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子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w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胖子,我记忆里面常有这样一幅画面天空是一片绛紫色,胖子一如既往地站在我家附近街边的便利店门口,他头发大概有五公分,发梢焦黄。牛仔裤油腻锃亮,两边的膝盖都鼓着小包。身上的毛衣松松散散,上身胖得就像层层叠叠的九层铁塔,偏偏小腿却很细,脚也很小。但是由于他上半身的重度肥胖,让我也分不清他是真的脚小还是上身庞大。总之他的体型,看起来就像一个倒放的燃烧瓶,头重脚轻。他总是吃着一包怪味豆,显得红光满面。倒显得身后店铺暗处老板娘的脸愈加凄苦惨淡。我严重怀疑他利用了他的某种力量,吃的怪味豆从来不给钱,才使得老板娘敢怒而不敢言。这种情景,每天都会发生。
  每家小区附近的便利店都有一群相互熟悉的固定客人,比如汽修店的小哥、理发店的姐姐、复印店的大叔、还有周围的住户们。大家见面总会点头微笑,说一声“上班去啊”或者是“回来啊”。但是却没有人理会他,枉费他能占据这么大的空间,大家却能完美地忽视他的存在,把他当做一团空气,这委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有时候我猜测他是人形的“皇帝的新衣”,只有聪明的人才能看见,愚蠢的人根本看不见。或者干脆他本身就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人,就像由于他出于对自己的保护和对这个世界的不屑,不得不整天吃着怪味豆,就像一只老猫一样,蛰伏着。他每天站在大街边,把眼睛眯起来,吃着。
  我已经忘了我第一次注意到他是什么时候,说真的,一点都想不起来了,我觉得这很不应该。因为我后来把他当成了自己的朋友,而那些烫着油腻服帖的短卷发,纹着蓝色眉毛的大妈,是我生活里与生俱来,无法选择的邻居。他是我主动选择认识的一个人,而我,却忘记了这个主动选择的过程。我无数次地想要强行回忆起我和他的第一次说话,甚至于第一次眼神的交流。在始终徒劳无功之后,我在心里给自己编造了很多个我们认识的故事,有的平常,有的传奇。有时候谎话对自己说多了,自己也分不清是不是真的了。记忆总是被我的情感改头换面,把我搞得头脑混乱,真假难辨。
  “她好了”
  我们两个距离最近的一次,相隔只有0.001厘米,是由于一次虚惊一场的踩踏事仵。
  那场踩踏事发生在我的小学门口,那是一次声势浩大(由于没有人员伤亡)却渐渐被人遗忘了的踩踏事件。“育才街”离我家一条街远,那里有我的小学,有我的中学,甚至还有我念过的幼儿园。我记得那天我和平常一样,放学的时候率先跑到学校大门口,而踩踏事件却发生得猝不及防。我一下子跪倒在地上,身后往外涌的同学们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倒过来,我在最底下的一层,胸口的拉链被压进我的身体里,我的血液,我的气息都在不断上涌,眼前一片漆黑。我听见周围有人在喊“快拉起来,那孩子快完了……”好像有人想要拉我的手,但是我却怎么也够不到……
  后来过了不知道多久,耳边开始有乌鸣声和杨树哗哗啦啦的声音,阳光再一次光临了我的视线,一开始几乎晃得我睁不开眼,后背酸疼不已。我先看到的是胖子圆润的双下巴,他的头发和睫毛上面有亮晶晶的光斑。我正舒舒服服地枕在他的肚子上,脑袋底下软绵绵的。稍微一转头,我还能听到他肚子里叽里咕噜的声音。
  我一转头,胖子发现我醒了,对周围的围观群众交代似地说了一声:“她好了。”
  这个时候我才注意到周围围了这么多的人,这时候大家像树上的麻雀一样,轰的一声散去了。我的耳朵就像刚被水堵住又被疏通了一样,突然间重新回归这个嘈杂的世界,一时无法适应。有的阿姨仍然不放心我,问我要不要去医院。我谢绝了她们的好意。
  我站起来之后有一点点短暂的眩晕,不过还能克服,我定了定神,往家的方向走去。胖子也站了起来,在我身后的不远处跟着我。我悄悄地回头看他,他挺着他的将军肚,眼神呆滞冷漠,在一群叽叽喳喳的小学生中显得不相称极了。他发现我在看他,抬头朝我眯了眯眼睛,苹果肌鼓鼓的。
  我相信他是在对我笑,因为那是我见过的,第一次他的脸上出现这种表情。“上学去啊”
  从那以后,我每天上学路过街口的商店时,都要跟他打招呼,有时候我说:“hello”,有时候我说“你好啊”。他会粗着嗓子跟我讲:“上学去啊”。即使是星期天,他还是问我:“上学去啊”,而不像一般人一样,把问题改为“出去啊”。不过我一点也不在乎,反正我知道这种问候只是有中国特色的问候,就像西方人谈论天气一样,并没有人真心想要谈论天气,同样也没有人想知道我是否去上学。但是我还是很开心,因为这样的他,与普通人又靠拢了几分。
