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江畔的橄榄绿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_Ed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雅鲁藏布江畔有一群高原忠诚卫士,他们几乎都是黑脸汉子,却又黑得不够纯粹,因为脸上总挂着两团“高原红”,他们黑的是脸,红的是心,奉献给辖区群众的是一抹象征平安、和谐、幸福的温馨绿色。
  
  西藏林芝地区朗县的东南部,有一个让人留恋驻足的边境乡镇金东乡,它座落在古老神奇的雅鲁藏布江畔,地名寓意着“显现”、“光明”之意。这里有林芝地区唯一的一处国家级文物烈山古墓群。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使金东乡成为朗县主要的旅游乡镇。在这草原与荒漠牵手、冰雪共群山白头的雄浑美中,无须力量就可以震撼你的内心,让你找到皈依的精神故园。
  然而,在雪线和戈壁,牧场和农田、厂矿和民居之间,人民会发现一种以牺牲与奉献为材质铸造的撼人心魄的雄壮美。这种雄壮美的创造者是一群被称为“高原忠诚卫士”的武警边防官兵。他们几乎都是黑脸汉子,却又黑的不够纯粹,因为脸上总挂着两团“商原红”,他们黑的是脸,红的是心,奉献给辖区群众的,是一抹象征平安、和谐、幸福的温馨绿色。正是这抹温馨的绿色,把这个边境乡浸染得犹如人间天堂。奉献这抹温馨绿色的便是驻守在这里的金东边防派出所的官兵们。这个建制为正营级的边防派出所,长期以来,在高寒缺氧、工作生活环境艰苦、辖区点多线长面广、任务急难险重繁多的条件下,在雅鲁藏布江畔谱写了新时期执法为民的壮丽篇章。
  
  心中有个月亮
  
  他叫格桑罗布,2008年从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分配到金东边防派出所,現为金东边防派出所外勤民警。一次次下村走访,一次次巡逻执勤。同学们为他惋惜:“不去当这个兵,何来吃这个苦?待在偏远的边境乡,整日干些琐碎的事情,还有什么价值可言?”面对叠嶂的群山,面对奔涌的河流,他曾唉声叹气。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正在站岗的格桑罗布思索着“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这五句话。面对这面人生的“大镜”,他深感惭愧和渺小。在长久的思索中,他寻找到了人生的答案: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无我、奉献祖国,才能达到人生的至高境界。
  金东乡辖区,地理环境十分复杂,加之辖区面积大,交通不便,想要把辖区群众的所有情况全部调查清楚,非常不容易。面对压力,格桑罗布主动申请下乡,千方百计地与辖区群众沟通交流。一张诚挚的笑脸是他的敲门砖,一身过硬的素质给了他亲近群众的勇气。群众劳动忙不开他撸起袖子就帮着干,老人生病了他带着乡卫生院的医生上门治疗。
  从农村中走出来的格桑罗布,对老百姓有着一种源于心底的亲切感。第一次下村走访群众后,他在自己的工作日记中写道:“成为了一名公安边防民警,手中有了执法权力,但是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一名农民的儿子。我要把亲民、利民、爱民作为我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执行一生”。带着这样的自我警示,他坚持下村走访群众,用心去倾听群众的心声,去体会群众的感受。特别是对于辖区五保户、困难户、困难儿童、残疾人和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格桑罗布都详细登记着哪家有什么样的困难,并不遗余力地为他们分忧解难。
  家住金东乡巴龙村的五保户扎西拉姆今年68岁,一生孤苦伶仃,身边无儿女照顾。格桑罗布在下村走访中了解到扎西拉姆老人的情况后,一有空就往老人家里跑,给老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还经常为老人买米买菜改善伙食,感动得老人泪水涟涟,逢人就说:“罗布这个小伙子真好,待我就像母亲一样。”东雄村62岁高龄的普布次仁。孤单一人,无依无靠,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多年以来,金东边防派出所的每一代官兵都将这位老人作为帮扶重点,精心照料老人。格桑罗布到了该所后,更是将老人的生活时刻挂在心上,下辖区走访总是要到老人家中看看,与老人谈心聊天,嘘寒问暖,时常自掏腰包为老人购买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老人将他视为亲人,逢人就说:“罗布虽然不是我的亲人,但却比儿子还亲,是边防官兵让我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格桑花开遍大山深处
  
