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驴得水》在当年是引起众多讨论的一部成功电影,它的成功不仅仅是票房上的成功,更是引发了大量观众对针砭时弊这类电影的思考,本文试图从影片中知识分子方面进行论述,思考其中人物的异化。
【关键词】:《驴得水》;人物;异化
故事发生在1942年中国偏远的山区,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怀揣着改变中国农村积弱积贫的美好愿望来到这里进行最基层的乡村教育,但那里条件简陋,极度缺水,工资微薄。校长为了维系学校的发展,谎报了一名叫“吕得水”的英语老师,用他的工资来养驴和补贴日常开支。但是谎言终究会有被发现的一天,很快教育部的特派员对于户籍档案空缺的“驴得水”老师进行调查,后来美国特派员也来看望自己资助的农村教育家“吕得水”老师,在阴差阳错之中上演了一幕幕嘀笑皆非的故事。本文就试图通过电影中人物来进一步分析人性的异化。
一、孙校长——知识分子的理想
孙校长代表知识分子的理想,他到乡村搞教育,目的是好的但校长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编造了一个驴得水的英语老师,后来又用铜匠来冒充驴得水老师应付视察员的检查。看似忠厚的校长,却在危急关头带领大家一错再错,为了一个谎言用更多的谎言来包裹。校长的一再忍让最终导致了一系列的连锁反映。为了让铜匠假扮吕得水老师,默认张一曼用“睡服”的方式让铜匠答应拍照,以至让后来裴魁山的的性情大变,铜匠的报复,张一曼被剪发羞辱后最后自杀等等后果。为了他一个所谓的理想让所有人都服从于他,最后宁愿牺牲女儿的幸福也要维护自己所谓的理想。这种手段和方式从本质上就已经脱离了梦想的轨道。就像影片导演所说的:“为了美好的目的去做错误的事,终究走上歧途。”
二、裴魁山——知识分子的幻灭
裴魁山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他有知识有阅历,谈吐也正派。他一直喜欢着张一曼,也想和张一曼在一起。但有一天当他看到张一曼和铜匠睡在一起之后性情大变,就想尽办法来整张一曼,他的人性的美好迅速幻灭,最终堕落到恶的上面。特别是当他穿上貂皮大衣的时候,他也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变成了一个利益私立者,将潜意识的自私彻底扩大化。在金钱方面,裴魁山对金钱可谓重视之极,尤其是在爱情和利益面前他毅然决然选择了利益。在人性恶的方面也沦落为官员的走狗,陪着官员们一起吃驴肉,人性的无情在裴魁山身上彰显得淋漓尽致,最后他所有对理想的追求都幻灭。
三、张一曼——知识分子的自由
张一曼代表知识分子所追求的自由,个性解放,甚至包括性方面的自由。她是片中唯一的人性闪光点,也代表了部分受压抑的知识分子女性的命运。影片中她的头发被剃掉,头发是一个女性的外表,更代表了一个人的精神,头发没了可以再长出来,但是人性遭到了摧残还能赚回来吗?女性主动追求的爱情,性观念的开放往往被误认为“淫荡”,在经历了种种人性恶的摧残之后。最后她只有通过自杀的方式才能解放自己,让自己得到自由。
四、周铁男——知识分子的倔犟
周铁男代表知识分子的倔犟,这种倔犟表现的很虚伪,原本带着知识分子硬气的周铁男,当代表强权的子弹从他脸上飞过的时候,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周铁男立马屈服叩首,立马就怂了,之前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瞬间变得滑稽可笑。为了保存性命宁愿沦为特派员的走狗,还美其名曰“打入敌人内部”。甚至还劝他喜爱的佳佳假扮吕得水的未婚妻。这种种表现说明在强权面前知识分子是没有什么反抗的能力,尤其在影片所属的哪个年代,知识分子的权力更是微乎其微。无论他的身体如何强壮,没有坚强的意志,一样抵挡不了政权的淫威。
五、孙佳佳——知识分子的天真
