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学校的文化名片

来源 :学周刊·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byo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说过:“熏陶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熏陶尤为重要。”但我们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往往不够全面。有人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墙上多些图案和文字,路边多些花木和指示牌;还有人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校园文化只针对学生,不针对教职员工等。这些观点显然不是校园文化的全部。除了认识不到位之外,学校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缺乏个性鲜明的核心理念,环境文化育人重静态轻动态,只注重校园文化的外在形式,忽视校园文化的深度开发以及盲目模仿致使本校文化特色不鲜明等问题。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如何正确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我认为,重点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文化
  校园文化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这种文化不是宽泛意义上的文化,而是有一定的地域限制和特殊对象。这种特殊的文化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等。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学校创建、发展的轨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推动学校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家园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长期以来办学历程的凝聚和浓缩,是历届校长、师生共同积淀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一所学校的精神家园。通过创建富有特色的精神氛围,能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精神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文化内涵影响规范学生。
  (三)校园文化是一种形象名片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也是一所学校整体形象的集中体现。校园文化建设一旦形成,将会成为一种文化形象,成为一所学校的形象名片。这种学校名片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某个校长、某些教师研究总结出来的,而是这所学校所有校园人共同的思想、行为的折射。所以,学校形象需要所有校园人共同创造、维护、建立、完善和发展。学校要通过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激励广大师生共同创建积极上进、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树立学校的文化品牌和良好形象。
  二、学校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力求做到“两个重视”“三个加强”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两个重视”
  1.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组织引导。环境影响发展,管理提升品位。学校要高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活动,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常规管理,做到与教育教学工作同看待、同部署、同研究、同督查、同考核、同评比。要细化校园文化建设管理措施,确定管理分管领导和承办处室,层层分解责任,人人建言献策,认识到位,责任到人,写到纸上,落到实处。做到文化建设有人管,校园处处有文化。要把校园文化建设落实到宣传氛围建设、处室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上来,通过板块化文化实现校园文化的整体推进,引导师生建设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可持续发展,以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持续、健康成长。
  2.要重视校园文化现象的研究。实践积淀文化,文化折射思想。为了加快校园文化建设步伐,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就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现象的研究。研究文化现象,就是贯彻落实“理论要联系实际,理论更要为实践服务”的宗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加强对校园文化现象的研究,并以此为切入点,掌握学生的思想品质和价值取向。只要牢牢抓住校园文化现象的研究,就能抓住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学习、生活状态,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学生向正规渠道发展。同时,要通过研究,改变校园文化建设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做表面文章的问题。如果不调查研究,不分析探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就可能是无的放矢、不着边际的。因此,我们必须研究校园文化现象,掌握校园文化的特点和规律,提高校园文化的教育效能。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三个加强”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一所学校最直观和最基本的文化载体就是墙体文化等物质文化。要通过多渠道、多角度、多层面营造特色校园文化氛围,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让每一株草本能育人,积极创建文明、和谐、特色、人文校园,让学生视线所看到的地方,包括文化长廊、宣传画、名人警示语、班级学习专栏等都带有教育性,让学生不论走进哪个角落,处处展示学校的办学理念,彰显学校的教育品质,处处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和育人氛围,使精品化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引领先进文化方向。一所学校,如果重视校园文化积淀,重视引导文化方向,积极培育本土文化,就能够形成基本稳定、富有特色、传承创新、与时俱进和具有实质内涵的校园文化,其学校文化教育的影响必然充盈于校园的每个角落,这些学校精神文化会时时处处对师生发挥着积极影响。我们要办好一所学校,首先必须准确定位,明确目标,引领广大师生沿着健康、先进的文化轨道发展。其次要努力构建优美的校园环境、健康的舆论环境、和谐的人文环境、优雅的教学环境和浓厚的学术环境,力争以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引导、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3.