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文本资源,挖掘想象灵感

来源 :学周刊·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文本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容易被人忽略的边角余料和细枝末节之处,如何巧妙利用好它来培养学生想象力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目录、题目、结尾、文思、重点词语、标点、练习等因课堂时空限制及教师备课缺漏都给课堂教学留下了空白。教师若巧用这些资源,化腐朽为灵感,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想象能力。本文采用具体事例结合道理阐述的方法加以论证,论述切合实际,举例以本地区采用的北师大教材为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指导性强。
  关键词:文本资源 灵感 阅读教学 想象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指出:“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缺少思维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阅读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就使语文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这样就把培养思维创新能力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想象就是这种创新意识的思维再现,它既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又是促进学生认识能力迅速提高、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的内驱力,被人们称为“思维的体操”。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编排合理,图文并茂,单元结构分明,主题导向明确,对比探究清楚,教材内容也是精编细选,审美价值取向明了,文化传统气息浓厚,知识面博采众长。但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有许多可用的资源往往忽略不计,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对引导学生巧妙运用教材中的点点滴滴,激发创新灵感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巧用教材目录,想象单元内容
  目录是一本书的索引,是全册教材的“司令部”,但在教学中却被无数教师忽略。如果教师在教学之初把它重视起来,巧妙地用好,不仅能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学期教学任务,宏观把握整本书的内容,而且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猜想教材的单元内容和作者编排的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在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教材目录的学习中,组织学生交流:“从目录入手展开你的想象,你试着说说喜欢哪一单元?为什么?”学生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说:“喜欢《童年梦痕》这一单元,因为这一单元与我们的生活最接近,让我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童年生活的趣味、美好的回忆以及天真的幻想。”有的学生说:“喜欢《亲情歌咏》这一单元,因为这一单元的主题给了我亲情感染和爱的熏陶,我猜想这一单元一定讲述父母之爱的朴实无华、伟大感人和至爱亲情。”有的学生说:“喜欢《秋日撷英》这一单元,因为本单元与我们的所处的季节相吻合,我们可以结合诗句观察大自然,感受秋天在诗人笔下的不同感悟和情趣。”学生想象由浅入深、由此及彼,有些猜想已经接近单元的真实内容和教材编排的意图,确实起到了高屋建瓴、纵览全局的作用。
  二、巧用文章题目,想象写作目的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精义所在,也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透过题目这个窗口,我们从中体会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编者)的感情、观点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以此为切入点,通过添枝加叶、生成问题、试加标点等方式,就会使题目内容更加充实,课堂教学层次分明,切中肯綮,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有声有色,效果明显。如在教读《诺曼底号遇难记》时,采用了问题导读法,学生通过设想,生成了以下问题:诺曼底号是一艘怎样的舰艇?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主要人物是谁?遇难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中的环境描写是怎样的?有什么作用?文中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收获?通过这些问题的导读,学生明白了课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及写作手法及阅读收获。在教材中,有些文章题目直接告诉了主要内容,如《背影》《最后一片叶子》《雪地贺卡》等;有些题目点明了主旨如《说虎》《慈母情深》《智惩恶少》等;有些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关系,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农夫和蛇》等。在教学中,只要让学生展开想象,采用一些合适的预设问题的方法,激活课堂,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巧用文中插图,想象故事细节
