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厂到艺术中心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1227000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东区音乐公园是位于原成都红光电子管厂厂区原址的工业遗址改造项目。它在保留传统工业时代特色的基础上融入时尚气息,具有强烈的后现代性特征。一方面,它突破了固有的设计思维,给人以区别于现代主义设计的体验;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后现代主义消极的方面影响。
  关键字:东区音乐公园;后现代性;消费;大众文化
  东区音乐公园是在18万平方米的旧工业厂房原址上改建而成,保留了原厂区内能反映出老东郊记忆的东西;同时又充满了时尚气息,反映出当下的时代的活力。50年代的红砖墙厂房、90年代的水泥墙厂房、现时代的新型材料建筑,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各个历史时代的拼接。东区音乐公园的改造拒绝所有总体规划和模仿城市过去形式的做法,试图建立起一种不和谐的协调。
  “从1966年文丘里赞美建筑的矛盾性开始,‘不连续性’的思想就成了后现代主义者有意识的一种战术。” 后现代主义者尝试各种各样的复制、挪用、拼贴,力图从由此带来的差异性中构建出新的和谐。因而“不连续性”成了后现代建筑设计中最突显的特征。
  看到东区音乐公园,不得不提及另一座同样反映了后工业文明的艺术中心——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
  作为后现代主义的典型,可以说二者同样都是超乎常规的工厂式的艺术中心,同样用现代的高科技手段展示文化,都是叹为观止的突破。但不可忽略的是,蓬皮杜这种工厂式的建构,来自于皮阿诺和罗杰斯的大胆想法,是一种创新的突破;而东区音乐公园的建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园区的基调是怀旧,为此甚至以旧“还原”成更旧,是补旧的突破。二者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
  在全国很多地方也有类似的工业区保护和改造项目,比如北京798、广州的红砖厂等,东区音乐公园的建成,无疑也和它们一样大大增添了城市的艺术氛围,成为城市新的名片;与此同时,也让大众有更多的机会接近艺术,学习艺术,享受艺术。然而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消费在东区音乐公园中不可忽视的元素。东区音乐公园在策划之初就定位于音乐主题的商业街区,这就确定了商业的主体性,音乐处在一个从属地位。这也导致了此中音乐以及其他艺术性质上一系列的变化:在消费社会,文化叙事和视觉艺术的各种手段都被用于消费意识形态的构造。面对这样的艺术,我们不得不做出这样一个思考:艺术是不是如黑格尔所说已经终结了,艺术的任务已经完成,甚或说艺术已经死亡。
  消费抹煞了物质和精神的界限,艺术观念、艺术功能同传统发生了意义扭转,艺术的一般规定性丧失,在对其不断的解构过程中,艺术从整体上发生着流变,并企图以新的体系建构起另一座艺术殿堂,使艺术终结的梦魇在大众的头脑中消逝掉。人们无法区分也不愿区分在这里消费的物品是生活所需,还是符号消费的靶子,在疯狂消费的同时,人们掉进了消费制造的迷宫,也失去了人作为主体本应具备的本质特征。
  我们不禁要问,消费社会下艺术何为?
  东区音乐公园建立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政府为了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大众化。在这里,公众能更轻易地参与艺术、参与文化。公众话语权的增加导致了艺术的通俗化,艺术开始抛弃高高在上的地位,融入生活,融入大众。
  然而大众文化的扩张剥夺了大众的主体性,从而导致主体意义的丧失和精英文化的消亡。大众文化的兴起所引起文化的扩张,把一切都变成了“文化”,同时也耗尽了文化的意义和能量。文化变成了无意义的信息,不断在文化系统中聚集、饱和、超密度,最后超过了极限,发生了崩溃和毁灭。
  其实纵观古今东西,作为文化构成的重要部分——艺术,几乎都是精英的创作。后现代主义艺术创作将精英化如此强烈地被摒弃在外,带来的是当下这个大众文化泛滥的时代,试想我们已经有多久没有听到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的音乐作品,有多久没有看到跃然纸上惟妙惟肖的绘画作品?离奇的穿越小说,惊悚的商业电影,怪异的口水歌曲……淹没了我们的生活。在后现代文化的语境下,我们体验的不过是瞬间的快感,汹涌澎湃的瞬间而后,像肥皂泡般破灭。
  那么,艺术到底是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还是愈加遥远了?
  不难发现当代艺术的后现代转向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它客观地存在着,如果说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各种乌托邦的设想,还带有明显的理性;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却是与社会的商品化消费化密切相关,艺术与商品互渗,艺术与生活互渗,后现代艺术如鲍德里亚所说成了“超美学”——艺术的界限被超越了。对后现代主义,英国学者阿兰·洛德威有一段话说得俏皮而又不失深刻,“后现代初出茅庐但又颓废苍老;它颇富才华,同时又十分邪恶;它沉醉消解分析,同时又异想天开;它的面貌似曾相识,同时又是最新时髦。后现代主义是个悖论的结晶,一个大杂烩的合成体。”
  参考文献:
  [1]查尔斯·詹克斯.后现代主义与不连续性[J].章兴泉译.华中建筑,1990(3).