加强学校制度建设,促进学校规范发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效果,关乎发展质量。制度是约束力,也是竞争力。校长要成为制度文化的主要推手,要把制度建设抓到手,抓紧抓实抓好。要通过制度建设实现民主管理、科学管理,精细管理,努力提高管理效益。学校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制定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青年教师培训培养制度、校本培训制度等制度建设长效机制,细化管理过程,为学校发展提供制度约束和机制保障,促进学校发展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促使学校逐步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及领导班子的工作作风。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核心和灵魂,一所学校只有拥有优秀的学校文化名片,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学校教育,才能以更强的竞争力打造出一流的学校品牌,促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快速发展,并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引领时代潮流、创造美好未来发的合格新人。
  (责编 张翼翔)
其他文献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疑是当前我国教育的一场深刻而坚定的重大变革。课堂教学改革已成为这场变革的重中之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进行了有效探索,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 以生为本 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
期刊
摘要:在小班化教学的条件下,把拼音卡片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带入课堂,并与家庭作业相结合,通过卡片制作,卡片认读及结合各种卡片游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拼音学习变得更有效。  关键词:卡片 拼音学习 有效性  汉语拼音,是小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第一把金钥匙,是迈向文化宝座的第一座阶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低段儿童要能学会汉语拼音。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期刊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钻得进去,就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精彩导语设计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好的开场白则会使一节课起始石破天惊、先声夺人,整节课也因此会如高崖泻水,汹涌澎湃。  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例子,说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某级应届毕业生对北京某个中学的一个班的初三学生进行调查:经过五个星期的观察,发现每次
期刊
摘要:课改后小学生计算能力有弱化趋势,因此通过学生快乐地进行口算、心算,树立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独立思考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速算技能;以“理”得“法”,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从而快乐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加强估算教学,让学生在估算与计算互相检验的过程中,全面提升计算水平和计算能力。  关键词:快乐 口、心算 以理得法 估算检验  起初学校组织教师开展家访活动,我来到五年⑴班林
期刊
摘要:目前,几乎所有的家长以及教师都在按照以分数定天下的态度来进行学生的教学工作,这样就导致了学生成为读书的工具,而忽视了学生在道德品质上的培养。德育课程便成为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教学改革的实施也使得德育教育再一次成为教学重点。其中,将美学思想灌输到整个德育教育过程中,成为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高效并且魅力十足的途径。这就涉及我们要谈论的话题——和谐德育。和谐是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基础与追求,德育中的和谐
期刊
摘要:《梯形的面积》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课本上只提出了一种求梯形面积的方法,其实求梯形面积的方法不止一种。通过“拼、剪”的方法,学生又找到了几种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散,在活动中发展,学得主动、扎实,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五年级 梯形面积 不同方法  实践  《梯形的面积》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在学
期刊
距离2015年高考越来越近了,又有无数学子在寻找作文得高分的秘籍。那么,什么才是作文高分的法宝呢?文章的魅力靠的是语言,历届高考满分作文的成功同样得益于优美灵动的语言。浏览每年的高考优秀文章,这是一个语言丰富的海洋啊!有的议论风声,少年意气;有的严谨方正,老成大气;有的激情荡漾,独抒性灵;有的充满机智,富有想象;有的委婉得体,合情合理;有的庄谐并出,杂文笔法。有些文章虽然文笔稚嫩,难免偏激,但那灵
期刊
摘要:在以往教学中,在对待问题的态度上,重师问轻生问;重问的答案,轻问的过程;重问的内容,轻问的方法;重问的形式,轻问的实质。这样好多语文课堂陷入了“满堂问”的误区。有的问题太多,涉及面太广、太笼统,提问目的不明确;有的提问缺乏变化,形式太单调;还有的提问过于宽泛或者过于单调,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生问”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习提出问题的技能和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敢疑敢问,标新立异的发散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初中阶段作文修改提出了要求:一是要明确作文修改的重要性,养成自觉修改作文的好习惯;二是要培养鉴赏、评价他人作品优劣的审美能力。  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和学生却不注重作文的修改。教师只注重量的积累,忽视质的提升
期刊
摘要:语文文本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容易被人忽略的边角余料和细枝末节之处,如何巧妙利用好它来培养学生想象力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目录、题目、结尾、文思、重点词语、标点、练习等因课堂时空限制及教师备课缺漏都给课堂教学留下了空白。教师若巧用这些资源,化腐朽为灵感,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想象能力。本文采用具体事例结合道理阐述的方法加以论证,论述切合实际,举例以本地区采用的北师大教材为主,举一反三,触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