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埭强:设计中国风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tu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靳埭强是平面设计界是当之无愧的大师级人物。
  请注意,这里没有用“香港”这样的限定词,作为香港本土涌现的第一批设计师的杰出代表,靳埭强已经成功杀出亚洲,走入世界,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成为当今国际设计界不可忽视的重要设计师。
  迄今为止,他已获得300多个设计类的奖项,其中不乏国际平面设计界一流的大奖,包括1991及1994年亚洲广告奖之最佳企业形象设计、美国洛杉矶国际艺术创作展金奖、多项美国纽约CLIO大奖总决赛状、日本字体设计年刊之最佳作品、纽约水银金奖、多项美国《传递艺术》奖、波兰第1届国际电脑艺术双年展冠军等等,数不胜数。1979年,他成为首位入选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的设计师,1999年,靳埭强因为对设计界的杰出贡献,被授予香港紫荆勋章。
  靳埭强曾任香港设计师协会三任主席、汕头大学长江艺术设计学院院长,他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平面设计中去的设计风格让人耳目一新,如果说设计界也有中国风的话,那么其始创者,就是靳埭强先生。
  2006年1月16日,由他设计的“人人重庆”标志被官方(重庆市政府)确定为城市形象标志。“人人重庆”,两个欢乐喜悦的“人”字重叠加成为一个“庆”字,取“双重喜庆,以人为本,携手并进”之意。既简洁现代,又可以让你感受到很明显的中国味道。广西师大出版社最新推出了他的《城市形象:设计实践与教学:以重庆城市形象设计为范例》一书,就详细介绍了此次重庆城市形象标志设计的全过程,这是设计中国风的一次成功尝试,也是设计与实践相结合的成功案例。
  从裁缝到设计师
  靳埭强并非土生土长的香港人,1942年,他生于广东番禺,他父母先移民香港,1957年,在广州十三中学读初中二年级的他和二弟申请到香港和父母团聚,一家人这才定居香港。
  他父亲是首席裁剪师,全家靠父亲一人养家。靳埭强排行老大,受父亲影响,他一开始学的也是裁缝,他说:“当时学徒的生活很累,我差不多要从早上8点一直做到深夜零点,一天只有6小时睡觉时间。我离开家庭,一年只有春节与中秋才能回家两次,在外,得自己照顾自己。满师后,我在洋服店当裁缝。我当时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画家、一名艺术家,但没有机会学习艺术,只有每天晚上9点半之后半个小时学习英语,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人生,我才重新追求艺术的理想,并在香港中文大学校外部修读艺术和设计课程。”
  他刚到香港的时候学业有差距,因为在内地,他没学过英语,所以一开始有点跟不上。但是天道酬勤,他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很快显露出他的设计才华。
  1967年,他进入香港玉屋百货公司,成为了一名设计师。第二年,他开始在香港中文大学夜间部攻读设计文凭课程(共两年),每周两晚上课,留学德国回到香港的设计师钟培正是其中的一位老师,他很快就注意到了靳埭强在设计方面的天赋。“因为我的功课出色,他邀请我去他的公司,直到1976年我才正式创办了自己的设计公司。”
  一干就是8年,可以说,在钟培正公司,靳埭强学到了很多,西方的波普艺术和香港王无邪和吕寿琨的新水墨画,都让靳埭强大开眼界受益匪浅:“我不只是受安迪·沃霍尔的影响,也受整个波普艺术风潮的影响,这个流派对广告、流行艺术的世界发展潮流都影响很大,年轻时,我比较喜欢西方前卫艺术,自然就接触了很多他们的作品,他们的创作风格对我影响很大。王无邪和吕寿琨都不是设计师,他们是现代派艺术家,是香港新水墨画派的代表人物,都是深刻影响我的艺术与设计创作的前辈老师。吕寿琨用禅宗思想来做水墨,将西方抽象派艺术糅合于其中,他是第一代受西方艺术思潮影响的香港水墨画大师。王无邪比吴冠中更早进行抽象水墨的实验。王无邪喜欢做一名艺术家,曾担任艺术馆副馆长,设计方面只做过少量艺文活动的平面设计,他的绘画游走于东西方之间。”
  反思传统
  留学德国的钟培正和奥地利出生的犹太人石汉瑞是香港第一代设计师,但要说香港本土学习长成的设计师,则从靳埭强开始。
  靳埭强说他一开始并没有想到将中国元素融入到他的设计中去。王无邪的包豪斯构成主义理性审美观深深地影响了他,那时候,他与其他的香港设计师一样,也追求全盘西化,觉得中国文化很落后。
  当时,他做设计,5年内在香港本地拿了不少奖,可是一到国际比赛就常常折戟而归。他也常在想这是什么原因。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文化,美国、德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乃至东方的日本,他们的设计,常常具有身份的辨识度,可是香港设计师的设计呢,点线面都是国际的元素,就是看不到自己的文化元素。他问自己:“为什么看不到中国的文化?是不是可以将中国文化融入到设计中,使得我们的设计不同于西方国家设计师的作品,变得更容易辨识?”
