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的数码复制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428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1世纪初,世界各大艺术品博物馆开始收藏和销售艺术微喷工艺输出的艺术复制品,在欧美市场,通过喷墨打印技术制作的复制品,甚至卖出了十万欧元乃至几十万欧元的高价。”最近,在上海莫干山路50号,爱普生影艺坊与《上海摄影》杂志共庆十周年之际,高端数码影像制作师于澜女士开了一堂课——《数码与艺术复制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其间提到了艺术复制品市场的行情,以及什么样的复制品有收藏价值。
  从浙江赶来听课的一位公司老总,是艺术品复制的爱好者,他乐呵呵地告诉我:“我家客厅里挂着的世界名画,是我到欧洲考察期间,用单反相机翻拍下来,然后回到国内,请人制作的。”然而,在于澜看来,这样的复制,未经授权,不管是否违法,在道德层面就已经很丢分了。并且,在真正的艺术品复制行家看来,这些用自家高级相机翻拍下来,然后复制出来的世界名画,实际上与垃圾无异。
  复制艺术品价值何在
  21世纪初,欧美各大艺术博物馆和艺术收藏品拍卖市场,比如巴黎卢浮宫、纽约大都会、大英博物馆、古根海姆博物馆和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都从那时候开始收藏和销售艺术微喷工艺输出的艺术复制品。2004年左右,国内机构也介入这一市场,比如一鼎轩彩虹仿真艺术进行的故宫仿真古画展、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而中国国家博物馆、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等,都从艺术品复制中受益。
  复制艺术品的价值,在于其细节表现力,而获得细节表现力,要有赖于原作的授权复制、高性能的数据采集技术和复制者高超的色彩管理能力。于澜提起一位她认识的艺术品投资者:“他投了上亿资金,买了高端数码打印机,可做出来的东西很烂。原因在于他对艺术复制品的工艺不了解。实际上,博物馆收藏的殿堂级的复制品,价格高达几十万元,是有其道理的。比如正规的认证体系,就是复制艺术品价值的重要标尺。”
  目前,人们在艺术品复制上遭遇了不少问题,比如难以区分复制品的优劣。藏家无论从分辨复制品品质的要素、专业素养上,还是从文化素养、艺术感知力上,都亟待提高。同时,许多复制机构对艺术品和艺术创作,缺乏基本的尊重,比如未经授权,直接翻拍作品用于复制。
  “数码复制品虽说不是艺术品,可也绝非廉价印刷品。目前,高品质的艺术复制品在市场流通中,遭遇了与廉价批发的印刷品的较量,市场流通环节对复制品的评价体系和定价系统有缺失。”于澜补充说,“只有极少数人去深入观察和研究影像的细节部分,而平庸与伟大的作品,其区别往往只是在毫厘之间。”
  根据此言,复制艺术品的价值何在,也就有了答案。艺术品复制,是技术对艺术的一种承诺,是还原再现,体现原作风貌是复制的最基本要求,却也是最高的乃至是唯一的标准。
  传统仿制与数码复制的区别
  提到艺术品的复制,往往会令人想到古往今来许多临摹高手,乃至于绘画、雕塑领域的造假高手。
  传统的仿制面临的课题主要是材料的筛选、技法和色彩的还原等。传统的临摹、复制,在油画领域的成功可能性,要大于国画。毕竟,国画的晕染、枯笔等等,其造型过程有偶然性,其托裱过程,也有偶然性。于澜说:“国画的手工仿制,所谓仿真工艺的高难度,失误是不可逆转的。” 她以市场上遇见的所谓戈湘岚《骏马图》做例子,仔细分析了为何这幅《骏马图》系仿作,原因只在仿作无法达到戈湘岚本人的特点。
