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生活成为学生作文的宝库

来源 :学周刊·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ngju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作文教学要活用教材,让题目具有开放性,让作文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要让学生学会采撷生活浪花,并注意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感受大自然之美,引导学生喜欢写作,从而使学生“用我笔写我心”,写出农村特色,写出希望与自豪,并从中获得快乐。
  关键词:农村;题目开放;生活体验;贴近生活;获得快乐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3-0256-21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3.076
  在农村小学工作中,我常发现很多学生怕写作文。有的学生在教师置了任务后左思右想总开不了头;有的学生为了凑字数,胡乱拼凑。我也会发现很多学生的作文会给我似曾相识,如出一辙的感觉。有的教师说是因为现在的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做的事少;有人说为了安全,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极少;有人说因为是农村,相对城里的学生来讲见识更少;还有人说是因为要应付考试,学生写不出来时,教师引导学生套写作文。归纳一下,似乎就是学生生活单调和为应付考试两大主因。我认为,这些认识有些片面,为了考试而写作更是不可取的。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如果写作能力提高了,语文综合素养提高了还需要套写作文吗?还担心写不出好作文来吗?我认为,农村作文教学要让作文贴近学生生活,要让生活成为农村学生作文的宝库。那么,如何利用农村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呢?通过研究与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活用教材,让题目具有开放性,让作文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
  当前在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结构上,形成了“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自己改评”的传统训练模式。而且,很多教师的命题完全引用教材所提供的题目,不考虑学生生活体验。我认为,这是造成很多学生无话可说,让很多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的一个原因。我们应活用教材,让题目具有开放性,让作文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
  任何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作家深入生活,通过观察生活,采撷生活浪花,进而感悟再进行文学创作。这种创作就是一种表达。我们学生的也不例外。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要有好的作品,也应有这样一个过程。如果我们的题目是学生不曾经历的,那学生又没有其他类似的积累(学生经历不丰富),你说学生能有何悟,有何想法可与人交流与表达?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作文除了胡编乱造,无病呻吟还能有什么办法?对于这样的题目可不少,如写一次进商场所见所闻,记一次春游……我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常改换题目,如我的一次购物,美丽的山村、捉螃蟹、割兔草、我家的小花猫、勤劳朴实的乡亲、春雨、我家的果园……这样,题目就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学生能无话可说吗?我常常看到学生在这种情况下跃跃欲试……也由于这是学生经历过的,我才能在这群学生写作中看到一个个或鲜活,或心灵手巧,或纯朴的人物形象。
  二、教会学生学会采撷生活浪花,注意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感受大自然之美,引导学生喜欢写作
  比起我们,农村学生的生活是要枯燥一些。与城市的学生比,农村学生也会有优势。但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会写不出好的作文来呢?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没有教会学生找到可写的内容。学生常年在这样的环境中,没有体会到周围的事物是多么美好,故而觉得没有什么可写。
  在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学生起不到很好的引导作用。而且现在农村的父母多数外出务工,有的家长虽在家也没有更多时间引导,谈吐之间传承给孩子的更多的只是纯朴、善良,表达爱的方式也是很含蓄的,这很难对孩子的思想产生碰撞。孩子也觉得生活平平淡淡,也就不会有更多理解和体会。
  小孩子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占据丰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农村的小孩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因此,我们要引导他们直接拥抱大自然,感受大自然,感受生活:看绿树红花,享拂面清风,迎朝阳去上学,采绿叶尖晶莹露珠,听溪水淙淙,赏雨后彩虹,逗蚂蚁,捉天牛,爬山,捡树叶……引导他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并感到快乐,引导他们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感受生活的幸福。当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时,我们再稍作点拨,这时他们会有感而发,争相畅叙这美好的生活,这美丽的家乡……只有对生活进行发掘、观察理解和体验,学生才会有想要表达的内容与思想。因此,我们应该在普通生活之中,点燃学生的观察力和体验感,并教会学生学会采撷生活浪花,多用动的方式、开放自由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感受大自然之美,引导学生喜欢写作。
  三、激起写作兴趣,用我笔写我心,写出农村特色,写出希望与自豪
  1.激情是激发写作欲望的基本心理因素。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要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写作激情。一个人只有在“情动于中”的时候才可能有“欲罢不能”的表达欲欲望。不管是题目还是教学过程,我们都要注意想法去推动学生的情感波澜。这是很多教师都忽略了的。其实,作文并不是“选择生活素材—头脑加工—形成概念—诉诸笔墨”这么简单。我们在作文教学要有思维能力训练与情感诱导,而后才是创作。语言激起、激励机制的运用、题目的确定等方面都是可探索的、能激起学生写作欲望的有效途径。
  2.用我笔写我心,写出农村特色,写出希望与自豪。农村虽然比不上城市热闹,但农村学生从小就经常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认识和深厚的感情,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是城市学生所没有的。生活在农村的学生可闻雄鸡报晓,可见云绕山间,可观燕子筑巢,可采林间露珠,可闻稻谷飘香……我们要善于利用农村的美丽与富饶,生活的恬静与幸福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引导学生满怀着自豪与激情去写作。此外,随着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农村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崭新的楼房、门前平坦的大道,“金土地”工程,小水利工程,美丽的蔬菜大棚……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体验农村从过去到现在的巨大变化,展望美好的未来……每每此时,学生总会带着一颗颗童心飞向未来,对未来充满希望……在这种情景下的作文能流露出的是无比自信与豪迈,更有建设家乡和建设祖国的热情。简而言之,我们可以利用农村特定环境,想法激发学生的创作的欲望,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情感充沛的富有特色的有创新的文章。