  1972年,他以算盘珠子为设计主体,创作了AIC投资公司的商标,结果拿到HKDA金奖,也入选了国际设计双年展。也就在这一年,他开始反思他的设计之路,开始慢慢学习中国文化。“那是因为我到那时候觉得追随西方潮流不行,才回过头去看中国。”靳棣强说,“我的国学功底其实并没有那么好,只念到初二,但1956-1957年,中国大陆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百花齐放’运动,所以中国古典文学多少还读了一些,1970年代之前,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是很表面的,到1972年之后,我开始从儒释道思想来探讨中国文化。”
  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喜欢收集中国的尺子(唐尺),这既是他对裁缝这个早年职业的感情流露,又想通过中国人特有的一种工具,来思考设计的作用。他说,把尺子作为一个标准,可以进行很多探索,思考如何在设计中加入中国的概念。
  看过靳先生的作品你就知道了,他善于将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印章、家具等元素,与富有现代感的西方平面设计相结合,比如中国银行的标志,整体简洁流畅,极富时代感,标志内又包含了中国古钱,暗合天圆地方之意。中间一个巧妙的“中”字凸现中国银行的招牌。这个标志可谓是靳埭强融贯东西方理念的经典之作。
  城市形象:一个大的设计工程
  平面设计正在经历变革。
  靳埭强的“靳与刘设计顾问公司”之前做的当然以平面设计为主,但现在他们的触角越来越突破平面的限制,从展览到场馆设计,再到企业品牌设计,他们公司都有非常丰富的经验,靳埭强觉得,他们有能力胜任重庆的城市形象设计。
  所以当2004年重庆市政府邀请“靳与刘公司”参与重庆城市形象的设计竞标时,靳埭强慨然应允,并势在必得。结果也天遂人愿,靳与刘公司顺利中标。
  重庆城市形象,看似简单,其实是一个大的设计工程。他们之前的企业形象设计,还只是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的形象归纳,而城市形象关系到整座城市市民的归属感。“我用一种开放的心态来做这个设计。”靳埭强说,“有人说,政府部门领导喜欢不就够了?我觉得不对,应该让重庆市民喜欢才对。我关心的是重庆市民重视什么、喜欢什么,他们的参与、讨论和投票,这很重要。最后我们用‘人’来设计重庆的城市形象,表现重庆人外表刚烈,内心温和善良的两面性,结果很受欢迎。”
  他觉得内地的城市形象设计和香港一样,最大的问题就是领导说了算,不太重视市民的感受。一些城市的形象设计,他也曾作为评委参与评选,可是他们选出的设计方案当地领导不喜欢只好被否定。他认为这样一种评选,就变成纯粹官方的渠道,但这不仅是中国大陆的问题,香港地区的城市设计同样如此:“他们找了一家海外的设计公司,他们并不了解香港的情况,结果用龙来设计香港的城市形象。龙是全中国的代表,怎么会变成香港的形象?这不是很滑稽的一件事吗?”
