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朱益民:本色

来源 :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f00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远方的湛蓝色天空忽然扬起阵阵沙尘,像是把墨水倒在水缸里,搅和,揉碎,构成了一派黄蓝相交的迷人景象;机器的轰鸣声踩着急促的脚步,越来越近,越来越大……我无法用语言形容那种奇异而美丽的画面,但是我知道,我要等的公交车,就快要到了。
  清爽的早晨,我坐上公交车去往城市的另一端。文昌阁站,上来了一个人。
  “嘀——”车上开始播报信息,门开了,一个满身灰尘,脏兮兮的男人拎着一个大的编织袋子十分吃力地跨上了车,他斜靠在座位旁,从手里拿出早已被汗浸湿的两块钱,把钱投了进去,在车里找了一根欄杆,在那里站着。我十分好奇,他旁边明明有座位,为什么视而不见呢?
  三月底,扬州城就好像跨过了春天来到了夏季,红红的太阳在天空挥洒火辣辣的热情,车厢里热乎乎的,我脱下汗涔涔的衣服,打开车窗,一阵凉风钻进了车厢。再看看那个男人,一滴滴亮晶晶的汗珠从他的下巴上滴落,打湿了衣襟,但他就站在那里,怯怯地远离我们。这时,坐在我后面的人看他满身灰土又汗流浃背的,说:“兄弟,你坐到旁边那个位置上吧,刚好对着空调,凉快呢。”结果那个男人更加羞怯了。一车人都对他起了兴趣,又有一个人问他了:“你是来这里做工的吗?”话音未落,有人赶忙制止:“怎么,你看不起做工的啊?”人们议论着那个男人,最后,一个小伙子从座位上起来,拉着那个民工去了那个座位。
  他紧锁着眉头,愣在座位前面,脸上有些窘迫,不知道该怎么办是好。可是我们都在看着他,他就从袋子里撕下一块纸板子垫在座位上,这才小心翼翼地坐了上去,只坐了一半还不到。
  就这样过了几站路,车里的人渐渐多了,那个民工紧紧盯着上来的每一个人,那惶惶不安的表情甚至让人觉得那是一个小偷。车里的座位满了,不巧这时候上来了一位靓丽的女性,她看到有个民工“猥琐”地盯着她,于是鄙夷地白了他一眼,找了个地方站着。这时,那个民工突然从座位上起来,朝她笑着说:“你去坐那个位子吧。”说罢用手指了指那个铺了纸板子的座位。这可把那位女性吓坏了,她双手捂住嘴巴,眼睛瞪圆了,大叫着有流氓,拿起手机就要报警。那个民工也懵了,他可是想帮助别人呀!他急得直摇头,竟一时说不出话来了。
  那个灰头土脸的民工用他枯柴似的手用力扑了扑裤子上的泥土,又把手忽地放下,眉毛拧成了一团乱麻:“你们别要我坐那里了,那个板凳亮堂堂的,我哪好意思把我这个邋遢死了的裤子坐咩……”他说起了方言,我听不懂,但是看他手足无措的好像受了莫大的委屈的样子,我的心里实在是过意不去。
  周围的乘客也明白了,都觉得这个土气的民工的躯体里,住着的是一个质朴而可爱的灵魂。“哎呀,怎么现在还有这么憨厚的人!”有些人拿起手机,对着他拍照、录制视频,想要把这一幕上传到网上,然而在镜头的闪烁下,那个民工却朝他们摆摆手,嘴里嘟囔着:“莫要拿手机拍我啊——”把身子转了过去。
  乘客上了又下,下了又上,往来不息如河水流淌,我到站了。下车前,我又一次回头看了那个民工,他依然站在那里,黝黑的手握着柱子,右手因为拎袋子太久而青筋毕露,显得十分狼狈。但是他并没有难堪,他看见我——笑了,我也以笑容回赠他,目送车子远去。
  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质朴,都会有可爱,都会有平凡的那一面,可是我们在世俗的洗练中,是不是早就丢失了那可贵的精神呢?是不是早就不晓得去哪里寻找了呢?农民工就是我们的榜样,正是他们所谓的“大老粗”所谓的“乡野气息”造就了他们淳朴善良,正直可爱的宝贵本色;也正是他们任劳任怨、不怕吃苦的铁一般的意志,为我们筑起一座座高楼大厦……
  远方的湛蓝色天空再一次扬起了沙尘,异常美丽,然而它这次在我脑中凝结成两个字——“质朴”,又忽地变换成“可爱”,微风一吹,又飘散成了“平凡”……
  (指导老师:袁承麟)
其他文献
自古以来,孔融让梨多被人拿来诠释谦让之美。可也有人不以为然。一位小学生在网络上有截然不同的做法,便引起了热议。两人其实都没有错,因为两人站在不同的角度。  从中国文化的角度看,孔融做到了孝悌,尊敬长辈和兄长,做到了谦让,无疑很正确,为什么却说他有错呢?  美国的孩子认为:孔融将自己的喜好强加于他人,剥夺了他人表达想法的权利和他人表现的机会。更是为了表现自己,而压抑自己的欲望——这就是美国文化——学
期刊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语出《诗经·小雅·小弁》,意思是说:桑树、梓树乃父母所栽,见之必肃立,心生敬意。父母者,为何要在舍前植这两种树呢?答案是:“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即让子孙有衣裳穿、有家具使。后来,“桑梓”便成了“故里”的代称。  树,不仅实用,还意味着福佑、恩泽和繁衍;不仅赐人花果和木质,还传递亲情和美德,承载光阴与家世。树非速生,非一季一岁之功,它耐受、持久、长命,春华秋实,像一