  初中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主要是从感知形象开始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在北师大初中语文教材中安排有一定数量的插图,这些插图表现的是保持静态的画面,反映的是某个瞬间的形象,展示的是无声无味的文本。要想使画面“动”起来,形象“活”起来,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这些插图为教师训练学生想象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如《李寄》一文中对李寄斩蛇的过程的表现描写得比较简略,教师可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想象,补充细节:当啮咋犬咬住大蛇时,李寄的神态怎样?动作呢?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学生在想象中进一步感受到李寄的勇敢果断、不畏邪恶的斗争精神,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四、巧循文本思路,想象事情结果
  有些文章的结尾耐人寻味,令人遐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遵循原文情节的发展合理想象故事的结尾。如《皇帝的新装》一课,学完课文后,我引导学生想象,然后让学生续写皇帝游行中知道真相后故事的发展。其中有一些学生是这样预想的:游行结束后,皇帝捉住并审讯了两个骗子。骗子说:“不该治我们的罪,因为没有相信谎话的皇帝,也就没有骗人的我们。”并要求追查说真话的人。皇帝最后找到了孩子,恼羞成怒地说:“那么多人说假话,谁让你说真话来?你犯的是说真话罪。”这样既丰富了课文的内容,又培养了一种积极的创造性想象力。又如《渔夫的故事》一课,我这样引导:渔夫一边把胆瓶挪到岸边,一边说要把它扔进海里,让它永远留在世界末日。渔夫真的把这装魔鬼的胆瓶扔到海里了吗?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是,他们脸上流露出惩恶除魔的痛快样子。但一部分学生认为这样写不符合阿拉伯文化的某些观念。他们认为对对魔鬼的严狠打击后,可能使其改恶从善,这样会更全面辩证地看待事物的变化,同时也符合故事的原貌,使文章一波三折,曲折感人。
  五、巧抓篇章词句,想象瞬间精彩   教材中有的地方因表达上的特殊要求写得比较简略,而这些简述的地方往往能给学生以自由想象的空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详尽地描述情形。如教读《背影》时,我让学生找出最令作者感动的四次“流泪”,让他们想象四次“流泪”时作者的心理刻画。这是一个学生对四次“流泪”的心理情境描写:第一次:“唉!真是祸不单行,父亲您撂了工作,对我教诲最深的奶奶又去世了,今天家境一天不如一天,真令人伤心呀!”第二次:“父亲呀!我今年已经20岁了,完全能够照顾自己了。您承受着奶奶刚刚去世的悲痛和家境如此衰落的负担,您还一再送我,老态龙钟艰难地爬上月台给我买橘子,世上还哪有比这更无私、更伟大的爱呢!您的爱子之心真是情深似海。”第三次:“父亲呀!我们马上就要离别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次相会。您今后生活困顿、前途未卜。您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您的坚强真让我百感交集,再见吧,父亲!”第四次:“啊,父亲!虽然您老境有些不顺,家庭败落使您心里悲伤,而且待我也不同以前,但还是惦记着我和我的儿子。您的来信使我心里无法平静,什么时候能再见您一面呢,父亲,我想您!”
  六、巧解文章意蕴,想象生动画面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点燃学生心中探求未知的灵奇之火,启发鼓励学生联系文章内容进行想象,动手画一画自己所想的事物。如教学《天净沙·秋思》一课,在引导学生透彻地领悟这首秋思鼻祖后,我鼓励学生拿起彩色笔,大胆想象,动手画“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图画。学生各尽所能画出一幅幅画来: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廋马茫然四顾,瘦马驮着书卷行囊,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独行。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周围有几颗缠着枯藤的老树。但是,游子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多凄美的画,多愁浓的情!学生的思维真是最美丽的花朵,真是一个奇妙的世界。
  七、巧换叙述视角,丰富想象内容
