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一减 加一加 变一变

来源 :学周刊·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007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对于定量的课时,因其内容的庞大使得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不能顾及全面。因此,教师应打破学科边界,用减一减的思维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借用主题模块,用加一加的方法对活动内容进行整合;联结学生生活实际,用变一变的形式对活动范围进行拓展;借用减一减、加一加、变一变等多种方法对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整合。
  关键词:整合;主题;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3-0256-199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3.068
  在刚刚颁布的浙江省关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我们惊喜地发现《意见》明确把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而综合实践活动则在拓展性课程建设中单列出来,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可如何才能体现拓展性课程的地域和学校特色,突出其兴趣性、活动性、层次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意见》中有一句让我们耳目一新:“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可整合实施。”笔者在这里,结合本校现在的实际状况,来阐述如何“整合”。
  一、现状
  (一)关于课时
  放眼我校现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级课程部门给设定了三节课。可一节被班队活动领走了,还剩两节可以真实地归综合实践活动所有。
  (二)关于内容
  在这每周两节的课时中,学校又规定了需要采用省教育厅教研室编著的《劳动与技术》《人、自然、社会》《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区教体局教研室编著的《可爱的××》《孝德教育》,再加上学校本身又有自己适时适地开发的一些校本教材。
  二、剖析
  课时是一个常量,不会随着活动内容的庞大而增加,就只是每周80分钟。我们能下手的地方只能是活动内容。这就需要我们运用整合的思想,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教材中巧妙减肥瘦身,组合成主题模块,并联系生活实际,适时拓展,既不失此,又能及彼,达到整合、综合运用的效果。
  三、策略
  (一)策略一:打破边界,减一减
  因为活动内容太过庞大,所以整合的第一部就要为这些教材减肥瘦身,但不是随意随性地删除减少。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自主性原则和主题的综合性要求,打破学科边界,做好学科间的整合。
  期初,每个学生通读《人、自然、社会》《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可爱的××》《孝德教育》《劳动与技术》这5本教材,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先前的学习基础,再对照本学期其他的学科教材,收集整理每个小组列出的学科间重复的内容,在期初就对教材进行一次学科间的整合,做到瘦身的效果。
  通过学生小组初选,我们发现学科间有许多内容重复:如《人、自然、社会》的第一章节中《名人鲁迅》在《品德·社会》一科中有所涉及;第五章节《天气和我们》《台风登陆》《梅雨时节》在《科学》一科中有所涉及;还有一些在班队活动中就常常做,比如第六章节《控制传染病》《讲究卫生》。我们可以把这一部分的内容直接嫁接入那些课程中,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少讲甚至不讲。
  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本,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活动中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以上,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入手,在学科间进行重复项目的删减,让他们掌握学习内容选择的主动权,让我们的活动更加有的放矢,也更科学合理!
  (二)策略二:主题模块,加一加
  当前,主题模块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已是我们经实践考验了多次的较佳选择,既可以点盖面,又能在相应的内容中统筹课时,同时也能让活动的效应更深刻、更深化。
  细细研读《人》和《可爱》教材,题材相似的内容还真多,活动方式统一的主题也不少,以整合的视角来解读它们是件很有趣味的事。如何我把他整合成某些模块,那就不再是纷繁的三十课和二十课。
  1.活动内容相似的。《人、自然、社会》的教学内容为五大块,包括“浙江沿革”“浙江环境”“浙江文化”“浙江经济”“和谐浙江”,而《可爱的××》一书涉及的是“名胜”“名人”“工艺”“民风民俗”。这两者从大板块上看就有许多相同处,其中涉及的小课题,好多是相互统一,大小错落,如能整合,便是天衣无缝的延伸和补充,是既省时又省力。
  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其中的一个课题,费时不说,更严重的是让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常常会浅尝辄止,停于表面肤浅,研究也是“半截子”状态。如此整合后,一个学年就不再是50课,而只是4、5个主题模块,还何愁我们的实践活动无用武之时,还何惜我们的实践活动没有深入没有让学生燃起头脑风暴呢!
  2.活动方式相近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运用“研究性学习”模式开展大课堂的活动,内容安排上要求“化零为整”,集中安排不同研究内容在统一活动基地同时进行。有些活动,虽然分属版块不同,但都能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开展活动,我们何不顺势把他们归纳到同一次实践活动中呢?
  如《可爱的××》中,一处讲到“家乡的桥”,一处讲到“家乡的台门”,这两个就可以放到同时实践,到石桥和台门保存完好的老街进行实地考察,仿佛是更科学合理的。如《人、自然、社会》第24课“光荣的人民解放军”,第25课“硬骨头六连”,我们可以借清明到革命烈士墓扫墓前夕,通过网络信息的搜集获得感知,一并解决课题,在较小的时间单位使探究的知识达到更大的辐射面。
  在省厅颁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南》中,明确了三、四年级学生要求达到的具体目标有:根据需要搜集研究信息,并分类保存。这个目标的达成途径可以是用电脑搜索并搜集一个主题内容的研究资料,也可以是观察、走访等实地取证的方式来搜集信息。以上案例中通过整合后的教学起点,不就可以达到这个能力目标吗?