期刊
绿,是春天的本色;黄,是馅饼的本色;爱,是奶奶的本色。  每当柳枝摇曳,洁白轻盈的柳絮就飘飞在青砖红瓦的小巷里。阳光伴着春风,溢满整个春天的记忆,尽显春天本色。  “这白菜呀,看似普通,其实最有营养了。”每年这时,奶奶都会备好一盘盘金黄焦脆的白菜馅饼,他总说韭菜馅对胃不好,白菜馅最香。年年如此,像是在向春天致敬,向柳絮告别。这一切都成了习惯,窗外春风拂柳,屋内馅饼飘香。  我曾无数次欣赏过馅饼诞生
期刊
指尖的蒲草渗出浓郁碧葱的青色,阳光在精巧细腻的花纹里缠缠绵绵,日暮西山燕归巢。我从未这样沉着地感受着生活的本色,目之所及都好似开满巧笑倩兮的丁香。  儿时,我曾寄宿在做蒲草篮子的奶奶家里,满屋子的灰尘让我心中很是不满。山窗初曙,奶奶就坐在丁香花旁做蒲草篮子,我拿着小刷子在一边刷出声响,想引起她的愧疚,但她置若罔闻,手中的蒲草轻盈地舞著,阳光醉了一地。  “歇会儿,慢慢来。”奶奶轻轻笑了笑,我心里的
期刊
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本色。天以蓝,地以黄,山以青,水以绿,虎以猛,人以善……各有本色。本色既是生命的一种底色,又是生命的一种底线,能体现风格、品格、人格……  请以“本色”为题,写一篇文章。  对本色的解读有两种,一是原本的底色,二是正确的颜色。  如果解题思路为一,则可写事物最初的样子,是我们追寻且渴望着的。比如,生命原本的底色为白色,单纯,干净。身处凡世,历经磨炼,拥有快乐和苦恼,不管面对多
期刊
熹微阳光透过纱窗,点点斑驳惊亮了新春的清晨,丝丝缕缕粲然的光束映照街边的花丛,繁沛、明艳。值此新年之际,一草一木都似乎有喧宾夺主之势。只是在现代人心中,年似乎只是个专有的名词,已经没有了以前的热闹与喜悦。人们像是应付,多了几道菜,多了件衣服,多了一年的阅历。我深呼吸,极力适应着空气里弥漫着的油烟味道,换上象征性的新衣,对着镜子勉强露出微笑。这个年,似乎很沉重。  思绪飞到很久以前,记忆中的年,洋溢
期刊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这是中央电视台的一句广告语。  读了这句广告语,相信你能得到某种感悟,引发一些思考,请你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这个题目是有些难度的,也极易写成议论文。写作,是为了表达自我,是自我经历表达的需要。从这个层面讲,“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就是给了一个话题,请你来表达看法。一一破题,抓住一个点来写。  高度与视野。当你的人生经历到达一
期刊
我的老家,有一群老头子,守着祖地,努力刻画着他们生活的年轮。这其中,有我熟悉的外公、舅公和叔公们。  爷爷们大都出生在解放初期,他们经常会聚在一起喝酒聊天,也常常忆苦思甜般地谈起他们过去的生活和经历。虽然大都是感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和生活中的种种困苦,旁听的我却时常能感受到一股股激扬畅快。  在那个年代,填饱肚子是一件难事,但是荣誉却比命还重要。外婆经常说他们这帮人,要面子,谁都想把事情做到最好,
期刊
《孤獨之旅》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通过朗读和概说故事两个环节,我发现很多同学对“孤独”一词的理解很不到位,对“孤独之旅”的印象也浮于表面。如何突破?  反复地研读课文,我有一个重大发现:在《孤独之旅》整整四千字之中,杜小康只说了四句话。通过梳理不难发现,这四句话正是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出现的结点,它折射出小主人公的“孤独之旅”。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紧扣这四句话来梳理故事情节,揣摩人物形象,
期刊
雨来时,我在车上。  车窗外,大大小小的水滴静止了,这时每一个水珠都是一个完整的倒立缩小世界。仔细看,雨珠里的世界,好像比直接看到的清亮得多。在米粒大小的雨珠里,小小的一抹亮蓝,小小的一抹鲜绿,格外鲜亮。这雨没能下多长时间,十几分钟就停了。下车,首先看到的是砖块上弯曲的水纹,草地中垂着的水珠,嗅着泥土的气息,听着燕雀啼啾,心情便同雨后的世界一般明快了起来。  我想,是雨洗出了天地的本色。  生在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