  派出所辖区有一名困难儿童,她的名字叫卓玛,今年5岁,其父母在2006年至2007年期间由于盗窃牲畜相继被判刑入狱,从2岁就跟着年迈的姥姥群宗老阿妈生活在一起,从来没有体会过父爱和母爱的温暖。由于没有父母的呵护,她失去了小孩子的童真和活泼,变得不敢见人,性格渐渐孤僻起来。
  2008年初,刚担任所长一职的普布次仁带领民警下乡走访时,得知这一情况,第一时间赶到小卓玛家中。进门后,只见小卓玛眼里充满了恐惧,躲在姥姥身后不敢见人。看到这一幕,从战士一步一步生长为正营职所长的他落泪了,他蹲下身子紧紧地抱住小卓玛,哽咽地说:“孩子,从现在起,我就是你的爸爸!”从那以后,他就和小卓玛建立了一帮一对子,隔三差五去群宗老阿妈家,问寒问暖。但性格孤僻的小卓玛不但不理睬,反而产生了敌对心理。有一次,他想给小卓玛擦擦满是污泥的双手,刚要抓小卓玛的手时,就被狠狠地抠了一把,鲜血从手背上顺流而下。回到派出所后,他彻夜未眠,一闭上眼睛,就出现小卓玛敌对而无助的眼神,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小卓玛像正常孩子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
  日复一日的关爱使小卓玛思想有了很大转变,她对经常来访的这个身穿绿军装的人不再排斥了,但也并不是很友好,时常躲着他。如何让小卓玛对自己由不排斥转变为友好呢?他思索着,刚刚和小卓玛建立了一点友好关系,就应该趁热打铁,巩固加深,他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他主动放弃了休假的机会,把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教小卓玛读书、认字和沟通上。慢慢的,小卓玛似乎感受到了父爱的温暖,向他靠的越来越近了,并主动提出一些好奇的问题。小卓玛时常提出一些疑问,他就一一耐心地解答,小卓玛渐渐开朗了起来。
  一次,女儿得了重感冒住进了林芝地区人民医院,妻子让回去看看,但忙碌的他只是匆匆忙忙给妻子打了个安慰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了哭泣声,“爸爸,你回来看看我吧,我快连你长什么样子都忘记了”。一向坚强的他霎时间成了一个泪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在他的真情感召下,妻子和女儿渐渐理解了他的良苦用心。每当来队时,妻子和女儿总是会提前到超市精心挑选一些吃的、用的送到小卓玛家中,女儿也好像一下子长大了,也给小妹妹准备一些好玩的,在小卓玛面前像变魔术一件一件拿出来,逗着小卓玛咯咯直笑。
  
  赤诚写在雅鲁藏布江畔
  
  重庆邮电大学毕业生、金东边防派出所副连职参谋姚钧涵说得实在:“派出所的生活的确艰苦。刚来的时候,没有电。冬天洗澡时,烧两瓶开水,用肥皂随便搓一下,冲一下,好冷,赶紧躲进被窝……”
  在一份思想报告中,姚钧涵这样写道:
  在这里,一年365天,几乎没有休息日、没有节假日,上网、打球完全是奢望,电视只能当作录像,吃不上饭、彻夜未眠是常有的事。
  在这里,时时刻刻得为辖区群众操心,自己却一整年甚至好几年都难回一次家,没时间和恋人花前月下,只能愧疚地当个不称职的未婚夫和不尽孝的儿子。
  和平年代,基层边防派出所的民警作为现役军人,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没有沙场点兵的凌云壮志,没有浴血奋战的丰功伟绩,但只要你心里装着群众,把群众的呼声当做第一信号,把群众的困难当做第一需要,群众自然而然就会尊重你、拥护你。深深地扎根群众,开展好群众工作,用真情实意去关心、帮助辖区的百姓们,真正为民着想,为民做实实在在的事,保障一方的繁荣稳定,就同样能使我们头上的金盾熠熠生辉,使我们肩上的金星闪闪发光,使我们无愧于共和国军人的光荣称号和崇高使命!
  金东边防所的官兵,平均年龄25岁。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刚走出大学校门,就步入军营大门,被称作“学生兵”,其中更有不少从来没有见过巍巍雪山。为了实现当兵的梦想,他们背井离乡,来到了偏僻的雪域藏东大地,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克服了常人难以承受的困难。
  
