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这一重要思想,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应运而生。大学英语课程是高职院校的必修课之一,其覆盖面广,课时长,语言传授本身涵盖德育内容,在“课程思政”改革中占据着相对重要的地位。本文旨在对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创新的课程理念、教学方法,以期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英语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并不是一门特定课程,也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思政课,它指的是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思维模式,旨在通过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进而完成“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 根据这种教学理念,大学所有课程都应具备双重功能:既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这就要求高等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激励学生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断努力奋斗。 由此可见,课程思政在高等教育实现立德树人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英语课程是很多高校都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几乎覆盖所有专业的学生,学生涉及面广,授课时间跨度长,英语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相对较多,这些因素决定了大学英语课堂是除了思政课,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有效场所之一。此外,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学生在学习语言技能的同时一定会接触外国文化,包括政治制度、社会习俗、金钱观念、职业规划、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被异国文化所吸引,可能会出现盲目推崇异国文化的现象。因此,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十分必要,它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开放性、批判性思维,辩证地看待外国文化,牢记并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鉴于此,如果英语教师能够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通过自然渗透的方式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实践课程思政较为可行。
三、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的有效途径
1.教师要自觉提高思政教育能力。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要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英语课堂教学,英语教师必然成为课程思政的主动实施者。英语教师要自觉提高思政教育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思政教育。
首先,大学英语教师需要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理念,意识到将思政教育融入英语教学过程的重要性。 其次,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扎实的政治理论知识可以帮助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更加得心应手。教师不仅要 “言传”,更要“身教”,为人师表,从而在教授英语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2.深入挖掘教材,发现思政教育元素。大学英语教材在设计上往往具备一定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既涵盖英语基本知识,又要考虑到文字内涵,因此,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合理利用现有的英语教材,眼光不能仅仅落在语言知识的教學上,还要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政治教育元素,通过图文、音视频等多种形态来展示中西方文化、世界观或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帮助学生深入思考,辨证或看待西方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引导学生继承、传播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哲学思想、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注重课堂教学设计,将思政内容紧扣大学英语教学内容。课程思政要有效融入教学过程,绝不能脱离教学内容独立进行,这样会影响课程性质和进度。教师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可根据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合理进行教学设计,设定相应的思政内容。从课堂导入、课堂知识的学习到课后任务,教师都需要精心设计,让学生学习语言技能、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实现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一方面,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后任务的设计也可以结合思政教育,如在学习西方节日的起源和风俗习惯时,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任务介绍自己家乡的春节习俗,培养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意识,树立文化自信。
4.抓住时事热点,及时进行思政教育。大学英语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视实际教学情况留出一部分时间,结合我国国情和学生讨论一些时事热点新闻,及时进行思政教育,帮助学生养成关心时事的习惯,树立正确导向。讨论时,教师可列举中国国力强大的各种表现,客观地介绍我国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及优势,使学生进一步详细了解到祖国的强大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结语
高校既是各类人才培养的摇篮,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课程思政是大学英语改革的必然趋势和方向。结合大学英语课程特点,学生能力、兴趣等因素,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融入到课程思政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思政水平,对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英语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并不是一门特定课程,也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思政课,它指的是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思维模式,旨在通过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进而完成“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 根据这种教学理念,大学所有课程都应具备双重功能:既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这就要求高等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激励学生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断努力奋斗。 由此可见,课程思政在高等教育实现立德树人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英语课程是很多高校都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几乎覆盖所有专业的学生,学生涉及面广,授课时间跨度长,英语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相对较多,这些因素决定了大学英语课堂是除了思政课,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有效场所之一。此外,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学生在学习语言技能的同时一定会接触外国文化,包括政治制度、社会习俗、金钱观念、职业规划、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被异国文化所吸引,可能会出现盲目推崇异国文化的现象。因此,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十分必要,它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开放性、批判性思维,辩证地看待外国文化,牢记并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鉴于此,如果英语教师能够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通过自然渗透的方式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实践课程思政较为可行。
三、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的有效途径
1.教师要自觉提高思政教育能力。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要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英语课堂教学,英语教师必然成为课程思政的主动实施者。英语教师要自觉提高思政教育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思政教育。
首先,大学英语教师需要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理念,意识到将思政教育融入英语教学过程的重要性。 其次,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扎实的政治理论知识可以帮助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更加得心应手。教师不仅要 “言传”,更要“身教”,为人师表,从而在教授英语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2.深入挖掘教材,发现思政教育元素。大学英语教材在设计上往往具备一定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既涵盖英语基本知识,又要考虑到文字内涵,因此,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合理利用现有的英语教材,眼光不能仅仅落在语言知识的教學上,还要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政治教育元素,通过图文、音视频等多种形态来展示中西方文化、世界观或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帮助学生深入思考,辨证或看待西方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引导学生继承、传播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哲学思想、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注重课堂教学设计,将思政内容紧扣大学英语教学内容。课程思政要有效融入教学过程,绝不能脱离教学内容独立进行,这样会影响课程性质和进度。教师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可根据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合理进行教学设计,设定相应的思政内容。从课堂导入、课堂知识的学习到课后任务,教师都需要精心设计,让学生学习语言技能、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实现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一方面,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后任务的设计也可以结合思政教育,如在学习西方节日的起源和风俗习惯时,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任务介绍自己家乡的春节习俗,培养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意识,树立文化自信。
4.抓住时事热点,及时进行思政教育。大学英语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视实际教学情况留出一部分时间,结合我国国情和学生讨论一些时事热点新闻,及时进行思政教育,帮助学生养成关心时事的习惯,树立正确导向。讨论时,教师可列举中国国力强大的各种表现,客观地介绍我国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及优势,使学生进一步详细了解到祖国的强大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结语
高校既是各类人才培养的摇篮,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课程思政是大学英语改革的必然趋势和方向。结合大学英语课程特点,学生能力、兴趣等因素,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融入到课程思政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思政水平,对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