  至于那天胖子为什么会出现在我们学校的门口,是不是他把我身上的孩子一个个拉起来,把被压傻了的我救出来,还慷慨地让我枕在他的肚子上,这些事我统统都不清楚。我知道胖子从不多讲话,我也识相地不去追问不停,但是我又用我惯用的方式,把所有的经过都自己脑补了一遍,最后确认我脑补的东西都很符合逻辑,就把它当做真相了。
  后来我上了初中、高中、我依然每天去跟他打招呼,他总是老样子,对我眯眯眼,问我:“上学去啊”。我笑着回答:“是啊”。时间久了,他甚至会在我等车的时候用他拿着怪味豆的手戳戳我的肩膀,示意我吃一口。有时候我也注意礼尚往来,买两包怪味豆,不顾老板娘奇怪的表情,当场出门送给胖子一包。很开心,他会接受我的好意。
  再后来我上了大学,我再也不会每天出现在街口,等车上学了。
  “放学啦?”
  上了大学的我觉得这个世界上一切都变得很快很快,过去生活里的人也仿佛离我越来越远,听说汽修店的小哥娶了媳妇,一楼的老爷爷去世了,小卖部老板娘又生了二胎,理發店的姐姐又开了一家分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日子,悲喜起落、生老病死,对别人而言,不过为人增添了闲时谈资。
  胖子的事,可能在别人眼里,连谈资都算不上吧。
  放假的时候我拉着行李箱回到了家乡,回到街口的便利店,曾经鲜艳的牌匾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被太阳晒褪了色,门口上挂着一大排袋装奶茶和怪味豆,被这座工业小镇的风吹得落满灰尘。
  他挺着将军肚,双腿叉开,神情淡漠地站在门口,好似迎八方来客的门神。
  他有白头发了,上半身的肉更下坠了。原来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也老了。
  他远远地就看见了我,看起来竟然一点都不惊讶,就好像昨天我们刚刚说过话一样。
  我心头一动,走上前去问他:“你好吗?”这一次,我使用了疑问句。
  他不回答我,自顾自地问自己的问题:“放学啦?”
  我笑着纠正:“是放假啦!”
  他不会管我说了什么,把手里的怪味豆推给我,我拿起了两颗放进嘴里,芥末味冲得我鼻子酸酸的。其实我并不想吃,我只怕他心里想我上了大学,就不再理他了。
  他过得好不好,我终究没有问出来。
  长大了之后的我再次审视我们之间的关系,我惊讶地发现我岂止是不知道他最近过得好不好,我不知道他的父母是谁,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但是那又怎么样,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我除了坚持每天睡觉以外,坚持的最久的一件事,就是一个人和他打招呼。
  上大学的第二次暑假,我一如既往地和胖子打招呼,我爸刚巧开车出现在街边,我和胖子道了别,开门上了我爸的车。
  上车以后,我爸问我:“你认识他吗?”“啊,对啊。”
  我爸朝窗外吐了一口烟,半晌,慢悠悠地说:“那人啊,是个傻子。”
  车窗外,从叶子缝隙洒落的光斑,不停地往后倒退,晃得我眼花缭乱。
  再一次放假回家,我仍然同他打招呼,和他一起吃怪味豆。
  我没有问他的名字。
其他文献
写这篇文章时,我正在新疆新和县通古斯巴西古城进行考古发掘。在这样一个周围没有几户人家的小农村里,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早出晚归,走在田间的小路上,体验着为期一个月的考古专业实习。那么,考古学到底是怎樣一个专业呢?当然,介绍这个专业的学术渊源、学科背景可能会有点无聊,所以不如让我来说一说我的考古生活吧,相信这样可以让你更加真切地了解这个专业。  北京大学是国内最早成立考古学教学科研机构的高等学府,最早可以
期刊
一提到世界史,你或许会想到古希腊线条流畅、充满力量的雕塑,想到埃及、尼罗河,还有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那么,到底什么是世界史呢?关于世界史,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世界史一般是指有人类以来地球上历史的总和,虽然世界的历史早在人类文明出现之前就存在,但是人类一直到近现代才真正用这个概念来研究和述说历史。早期的世界史不可能记述人类文明之外的历史,因此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必须是在近代地理大发现以后才可能逐
期刊
