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秋季的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应该会有让人眼前闪亮的东西,一方面是国际老牌拍卖帝国苏富比、佳士得分别在京沪落户,以高调巡展、慈善拍卖和西方现当代艺术大师、艺术课程、论坛开始了处女秀;另一方面,“次贷危机”影响下的中国市场也在努力调整和变革,差一些的艺术机构纷纷倒闭或转行,而优质机构无论是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和二级市场的拍卖行,都在这三五年内勤勤勉勉,渐渐找到了定位和方向,这当然是由不同机构的自身资源整合而成,更重要的是艺术市场,甚至是当代艺术史中有作为的艺术家及其作品不断出现。
作为“川军”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写实画派的重要画家,中国当代艺术界、教育界和学术界的重要艺术家庞茂琨先生及其作品,随着今年7月在中国美术馆亮相的“浮世·游观”系列佳构,加之以前在中国绘画界甚至美术史上不断引起震动的作品,一起构成了庞氏的作品谱系,其中所蕴含的价值也正在不断地被发现被重视。
动力:庞茂琨对于绘画的热情
大凡在艺术界取得成绩的人,必然要投入相应的精力和热情,大多是常人所不能付出的辛苦和努力,具有常人所没有的专注力和敏锐度。庞茂琨就是这样一位对艺术抱有热情的画家,他绘画之路的源动力是幸福的,这样一种成就感和自信心成为其职业生涯的重要保障。
开始专业学习之后,他的绘画之路仍旧是顺畅的。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附中,作为班里最小的学生在二年级时就以水粉作品《畸》入围全国美展四川分展;接下来是勤奋的本科时光,毕业创作的作品就已经轰动了画坛,然后是作为川美最早的硕士研究生度过了三年时光并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1999年开始担任系主任,2011年担任副院长,多年来视野大开,探索不止,忙碌之中仍然有大量高质作品问世。虽然在风格上也有取舍和蜕变,但其中的自主性、自信度和自娱感仍然是作为职业画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基石:在中国当代美术史的地位
庞茂琨在近些年轰轰烈烈的中国观念艺术历史上显得毫无建树,因为他的艺术路径自研究生阶段(1985-1988年)就基本确定下来,以古典精神和个人化语言探讨油画的本体性。实际上,他作为“85新潮”之前最为著名的“乡土风情”的代表人物被国内外的美术史家熟悉——本科二年级创作作品《苹果熟了》当时就轰动了画坛,入选全国美展,作品和创作感想双双发表在当时最权威的杂志《美术》(1984.6)上,之后又赴美国纽约参加“中国当代油画展”,与罗中立的《金秋》同样令人瞩目,被称为川美乡土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一。
后来又在《美术》杂志上陆续发表了几幅作品,研究生的毕业创作作品《扬》、《捻》、《喂食》也成为1980年代末写实绘画的重要作品。接下来是从异域风情转向身边亲友,从逼真唯美向局部放大,从无厘头的混搭组合向主观的场景呈现,每一步变化都给行内人带来惊喜,也超前地引领着艺术语言的方式。2008年他受邀加入“中国写实画派”,在最为国人喜爱甚至追捧的30名艺术家中表现不俗,成为中青年一代的重要代表。2010年的上海个展,今年(2013)的北京个展,展出的作品更引起了大家热议,理应当选为年度艺术事件。
高度:艺术语言的特点和维度
庞茂琨一直念念不忘大学一年级时和同学一起到北京看的“哈默展”,其中的精彩作品,特别是生平第一次看到的伦勃朗、鲁本斯、柯罗等大师的原作,给这位美术专业生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经典”的种子。本科期间他几乎尝试过苏派、现实主义、表现主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以及观念艺术等各种风格,研究生阶段也在三位著名导师的带领下系统研究过古典主义的技法,后来还到鲁迅美院的“伊维尔油画技法短训班”研究古典技法,最终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语言体系,接下来是在画面主体元素方面的持续探索。
庞茂琨最大的爱好就是看博物馆,几乎每次出国都会安排出时间去看展览,没有出国计划就在假期自费去观摩,不仅仅是看传统技法的经典艺术,也会到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巴塞尔博览会等当代艺术的活动上仔细参观,为的是体会艺术家的思考和表现方法。他曾经有荷、俄、法、德等国的长期考察,2009年底和“中国写实画派”的部分画家在美国考察40天,参观了重要博物馆和画廊,完成了十多幅人物写生作品,并在大都会临摹了伦勃朗、丢勒的作品,这样的踏实和勤勉不断地丰富着他的艺术高度、思考深度和表达维度。