  四、结合阅读,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习作是我们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对所见所闻的所思所想进行书面表达。习作的一些硬件方面的条件,如字、词、标点、写作技巧等,我们完全可以让阅读教学以及课外说读来训练。我们的教材选有那么多优秀的作品,无一不可学,教学中不能只为教一篇课文而教,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要培养,写作方法、思想表达等应让学生去体会。这样对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农村作文教学要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大胆创新,让作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从而使学生写出自己的思想,写出农村的美丽,写出自豪与希望,获得习作的乐趣,使得农村生活不会是学生习作的负累,而是学生习作的宝库。
其他文献
摘要:《梯形的面积》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课本上只提出了一种求梯形面积的方法,其实求梯形面积的方法不止一种。通过“拼、剪”的方法,学生又找到了几种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散,在活动中发展,学得主动、扎实,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五年级 梯形面积 不同方法  实践  《梯形的面积》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在学
期刊
距离2015年高考越来越近了,又有无数学子在寻找作文得高分的秘籍。那么,什么才是作文高分的法宝呢?文章的魅力靠的是语言,历届高考满分作文的成功同样得益于优美灵动的语言。浏览每年的高考优秀文章,这是一个语言丰富的海洋啊!有的议论风声,少年意气;有的严谨方正,老成大气;有的激情荡漾,独抒性灵;有的充满机智,富有想象;有的委婉得体,合情合理;有的庄谐并出,杂文笔法。有些文章虽然文笔稚嫩,难免偏激,但那灵
期刊
摘要:在以往教学中,在对待问题的态度上,重师问轻生问;重问的答案,轻问的过程;重问的内容,轻问的方法;重问的形式,轻问的实质。这样好多语文课堂陷入了“满堂问”的误区。有的问题太多,涉及面太广、太笼统,提问目的不明确;有的提问缺乏变化,形式太单调;还有的提问过于宽泛或者过于单调,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生问”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习提出问题的技能和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敢疑敢问,标新立异的发散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初中阶段作文修改提出了要求:一是要明确作文修改的重要性,养成自觉修改作文的好习惯;二是要培养鉴赏、评价他人作品优劣的审美能力。  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和学生却不注重作文的修改。教师只注重量的积累,忽视质的提升
期刊
摘要:语文文本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容易被人忽略的边角余料和细枝末节之处,如何巧妙利用好它来培养学生想象力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目录、题目、结尾、文思、重点词语、标点、练习等因课堂时空限制及教师备课缺漏都给课堂教学留下了空白。教师若巧用这些资源,化腐朽为灵感,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想象能力。本文采用具体事例结合道理阐述的方法加以论证,论述切合实际,举例以本地区采用的北师大教材为主,举一反三,触类
期刊
陶行知先生说过:“熏陶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熏陶尤为重要。”但我们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往往不够全面。有人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墙上多些图案和文字,路边多些花木和指示牌;还有人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校园文化只针对学生,不针对教职员工等。这些观点显然不是校园文化的全部。除了认识不到位之外,学校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缺乏个性鲜明的核心理念,环境文化育人重静态轻动态,只注重校园文化的外在形式
期刊
摘 要:在多数高校,英语作为各个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和必修课,都是以合班的形式进行授课的。而合班的意义,从语言教学的角度而言,类似于“大班”的代名词,因为合班的人数往往都超过了语言学习所要求的班级人数上限,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以塔里木大学为例,对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描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大班英语教学课堂效果的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大班教学;大学英语;课堂
期刊
摘 要: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英语课堂,不应再是枯燥的单词练习或者机械的句型背诵,而应该是充满艺术活力、轻松愉快的学习之旅。英语本身极具语言艺术魅力,再与音乐、美术以及现代艺术等多种形式进行有效结合,就会让英语课堂演绎出别样精彩。本文结合初中英语教学之实践,对此进行了思考与研究。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活动;艺术之美;有效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
期刊
摘 要:为了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组织课堂教学,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我校积极探索并实施了富有特色的“小组合作”学教模式——“531”模式。这个学教模式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体现科学探究精神,可使科学课更加具有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应探索利用“531”学教模式助推科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科学课堂;“531”学教模式;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
期刊
摘 要:在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对综合型与实践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将培养高技能、高层次以及服务于区域发展的技术型人才作为重心,建立由民间资本、企业、学校以及政府等共同参与的多元投资结构。  关键词: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多元投资;创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3-0256-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