  不同的叙述视角会有不同的人生感受,不同的经历会造就不同的结局。改换叙述角度,让学生身临其境并联系文本中的暗示做一些合乎情理的猜想和改写,就会使故事中的主人公形象更加鲜明,会产生新的结局。如教材中的《天鹅的故事》,我让学生改换身份大胆取舍教材展开想象叙述事情经过:请你以雌天鹅的视角来叙述它的爱情故事。学生觉得这样做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兴趣倍增,都争先恐后纷纷发言。他们首先改换了作品中的人称,详细的叙述了“我”(雌天鹅)受伤的原因,自己的丈夫为了给她治伤不辞辛苦的守护和觅食的过程,以及为了保护自己与贝尔湖畔的猎人扑击的经历,最后他们在几天的暴风雪中相拥相依殉情于贝尔加湖畔。这个故事从雌天鹅口中叙述出来会更加悲壮,爱情的力量也更加完美。我还让学生以老天鹅的视角叙述群鹅破冰的故事。同样,学生通过老天鹅自己的心理和动作带领群鹅破冰的想象,使故事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结局,也给人一种体现团结精神的启发和收获等等。如《最后一片叶子》《小地主》《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类文章,如果把文本中的其他人物换位叙述故事,无疑会给读者一个崭新的天地,引导读者换位思考。
  八、巧悟艺术留白,想象诗歌意境
  “留白”这种中国画的艺术手法,具有“此处无物胜有物”的艺术效果和“以无胜有”的审美价值。教材的“留白”,常常给学生留下了与教师、教材互动的时间,给学生留下了一定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给学生留下了对文本资源进行创造与超越的机会。优秀的诗歌都存在着很大的张力空间,存在着很多的“空白点”。巧妙地利用这些“空白点”,以此为契机,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将自己置身于诗歌创设的情景之中,还可以唤起蕴藏在学生心中的丰富情感,起到促进深入感悟课文,学会运用的作用。如《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暗示羁旅之苦;《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所隐喻的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所折射的依依惜别之情;《苏幕遮》中的“天接斜阳,更在斜阳外”所表现的欲眼望穿、思乡之切等等无不渗透着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诗歌优美的意境,无不体现诗歌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只要填补这种教材的“空白点”,就会用活教材,激活课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九、巧解文本标点,想象情感世界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言语主体传达情感信息的特殊表达方式,是书面语言中不可或缺的情感信息的重要载体。用得恰到好处,能使书面语言在表达上更加准确、简洁、鲜明、生动,引起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体现作者或者文本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起到文字不能达到的效果。在鲁迅的作品中,有些句子多数量使用标点符号,如“这好极!他,——怎样?……”“老爷!……”“啊!闰土哥,——你来了?……”“对呀对呀!……茴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吗?”“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这些句子中都具有以字传神、字字显意的艺术效果,其中省略号的使用更是异彩纷呈。这些标点的言外之意有表示思索正在进行的,有表示内心矛盾的,有表示因被抢白而话未说完的。如果学生理解这些标点的内在意蕴,展开丰富的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无疑对于课文加深课文主旨的把握更具有参考价值。如“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里两处省略号,造成了句子间较大的空隙,表现了孔乙己在短衣帮的“攻击”面前,为达到替自己辩护、反对对方的目的而极力思索;又如“跌断、跌、跌……”这里表示话未说完,反映了孔乙己想说下去,找不到适当的话为自己辩解的矛盾。
  十、巧用课后练习,想象事情结局
  在语文教材中,有一些练习紧紧围绕课文设置了带有启发意义拓展延伸的问题,如果把这些问题作为全文的预定假设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不但会使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本主旨,而且会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和创新精神。如课文《雪地贺卡》一文,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我明知是假的,还郑重其事地替雪人回了一张贺卡,后来却又不回了,想象一下我当时是怎样想的?假设几天以后李小屹又给雪人写了一张贺卡,如果你是李小屹,你会写些什么呢?又如,课文《猫的故事》中结尾说,猫在秘密被发现后叼着四只小猫离开了书房,想象一下那只猫离开后的处境。可见,如果把练习巧用的话,就会使学生围绕猫的归宿展开想象,既深刻揭示了主题,又给人一种沉重的感受,体会到梁实秋闲适散文的社会思考。
  总之,虽然教材仅仅只是一个例子,但巧用教材的点点滴滴或者被人们忽略不计的边角余料,往往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有助于通过侧面强化课文主旨的把握,有助于通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行多元解读。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确立了大语文观,并明确了“语文本身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用好教材,对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尤其培养想象能力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给孩子一片想象的天空.广大教育.