广度:社会任职和机构收藏
庞茂琨自1999年起就担任川美油画系的主任,这个中国油画界最重要的阵地在他12年的带领下保持着旺盛的活力。2011年起,他担任川美副院长,分管理论研究中心、研究生教学和科研创作,除了自己负责的三届共十名硕士之外,每年还要给本科生上40-90学时的专业课。他还是新组建的重庆画院(包括国画、油画等门类)的院长,筹建中的重庆美术馆的重要负责人(正在筹备开馆的重庆双年展),重庆美协副主席,中国美协理事,油画学会理事,全国专业学位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在多个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能力和热情。
他的作品早年和台湾山艺术文教基金会合作,然后是北京的环碧堂画廊和成都的K空间,这些都是出色的艺术机构,眼光和运营能力较强;在拍卖市场方面,仅今年一年(2013年)截止到9月20日为止,根据雅昌艺术网拍卖信息数据统计,艺术家庞茂琨共有作品上拍13件,成交12件,总金额接近¥190万元,其中艺融拍卖的早期作品《深秋时节》(1992年,116×91cm)成交额为¥82.8万,可见其市场认可度势头。因为上拍作品不属于代表性大作,所以成交价距2007年香港苏富比春拍的《南京条约》(HKD547.2万元)的成交记录相去甚远。现在他的作品多收藏在国内重要美术馆,可见他在艺术界的分量,将来近两年的新作“邂逅”、“光耀”,“浮世”都是180x260(或280)cm的大作,主题也完全不同于传统构图,并且每个主题的创作精度和作品数量都相对精致,其市场价值和美术史意义自然非同小可。
历史曾将庞茂琨的作品定格在2007年6月29日,香港苏富比“世纪归程 —— 香港回归十周年慈善拍卖”中,庞茂琨的油画作品《南京条约》(150×130cm,布面三联画,创作于1997年)由何鸿燊博士以547.2万港元标得,是拍前高估价(180万港元)的3倍。当时的艺术市场还处在稳健上升阶段,庞氏也藉由这件尺幅不大,但充分流露着岁月沧桑和气氛凝重的作品进入“500万级明星俱乐部”。而后是他在学界、公众界更多的展览,更多的介入和表达,也更加努力,被更多人认可和看重。
作为中国当下艺术界中为数不多、一直坚持探索古典油画语言在当代文化情境中的表达与呈现的艺术家,这种独具一格的“手绘”表达已经成为当下艺术界具有典型特征且引人入胜的个案。他在每天的忙碌之余,基本可以保证每周至少十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专心创作,我们相信属于他的价值时代和艺术时代很快就会出现。
作为“川军”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写实画派的重要画家,中国当代艺术界、教育界和学术界的重要艺术家庞茂琨先生及其作品,随着今年7月在中国美术馆亮相的“浮世·游观”系列佳构,加之以前在中国绘画界甚至美术史上不断引起震动的作品,一起构成了庞氏的作品谱系,其中所蕴含的价值也正在不断地被发现被重视。
动力:庞茂琨对于绘画的热情
大凡在艺术界取得成绩的人,必然要投入相应的精力和热情,大多是常人所不能付出的辛苦和努力,具有常人所没有的专注力和敏锐度。庞茂琨就是这样一位对艺术抱有热情的画家,他绘画之路的源动力是幸福的,这样一种成就感和自信心成为其职业生涯的重要保障。
开始专业学习之后,他的绘画之路仍旧是顺畅的。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附中,作为班里最小的学生在二年级时就以水粉作品《畸》入围全国美展四川分展;接下来是勤奋的本科时光,毕业创作的作品就已经轰动了画坛,然后是作为川美最早的硕士研究生度过了三年时光并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1999年开始担任系主任,2011年担任副院长,多年来视野大开,探索不止,忙碌之中仍然有大量高质作品问世。虽然在风格上也有取舍和蜕变,但其中的自主性、自信度和自娱感仍然是作为职业画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基石:在中国当代美术史的地位
庞茂琨在近些年轰轰烈烈的中国观念艺术历史上显得毫无建树,因为他的艺术路径自研究生阶段(1985-1988年)就基本确定下来,以古典精神和个人化语言探讨油画的本体性。实际上,他作为“85新潮”之前最为著名的“乡土风情”的代表人物被国内外的美术史家熟悉——本科二年级创作作品《苹果熟了》当时就轰动了画坛,入选全国美展,作品和创作感想双双发表在当时最权威的杂志《美术》(1984.6)上,之后又赴美国纽约参加“中国当代油画展”,与罗中立的《金秋》同样令人瞩目,被称为川美乡土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一。
