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面神经麻痹52例的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1988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104例小儿面神经麻痹根据入院顺序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口服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0%,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FDI评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都有明显上升(P<0.05),但是治疗组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面神经麻痹能够提高治疗疗效,改善面部残疾指数,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小儿
  面神经麻痹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发生于小儿,在我国每年约有300万人罹患该病,占各神经系统疾病患病率的前列[1]。目前西医对于面神经麻痹主要是以激素和抗病毒药为指导原则,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预后效果不太好[2]。祖国医学中,面神经麻痹多归属于“口僻”、“口眼歪斜”等范畴。前人报道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面神经麻痹不仅可以缩短疗程、减少患者的痛苦,还具有安全性[3]。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104例小儿面神经麻痹患者,纳入标准:符合周围性面瘫的中西医诊断标准者,首次发病者,病程在7天之内,一侧面肌麻痹者,年龄在1-10岁之间(包括1岁和10岁),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4]。其中男性64例,女性40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10岁,平均年龄6.5岁;病程1d-6d。根据入院顺序,我们把上述患者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2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早期口服强的松,每日60mg,连用5日即减至每日30mg,3日后减至每日1 5mg,再连续服用1周后停用强的松。肌肉注射维生素B12 0.5mg,维生素B2,0.1g,每日1次,10日后改为口服维生素B1 10mg/次,每日3次,连续服用直至4个疗程结束。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口服治疗:药物组成:白附子、僵蚕、羌活、川芎、防风各10g,制南星、甘草、全蝎各6g,当归12 g.用法:每日1 剂,水煎取汁约300 毫升日分2 次温服。用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之品,疗程同对照组。
  1.3 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评定 FDI量表分为躯体功能和社会生活功能两部分,根据量表中提出的问题,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评分进行综合评价。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0%,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FD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FDI评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都有明显上升(P<0.05),但是治疗组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FDI评分的比较(x±s)
  3 讨论
  面神经麻痹是因茎突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瘫。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小儿,男性略多于女性。通常急性起病,于数小时或1-2 天内达高峰。常见的症状是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闭眼时双眼球向外上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主要由于血管痉挛、神经受压、病毒感染和某些易患体质等的病因所致 。
  目前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方法很多,在临床上使用最多效果比较好的却不多。西医一般主张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及改善血循环、营养神经、抗病毒等类药物。但如果过用激素,将产生许多反作用和副作用,易使患者出现水钠潴留、免疫力下降,恢复缓慢。长期使用激素还易产生向心性肥胖、激素依赖等症,突然停用还会出现反跳现象。祖国医学中,面神经麻痹多归属于“口僻”、“口眼歪斜”等范畴。本文中药汤有解痉通络,祛风化痰之功效 。牵正散中白附子性味辛温,入阳明经,功能祛风化痰,长于治头面之风,为君药,祛风化痰通络;全蝎、僵蚕均能祛风止痉,其中全蝎长于通络,僵蚕并有化痰之功,共为臣药;再加以制南星温化寒痰;羌活、防风辛温发散风寒、祛风解表;川芎破血中之滞气;当归养血活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引药归经。以上诸药相配,药力直走头面经络,直达病所使风散痰消,经络通畅,则病症可愈。本文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0%,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FDI评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都有明显上升(P<0.05),但是治疗组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面神经麻痹能够提高治疗疗效,改善面部残疾指数,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晓红,张黎明,张克清,等.类固醇激素配合功能训练治疗Bell’s面瘫的疗效观察[J].华西药学杂志,2002,17(6):461-462.
  [2] 林望,唐冰,赵红东.瞬目反射与面神经麻痹的早期诊断[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3):114-115.
  [3] 杨丽美.《内经》经筋理论的应用[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6,28(3):262-263.
  [4] 王敏,王舒.“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0例及面部微循环血流量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4):12-13.
其他文献
【摘要】 在运用中药治病过程中,时常会发生种种药物不良反应,究其原因大致存在有:品种混乱、剂量过大或疗程过长、炮制不当、个体差异不同、煎煮不妥、配伍禁忌、管理不完善等诸多因素,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增进药物疗效,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  .随着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吃中药治疗不伤身,多吃点有利无害”的老黄历失灵了,令多数患者不知所措。为此,笔者走
苯(benzene)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化工原料,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对人类健康有严重危害。长期接触苯可损害人体造血系统,引起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与再生
【摘要】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5例适合保守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予月经周期第1天口服米非司酮12.5 mg,每日1次,月经干净后同时服用桂枝茯苓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3月1疗程。结果 45例患者中,显效30例,占66.7%,有效12例,占26.7%,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3.3%,所有患者均出现闭经,血红蛋白上升,子宫肌瘤平均体积缩小,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闭塞性不孕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妇科住院治疗的200例输卵管闭塞性不孕症的患者按照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观察组100例和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10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对照组仅采用西医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受孕率。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受孕率为87.2%,未孕率为12.9%,
【摘要】 目的 探讨精神障碍的分型及如何进行中医辨证施治。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9年10月—2010年9月的40例精神病病患者,将其分型并施以相应的中医疗法,对治疗后的症状进行观察考究。结果40例中显效18例,有效14例, 痊愈4例, 总有效率达90%。讨论降火祛痰、疏肝行气与定心安神的中药治疗对于改善精神障碍的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精神障碍;分型;中医治疗  精神障碍是大脑非器
本文分析了传统搜索引擎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概念的搜索引擎,并对该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该搜索引擎把基于关键字层面的检索提高到基于概念(知识)层面的检索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对来我院进行就诊的47例老年失眠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结果:35例患者痊愈,9例患者症状改善,3例患者未愈,效果显著。结论:中医护理干预避免了西药对身体产生的副作用,通过内服外治的方法,可达到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 老年失眠症;中医护理;护理干预  失眠是指包括睡眠时间,睡眠深度或恢复体力不足为特征的一类睡眠不足病症,是常见的睡眠
【摘要】 目的:对社区在慢性并管理中的意义和服务模式进行探析。方法:对被纳入社区慢性病管理,并完成全年有效随访的糖尿病患者440例,高血压患者1480例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社区实行慢性病管理后,糖尿病的控制率从57.96%提升至70.46%,高血压的控制率从51.69%提升至64.26%,病情控制良好。结论:社区卫生机构在慢性病管理中具有积极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 慢性病管理;服务模式 
研究了10种表面活性剂和由它们组成的多组分表面活性剂的脱墨性能,从中选出了3种表面活性剂组成的脱墨剂.结果表明,辛基磷酸酯钠盐(SOP)在洗涤法脱墨中有显著的作用.当m(SOP)
【摘要】 目的:探讨ALT水平与HBsAg、抗-HCV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为制定血液筛查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2月东莞市中心血站50 056例无偿献血者进行HBsAg、抗-HCV以及ALT检测。结果:非肝炎因素的ALT报废率为97.01%。单纯ALT异常者(n=1 819)ALT水平[(55.98±23.05)U/L]显著高于HBsAg阳性者(n=529)ALT水平[