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午岭横亘南北,马莲河径流东西,地处陇东黄土高原腹地;黄河象举世闻名,古石刻载誉陇上,秦直道沧桑千年,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习仲勋、刘志丹等老一辈革命先烈在此浴血奋战,足迹历历,是中国革命历程中重要的革命老区。
这里就是甘肃最东边的一个县份——合水县。
近年来,合水县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切实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全县教育事业步入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创造了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区教育基本均衡的“合水模式”。
2014年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我省首批申报的13个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进行了督导检查,合水县在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等四个方面、29项评估指标中以91.5分的总评分顺利通过了检查验收。
亮点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超出教育本身,关乎孩子们人生起点的机会公平,而资源配置尤其是经费保障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当前,教育经费欠账、欠拨的情况在各地区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但是在甘肃省教育督导检查组的督导检查反馈意见中,合水县在教育经费欠账、欠拨一栏里,全部为“零”。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山区教育来说,这个“米”就是教育投入,只有政府不折不扣地加大教育投入,才能从物质基础上实现让孩子从“有学上”向“上好学”的嬗变。因此,合水县县委、县政府对教育“高看一眼,厚爱一层”,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并把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与力量,把教育真正摆在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地位。
“2010年以来,我们累计投入了2亿多元,改扩建校舍近8万多平方米,让全县中小学实现了师生食堂、计算机网络、教学仪器、实验室、图书室的全覆盖,并为部分学校装备了电子白板和多媒体教室,目前,全县的41所中小学基本达到了标准化学校的建设要求。学生的择校现象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合水县县委书记柴春在接受合水县电视台《走进教育》栏目的专访时说。
事实上,合水县在教育投入上的大手笔绝不仅止于此。据统计,近三年时间,合水县足额计提教育费附加和教育专项资金共计1426万元,全部用于教育事业;土地出让金收益计提教育专项资金231万元,全部用于教育事业;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总计572万元,累计三年超过省定标准;国家和省上确定的农村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3184万元,占总额比例达到了60%;累计下拨义务教育公用经费3916万元,补助取暖费1267万元。
这一笔笔、一项项、一组组的数据不是单纯的统计数字,而是合水县决策者重视教育、情系教育的真实写照。在保证足额投入的同时,合水县进一步创新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和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责任,不断提高政府保障教育发展的能力。
坐落于合水县何家畔乡盘马村的盘马环保希望小学就是由原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先生捐助20万元,县政府配套资金12.49万元翻新扩建的一所六年制小学。黄蓝相间主体教学楼赫然挺立,干净平整的塑胶跑道和塑胶篮球场平整亮丽,人工草坪上各种幼儿活动器材,整齐完备的各种功能室、器材设备室。一进入校园,记者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此景只应城里有,乡间哪得几回闻”。
的确,这样的硬件条件别说是在农村,就是在一般的省会城市也是不多见的。据了解,在县财政的支持下,该校于2013年再次扩建,目前,学校的微机室、图书室、实验室等教学场地一应俱全。学校配备电子白板教室8间,教学微机室一间,教室办公用房15间,音体美各类器材均达到或超过二类标准。这样的教育资源对于这所拥有6个教学班,124名学生的农村学校来说,是之前想也不敢想的。
“学校建成后,不仅吸引了附近村庄的学生前来就读,就连邻县的学生也慕名而来,学生回流现象明显。一所村级学校能在硬件上达到这样的水平,足以说明教育均衡发展的效果实实在在地体现出来了。”该校校长对记者说。
亮点二:山区乡镇、村级学校布点多、规模小、效益低。城与乡,乡与村的学校在办学条件方面的差异明显。这是县域内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难点。合水县在“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基础上,针对当地区位特点和人口实际,大力探索“一乡一校,一校管全乡”的大学区管理模式,合理化推进教育布局调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均衡是相对的,也是动态的,在广大农村地区根据地区教育实际,撤点并校,改善布局,对于区域教育的发展来说,确实有积极意义。尤其在合水县这样地域较小、山川乡间、人口较少的县域内,进行教育布局调整,有利于集中教师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
合水县教育局副局长石玉明介绍道:“2008年,县上投资1.1亿元在县城北区高标准新建了寄宿制学校乐蟠初中,2010年,将6所办学规模小,效益差的农村初中一次性撤并到乐蟠初中,2014年,又对西华池初中和乐蟠初中进行了合并,将原来的西华池初中改建为乐蟠小学,彻底解决了县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和小学入学难的问题。”
