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站在山腰看好戏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lm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难说清黄渤到底是哪一部戏之后大火的。从演员到如今的导演,偶尔还会在适当的时机下展露一下自己的歌舞才能,还干回了“老本行”,用声音创造了一个二次元形象“黄逗菌”,不同的角色在黄渤的身上游刃有余地切换。
  2018年8月10日,黄渤酝酿了7年之久的导演处女作《一出好戏》终于公映了。戏内,黄渤营造了一个狂欢的世界,戏外,他把自己的日子过得缤纷有戏。
  遇见“命运”的小指针
  “哎哟,北京,真大哈。”站在北京站的广场上,蓝背心,蓝衬衫,化纤的裤子,天然的山东口音。手里抱着一大瓶矿泉水,张着嘴,望着天,茫然地环顾着这座未知的城市。这是黄渤入行的第一部戏,《上车,走吧》。管虎导演,搭檔高虎。那时的黄渤在进组之前竟没有上过一天表演课,也从未接触过演戏这个行当。不像很多演员在处女作中的青涩,黄渤参演的首部作品就得到业界的极大认可。而在十多年后回过头来看,这部电影依然引人入胜。与其说当年的黄渤是在演绎一个角色,不如说他通过高明这个角色第一次正式地向大众介绍了自己,也多多少少地讲述了一些关于他自己的故事。其实在这之前,黄渤已经出道有一段时间了,这可以从他上中学开始算起。那时他与组合中的小伙伴们一起,跟着朋友们从国外带回来的录像带学习舞蹈,编排属于他们自己的节目。当他们觉得一切已经成熟后,便一起离开了青岛那座小城,奔向一座座陌生的大城市。就像影片中的人物一样,无畏地走向未知。
  兜兜转转一大圈,最后终于落脚在了影视这一行里。而一切都像是被安排好的。黄渤早年的身份转换与历练,成为了他日后演艺之路的基石。因为比同龄人见得多,所感受到的人情冷暖也多。后来在学习表演时,学校里面有一项功课叫作“生活观察练习”,黄渤说,“其实我旱就开始练习了。所有见过的人与事儿都在脑子里,有时候看到一个剧本,我都能反应出来这像是谁谁谁,他要做这事儿是怎么个状态。”
  当年的黄渤没想到,一部《上车,走吧》就把自己带上了影视这趟列车,让在生活中捶打多年的他在演艺圈获得了一席位置。
  最好是没那么出名
  黄渤也曾年少轻狂过,他也有过在酒桌前与朋友底气十足地说“我400一场”的张扬时刻。可当名气真的来了的时候,当别人对他的称呼从“小黄”变为“黄渤老师”的时候,他有一度很不适应。“你知道吗,后来我下楼梯竟然还有人扶我,说黄老师慢点儿慢点儿。”那一刻,黄渤恍惚了,他觉得别人口中的那个他与真实的自己离得那么远,那么陌生。当身边的同事给他看网络上写他的新闻,“什么什么喜剧之王,谁谁谁的接班人”,黄渤说,他自己看着都想乐。
  随着名气的增长与一座座奖杯的加身,大众对于黄渤每一次的出现,更充满了期待。人们开始习惯性地认为他接拍的每一部戏都应该是被叫好的,他在公共场合的每一次现身都应该是趋于完美的,即便那可能是他不那么擅长的主持或者其他工作。而这样的改变似乎应了黄渤那句话:“我不认为得这个奖完全是一个好事儿。”以前,你可以好你可以坏,但从得奖以后,你不能坏了。“你演得好你应该,演得不好,人家就会说,‘哟,还著名演员呢’。”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综艺节目《创造101》中,黄渤以嘉宾与总决赛主持人的身份参与其中。除了为自己的影片《一出好戏》做宣传,黄渤说这档节目吸引他关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年轻努力的女孩们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当初。他们努力着,渴望着被人们看到,有属于自己的位子。
  “现在看她们在排练的时候,觉得既幸福又羡慕。”面对新人辈出的娱乐圈,黄渤感叹人生就像过山车起起落落,而实现梦想的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人才辈出的娱乐圈,要黄渤这位“过来人”给一点经验。黄渤想了想,他的答案很简单:“不管做艺人这条路走得有多难,都要相信自己,勇往直前,因为你们的背后永远有一个叫作家的港湾为你托底,永远都有一群人一直做你们的后盾。”跑过场子、做过生意,既是演员又是导演。这两年,黄渤开始放慢脚步,享受小忙小碌带来的生活乐趣。