  而最新的数码技术仿制,面临的则是与手工复制完全不同的课题——数码传感器采集设备与材料的筛选、数码后期校色、数码软件对制作工艺的有效控制、完美的流程与成品的可复制性、限量流通等等问题。
  数码复制在不同领域,关注的焦点还不同。
  比如在油画复制上,需要关注原作的创作年代、表现力、技法、颜料肌理以及扫描时的光源、输出介质等,以期获得足够的神韵。而在传统宣纸和绢布上作画的中国画,就需要关注原作的颜料、渲染技法、墨色的过渡、纸基的纹理等细节。于澜在9年前见过一幅宣纸《山圣像》,仔细分辨是数码复制品。原来,她发现了《山圣像》黑色着墨部分,有着绢布肌理,而宣纸留白部分,并无绢布痕迹的肌理。探求之下,得出结果。原来,复制者用大画幅相机翻拍了绢布上的原作,再通过photoshop软件,将绢布的肌理一点一点修除掉。然而,黑色着墨部分难以删除,留下了马脚。所以目前她手里有好几幅授权可以限量复制的国画,但一直没有进行复制:“这些都是绢本,我在等合适的好纸出现。”
  讲到艺术品复制,难免还要提下古代壁画的复制。这个工作还需要复制者“赋予”一些已经退色的古代洞穴壁画以全新的颜色,这又是一个难上加难的课题。值得一提的是,我曾在中华印刷厂位于青浦的车间,参观过该厂新近利用3D技术复制的龟兹石窟。中华印刷厂的工艺,与于澜所说不谋而合。当时,对如何立体“克隆”龟兹石窟,公司总经理张晓迁说:“制作完成后,我们用三维扫描仪做立体扫描,和实物做对比,几乎100%吻合。这种精度是任何高明的艺术家也做不到的。”然而,在色彩“赋予”上,厂方还是采用了主观着色。
  数码复制的另一大领域,是老照片的制作。收藏级高质量无酸照片纸的使用,是老照片修旧如旧的关键所在,也是数码打印照片收藏的价值所系,于澜进一步提醒说:“老照片复制,最难的还是绒面照片纸作品的复制,因为它有反光,不好控制。”
  链接:数码复制的数据采集设备
  高解像度的色彩还原能力,以及细节的表现能力,离不开优质的设备,比如phaseone思数码采集器,拥有3.96亿像素。数码复制所需的专业照相器材,价格从20万到几百万。
  真正专业的复制系统,比如德国的CRUSE扫描机,这套系统能达到使典藏级绘画艺术品的原作图像得以逼真的完美复制,技术特点要优于传统线性扫描仪和数码相机。
其他文献
9月25日,嘉华集团主席、复旦大学校董吕志和博士携夫人、子女、亲朋好友及嘉华集团部分高管一行40余人莅临复旦大学展开访问交流,吕志和博士再次登上复旦大学的讲台,与嘉华国际及银河娱乐执行董事吕慧瑜,以及银娱执行董事兼嘉华建材董事总经理徐应强一道,共同为400余位师生听众做了题为“传承商道 创新嘉业 跨时代企业之永续发展”的主旨演讲及座谈会,并与师生交流互动。  84岁的吕志和博士精神矍铄,一身挺拔的
期刊
我对庞茂琨作品的认知是一段一段,碎片的。每段认知给我的感受不尽相同,但将这些碎片连接起来思考,我不禁由衷地感叹,他是个了不起的艺术家。  最初知道他,是因为他的处女作《苹果熟了》,当年只有21岁的他以这幅作品参加四川美院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群展,作品和创作体会还登上了《美术》杂志。后来,我看到了他的研究生毕业作品《扬》和《捻》。那个阶段正值85新潮风起云涌,庞茂琨作品显然与时髦的“前卫”格格不入,但
期刊
关于生活片段的对话在中秋节下午通过电话采访完成,希望这篇问答语体的小文能传递这位著名艺术家的若干细节,让大家感知和感受他的性情与他的风格。我们的采访始于一个小时的长聊,对他的学习,创作,思考加以确认(在前文中有所体现);然后是半个小时,他在回家的路上,汽车交由夫人驾驶的情况下,耐心地回答了我的提问。他的言谈中满是对师长的感激,对工作的竭力,对生活的真诚,对身体的呵护,对妻子、女儿的疼爱。庞老师还介
期刊
海南-清水湾  两场万人音乐盛典  唱响心中最美时光  经过台风“蝴蝶”的洗礼,国庆长假期间的雅居乐海南清水湾首届海岛音乐节显得特别令人心动。10月2日及5日,连续两场超万人音乐盛典,李宗盛、伍佰、姜育恒、黄品源、苏芮、彭佳慧齐聚12公里海岸边,用岁月经典老歌唤起大家共同的美好时光。这是一次非凡的经历,9月29日台风“蝴蝶”呼啸了一整天,经过狂风暴雨洗礼后的沙滩、舞台、灯光、音响一片狼藉。从短暂的
