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益是公民权利

来源 :名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j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转型时代,出现了一系列社会危机,包括社会公共道德的底线危机。这是需要公益的时刻。公益可以推动社会参与,有助于重建信任,重建社会底线。如此积累,这个社会就会悄然地发生转型,向良性的方向,以和平的方式触动改革。
  我在1997年做志愿者调查的时候发现,有一帮志愿者在积极地做着改变,是真的试图帮助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我非常受触动。他们是中国的公益行动者。我经常被人当做公共知识分子,其实我更愿意做行动者,一点一点地改变。要有策略地做公益,不露声色地做,推动社会顺利地实现转型,最好的转型就是悄然发生变化。
  这些年来,国家政策也在逐渐转变,社会建设成为新的中心议题,从而使公益越来越主流化。公益领域越来越开放了,它不再是一小众雷锋式人物的自娱自乐,精英阶层包括企业家纷纷介入公益事业。
  我亲眼见证到一个奇迹的发生。就是“坤叔”的“千分一公益服务中心”在广东成功注册。之前,这是不可想象的。按民政部门相关规定,民间公益组织必须找到主管单位,才能向有关部门提出注册申请。没有合法的身份,就不能宣传公益理念。这条路看起来简单,走起来却很费劲。 “坤叔”助学二十三年,六次申报都被拒绝,但由于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批示,僵持多年的局面陡然出现转机。这个事件有着标志性意义。很多公益组织可以到广东落地,可以注册,可以公募等等,都是非常好的现象。
  通过公益,培育公民
  全民公益是我提倡的一种价值观。不是只有富人,也不是只有政府,而是大家都来一起做公益,通过公益,培育公民。全民公益的理念在于普通人做公益不仅是做好事,也是他的公民权利。它的核心就是最广泛的普通人都可以在这个领域实现社会参与,公益也因为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参与而成为公共参与的重要管道,进而成为社会建设的关键领域。全民公益的背后,实质是从公益行为模式到公益制度和文化的转型。
  现在社会上已经出现了一些专门做公益的人,我个人比较推崇随手公益,可以让习惯自然地发展成专业公益。公益人,算是中国最有正能量的一批人。专门做公益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有颗好心未必能做好事,要不断地修炼自己、提升自己。公益人除了爱心,有一份热情也是很关键的,要有一定的技术和能力,有合作的精神也最重要。
  要建设一个相对成熟、理性的社会,公益可以来化解一些社会矛盾,重新建立社会的正能量,培育出一些新的公民。这个社会就会悄然地发生转型,向良性的方向,以和平的方式触动改革。
  志愿是公益的核心精神
  公益不是只做好人好事,而是让我们生活的社会变得更有意思,更成熟,更理性,更美好。这就需要公益创新。在以前,公益慈善只是计划体制,人们被慈善、被志愿,现在的公益事业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志愿性。志愿是公益的核心精神。二是公益性,为公共利益、公共价值而努力。三是创新性,超越计划体制下的慈善。
  其实,公益是一个正常的职业和行业,公益是需要成本的。零成本,表面看是很多人在奉献,但成本被转移,不利于行业发展,一定要打破零成本的现象。任何事情一定要专业的人才,专业的人才就需要相应的待遇。当然如果说做公益要想获得特别高的工资,发大财也很难。
  转型时期做公益的挑战,第一是公信力,第二是专业化,第三是筹款或资源整合的能力。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投身公益事业,企业家在社会变革中充当了一个重要力量,不仅仅是捐钱,而是做专业的慈善,盖茨、巴菲特代表了一股社会潮流,中国也需要这样的企业家。
  中国公益组织需要创新,从行政化走向社会化,去行政去垄断;要从一元模式走向多元模式。公益也是市场,服务能否做得好,是由服务的人群来决定的;要允许其他组织的多元化模式,不能只有一种最佳实践。
  中国现在鼓励社会创新家的产生,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创新的领域中来。公益指向的是社会转型,是公民社会的形成。一般来讲,什么样的国家会产生什么样的公民,而公益的意义就是什么样的公民决定我们未来是什么样的国家。
其他文献
