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机VS危机数字时代的艺术交易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phenz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当互联网成为大多数物品的贩卖载体,艺术品也毫无例外地进入了这个新的交易体系。
  以往只有少数网站提供免费的专业的管理服务,更不用说囊括来自世界各地的精品或树立全球知名的品牌。而今,萨奇在线(Saatchi Online)成立了洛杉矶分部并已迅速将业务扩张至圣莫尼卡。亚马逊正推出“亚马逊精品艺廊”(Amazon Fine Art Gallery)试图与老牌艺术交易网站Artspace和Artsy一争高下。数字时代也将为艺术交易带来前所未有的革新和危机。
  从传统画廊到线上交易
  萨奇在线源于查尔斯·萨奇(Charles Saatchi)品牌。1970年,查尔斯·萨奇与他的弟弟莫里斯·萨奇共同创立了广告商行“萨奇萨奇”(Saatchi & Saatichi)。查尔斯是一位具前瞻性和劲头十足的艺术品收藏者。1985年,萨奇画廊(Saatchi Gallery)在伦敦成立。查尔斯正式将爱好变成了他事业的一部分。
  萨奇在线在2006年作为一种艺术在线展出的方式而被开发。起初,网站并不是为艺术买卖而设计,而只是为了展示新兴艺术家的作品。2010年左右,萨奇在线转向市场化运作,自此,网站便将画家、雕塑家、摄影师和其他种类的艺术家与客户直接地联系起来。萨奇在线的首席策展人、艺术家发展部总监兼萨奇画廊总监吕贝卡·威尔森(Rebecca Wilson)认为,萨奇在线的任务就是为那些没有画廊代理的艺术家提供机会去展示和销售他们的作品,从而为他们实现自给自足服务。“除了支持新兴的艺术家,我们的目标是让热爱艺术和愿意购买的艺术的人更容易的接触到当代艺术。”
  最重要的是,萨奇在线为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新艺术家带来的真正的收入。同时,它填补了无论是新手艺术买家或是谙熟规则的艺术赞助人都无法逾越的地理鸿沟,为受众带来超过100多个国家地区的优秀艺术作品。相反,全世界范围内的艺术家也获得了在一个可追踪并拥有潜在客户的网站展示自己艺术的良机。
  这种交易形式同样地免除了通常由艺术交易商收取的高额的分成。直接交易的方式也使得买家容易成为回头客并为艺术家带来稳定的收入。“我们提供艺术家他们作品销售金额的70%,萨奇在线只收取30%。这与大多数画廊五五分成的方式相反。”威尔森说,“艺术家可以为自己的作品定价,也可在需要时得到萨奇在线团队指导,并且他们可以自行选择展出的作品和时间。他们不需要像被画廊代理后等待排期展览”。为了制造一种“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体验,萨奇在线通常都会为买家和艺术家提供更私人的联系渠道。“我们将作品由艺术家的工作室直接运送到藏家的家里。去年一年里,我们向超过80个国家的藏家递送了作品”,威尔森表示。
  艺术在线交易必然今后会占据市场的一席之地,甚至连亚马逊都介入了这新的交易方式。由于萨奇网上的所有作品都由威尔森一一检验、审核并策展,萨奇在线的访问体验无疑是最接近画廊的。
  萨奇在线最近开始推出一项“艺术顾问”(Art Advisory)的服务。这样任何藏家就可以直接向威尔森咨询艺术问题并将它作为他们的私人策展人。威尔森根据藏家的兴趣和品位向他们建议可收藏的作品。现在,这项服务还不收取任何费用。
  萨奇在线不断推进的业务发展,将其带至洛杉矶。威尔森直言西海岸的机遇更成熟有利于扩张。“洛杉矶拥有巨大并且繁荣的艺术背景以及富裕的企业成长环境,所以就多方面来说这是这是我们构筑新兴艺术家市场的完美地点。并且,令人兴奋的是好莱坞就在我们门口,旧金山市也不远,很多艺术收藏者住在这里,而且加利福尼亚还有许多世界顶级的艺术学院。”威尔森说。她表示,网络向人们展示了以可负担价格购买艺术原作的可能性,人们可以不用再满足于大量生产的印刷品。
  山寨造假 危机四伏
  也许是因为艺术品线上交易扩展的太肆无忌惮,许多网站上出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平价艺术品。标注“画龄可从纸见”的900美元的伦勃朗原作或者写着“西方艺术史上绝无仅有”的1250美元的马蒂斯签名作品随处可见。一幅毕加索在苏富比可拍出上千万美元,而购物者在网站上却可以找到仅仅只要450美元的“原版”大师作品,甚至比一双设计师品牌的鞋还便宜。
  每一天,带着“原作”和“授权”的作品在线上画廊和拍卖行以清仓低价出现。而每一天,都有人买下它们。对监控在线艺术交易的艺术鉴定专家或基金会来说,遇见复制品或带有蒙骗性的伪作再正常不过。专家认为诈欺已渗透到艺术线上交易。