  作者简介:
  金好贵(1970- ),男,汉族,甘肃省民乐县第四中学语文教师,1995年毕业于甘肃省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高级,有多篇论文在《教育学》《教育研究》《基础教育课程》等杂志刊登。
  (责编 张翼翔)
其他文献
摘要:要转化班级学困生,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转变观念、自我完善。使学困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关键词:学困生 信心 动力 学习兴趣  学困生的问题不仅成为了学生成长路上的绊脚石,同样也成为教师教学中的拦路虎。  一、做一名热情的教师  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的作用是保证和促进学习。尤其针对后进生,我们应给予热情的教导,真诚的帮助,以鼓励为前提,在学习的道路上多加指导,继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困生的
期刊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疑是当前我国教育的一场深刻而坚定的重大变革。课堂教学改革已成为这场变革的重中之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进行了有效探索,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 以生为本 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
期刊
摘要:在小班化教学的条件下,把拼音卡片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带入课堂,并与家庭作业相结合,通过卡片制作,卡片认读及结合各种卡片游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拼音学习变得更有效。  关键词:卡片 拼音学习 有效性  汉语拼音,是小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第一把金钥匙,是迈向文化宝座的第一座阶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低段儿童要能学会汉语拼音。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期刊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钻得进去,就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精彩导语设计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好的开场白则会使一节课起始石破天惊、先声夺人,整节课也因此会如高崖泻水,汹涌澎湃。  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例子,说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某级应届毕业生对北京某个中学的一个班的初三学生进行调查:经过五个星期的观察,发现每次
期刊
摘要:课改后小学生计算能力有弱化趋势,因此通过学生快乐地进行口算、心算,树立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独立思考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速算技能;以“理”得“法”,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从而快乐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加强估算教学,让学生在估算与计算互相检验的过程中,全面提升计算水平和计算能力。  关键词:快乐 口、心算 以理得法 估算检验  起初学校组织教师开展家访活动,我来到五年⑴班林
期刊
摘要:目前,几乎所有的家长以及教师都在按照以分数定天下的态度来进行学生的教学工作,这样就导致了学生成为读书的工具,而忽视了学生在道德品质上的培养。德育课程便成为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教学改革的实施也使得德育教育再一次成为教学重点。其中,将美学思想灌输到整个德育教育过程中,成为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高效并且魅力十足的途径。这就涉及我们要谈论的话题——和谐德育。和谐是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基础与追求,德育中的和谐
期刊
摘要:《梯形的面积》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课本上只提出了一种求梯形面积的方法,其实求梯形面积的方法不止一种。通过“拼、剪”的方法,学生又找到了几种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散,在活动中发展,学得主动、扎实,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五年级 梯形面积 不同方法  实践  《梯形的面积》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在学
期刊
距离2015年高考越来越近了,又有无数学子在寻找作文得高分的秘籍。那么,什么才是作文高分的法宝呢?文章的魅力靠的是语言,历届高考满分作文的成功同样得益于优美灵动的语言。浏览每年的高考优秀文章,这是一个语言丰富的海洋啊!有的议论风声,少年意气;有的严谨方正,老成大气;有的激情荡漾,独抒性灵;有的充满机智,富有想象;有的委婉得体,合情合理;有的庄谐并出,杂文笔法。有些文章虽然文笔稚嫩,难免偏激,但那灵
期刊
摘要:在以往教学中,在对待问题的态度上,重师问轻生问;重问的答案,轻问的过程;重问的内容,轻问的方法;重问的形式,轻问的实质。这样好多语文课堂陷入了“满堂问”的误区。有的问题太多,涉及面太广、太笼统,提问目的不明确;有的提问缺乏变化,形式太单调;还有的提问过于宽泛或者过于单调,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生问”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习提出问题的技能和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敢疑敢问,标新立异的发散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初中阶段作文修改提出了要求:一是要明确作文修改的重要性,养成自觉修改作文的好习惯;二是要培养鉴赏、评价他人作品优劣的审美能力。  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和学生却不注重作文的修改。教师只注重量的积累,忽视质的提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