  [2]王岳川. 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李晓丹(1986- ),女,四川大学艺术学院11级设计艺术学硕士。)
其他文献
摘要:在当今社会工作学习当中,英语无处不在。社会人员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与日俱增,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高等院校作为占据英语教学资源作为丰富的地方,无疑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從与社会分享高校英语教学资源的重要性出现,简要分析了其社会化应用的可行性和对策。  关键词:高校;英语资源;社会;共享  英语,作为世界各国的首要官方语言,在当今社会工作、学习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提高广大社会工作人员的
期刊
摘要:通过对石家庄周边农村中小学教师及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得知农村中小学健美操运动发展缓慢,师资缺乏,没有先进的教学技能,学生对健美操的兴趣较高,但受师资和教学活动场地的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不善于去自主学习。因此,建议教育部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激发学生的兴趣,完善教学场地,让农村的教学也跟上时代的步伐。  关键词:健美操;教学;农村中小学;现状  一、前言  (一)学校开展状况  80年代
期刊
摘要:卤簿、仪仗作为中国古代宫廷礼制的内容,专门为古代帝王的重大活动服务。唐宋时期,卤簿、仪仗在使用上多有不同,并呈现出独有的时代特点。随着唐宋礼制的发展,卤簿、仪仗渐趋完善,其规模之盛大是其他朝代无法比拟的。卤簿、仪仗的繁盛,不仅反映出当时礼制的发展,更诠释了古代帝王的尊威。  关键词:卤簿;仪仗;关系;特点  唐宋时期,卤簿、仪仗在使用上多有不同。仪仗属于卤簿仪制的核心内容,但绝不等同于卤簿。
期刊
一、城步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的概况  城步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是根据城政办发〔2012〕20号文件组建,为城步苗族自治县的正科级事业单位,主要工作职责就是对我县文化市场进行监督和管理,维护文化市场的繁荣稳定。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9名,其中:大队长1名,副大队长2名;设办公室、法规股、印刷出版发行执法室、影视音像歌厅娱乐场所执法室、网络信息执法室5个内设机构。其中办公室作为五大股室之一,在整个执
期刊
摘要: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大学生能否成才的必要条件。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责任感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并从教育内容和教育途径方面简要论述了如何培养大学生责任感。  关键词:大学生;责任感教育  责任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家庭、他人、国家、社会、集体和自然界能自觉地承担份内之事的精神趋向,是人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实践、接受教育等之后所形成的一种主动意识。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不仅是
期刊
2010年药家鑫案件发生后,立马激起千层浪,网民纷纷呼吁药家鑫应“杀人偿命”。事实也貌似顺应民意,2011年6月7号,药家鑫被执行了死刑后,有网友因好奇而去证实之前网络传言的“官二代”、“富二代”背景是否真的存在,证实谣言终归只是谣言,文章发表后引来评论数千条,网民纷纷忏悔自己当初的不理性。而案件结果已经无法改变,但是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没有结束,网络舆论对司法审判到底起着怎样的影响。  一、网络舆论
期刊
摘要:每个人都有继承和发扬人类精神文明的权力。“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都可以尽情享受人类知识”。与传统的图书馆和流动图书馆相比,“漂流书屋”更能做到开放式的借阅。  关键词:“漂流书屋”;“图书”;“借阅”  一、“漂流书屋”概况  “漂流书屋”源于二十世纪60年代欧洲的“图书漂流活动”。读书人将自己不再阅读或希望推荐的图书贴上特定标签投放到公共场所,无偿提供给拾取到的陌生人阅读。拾取的人阅读
期刊
摘要:文章主要通过对宋明理学思想精髓及其发展过程的研究,是我们理解它作为当时的封建社会统治工具的客观必然性,并剖析它的合理性以及局限性。是我们面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时候,能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关键词:宋明理学;朱熹;格物;利弊  一、宋明理学的主要人物及精髓  理学的开山祖是北宋的周敦颐程颐等人,到南宋时,朱熹成为集大成者,并建立了一套完备的理论体系。南宋的陸九渊将程朱理学
期刊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努力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国家为民族奋斗一生。他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不断发展和更新思想观念,顺应社会发展趋势,跟随时代的前进而前进。  一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相继入侵中国,使中华民族陷于严重的民族危机之中。孙中山作为一名伟大的爱国者,早就怀有“改良祖国,拯救同群”的宏愿。但是,早期的孙中山与何启、郑观应等改良派关系比较密
期刊
摘要:文章试图从创作心理,创作模式,悲秋意象等方面简要分析悲秋文学的形成机制,构成要素,丰富内涵以及其对中国古代文人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悲秋;意象;悲秋文学;悲秋传统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许多与秋相关的名篇佳作,如温庭筠的《更漏子》,李清照的《声声慢》,马致远的《秋思》等等。这些与秋相关的诗词所共同营造的是一个寂寞、孤独、凄凉……的意境,所共同传达的是内心的悲苦与哀愁。这些诗词作品意象选取的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