校长的女儿孙佳佳代表着知识分子的天真,不惧强权,天真善良,受过良好的教育,以为能改变社会,但最后的结局往往以无奈收场。影片开始就表示她支持向往投身革命事业的大哥,但是在影片的结尾他意识到“过去的如果就让他过去了,未来只會越来越糟”佳佳带着没落和疲惫选择离开,脱离这个荒诞虚伪的地方,投奔延安。当佳佳箱子里的五颜六色的彩球从马山上滚落的时候,也就代表了知识分子天真的破灭。
六、铜匠——知识包裹下的人性
铜匠在影片的一开始就被塑造成一个典型的当时中国农民的形象,衣着褴褛,头发脏乱,
带着照相后人就会短命的无知。他的样子也正是这群知识分子们所要改变的农村的地方,他们为了让铜匠看起来更像个知识分子,通过洗澡,剪发,换上中山装等等方法来将农民身份的铜匠变成知识分子的“吕得水”老师。这桥段也暗示了农民身份的人也只有通过这样的净化洗礼后才能由愚昧步入到知识分子的文明之中。但拥有了外表不一定拥有内心,此时的铜匠仅仅是被这群知识分子包裹利用的工具而已。而当铜匠拥有了知识,虽然外表依然是最早农民的样子,但内心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价值观,他懂得了与泼辣妻子的反抗,懂得了运用所谓的知识建立的权力来发泄自己的个人愤恨,维护自己的个人利益,他利用特派员的权力来制衡一切,发泄自己的不满,这都凸显了一个愚昧的人在拥有了知识作为权力后暴露出人性的丑恶。
拉康的镜像理论告诉我们,电影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化在线,同样也是我们反观与透视现实的一扇窗户。影片整体笼罩在黑色的阴影中,用所谓的梦想做为美丽的外壳,用喜剧的表现形式来展现人性丑恶的一面,整部影片表现出了知识分子这个群体的一种悖论的困境:通过教育拥有了礼貌地行为、所谓的理想和复杂的思维,但在利益和压力面前,人性的本质没有得到任何改变。中国知识分子身上的劣根性不仅仅在影片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它也从现实主义的批判角度来反映出社会的真实,讽刺普遍存在的现实社会。
【关键词】:《驴得水》;人物;异化
故事发生在1942年中国偏远的山区,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怀揣着改变中国农村积弱积贫的美好愿望来到这里进行最基层的乡村教育,但那里条件简陋,极度缺水,工资微薄。校长为了维系学校的发展,谎报了一名叫“吕得水”的英语老师,用他的工资来养驴和补贴日常开支。但是谎言终究会有被发现的一天,很快教育部的特派员对于户籍档案空缺的“驴得水”老师进行调查,后来美国特派员也来看望自己资助的农村教育家“吕得水”老师,在阴差阳错之中上演了一幕幕嘀笑皆非的故事。本文就试图通过电影中人物来进一步分析人性的异化。
一、孙校长——知识分子的理想
孙校长代表知识分子的理想,他到乡村搞教育,目的是好的但校长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编造了一个驴得水的英语老师,后来又用铜匠来冒充驴得水老师应付视察员的检查。看似忠厚的校长,却在危急关头带领大家一错再错,为了一个谎言用更多的谎言来包裹。校长的一再忍让最终导致了一系列的连锁反映。为了让铜匠假扮吕得水老师,默认张一曼用“睡服”的方式让铜匠答应拍照,以至让后来裴魁山的的性情大变,铜匠的报复,张一曼被剪发羞辱后最后自杀等等后果。为了他一个所谓的理想让所有人都服从于他,最后宁愿牺牲女儿的幸福也要维护自己所谓的理想。这种手段和方式从本质上就已经脱离了梦想的轨道。就像影片导演所说的:“为了美好的目的去做错误的事,终究走上歧途。”
二、裴魁山——知识分子的幻灭