说起历史老师,你想到的是乱七八糟的头发、不修边幅的着装,还是满脸的络腮胡呢?No!No!No!历史老师的正确打开方式不是这些,而是他们在历史的武林江湖中练就的“独门绝技”。他们中间有的人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却非要靠才华称霸历史教学界;有的人虽然整天与看似枯燥的历史课本打交道,却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成为学生心目中思想很潮的贴心老师……  人气老师:张嘉豪  形象素描:变着花样讲历史的90后追剧达人。 
期刊
立冬  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冬分孟冬、仲冬、季冬,即夏历的十、十一、十二3个月,统称为“三冬”,3个月90天,故又称为“九冬”。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立冬”的解释是:“立,建始也。”又云:“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到了冬天,天地万物都到了修养生息的时节,动物已藏起来准备冬眠了,人们也应该提前准备好过冬的食物,养精蓄锐、以待来春。  中华民族一向有着善始善终的传
期刊
传说中北宋东京城中有“八十万”禁军,是赵匡胤打天下的底子:又传说禁军中人才辈出,金枪将徐宁、豹子头林冲,个个都是英雄好汉:还有人说禁军还不如边军,战斗力低下,以致北宋在对外战争中连连败北。北宋禁军究竟什么样,他们在大宋朝的盛世中,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一支只属于皇帝的军队  翻开《宋史·兵志》,有这么一条记载:“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日禁军。诸州之镇兵,以分给役使,日厢军。选于户籍或
期刊
在美国,我有一点特别不适应——以为自己在逛着老少咸宜的户外用品市场呢,一转身,眼前赫然是齐刷刷的好几排猎枪。  不过观察美国人日常生活中的枪支,其实也颇有意思。要是看新闻,我来美不过8个月,与形形色色的枪击案“擦肩而过”已经不止一回了:我所租住的公寓楼下自助加油站在某一天凌晨两点发生过一起持枪抢劫案,几个小贼抢了一辆英菲尼迪汽车;去年亚特兰大郊外发生过一起还挺有名的抢劫案,三个毛贼想去一户华裔商人
期刊
7月的天蒙蒙亮,16岁的江夏和很多孩子一起上了一辆大巴,從老家苏北丰县的一个小村子,开始了朝爸妈所在的苏州的“迁徙”之旅。因为这样的迁徙,江夏他们被称为“小候鸟”。  班车上大多是10岁以下的孩子。江夏是其中年龄最大的一只“小候鸟”,也是一只“新候鸟”。那些孩子大多都熟悉了这条漫长的路途,常常“迁徙”,只有江夏是第一次出远门。  江夏3岁的时候,爸妈就离开家去了苏州,把他留给了奶奶。这些年他对爸妈
期刊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国古代很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重地在漫长的时光中几易其名。那么让我们开展这项“地名改动”的大盘点,欢乐吐槽历史上那些千奇百怪的地名改动吧!  一、忍无可忍级  1.汝南-驻马店  私认为这是最坑爹的一个,没有之一!要知道汝南可是“四世三公”的袁绍的故乡。试想一下改名之后袁绍说“吾乃驻马店四世三公的袁家公子……”,真是毫无气魄感!  2.常山-石家庄  赵云的故乡,常山赵子龙以后介绍自
期刊
没有震撼特效,没有漂亮脸蛋的大特写,仅靠极为普通的开场就能吸引各年龄段观众的影视作品,那一定不普通。这种不普通的剧,今年当属《人民的名义》了。在影视作品泛滥的今天,全家人追一部剧的情况已不多见,然而像《人民的名义》这样一部不靠偶像不靠炒作只拼精良制作和演技的正剧,却让很多人都惊呼:全家都爱看,连95后也不例外!这部号称“史上尺度最大反腐剧”开播首日就冲入电视剧收视率排行榜前三,豆瓣的评分高达9.1
期刊
暑假的一天,小哲找到了槐树街。  虽然街名是“槐树”,路的两旁却全是紫薇,正逢花季,大大小小的紫薇树全都骄傲地擎着或紫或粉的花朵,将整条街布置成了童话的世界。  小哲嗅着这股浅淡的香味儿,一路慢慢找寻着“杨记伞坊”。  想要送六月一把油纸伞是春天时就有的想法。那时,六月刚搬来,一袭碎花棉布裙,外罩一件月白色薄开衫毛衣,两只眼睛水灵灵的,仿佛有蝴蝶栖息在她的眼睑,只要她轻轻一眨,它们便会扑闪着翅膀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