用小学英
期刊
问题是开启智慧的钥匙,问题能使课堂绽放生命的活力。在教学中,如何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吴正宪老师执教的“相遇问题”这节课,为我们提供了范例。  一、指导学生提出问题  出示例题:小强和小丽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走来,小强每分钟走60米,小丽每分钟走50米,4分钟后两人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学生用了两种方法列式解答:方法一:60×4+4×50=240+200=440(米);方法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