后来又在《美术》杂志上陆续发表了几幅作品,研究生的毕业创作作品《扬》、《捻》、《喂食》也成为1980年代末写实绘画的重要作品。接下来是从异域风情转向身边亲友,从逼真唯美向局部放大,从无厘头的混搭组合向主观的场景呈现,每一步变化都给行内人带来惊喜,也超前地引领着艺术语言的方式。2008年他受邀加入“中国写实画派”,在最为国人喜爱甚至追捧的30名艺术家中表现不俗,成为中青年一代的重要代表。2010年的上海个展,今年(2013)的北京个展,展出的作品更引起了大家热议,理应当选为年度艺术事件。
高度:艺术语言的特点和维度
庞茂琨一直念念不忘大学一年级时和同学一起到北京看的“哈默展”,其中的精彩作品,特别是生平第一次看到的伦勃朗、鲁本斯、柯罗等大师的原作,给这位美术专业生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经典”的种子。本科期间他几乎尝试过苏派、现实主义、表现主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以及观念艺术等各种风格,研究生阶段也在三位著名导师的带领下系统研究过古典主义的技法,后来还到鲁迅美院的“伊维尔油画技法短训班”研究古典技法,最终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语言体系,接下来是在画面主体元素方面的持续探索。
庞茂琨最大的爱好就是看博物馆,几乎每次出国都会安排出时间去看展览,没有出国计划就在假期自费去观摩,不仅仅是看传统技法的经典艺术,也会到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巴塞尔博览会等当代艺术的活动上仔细参观,为的是体会艺术家的思考和表现方法。他曾经有荷、俄、法、德等国的长期考察,2009年底和“中国写实画派”的部分画家在美国考察40天,参观了重要博物馆和画廊,完成了十多幅人物写生作品,并在大都会临摹了伦勃朗、丢勒的作品,这样的踏实和勤勉不断地丰富着他的艺术高度、思考深度和表达维度。
广度:社会任职和机构收藏
庞茂琨自1999年起就担任川美油画系的主任,这个中国油画界最重要的阵地在他12年的带领下保持着旺盛的活力。2011年起,他担任川美副院长,分管理论研究中心、研究生教学和科研创作,除了自己负责的三届共十名硕士之外,每年还要给本科生上40-90学时的专业课。他还是新组建的重庆画院(包括国画、油画等门类)的院长,筹建中的重庆美术馆的重要负责人(正在筹备开馆的重庆双年展),重庆美协副主席,中国美协理事,油画学会理事,全国专业学位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在多个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能力和热情。
他的作品早年和台湾山艺术文教基金会合作,然后是北京的环碧堂画廊和成都的K空间,这些都是出色的艺术机构,眼光和运营能力较强;在拍卖市场方面,仅今年一年(2013年)截止到9月20日为止,根据雅昌艺术网拍卖信息数据统计,艺术家庞茂琨共有作品上拍13件,成交12件,总金额接近¥190万元,其中艺融拍卖的早期作品《深秋时节》(1992年,116×91cm)成交额为¥82.8万,可见其市场认可度势头。因为上拍作品不属于代表性大作,所以成交价距2007年香港苏富比春拍的《南京条约》(HKD547.2万元)的成交记录相去甚远。现在他的作品多收藏在国内重要美术馆,可见他在艺术界的分量,将来近两年的新作“邂逅”、“光耀”,“浮世”都是180x260(或280)cm的大作,主题也完全不同于传统构图,并且每个主题的创作精度和作品数量都相对精致,其市场价值和美术史意义自然非同小可。
历史曾将庞茂琨的作品定格在2007年6月29日,香港苏富比“世纪归程 —— 香港回归十周年慈善拍卖”中,庞茂琨的油画作品《南京条约》(150×130cm,布面三联画,创作于1997年)由何鸿燊博士以547.2万港元标得,是拍前高估价(180万港元)的3倍。当时的艺术市场还处在稳健上升阶段,庞氏也藉由这件尺幅不大,但充分流露着岁月沧桑和气氛凝重的作品进入“500万级明星俱乐部”。而后是他在学界、公众界更多的展览,更多的介入和表达,也更加努力,被更多人认可和看重。
作为中国当下艺术界中为数不多、一直坚持探索古典油画语言在当代文化情境中的表达与呈现的艺术家,这种独具一格的“手绘”表达已经成为当下艺术界具有典型特征且引人入胜的个案。他在每天的忙碌之余,基本可以保证每周至少十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专心创作,我们相信属于他的价值时代和艺术时代很快就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