这样的大动作,在合水县的教育布局调整中频频上演。据了解,近年来合水县委、县政府把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抓手,按照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县城和中心乡镇集中、小学向乡镇中心校集中、小学低年级就近入学的总体思路,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先建后撤、示范引领、群众自愿、实事求是”的原则,以整乡推进为突破口,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科学论证,超前规划,稳步推进教育布局调整,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体制机制基础。
从2010年开始,合水县利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了全县12个乡镇和4所九年制学校的建设任务,先后撤并布局不合理,办学规模小,办学效益差的中小学校、教学点108所,建办寄宿制学校5所,使城乡学生比由2009年的3∶7提高到2014年的6∶4,全县教育布局更趋合理。 何家畔九年一贯制学校就是在这次布局调整中被规划确定为何家畔乡的中心学校,管理和带动全乡的幼儿园、小学、教学点工作。校长吕邦玄介绍道:“布局调整以来,我县建立了‘一乡一校,一校管全乡’的大学区管理模式,实现了人权、财权、事权在乡镇区域内的高度统一,确保了我们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转,有效调动了我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我们已在2014年底完成校本部餐饮楼建设和内部设施安装调试,确保2015年春季投入使用,并计划完成对产白小学校园硬化及中心幼儿园、产白幼儿园的提质改造工作,确保于2015年春季校本部教学大楼的建设开始动工。”何家畔乡中心学校的吕校长对全乡接下来的工作成竹在胸,满怀信心地向记者介绍道。
在交谈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乡镇学校校长对教育的美好憧憬,更感受到了一个生机勃勃、快速发展的合水教育。在均衡发展的浪潮中,合水县充分利用了自己“船小好调头”的先天优势,大力推行教育布局调整,使全县的教育布局网络化、系统化,相互关联、相互协调,以城带乡、以乡促村,让农村教育走在了均衡发展的前列。
亮点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均衡不仅仅是“硬件”上的均衡,在推进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软件硬件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这一过程中,合水县也清醒地认识到人的能动作用,认识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举措。为此,合水县始终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均衡的根本来抓。
郭改粉是西华池小学的一名数学老师,2014年被评为了全国模范教师。谈起自己的成长历程,郭老师说的最多的便是学校的名师工程对自己的提升和帮助。多年来,学校坚持以“名师引领、骨干带动、整体推进”的思路,大力实施名师工程、青蓝工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这使我在专业发展上受益极大。”郭改粉说。
这一点,在我们与学校领导的交流中也得到了印证。“我们以名师示范课暨课堂教学视导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并且借助‘内引外联’、新教育开放周等活动逐步推荐校级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承担公开课,真正让年轻教师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提升。”该校校长朱学俭介绍道。
与此同时,该校还大力开展名师结对帮扶工作,在教案备写、课堂教学、学生辅导等方面对年轻教师进行指导,并坚持对此项工作进行跟踪检查总结,每年度依据《西华池小学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评选办法》在青年教师中开展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实行动态管理,促进教师阶梯成长。
西华池小学的教师专业发展是合水县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缩影,在合水县,名师早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了。据了解,早在2011,合水县就开始在全县开展了合水县教育“双百”名师工程评选活动,三年来,先后评选了教育名师、学科带头人各100名,在全县范围内组建名师工作室17个,开展名师导教活动40多场次,充分发挥教育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全县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如果说教师素质的提升是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食材”,那么城乡教师交流就是这道菜必不可少的“佐料”。为了使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得以共享,实现城乡薄弱学科师资力量的互补,合水县制定了《合水县“三区”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实施办法》《合水县中小学校及教师对口交流实施方案》,建立了科学有序的城乡教师全员对口交流机制,选派县城骨干教育名师下乡支教,并从基层学校选拔学科骨干到县城学校交流学习。仅2014年一年,就组织514名城乡教师开展校际对口交流活动51次。
同时,合水县多方面开辟途径,加强城乡教师教育科研交流。在县电视台增设《走进教育》专题栏目,在县教育信息网开辟专栏,并创办了《合水教育》,多次举办校长论坛、骨干教师论坛、班主任论坛、学科带头人论坛等,分享教育思想,营造学术氛围,切实提高了全县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依托这些阵地,我们经常举办各种教学展示、互动研讨活动,发挥名师团队的示范、激励、辐射作用,有效提高了师资整体素质,加速了教师的成长,进一步促进了全县师资均衡。”合水县教育局领导说。
行走在合水县,时而翻山越岭,时而盘山环绕,放眼望去皆是连绵起伏的塬川相间,在这样的山区县办教育,实现教育均衡的确是困难重重、挑战巨大。然而令人欣慰的是,合水县最终突破了重重困难,做到了基本均衡,创造了一个小县、穷县在推进教育均衡中的“合水模式”。
一个穷县、小县为何能实现这样华丽的转变,其中的真谛值得思考,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一支高瞻远瞩、对教育情有独钟、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决策者队伍,离不开一支视野开阔、长袖善舞,真正爱教育、懂教育的“园丁”队伍,更离不开广大世代生活在这片塬川上的勤劳坚毅、支持教育的老区人民。