裴魁山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他有知识有阅历,谈吐也正派。他一直喜欢着张一曼,也想和张一曼在一起。但有一天当他看到张一曼和铜匠睡在一起之后性情大变,就想尽办法来整张一曼,他的人性的美好迅速幻灭,最终堕落到恶的上面。特别是当他穿上貂皮大衣的时候,他也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变成了一个利益私立者,将潜意识的自私彻底扩大化。在金钱方面,裴魁山对金钱可谓重视之极,尤其是在爱情和利益面前他毅然决然选择了利益。在人性恶的方面也沦落为官员的走狗,陪着官员们一起吃驴肉,人性的无情在裴魁山身上彰显得淋漓尽致,最后他所有对理想的追求都幻灭。
三、张一曼——知识分子的自由
张一曼代表知识分子所追求的自由,个性解放,甚至包括性方面的自由。她是片中唯一的人性闪光点,也代表了部分受压抑的知识分子女性的命运。影片中她的头发被剃掉,头发是一个女性的外表,更代表了一个人的精神,头发没了可以再长出来,但是人性遭到了摧残还能赚回来吗?女性主动追求的爱情,性观念的开放往往被误认为“淫荡”,在经历了种种人性恶的摧残之后。最后她只有通过自杀的方式才能解放自己,让自己得到自由。
四、周铁男——知识分子的倔犟
周铁男代表知识分子的倔犟,这种倔犟表现的很虚伪,原本带着知识分子硬气的周铁男,当代表强权的子弹从他脸上飞过的时候,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周铁男立马屈服叩首,立马就怂了,之前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瞬间变得滑稽可笑。为了保存性命宁愿沦为特派员的走狗,还美其名曰“打入敌人内部”。甚至还劝他喜爱的佳佳假扮吕得水的未婚妻。这种种表现说明在强权面前知识分子是没有什么反抗的能力,尤其在影片所属的哪个年代,知识分子的权力更是微乎其微。无论他的身体如何强壮,没有坚强的意志,一样抵挡不了政权的淫威。
五、孙佳佳——知识分子的天真
校长的女儿孙佳佳代表着知识分子的天真,不惧强权,天真善良,受过良好的教育,以为能改变社会,但最后的结局往往以无奈收场。影片开始就表示她支持向往投身革命事业的大哥,但是在影片的结尾他意识到“过去的如果就让他过去了,未来只會越来越糟”佳佳带着没落和疲惫选择离开,脱离这个荒诞虚伪的地方,投奔延安。当佳佳箱子里的五颜六色的彩球从马山上滚落的时候,也就代表了知识分子天真的破灭。
六、铜匠——知识包裹下的人性
铜匠在影片的一开始就被塑造成一个典型的当时中国农民的形象,衣着褴褛,头发脏乱,
带着照相后人就会短命的无知。他的样子也正是这群知识分子们所要改变的农村的地方,他们为了让铜匠看起来更像个知识分子,通过洗澡,剪发,换上中山装等等方法来将农民身份的铜匠变成知识分子的“吕得水”老师。这桥段也暗示了农民身份的人也只有通过这样的净化洗礼后才能由愚昧步入到知识分子的文明之中。但拥有了外表不一定拥有内心,此时的铜匠仅仅是被这群知识分子包裹利用的工具而已。而当铜匠拥有了知识,虽然外表依然是最早农民的样子,但内心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价值观,他懂得了与泼辣妻子的反抗,懂得了运用所谓的知识建立的权力来发泄自己的个人愤恨,维护自己的个人利益,他利用特派员的权力来制衡一切,发泄自己的不满,这都凸显了一个愚昧的人在拥有了知识作为权力后暴露出人性的丑恶。
拉康的镜像理论告诉我们,电影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化在线,同样也是我们反观与透视现实的一扇窗户。影片整体笼罩在黑色的阴影中,用所谓的梦想做为美丽的外壳,用喜剧的表现形式来展现人性丑恶的一面,整部影片表现出了知识分子这个群体的一种悖论的困境:通过教育拥有了礼貌地行为、所谓的理想和复杂的思维,但在利益和压力面前,人性的本质没有得到任何改变。中国知识分子身上的劣根性不仅仅在影片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它也从现实主义的批判角度来反映出社会的真实,讽刺普遍存在的现实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