期刊
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如果说还有一种价值可以让中国各个阶层皆心向往之,非“贵族精神”莫属。对于精神贫瘠的恐慌,对于高贵崇高的向往,让人们不约而同地聚集在“贵族精神”的旗帜下,土豪慷慨激昂,小资低声附和,文青心有戚戚,猛士义愤填膺……而事实上,所有关于“贵族精神”的争议与追求,千言万语归根到底是三个字:没文化。因为没文化,所以我们不知道贵族的历史,不知何谓“贵族精神”,把一切我们能想象到的高贵词藻
期刊
千城一面,山寨横行,已然成为当下中国城市规划和房地产开发的一个痼疾。比如在浙江一座地级市,我就曾见到水港河汊被填埋,乍一看像悉尼歌剧院,或者伦敦塔的建筑,赫然立在市中心。  还有那比比皆是的小高层、多层楼盘,它们替代了胡同四合院、弄堂石库门,或者一些城市固有的坊、巷,甚至于“故宫闲地少,人家尽枕河”的江南风貌。  怎么办?  最近,由同济大学出版社主办的“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论坛”亮相一年一度的上海
期刊
在亚洲当代艺术市场持续冷静的氛围下,有的画家仍然受到热情关注。他们的作品很Q很可爱,表象甜美,但意思深远。不管男女老少,看到这样充满童趣的讨喜作品,都会在其中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  刘野和奈良美智,可谓两个老顽童,或称画坛资深“萌”主。他们的绘画,与政治无关,着力表达个体关怀,流露人性最质朴永恒的情感。或许,这正是二位萌主当道的原因吧。  小王子 刘野  在今秋轰动一时的香港苏富比40周年夜拍上,
期刊
“时代肖像——当代艺术30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馆一周年的收官之作。117个参展艺术家,近千件作品,全景式呈现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然而,不要指望展览能告诉你如何判断当代艺术的价值,因为现在谈论这个话题还为时过早。那么展览的意义何在?横跨30年的大量作品,足以告诉我们,30年,我们走过了怎样的艺术之路,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样子的变化。  80年代:释放能量  走进一楼的“具
期刊
今年秋季的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应该会有让人眼前闪亮的东西,一方面是国际老牌拍卖帝国苏富比、佳士得分别在京沪落户,以高调巡展、慈善拍卖和西方现当代艺术大师、艺术课程、论坛开始了处女秀;另一方面,“次贷危机”影响下的中国市场也在努力调整和变革,差一些的艺术机构纷纷倒闭或转行,而优质机构无论是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和二级市场的拍卖行,都在这三五年内勤勤勉勉,渐渐找到了定位和方向,这当然是由不同机构的自身资源整
期刊
龙美术馆亚洲当代艺术馆藏展《亚洲线索》  在当代艺术领域,亚洲一直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空间。尽管在西方启蒙知识观里,“东方”曾是充满着浪漫异国情调、悠远禅意场景的概念,但全球化过程还是令它褪去了不少神秘色彩。但是,亚洲艺术依然在吸收自身传统文化中不断重塑着东方文明,在不同宗教、习俗与现代化的际遇中酿造着自己的专属语音。  9月7日开展的《亚洲线索——龙美术馆亚洲当代艺术馆藏展》作为龙美术馆第一次展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