中国大陆高尔夫运动的发展,始于改革开放初始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得风气之先的广东先后涌现了中山温泉、深高等高尔夫球场,而参与早期高尔夫球场设计、建造、管理的也几乎全部是外籍机构和外籍人士。此后,随着高尔夫运动的蓬勃发展,一大批本土的优秀人才纷纷投身于高尔夫产业,本土精英为主的高尔夫管理、建造和设计公司也不断涌现,形成与国际品牌公司抗衡的一支重要力量。以球场管理而论,外资国际品牌与本土品牌可以说平分秋色
期刊
『成功感是外向的,幸福感是内向的。』将人生不同面拎得分外清晰的洪为民,在从成功感到幸福感的跨越中,也异常享受。  1985年,洪为民正在香港读大学。那一年,乔布斯被董事会赶出了自己创办的苹果公司,理由是不切实际地创新。大学毕业后,洪为民在香港IT外企任高管,属下的经理跟他谈创新,“必须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走”。洪为民完全认同。乔布斯的外号中,有一个叫“最伟大的小偷”,洪为民认为这并非贬义,而
期刊
因阿拉善生态协会,国人记住那个被会员吆喝着关进『笼子』里的首任会长刘晓光。这是商界大佬刘晓光的意外收获。  这个总是面带微笑的男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曾官至北京市计委副主任。临危受命,他将众多亏损企业,以15年的时间,整装上路。他的生意从高速公路、地铁到自来水、盖房子,无所不包;业务包括处理北京80%以上的污水;京津高速、北京地铁4号线等城市基建以及房地产和金融业,拥有5家上市公司。  由仕入商,显
期刊
粉丝的暴涨,盛大的掌声,把他从钱的中心,推至爱的舞台中央。他在微博时代,重新找回曾经失去的巨大的幸福感。  薛蛮子总是笑眯眯的,在成为微博红人之前,他的狂狷是少有人知。刚来美国打工,赚到7000美金,买了辆汽车,幸福得忘乎所以,想到了官已不小的父亲,也买不了一辆汽车;赚了100万美金,他在心里调侃自个,“老子怎么可以挣100万美金哪?”第三次是他投资的UT斯达康上市,赚到了1亿美金。此后,“他就变
期刊
投身公益前,他们或是身家不菲的企业家,或是声名远播的媒体人,或是某领域的知名专家。转身公益后,他们是中国公益事业最积极的行动者。他们以个人的声望,整合社会资源,快乐行善。“以前做记者是监督强权,现在去做公益是扶助弱者,不是逃避,是迂回。”在“老兵回家”项目发起人孙春龙看来,两者有一个共通的地方,不管是尝试推倒一堵墙或者帮扶一个鸡蛋,其目的都是为了自己生存环境的日益趋好。在互联网时代,募集善款、民主
期刊
在这个可以公开大谈肉体和欲望,谈论灵魂却变成隐私和羞耻的年代,他坚持,要做触及灵魂的思考,要直面人生尖锐的问题。  采访约在午饭后。这天的午饭,谢有顺是和80后作家李傻傻一起吃的,谈论的话题和文学没有多大关系。和作家们的饭局,已经多年不谈文学了。他有些感慨地说:倒是和诗人在一起,还会为了某个诗歌观念争得面红耳赤,还会有喝酒、流泪甚至吵架的场面出现。  如果你还没有自杀  谢有顺自谦酒量不好,对吵架
期刊
『我们的一小步,是推动年轻人前进的一大步。』在帮助后辈的过程中,这位愈发显得慈眉善目的『光头哥』,完成了对自我的一次次超越。  袁岳永远笑眯眯的,刮得铮亮的光头已成为他的品牌形象。尽管“袁岳”二字代表了多重身份的社会活动家出现在各大场合,袁岳本人却显得颇为内敛:不张扬、自己永远不是主角,坚信事业就该滚雪球式成长,不会一步登天,但可聚沙成塔,实现超越。  商界提及袁岳,最出名的身份,莫过于零点研究咨
期刊
『如果你是一个环保人士,那么你看到的这个世界是非常不堪的—空气是肮脏的,垃圾是乱倒的,花草树木是乱种的,鸟被抓起来,污水乱排……,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到任何一个地方,我能一眼发现起码十个问题。』  郭美美事件后中国的公益环境就如一潭搅浑了的水,时隔已久,沙石慢慢沉淀,上层的清水依稀让人们看到了希望。媒体人做公益在中国已经成为了一种热潮,邓飞发起的“免费午餐”,王克勤发起的“大爱清尘”都取了非常大
期刊
在中国经济学界,他以敢言著称,被誉为『中国经济学界良心』。  但即使在他至亲女儿眼中,看到的也多是他的不露声色,『像是一本摆在身边的书,却始终没有完全揭开过』。  2002年10月初,吴敬琏受邀到内蒙古阿拉善月亮湖召开泰山研究院的年会。有着6000万年历史的湖水滋养着无数鱼虾,成群的野鸭、灰鹤、红雁、鸳鸯在芦苇丛中游弋。吴敬琏正陶醉在湖光美景中,突然,他听到远在沙丘处的柳传志大喊:沙尘暴来了!  
期刊
对自己人生的规划,万捷导演得绝对出人意料,因为他不喜欢按部就班的庸常。他超越同行,前瞻地看到技术与艺术之于印刷的巨大机遇。  万捷自小的理想是做一名电影导演,考大学时却学了印刷。二十多年后,身为行业大佬,万捷认为自己的“活”与张艺谋干的差不多—寻找市场机会,制订商业计划,一步步执行到位。  但对自己人生的规划,万捷导演得绝对出人意料,因为他不喜欢按部就班的庸常。为何要拼命“逃离”第一家铁饭碗单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