  回到生活里面去
  人们熟悉了解黄渤,是从他演绎的那些“小人物”开始的。但成名,却让黄渤离那些“小人物”的生活越来越远了。即便是他脑子中还存储着许多“小人物”甚至是底层人物的范本,但他本身的状态与生活环境还是随着通告越来越多而与曾经那个挤小巴、做买卖或四处演出的阶段越发不同了,黄渤自己,也对这种疏离感感到过恐慌。
  2012年的时候,黄渤为了让自己能够感受到普普通通的生活,他曾尝试坐地铁出门。他觉得这便宜又方便快捷,这是老百姓的生活。但进了地铁,就不对了。“我还以为是要去窗口买票什么的,再一看,人家都是用卡了。都根本不一样了。”最后,黄渤不再去坐了,不是因为买票还是买卡,而是因为地铁似乎都不再包容他了,他上了地铁会有很多人认出他,在地铁里和他不停地聊天,或者一个接一个的拍照。
  现在,虽然没法坐地铁公交,但黄渤又多了一种发现生活的手段。他会在前往下一个通告的路上绣个花,会在看到雨后花苞时留下一张影,会认真地把自己的馍掰得碎碎的。他不是那种高处不胜寒的人,他是个以演员为职业的生活里的老百姓。
  不是情商高,是恰好没被拽进坑里
  身边常常会听到一些来自演艺行业的人讲,在这一行打拼,想要走的好,没有高情商是不行的。在影视圈里,黄渤的人缘算是很不错的。
  在参加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时,黄渤一个微信请大家帮忙给“蘑菇屋”打电话点菜,好友们二话不说,纷纷来电“捣乱”。在《创造101》的总决赛上,罗志祥为黄渤口播宣传电影《一出好戏》,引得身边的主持人忙问:“刚才这句是收了广告费吗?”而在黄渤首执导筒的影片《一出好戏》中,友情出演的徐峥在影片中的戏份被剪。黄渤的“歪理”“我给你钱了吗?既然没给你钱,那剪掉又有什么关系”竟然也能让徐峥欣然接受,可见友情坚固。
  演戏之外,黄渤也希望做更多不一样的尝试。比如他又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配音,而配的这个角色又恰恰是自己的“二次元平行萌物:黄逗菌”。这个萌萌的小人儿,纠结、唠叨、敢想敢干,你能从他身上看到黄渤的影子,但它又是完全另一个“人”。而随着“黄逗菌”定格动画第二季即将推出,这款由黄渤而起打造的动画形象IP,也将生长出自己的模样。
  人们说黄渤就是情商高,会讲话,才维系了这些朋友。但黄渤说,真实的状况根本不是那样。就像黄渤在北京电影学院上学时的台词老师徐燕说的那样,在黄渤的情商与智商中,最突出的品质,应该是善良。“怀揣善意,把你说过的有意思的话总结到一起,你就是高情商的金句王。但抱有一丝丝的不善,从你各种活动节目里面挑毛病,那你就是个满嘴跑火车的大傻子。分分钟,你就变成了另一个人。无论是好坑还是坏坑,这些都是一个被越挖越大的坑。而只有你自己和真正熟悉你的人知道,事实并非如此,你这个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据《商界时尚》整理
其他文献
从小,父亲不允许李雅华学雕刻技艺,“叛逆”的她一路与父亲“斗争”,曾被逐出家门。她创办企业“惠和”,打破女人端不起“石饭碗”的偏见,成为新三板企业中的“非遗传承第一人”,成了人们眼中的“影雕女王”。  2017年,在厦门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中俄两国元首共同参观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展览现场,有“影雕女王”之称的李雅华展示了她创作的影雕作品《兰闺雅集》《惠安女赶集》等。“影雕”是一种特殊的
期刊
用酱油或盐来调味,后者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前者则已经是文化了。  中国人的生活,离开不了酱油,它用黄豆加盐发酵,制成了醪是豆的浆糊,日晒后榨出的液体,便是酱油了。  最淡的广东人称之为生抽,东南亚一带则叫酱青。厚一点是老抽,外省人则一律以酱油称之。更浓的壶底酱油,日本人叫为“溜Tamari”,是专门用来点刺身的,加淀粉质后成为蚝油般的,台湾人叫豆油渍。广东人有最浓、密度最稠的珠油,听起来好像是猪油,
期刊