编辑:蔡扬宗
这里就是甘肃最东边的一个县份——合水县。
近年来,合水县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切实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全县教育事业步入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创造了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区教育基本均衡的“合水模式”。
2014年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我省首批申报的13个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进行了督导检查,合水县在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等四个方面、29项评估指标中以91.5分的总评分顺利通过了检查验收。
亮点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超出教育本身,关乎孩子们人生起点的机会公平,而资源配置尤其是经费保障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当前,教育经费欠账、欠拨的情况在各地区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但是在甘肃省教育督导检查组的督导检查反馈意见中,合水县在教育经费欠账、欠拨一栏里,全部为“零”。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山区教育来说,这个“米”就是教育投入,只有政府不折不扣地加大教育投入,才能从物质基础上实现让孩子从“有学上”向“上好学”的嬗变。因此,合水县县委、县政府对教育“高看一眼,厚爱一层”,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并把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与力量,把教育真正摆在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地位。
“2010年以来,我们累计投入了2亿多元,改扩建校舍近8万多平方米,让全县中小学实现了师生食堂、计算机网络、教学仪器、实验室、图书室的全覆盖,并为部分学校装备了电子白板和多媒体教室,目前,全县的41所中小学基本达到了标准化学校的建设要求。学生的择校现象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合水县县委书记柴春在接受合水县电视台《走进教育》栏目的专访时说。
事实上,合水县在教育投入上的大手笔绝不仅止于此。据统计,近三年时间,合水县足额计提教育费附加和教育专项资金共计1426万元,全部用于教育事业;土地出让金收益计提教育专项资金231万元,全部用于教育事业;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总计572万元,累计三年超过省定标准;国家和省上确定的农村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3184万元,占总额比例达到了60%;累计下拨义务教育公用经费3916万元,补助取暖费1267万元。
这一笔笔、一项项、一组组的数据不是单纯的统计数字,而是合水县决策者重视教育、情系教育的真实写照。在保证足额投入的同时,合水县进一步创新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和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责任,不断提高政府保障教育发展的能力。
坐落于合水县何家畔乡盘马村的盘马环保希望小学就是由原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先生捐助20万元,县政府配套资金12.49万元翻新扩建的一所六年制小学。黄蓝相间主体教学楼赫然挺立,干净平整的塑胶跑道和塑胶篮球场平整亮丽,人工草坪上各种幼儿活动器材,整齐完备的各种功能室、器材设备室。一进入校园,记者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此景只应城里有,乡间哪得几回闻”。
的确,这样的硬件条件别说是在农村,就是在一般的省会城市也是不多见的。据了解,在县财政的支持下,该校于2013年再次扩建,目前,学校的微机室、图书室、实验室等教学场地一应俱全。学校配备电子白板教室8间,教学微机室一间,教室办公用房15间,音体美各类器材均达到或超过二类标准。这样的教育资源对于这所拥有6个教学班,124名学生的农村学校来说,是之前想也不敢想的。
“学校建成后,不仅吸引了附近村庄的学生前来就读,就连邻县的学生也慕名而来,学生回流现象明显。一所村级学校能在硬件上达到这样的水平,足以说明教育均衡发展的效果实实在在地体现出来了。”该校校长对记者说。
亮点二:山区乡镇、村级学校布点多、规模小、效益低。城与乡,乡与村的学校在办学条件方面的差异明显。这是县域内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难点。合水县在“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基础上,针对当地区位特点和人口实际,大力探索“一乡一校,一校管全乡”的大学区管理模式,合理化推进教育布局调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均衡是相对的,也是动态的,在广大农村地区根据地区教育实际,撤点并校,改善布局,对于区域教育的发展来说,确实有积极意义。尤其在合水县这样地域较小、山川乡间、人口较少的县域内,进行教育布局调整,有利于集中教师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
合水县教育局副局长石玉明介绍道:“2008年,县上投资1.1亿元在县城北区高标准新建了寄宿制学校乐蟠初中,2010年,将6所办学规模小,效益差的农村初中一次性撤并到乐蟠初中,2014年,又对西华池初中和乐蟠初中进行了合并,将原来的西华池初中改建为乐蟠小学,彻底解决了县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和小学入学难的问题。”
这样的大动作,在合水县的教育布局调整中频频上演。据了解,近年来合水县委、县政府把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抓手,按照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县城和中心乡镇集中、小学向乡镇中心校集中、小学低年级就近入学的总体思路,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先建后撤、示范引领、群众自愿、实事求是”的原则,以整乡推进为突破口,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科学论证,超前规划,稳步推进教育布局调整,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体制机制基础。