  “我访问过的每个国家,甚至是阿布扎比,都有着许多为这种作假的情况头疼不已的艺术家、产业人士。”阿尔贝托和安内特·贾科梅蒂基金会(Alberto and Annette Giacometti Foundation)总监和资深策展人维罗妮卡·维尔辛格(Veronique Wiesinger)说,“我们有一天光在一个网站上就发现了2005件贾科梅蒂的伪作。”但也有许多声誉良好的线上销售者售卖和描述完全吻合的作品。“网络里许多线上艺术交易,而大部分人对此感到满意。”一位艺术顾问和评估者说。
  在过去的几年里,互联网为艺术拓宽的市场已经打破了艺术原有独占性和不透明性并将“大众的艺术”(art for everyone)的口号变成现实。但同时也使它成为了类似集市的交易场所,不同种类的消费者遭遇到不同级别的欺诈,从经验丰富的骗子到看似天真无辜的误导。最近的一项由乔治·华盛顿大学和加州大学统计人员的研究显示,通过eBay交易的亨利·摩尔手绘稿和小型雕塑91%是假的。
  贾科梅蒂基金会和毕加索产权协会认为销售伪造艺术品的问题严重,所以今年他们帮助成了一个新协会——现当代艺术大师国际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Masters),以此促进法律保护,防止假冒艺术品的流通。   艺术合法地在互联网中大范围被网站出售:包括那些独立艺术家经营的,想扩展业务的实体画廊创建的,以及代理新兴艺术家的新画廊开办的。专家认为越来越多有信誉的公司在网上售卖艺术品的同时反而为那些信誉较低的公司的造假作品提供了浑水摸鱼的环境。
  假冒艺术品有许多种形式。最常见的是那些侵犯艺术家版权和商标的未经授权的复制品。还有比如复制品已授权,但卖家又在上面添加了艺术家伪造或复制的签名,从而使一张廉价的海报转变成昂贵的“签名”限量版。
  前段时间,康涅狄格州麦迪逊一家画廊的老板大卫·克里斯波(David Crespo)被控贩售毕加索手稿伪作。这些伪作正是他之前在网络上被骗花费5万美元买下的。在发现买到了伪作之后,克里斯波将其中一些以上百或上千美元卖给不知情的买家。
  在线艺术交易往往提供的是一张“鉴定证书”或登记证书。专家表示,除非他们有由艺术家或其授权经销商的签名,不然这些远不足以衡量作品的真实性。而那些注册证书通常都来自那些为人们提供工作证明的在线证书网站,对艺术品的可靠性证明没有任何帮助。比如在“国家美术标题注册”(National Fine Arts Titles Registry)这样的网站,只要填写表格并支付10元就可在1分钟内打印出一张证书。
  据考德尔基金会(Calder Foundation)的负责人罗尔(Alexander S.C. Rower)介绍,搜寻eBay和其他网站的伪作是他们的每日必修课。罗尔是考尔德的外孙,他罗列了许多种线上的欺诈手法。他指着屏幕中一尊12英寸高的带有红色太阳和黄色弯月及大象的仿考德尔雕塑表示,他一生中从来没有见过如此丑陋的东西。尽管艺术家完全没有做过这件作品,还是有不少画廊还宣称这是考德尔的限量版作品。
  作为产权管理者保护艺术家的遗产有时要付出高额的代价。维尔辛格表示贾科梅蒂基金2011年在追踪伪作的花费就占了其机构运营金额的40%,比2004年增长了15%。而从去年开始,基金会出资1万欧元奖励那些引起人们注意伪作和复制品问题的机构和个人。
  通常认为那些在网络上连续不断售卖复制品的人应该遭到谴责。但运营艺术交易网站artbusiness.com的负责人班贝格并不这么想。他认为通常消费者不会将重点放在艺术的授权上,因为他们可能不清楚真假之分。甚至,消费者更注重的是包装的仔细完整,运送的时间及时以及有效的客户服务。如果能做到以上三点,卖家就能获得在线艺术客户的好评。
  来自收藏世家的纽约艺术律师巴瑞·威尔比(Barry Werbin)认为,尽管有专家在场,亲自购买艺术品已经十分不易。相比,那些会在网上购买艺术品的人简直不可理喻。
  当然,许多买家都对自己买的是赝品有充分的认识,只要看起来赏心悦目或可以装点家居,他们自然就心满意足了。
其他文献
我对庞茂琨作品的认知是一段一段,碎片的。每段认知给我的感受不尽相同,但将这些碎片连接起来思考,我不禁由衷地感叹,他是个了不起的艺术家。  最初知道他,是因为他的处女作《苹果熟了》,当年只有21岁的他以这幅作品参加四川美院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群展,作品和创作体会还登上了《美术》杂志。后来,我看到了他的研究生毕业作品《扬》和《捻》。那个阶段正值85新潮风起云涌,庞茂琨作品显然与时髦的“前卫”格格不入,但
期刊
关于生活片段的对话在中秋节下午通过电话采访完成,希望这篇问答语体的小文能传递这位著名艺术家的若干细节,让大家感知和感受他的性情与他的风格。我们的采访始于一个小时的长聊,对他的学习,创作,思考加以确认(在前文中有所体现);然后是半个小时,他在回家的路上,汽车交由夫人驾驶的情况下,耐心地回答了我的提问。他的言谈中满是对师长的感激,对工作的竭力,对生活的真诚,对身体的呵护,对妻子、女儿的疼爱。庞老师还介