  (三)策略三:联结生活,变一变
  一个好的综合实践活动,必定是受学生喜爱的,必定是教师更游刃有余驾驭的。这个活动往往来自学生兴趣,往往渗透着学生日常的生活所见所闻所想,同时也承载着地域特色,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如果我们常常用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引申开去,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与生活对话,与兴致对话,与质疑对话,或许就能从一个个简简单单、平平凡凡的细枝末节中捕捉到活动主题,从而发掘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价值。
  1.教材内容的伸展。从教材出发,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吃穿住行,从小事中提取活动主题;直接提取学生生活中的大型校内外活动,作为主题;正视存在的弱势,试着用综合实践的主题活动借弱势变优势。所实践的活动既能让学生有兴致尽情尽兴,又能对教材有个拓展,为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究能力等搭建一个提升的平台。
  “尽信书不如无书”,教材不是圣物,特别是作为拓展性课程,我们更应该把眼光放到书本外学生的真实生活中。把必定教材作为引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引出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
  2.活动进行的插曲。学生在进入综合实践活动时,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意外。这意外可能只是一个学生的一句话、一个小动作、一个小疑惑,却是我们下一个有意义的活动主题。如学习“浙里好风景”主题模块时,学生可借助网络游览美丽浙江时想到了自己家乡旅游业的发展,于是,借助“四季鲜果游”这一主题,为自己家乡设计“一日游路线”主题活动应运而生。以一日游线路的设计整合当地的交通、旅游、文化产业,让学生真正综合了一把,做了一回家乡的小主人。
  实践活动类课程应以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导向,旨在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探究自然、了解社会,着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科学探究、团结协作、服务社会的能力。我们以教材为支点,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辐射性综合实践活动,让综合实践活动更自主、更有趣,把学生牢牢吸引到活动中来。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初中阶段作文修改提出了要求:一是要明确作文修改的重要性,养成自觉修改作文的好习惯;二是要培养鉴赏、评价他人作品优劣的审美能力。  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和学生却不注重作文的修改。教师只注重量的积累,忽视质的提升
期刊
摘要:语文文本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容易被人忽略的边角余料和细枝末节之处,如何巧妙利用好它来培养学生想象力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目录、题目、结尾、文思、重点词语、标点、练习等因课堂时空限制及教师备课缺漏都给课堂教学留下了空白。教师若巧用这些资源,化腐朽为灵感,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想象能力。本文采用具体事例结合道理阐述的方法加以论证,论述切合实际,举例以本地区采用的北师大教材为主,举一反三,触类
期刊
陶行知先生说过:“熏陶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熏陶尤为重要。”但我们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往往不够全面。有人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墙上多些图案和文字,路边多些花木和指示牌;还有人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校园文化只针对学生,不针对教职员工等。这些观点显然不是校园文化的全部。除了认识不到位之外,学校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缺乏个性鲜明的核心理念,环境文化育人重静态轻动态,只注重校园文化的外在形式
期刊
摘 要:在多数高校,英语作为各个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和必修课,都是以合班的形式进行授课的。而合班的意义,从语言教学的角度而言,类似于“大班”的代名词,因为合班的人数往往都超过了语言学习所要求的班级人数上限,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以塔里木大学为例,对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描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大班英语教学课堂效果的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大班教学;大学英语;课堂
期刊
摘 要: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英语课堂,不应再是枯燥的单词练习或者机械的句型背诵,而应该是充满艺术活力、轻松愉快的学习之旅。英语本身极具语言艺术魅力,再与音乐、美术以及现代艺术等多种形式进行有效结合,就会让英语课堂演绎出别样精彩。本文结合初中英语教学之实践,对此进行了思考与研究。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活动;艺术之美;有效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
期刊
摘 要:为了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组织课堂教学,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我校积极探索并实施了富有特色的“小组合作”学教模式——“531”模式。这个学教模式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体现科学探究精神,可使科学课更加具有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应探索利用“531”学教模式助推科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科学课堂;“531”学教模式;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
期刊
摘 要:在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对综合型与实践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将培养高技能、高层次以及服务于区域发展的技术型人才作为重心,建立由民间资本、企业、学校以及政府等共同参与的多元投资结构。  关键词: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多元投资;创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3-0256-1
期刊
摘 要:农村作文教学要活用教材,让题目具有开放性,让作文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要让学生学会采撷生活浪花,并注意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感受大自然之美,引导学生喜欢写作,从而使学生“用我笔写我心”,写出农村特色,写出希望与自豪,并从中获得快乐。  关键词:农村;题目开放;生活体验;贴近生活;获得快乐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3-0
期刊
摘 要:“诱思”就是历史教学登堂入室的途径。循循善诱是手段,是技巧;独立思考是目的,是内容。学案式诱思探究性学习方式,其步骤就是情境创设、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与分层检测。这样,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着一条主线就是“诱思”。诱思就是变教为诱,变教为导,变学为思,变学为悟。  关键词:“诱思”;循循善诱;学案式探究性学习;变教为诱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
期刊
摘 要:学习语文有多种途径,教科书只是其中一种。由于课时和篇幅的局限,教科书编选的内容和数量有限,不免会有种种缺憾。而语文素养的提高,包括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能力的培养、语感的养成,没有一定的阅读量是难以完成的。因此,教师应重视阅读,并让学生进行课文阅读,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