从2010年开始,合水县利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了全县12个乡镇和4所九年制学校的建设任务,先后撤并布局不合理,办学规模小,办学效益差的中小学校、教学点108所,建办寄宿制学校5所,使城乡学生比由2009年的3∶7提高到2014年的6∶4,全县教育布局更趋合理。 何家畔九年一贯制学校就是在这次布局调整中被规划确定为何家畔乡的中心学校,管理和带动全乡的幼儿园、小学、教学点工作。校长吕邦玄介绍道:“布局调整以来,我县建立了‘一乡一校,一校管全乡’的大学区管理模式,实现了人权、财权、事权在乡镇区域内的高度统一,确保了我们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转,有效调动了我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我们已在2014年底完成校本部餐饮楼建设和内部设施安装调试,确保2015年春季投入使用,并计划完成对产白小学校园硬化及中心幼儿园、产白幼儿园的提质改造工作,确保于2015年春季校本部教学大楼的建设开始动工。”何家畔乡中心学校的吕校长对全乡接下来的工作成竹在胸,满怀信心地向记者介绍道。
在交谈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乡镇学校校长对教育的美好憧憬,更感受到了一个生机勃勃、快速发展的合水教育。在均衡发展的浪潮中,合水县充分利用了自己“船小好调头”的先天优势,大力推行教育布局调整,使全县的教育布局网络化、系统化,相互关联、相互协调,以城带乡、以乡促村,让农村教育走在了均衡发展的前列。
亮点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均衡不仅仅是“硬件”上的均衡,在推进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软件硬件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这一过程中,合水县也清醒地认识到人的能动作用,认识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举措。为此,合水县始终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均衡的根本来抓。
郭改粉是西华池小学的一名数学老师,2014年被评为了全国模范教师。谈起自己的成长历程,郭老师说的最多的便是学校的名师工程对自己的提升和帮助。多年来,学校坚持以“名师引领、骨干带动、整体推进”的思路,大力实施名师工程、青蓝工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这使我在专业发展上受益极大。”郭改粉说。
这一点,在我们与学校领导的交流中也得到了印证。“我们以名师示范课暨课堂教学视导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并且借助‘内引外联’、新教育开放周等活动逐步推荐校级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承担公开课,真正让年轻教师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提升。”该校校长朱学俭介绍道。
与此同时,该校还大力开展名师结对帮扶工作,在教案备写、课堂教学、学生辅导等方面对年轻教师进行指导,并坚持对此项工作进行跟踪检查总结,每年度依据《西华池小学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评选办法》在青年教师中开展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实行动态管理,促进教师阶梯成长。
西华池小学的教师专业发展是合水县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缩影,在合水县,名师早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了。据了解,早在2011,合水县就开始在全县开展了合水县教育“双百”名师工程评选活动,三年来,先后评选了教育名师、学科带头人各100名,在全县范围内组建名师工作室17个,开展名师导教活动40多场次,充分发挥教育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全县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如果说教师素质的提升是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食材”,那么城乡教师交流就是这道菜必不可少的“佐料”。为了使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得以共享,实现城乡薄弱学科师资力量的互补,合水县制定了《合水县“三区”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实施办法》《合水县中小学校及教师对口交流实施方案》,建立了科学有序的城乡教师全员对口交流机制,选派县城骨干教育名师下乡支教,并从基层学校选拔学科骨干到县城学校交流学习。仅2014年一年,就组织514名城乡教师开展校际对口交流活动51次。
同时,合水县多方面开辟途径,加强城乡教师教育科研交流。在县电视台增设《走进教育》专题栏目,在县教育信息网开辟专栏,并创办了《合水教育》,多次举办校长论坛、骨干教师论坛、班主任论坛、学科带头人论坛等,分享教育思想,营造学术氛围,切实提高了全县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依托这些阵地,我们经常举办各种教学展示、互动研讨活动,发挥名师团队的示范、激励、辐射作用,有效提高了师资整体素质,加速了教师的成长,进一步促进了全县师资均衡。”合水县教育局领导说。
行走在合水县,时而翻山越岭,时而盘山环绕,放眼望去皆是连绵起伏的塬川相间,在这样的山区县办教育,实现教育均衡的确是困难重重、挑战巨大。然而令人欣慰的是,合水县最终突破了重重困难,做到了基本均衡,创造了一个小县、穷县在推进教育均衡中的“合水模式”。
一个穷县、小县为何能实现这样华丽的转变,其中的真谛值得思考,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一支高瞻远瞩、对教育情有独钟、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决策者队伍,离不开一支视野开阔、长袖善舞,真正爱教育、懂教育的“园丁”队伍,更离不开广大世代生活在这片塬川上的勤劳坚毅、支持教育的老区人民。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