期刊
海南-清水湾  两场万人音乐盛典  唱响心中最美时光  经过台风“蝴蝶”的洗礼,国庆长假期间的雅居乐海南清水湾首届海岛音乐节显得特别令人心动。10月2日及5日,连续两场超万人音乐盛典,李宗盛、伍佰、姜育恒、黄品源、苏芮、彭佳慧齐聚12公里海岸边,用岁月经典老歌唤起大家共同的美好时光。这是一次非凡的经历,9月29日台风“蝴蝶”呼啸了一整天,经过狂风暴雨洗礼后的沙滩、舞台、灯光、音响一片狼藉。从短暂的
期刊
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如果说还有一种价值可以让中国各个阶层皆心向往之,非“贵族精神”莫属。对于精神贫瘠的恐慌,对于高贵崇高的向往,让人们不约而同地聚集在“贵族精神”的旗帜下,土豪慷慨激昂,小资低声附和,文青心有戚戚,猛士义愤填膺……而事实上,所有关于“贵族精神”的争议与追求,千言万语归根到底是三个字:没文化。因为没文化,所以我们不知道贵族的历史,不知何谓“贵族精神”,把一切我们能想象到的高贵词藻
期刊
千城一面,山寨横行,已然成为当下中国城市规划和房地产开发的一个痼疾。比如在浙江一座地级市,我就曾见到水港河汊被填埋,乍一看像悉尼歌剧院,或者伦敦塔的建筑,赫然立在市中心。  还有那比比皆是的小高层、多层楼盘,它们替代了胡同四合院、弄堂石库门,或者一些城市固有的坊、巷,甚至于“故宫闲地少,人家尽枕河”的江南风貌。  怎么办?  最近,由同济大学出版社主办的“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论坛”亮相一年一度的上海
期刊
在亚洲当代艺术市场持续冷静的氛围下,有的画家仍然受到热情关注。他们的作品很Q很可爱,表象甜美,但意思深远。不管男女老少,看到这样充满童趣的讨喜作品,都会在其中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  刘野和奈良美智,可谓两个老顽童,或称画坛资深“萌”主。他们的绘画,与政治无关,着力表达个体关怀,流露人性最质朴永恒的情感。或许,这正是二位萌主当道的原因吧。  小王子 刘野  在今秋轰动一时的香港苏富比40周年夜拍上,
期刊
“时代肖像——当代艺术30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馆一周年的收官之作。117个参展艺术家,近千件作品,全景式呈现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然而,不要指望展览能告诉你如何判断当代艺术的价值,因为现在谈论这个话题还为时过早。那么展览的意义何在?横跨30年的大量作品,足以告诉我们,30年,我们走过了怎样的艺术之路,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样子的变化。  80年代:释放能量  走进一楼的“具
期刊
今年秋季的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应该会有让人眼前闪亮的东西,一方面是国际老牌拍卖帝国苏富比、佳士得分别在京沪落户,以高调巡展、慈善拍卖和西方现当代艺术大师、艺术课程、论坛开始了处女秀;另一方面,“次贷危机”影响下的中国市场也在努力调整和变革,差一些的艺术机构纷纷倒闭或转行,而优质机构无论是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和二级市场的拍卖行,都在这三五年内勤勤勉勉,渐渐找到了定位和方向,这当然是由不同机构的自身资源整
期刊
龙美术馆亚洲当代艺术馆藏展《亚洲线索》  在当代艺术领域,亚洲一直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空间。尽管在西方启蒙知识观里,“东方”曾是充满着浪漫异国情调、悠远禅意场景的概念,但全球化过程还是令它褪去了不少神秘色彩。但是,亚洲艺术依然在吸收自身传统文化中不断重塑着东方文明,在不同宗教、习俗与现代化的际遇中酿造着自己的专属语音。  9月7日开展的《亚洲线索——龙美术馆亚洲当代艺术馆藏展》作为龙美术馆第一次展出的
期刊
“自21世纪初,世界各大艺术品博物馆开始收藏和销售艺术微喷工艺输出的艺术复制品,在欧美市场,通过喷墨打印技术制作的复制品,甚至卖出了十万欧元乃至几十万欧元的高价。”最近,在上海莫干山路50号,爱普生影艺坊与《上海摄影》杂志共庆十周年之际,高端数码影像制作师于澜女士开了一堂课——《数码与艺术复制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其间提到了艺术复制品市场的行情,以及什么样的复制品有收藏价值。  从浙江赶来听课的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