  责任编辑 李 芸
其他文献
2005年我承担了以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为主题的大型纪录片《中国蓝盔》的摄制任务。2006年,黎(巴嫩)以(色列)冲突爆发,使包括中国赴黎巴嫩维和工兵营在内的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身陷战火之中。我认为,纪录中国军人在维和行动中如何面对炮火硝烟理应是《中国蓝盔》不可或缺的内容。于是,在责任和使命感驱使下,黎以冲突硝烟未尽,摄制组便来到了满目疮痍的黎巴嫩南部地区。  按照联合国出兵备忘录的要
期刊
近两年市场上各式各样的“山寨”手机让人眼花缭乱,由于设计前卫,功能多样,价格低廉,因而受到一些人的青睐。但在“山寨”风光的背后,涉嫌仿冒、盗版、侵权,售后服务难以保证等问题,却让众多消费者头痛不已。某炮兵旅三连的刘连长就遇到了这样的闹心事。  “十一”长假,刘连长的女友小张千里迢迢来部队“考查工作”。俩人约定,只要“考查合格”,年后春节就举行婚礼。刘连长喜上眉梢的同时,考虑手机对“千里诉衷肠”实在
期刊
打起背包,即将离开仪仗队的那一刻,他脸上保持着执行仪仗司礼任务时的微笑,心里却早已哭得稀里哗啦。  伴随5年军旅生涯的礼服、军旗、军刀、军靴,哪一件他部带不走,可是,当他看见立于营门内侧巨石上豁然刻着的“军魂”二字时,他坦然了。一个漂亮转身,欣然而去。  这一转身,他将从一名陆军战士转变为一名“空中先生”。    他叫闫杰,退伍前是三军仪仗队一中队一班班长。这个1984年出生的河北小伙没有想到,凭
期刊
老丁身上有许多谜:他只有小学学历,却敢跟大学教授较真,他研发改进的一系列教练仪器让专家教授们为之惊叹;他虽说是一个兵,却当了10年艇长,操艇技术在全水警区无人不夸;他是全海军45个港岸教练室中唯一的“兵主任”,海军司令员视察后表扬他“能干,有头脑”,还提议就在这里召开海军系统的现场会,让他介绍经验……    提起“兵主任”,在北海某水警区几乎无人不晓。他叫丁宝英,是一名士官,却担任正营级别的港岸教
期刊
“热爱军营,磨炼自己,增加阅历……”,带着各种各样的经历和梦想,带着各种各样的理由和追求,他们几乎在同一时间穿上了军装。从此,他们的身份不仅是一名大学生,还是一名士兵。他们的履历中,除了学士、硕士,还将在两年后填上战士这个“学历”。他们的当兵故事刚刚开始,属于他们的传奇和梦想正在从这里出发。    王钊:军营里找到新坐标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生王钊从小就没有想过来当兵,他是带着国家事业单
期刊
敢和刘翔比高低    73142部队在训练间隙,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小比武、小竞赛活动,调动战士们的训练热情。他们把炮架当做跨栏,开展“大架跨栏”比赛,这样的难度恐怕连“飞人”刘翔也不敢尝试啊!  (崔世华 王宗显)    “八一晚会”呈现士兵艺术    “我是一个兵”庆祝建军83周年文艺晚会近日在空军礼堂演出。这场晚会没有一位专业演员,所有节目都由基层官兵自编自导自演,时代特征鲜明、军旅气息浓
期刊
我出生于陕西一个普通家庭,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北汉子。  这里,不但孕育了中华民族的黄土文化、黄河文化、黄帝文化,更孕育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文化——延安精神。生于斯,长于斯,这里厚重的历史、悠久的文化、淳朴的民风,就像一座丰厚的精神富矿,让我受益终身。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回忆走过的岁月,如果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在军营这所大学校中,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使我深深地懂得:物质的东西越追求越贫瘠,
期刊
周华兵,从普通大学生到训练标兵,他短短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取得了军事训练基础课目14项全优的成绩,在同年兵中第一个荣立三等功,并光荣加入党组织。    “记住当兵的誓言,决不轻言放弃”    周华兵家住在长江边,’98抗洪时,解放军官兵在滔滔洪水中奋不顾身抢救人民生命的高大形象。在他幼小的心灵上刻下了深深得烙印,他立志长大后也要当一名军人。2007年报考军校,因几分之差与军人梦失之交臂,他接着报名参
期刊
国防生专业填补海军院校培养空白    解放军生活: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是一项朝阳事业,在“摸着石头过河”的10年多时间里,海军依托培养工作在实践探索中都取得7哪些成绩?  徐太勇:1999年以来,海军先后与14所普通高校签订依托培养协议,设立12个选培办,投入3000多万元专项经费,出台了15个依托培养的法规性、指导性文件,初步形成了军地融合、合力培养的工作格局,走出了一条符合海军建设实际
期刊
从离开学校那天起,他便一头扎进川西北的大山深处,一待就是27年。他的人生默默无闻,他的事业却惊天动地。作为我国空气动力学专家、总装某基地研究员,他的名字便意味着权威。他主持和参与了90余项国家、军队的重大科研项目,探索掌握了13项具有重大科研应用价值的低速空气动力试验新技术。他把功勋刻进国家年轮,也刻进了自己壮美的风洞征途。    多年以后,大校王勋年仍能清晰地记得那次广州之行的冲击与选择。  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