  香港城市形象设计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使得城市形象设计这一之前比较乏人关注的设计形式成为热议的话题,靳埭强觉得这一设计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如何既体现设计师的巧思,又能契合普罗大众的心理归属感,让两者巧妙结合,抽象归纳出城市的独特精神,这需要设计师对这座城市有犀利的观察,而这小小的形象设计,则是所有观察和思考的浓缩,一击即中,或者,满盘皆输。
其他文献
海南-清水湾  两场万人音乐盛典  唱响心中最美时光  经过台风“蝴蝶”的洗礼,国庆长假期间的雅居乐海南清水湾首届海岛音乐节显得特别令人心动。10月2日及5日,连续两场超万人音乐盛典,李宗盛、伍佰、姜育恒、黄品源、苏芮、彭佳慧齐聚12公里海岸边,用岁月经典老歌唤起大家共同的美好时光。这是一次非凡的经历,9月29日台风“蝴蝶”呼啸了一整天,经过狂风暴雨洗礼后的沙滩、舞台、灯光、音响一片狼藉。从短暂的
期刊
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如果说还有一种价值可以让中国各个阶层皆心向往之,非“贵族精神”莫属。对于精神贫瘠的恐慌,对于高贵崇高的向往,让人们不约而同地聚集在“贵族精神”的旗帜下,土豪慷慨激昂,小资低声附和,文青心有戚戚,猛士义愤填膺……而事实上,所有关于“贵族精神”的争议与追求,千言万语归根到底是三个字:没文化。因为没文化,所以我们不知道贵族的历史,不知何谓“贵族精神”,把一切我们能想象到的高贵词藻
期刊
千城一面,山寨横行,已然成为当下中国城市规划和房地产开发的一个痼疾。比如在浙江一座地级市,我就曾见到水港河汊被填埋,乍一看像悉尼歌剧院,或者伦敦塔的建筑,赫然立在市中心。  还有那比比皆是的小高层、多层楼盘,它们替代了胡同四合院、弄堂石库门,或者一些城市固有的坊、巷,甚至于“故宫闲地少,人家尽枕河”的江南风貌。  怎么办?  最近,由同济大学出版社主办的“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论坛”亮相一年一度的上海
期刊
在亚洲当代艺术市场持续冷静的氛围下,有的画家仍然受到热情关注。他们的作品很Q很可爱,表象甜美,但意思深远。不管男女老少,看到这样充满童趣的讨喜作品,都会在其中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  刘野和奈良美智,可谓两个老顽童,或称画坛资深“萌”主。他们的绘画,与政治无关,着力表达个体关怀,流露人性最质朴永恒的情感。或许,这正是二位萌主当道的原因吧。  小王子 刘野  在今秋轰动一时的香港苏富比40周年夜拍上,
期刊
“时代肖像——当代艺术30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馆一周年的收官之作。117个参展艺术家,近千件作品,全景式呈现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然而,不要指望展览能告诉你如何判断当代艺术的价值,因为现在谈论这个话题还为时过早。那么展览的意义何在?横跨30年的大量作品,足以告诉我们,30年,我们走过了怎样的艺术之路,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样子的变化。  80年代:释放能量  走进一楼的“具
期刊
今年秋季的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应该会有让人眼前闪亮的东西,一方面是国际老牌拍卖帝国苏富比、佳士得分别在京沪落户,以高调巡展、慈善拍卖和西方现当代艺术大师、艺术课程、论坛开始了处女秀;另一方面,“次贷危机”影响下的中国市场也在努力调整和变革,差一些的艺术机构纷纷倒闭或转行,而优质机构无论是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和二级市场的拍卖行,都在这三五年内勤勤勉勉,渐渐找到了定位和方向,这当然是由不同机构的自身资源整
期刊
龙美术馆亚洲当代艺术馆藏展《亚洲线索》  在当代艺术领域,亚洲一直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空间。尽管在西方启蒙知识观里,“东方”曾是充满着浪漫异国情调、悠远禅意场景的概念,但全球化过程还是令它褪去了不少神秘色彩。但是,亚洲艺术依然在吸收自身传统文化中不断重塑着东方文明,在不同宗教、习俗与现代化的际遇中酿造着自己的专属语音。  9月7日开展的《亚洲线索——龙美术馆亚洲当代艺术馆藏展》作为龙美术馆第一次展出的
期刊
“自21世纪初,世界各大艺术品博物馆开始收藏和销售艺术微喷工艺输出的艺术复制品,在欧美市场,通过喷墨打印技术制作的复制品,甚至卖出了十万欧元乃至几十万欧元的高价。”最近,在上海莫干山路50号,爱普生影艺坊与《上海摄影》杂志共庆十周年之际,高端数码影像制作师于澜女士开了一堂课——《数码与艺术复制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其间提到了艺术复制品市场的行情,以及什么样的复制品有收藏价值。  从浙江赶来听课的一
期刊
正当互联网成为大多数物品的贩卖载体,艺术品也毫无例外地进入了这个新的交易体系。  以往只有少数网站提供免费的专业的管理服务,更不用说囊括来自世界各地的精品或树立全球知名的品牌。而今,萨奇在线(Saatchi Online)成立了洛杉矶分部并已迅速将业务扩张至圣莫尼卡。亚马逊正推出“亚马逊精品艺廊”(Amazon Fine Art Gallery)试图与老牌艺术交易网站Artspace和Artsy一
期刊
上海城市嘉年华掀动金秋“券享”高潮  不同于巴西圣保罗狂欢节的狂放,金秋的上海,一场以“券享”为主题的嘉年华即将拉开帷幕,这个将“居有其所居有所乐”的国人生活理念结合互联网时代鲜明的电子特征的嘉年华,将将带给你一次丰富畅爽的“消费”体验——免费赠送的价值2000元的电子消费券,让你在商品繁多的活动现场随刷随享!现在只需登录www.quanup.com,注册即送2000元电子消费券!  由新浪网、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