当代著名漫画家方成,8月22日上午因病在北京友谊医院去世,享年100岁。方成1946年在上海开始从事漫画工作,以之为终身职志,他与华君武、丁聪并称为中国漫画家“三老”。“思想性”是方成作品的特点,他多次取材中国民间传说和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如钟馗、济公、鲁智深、布袋和尚等创作出多幅中国水墨漫画,其作品针砭时弊,用幽默的态度画尽生活苦事、烦事、难事,将讽刺漫画这门“一针见血”的艺术深植于心。新中国
期刊
本期沙龙主题:酱,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酱。开门七件事,大家写到酱了,对着电脑抓挠这期前言,真是绷不住,乐了。您说,沙龙的作者们,啥不能写吧,一写还一串儿,主题一脉绵延。生生不息,不就是生活吗?  酱,是线索,順藤,能从记忆深处,摸出好几个圆溜溜的瓜。  首先,我想起一位日本小女孩的名字:未来酱。  或许,很多人不知道她的名字,但她圆圆的苹果脸,不褪色的高原红,忽略镜头的顽劣,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吃就
期刊
金菊怒放,赧水河畔“美食节”压轴戏就是血酱鸭烹制比赛。只见那砧板上刀光闪闪,炒锅里油烟阵阵,一股股鸭子特有的甜香伴着辣椒的呛香、卤水的浓香、料酒的醇香、子姜的辛香、小葱的馨香、蒜苗的清香,连绵不断地弥漫开来,并毫不客气地袭入人们的鼻孔,令在场的人都晕乎乎地陶醉在这温馨的鸭香中。过不了多久,一道道各具特色的血酱鸭相继摆到了评委桌前。论刀法,辨火功,看颜色,在观者一片“啧啧”声中,评委们细嚼慢咽,公正
期刊
在中国篮坛“巨人”运动员中,身高2米36的孙明明经历特别丰富。他出身贫寒农家,篮球让他从乡下走向世界,却因为患病,失去了进军NBA的机会。  他在球场上虽然没有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却收获了纯美的爱情,他和妻子是英国吉尼斯总部认证的“世界最高夫妻组合”。退役后,他经济窘迫,却从未对生活失去过信心。为了让妻子和女儿过上像样的生活,他利用自己的特殊身材闯荡演艺圈,开办篮球俱乐部,人生路走得踏实又稳健…
期刊
近日,由编剧刘雁执笔、刘家成导演的京味年代剧《芝麻胡同》历经126天的拍摄顺利杀青,该剧通过讲述住在芝麻胡同的严振声一家几十年的平凡生活,力图还原老北京有里有面、有滋有味的生活百态。本剧由新丽电视传媒、诚成影业出品,何冰、王鸥、刘蓓领衔主演。对于《芝麻胡同》的创作初衷,导演刘家成一言以概之,“定当全力以赴,为京味题材撑起一片天”,而整个团队也正是在这条原则的指导下投入到拍摄制作中。剧本由刘雁担当,
期刊
北京人说话中的忌讳  北京人的礼数大,规矩多,所以生活中有很多忌讳,尤其说话,中国古代就有“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之说,很多时候,话不投机半句多,也许没留神,一句话说蹭了,可能就会让人撕破脸,本来是朋友,小船可能就会翻,成为冤家对头。  所以,北京人在说话时,有很多的忌讳。这些忌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人的尊重  俗话说:当着矬人不说短话。比如对方家里的亲人刚去世,您在说话时,就要回避跟死
期刊
2018年4月,一名95后女兵驾驶着辽宁号航母接受了习主席的检阅!6万多吨的“海上巨兽”,在她的控制下乘风破浪,驰骋海洋。这名颜值不输明星的辽宁舰女舵手,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万里挑一,“马背女孩”走上辽宁舰  今年23岁的加德热拉·哈布力,出生在新疆阿勒泰一个哈萨克牧民家庭,家中还有一个弟弟。当地的孩子被称为“马背上的孩子”,加德热拉从小就跟着大人们骑在马背上驰骋。加德热拉的爷爷曾是一名军人,他
期刊
几十年来我可能已经做了数千场音乐讲座和边演边讲的音乐会,有人称它为“郑小瑛模式”。现在我已淡出舞台,但还有很多人记得我,我觉得这不是因为我的指挥艺术有多高超,而是因为我很在乎观众。  郑小瑛,1929年出生于上海,闽西客家人。中国第一位歌剧交响乐女指挥家,教育家。上世纪60年代留学苏联国立莫斯科音乐学院,曾任中央歌剧院首席指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为世界合唱比赛荣誉艺术主席团永久成员,获法国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