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探讨

来源 :教育前沿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ne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应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增强语感,在读中感受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训练,它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刻理解和记忆,对巩固字词、提高表达能力也有重要的作用,还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朗读兴趣不高,或多或少影响了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前提。由于小学生知识积累比较少,学习经验还不足,识字量有限,语气语调把握不够,要读出感情,读出见解,有一定的难度。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才会产生读的愿望和动力,有了读的愿望和动力,学生就会认真地读,朗读的效果自然就会好起来,所以要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大力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呢?
  
  1. 充分发挥配乐朗读的优势,有效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
  
  当前,很多学校都配置了现代远程教育项目设施,可以到多媒体教室去上语文课,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特别是可以利用抑扬顿挫、准确流利、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读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让学生在欣赏课文的配乐朗读中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从而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找春天》一课时,笔者利用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读,营造了一种童话般的情境,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把朗读、理解、感悟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欣赏课文配乐朗读的基础上自由、充分地朗读,在读中巩固生字,在读中探究问题,在读中感悟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笔者播放了两次配乐朗读后,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说说自己找到的春天,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说说初春的特点,从而体会课题中的“找”字,体会课文表达的发现的乐趣。这样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既培养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2. 充分发挥教师范读的示范作用,有效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
  
  小学生十分崇拜自己的老师,在他们的眼里,老师的形象是非常伟大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显得十分重要,语文教师要多用自己富有艺术性的的范读去吸引学生,去感染学生,去培养学生朗的兴趣。笔者认为教师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范读让学生觉得倍加亲切,倍加自然,更能调动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精心准备,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范读,给学生做好示范。如教学《笋芽儿》一课,笔者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和柔和、甜美的声音,伴随着轻快的乐曲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的春天多美啊,感受到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范读后,笔者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将个别朗读、轮流朗读、齐声朗读、分角色朗读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就连平时胆小怕事的学生也争先恐后积极参与个别朗读、轮流朗读、分角色朗读,对朗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笔者大加鼓励,并与学生共同评议,对朗读效果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奖励,让学生的朗读兴趣得到进一步增强,有效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
  
  3. 经常举办朗诵会,有效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努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多读一些优美的诗歌、散文,在班上经常举办朗诵会,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充分激发学生朗读的勇气。学生的朗读勇气激发了,他们会积极参加朗诵会。笔者在朗诵会上,组织学生评选出“最流畅的朗诵”“最有感情的朗诵”、“最富有感染力的朗诵”、“最有气质的朗诵”、“最佳朗诵星”,对获奖者给予表扬奖励。经常举办这样的朗诵会,让学生诵读美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总之,语文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乐读、爱读、读得精彩。
其他文献
和谐社会对人们媒体素养的诉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顺应历史发展变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在社会风尚、生活面貌、消费趋势等方面的迅猛变化和更迭中, 青年大学生无疑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和主体力量。这样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处于社会变动前沿的庞大群体,不可避免地会将自己对文化形态、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活目标的新理解和新创造带到社会生活中来,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规范
期刊
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能够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大学生必须成为知识的创造者或操作者。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建设,能够增进学生的职业角色意识,认同自己潜在的知识创造者或操作者的身份,从而理解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实现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  (一)现代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职业人  职业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社会所承担的一定职责和专门业务。职业活动
期刊
对高中新课程认识上的误区    1、重形式,轻效果  多年来,在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中,始终存在着“重形式、轻效果”现象。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由于认识不深、理解不透、把握不准而产生的充满假象的“表演课”和多余的“实践活动”,只注重形式上的所谓“自主课堂”、“探究学习”、“师生平等”、“生活经验”、“动手能力”等。教师、学生在讨论问题时,漫无边际,为新而新。“多余”的形式与“热闹”的氛围使课堂
期刊
女性悲剧命运,是女性争取物质利益而畸变的悲剧。生活在张爱玲作品世界里的女人们,头顶宗法父权,在经济上不能独立,在人格上不能完善,无法摆脱传统的因袭重负。女人天生具有的妻性与母性,在出击乱世挑战男权的过程中,早已被剥落在世俗的泥潭里。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固然是由于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女子处于受支配的地位,她们的劣根性是社会造成的,是夫权造成的。但张爱玲认为,这其中也不乏女性自身的原因。  张爱玲,这
期刊
由于拥有在农村土生土长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于是对农民种庄稼就比较了解。我发现农民农民不会把庄稼也分个“优、良、中、差”,每一棵庄稼都是丰收的希望。无论锄草、浇水、施肥、治虫、收割,都会一视同仁。那些长得瘦弱的庄稼,既不会受到嘲笑埋怨,也不会遭遇冷落,反而因此会受到更加精心的料理。作为老师,天真活泼的学生又何尝不是自己精心培育的一棵棵庄稼呢?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以及不同的环境,自然良莠不齐。来到学校这片
期刊
徐志摩的性灵自由主义    徐志摩的的诗歌主要透露出一种性灵自由主义的思想感情。他的诗流露出的理想、信念、信仰都比较抽象,但我们仍能捕捉到诗人充分相信“性灵的或精神的生活”,他的诗描摹了理想的精神的生活的范式:自觉自动、活泼无限,并着重提出了“大自然的精神”,以达到灵肉和谐的状态。他善良、正直,有高尚的人格,但他贵族化的精神追求,使他生怕迸溅上一星变革战场上的血污。他的自由主义提倡脱离社会,逃避现
期刊
柔柔煦暖的阳光洒在校园里,晨风贻荡,伴着师生勿勿的步履,温情脉脉。  难得偷到一份空闲,伫立窗口,尽情消受,花园里那树树花儿红黄相映,开得正盛。放眼望去,好似团团燃烧的火焰,仿佛一堆堆闪光耀眼的金子。北边的那几株热列地绽开放着,把粲然的笑容挂在枝头,招惹得顽皮的东风,与她们挤油儿,扭动的妩媚身姿恰似飞燕翩翩的裙裾。北边的两株虽红蕊零星,但并不瘦弱、凄楚,而是朗朗的开着,那肥嫩的花瓣仿佛像是贵妃面庞
期刊
教育的理想就是让每一个孩子在教师的努力下使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张扬。但我们知道,没有教师教学的个性,就没有学生的个性。没有教师的教学个性,就没有课堂的生命。西方有一条格言--怀着爱心吃菜,胜过怀着恨吃牛肉。教育的激情能将教育过程变成释放快乐、充分满足、充分享受的过程。因此面向未来的教师应该是有鲜明的教学个性的,是满怀着教育激情的,是心中盛满阳光的。   我们负有教师培训之责,我们思考的是:培训时
期刊
【摘 要】DIY科学快餐是以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重要补充,把科学知识以快餐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提出在游戏中学科学的理念,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展示推广的过程中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关键词】兴趣;科学;游戏  【Abstract】The DIY fast-food of science regard as the supplement of the school education
期刊
公元前230年-221年,秦灭掉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秦王赢政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称始皇帝。秦始皇推行了一系列加强国家统一的措施: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在全国范围内设立郡县制度,废除官吏袭卿禄制度;用法律的形式承认土地私有;销毁民间兵器,迁涉富豪;去险阻,修驰道,筑长城,把燕、赵、秦原来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